国产民机“一带一路”沿线区域航材共享研究

2021-07-22 08:02中航西飞民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魏严锋
民航管理 2021年6期
关键词:航材民机航空公司

□ 中航西飞民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魏严锋/文

航材支援保障的经济性与高效性直接决定民机运营过程中航材获得的成本与时效,进而影响民机综合后勤保障能力。中国民航曾经运营过50架以上的国产“运七”,但是该型飞机已退出营运市场,究其原因,并不是飞机的技术性能落后,而是售后支援严重影响了飞机的正常营运。

传统固有的航材管理模式一般是自主管理与租赁相结合。其中,航材自主管理是各航空公司完全自主的管理航材,保障航线检修、定检等供应需求,其中包括航材的仓储运输、计划采购、索赔送修等;航材租赁的形式是航空公司与OEM或其他航空公司之间签订航材的租赁协议,或直接从航材供应商租用航材。通过航材租赁方式,航空公司只需要购买必需的航材,在紧急状况下租赁航材,虽然可以有效降低航材储备数量,但航空公司必须承担额外产生的租赁和物流费用。而在航材的自主供应管理模式下,虽然航空公司可以有效控制航材的技术标准和性能状况,但却需要承担较大的库存投资水平,包括库房存储和运输方面产生的费用、库存期内的折旧费用以及航材丢失、报废和失效等隐性消耗;同时还存在工程技术管理、保险和安全保障等方面的较大支出。因此,航材共享机制的建立,能够盘活各方富余的航材资源,在整体上提高飞机的保障能力,进而降低成本。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沿线区域国产民机用户将不断增加。航空运输市场竞争也将加大,高昂的运营成本和维护费用一直为各航材使用客户所重点关注,成本控制已成为相关客户在运营中至关重要的环节。通过综合“一带一路”沿线航材库存信息,将沿线区域航材信息对用户进行共享,为不同类型航材寻找合适的航材共享机制,在满足客户相关需求的条件下实现航材支持的经济性与快速性。

民机航材支援保障模式

(一)航材保障模式分析

当前,各大航空公司的航材支援保障模式主要为:航材自主管理、航材租赁、航材共享。各支援模式的特点如下:

1.航材自主管理

航材自主管理是指航空公司根据自身的机队规模和维修能力水平,以飞机制造商的航材推荐清单为参考,独立完成机队航材保障任务的一种保障模式。由公司自筹资金进行航材采购,所购得航材存储于自己的仓库,并自行对故障件送修、索赔。此种模式多用于资金充足的大型航空公司。

优点:机队规模超过20~30架的经济规模时,从工程管理和财务管理的角度来看航材自主管理是可以接受的,能够及时地保障自身的航材需求。

缺点:维持库存的财务投资很大,贷款成本、仓储和运输方面也会产生费用,库存航材折旧,同时工程管理、保险和安全保障也要有较大支出。还会有隐性的消耗,如丢失、报废和失效等。此外,技术管理、安全保险等诸多开支费用都比较高。

2.航材租赁

与OEM和其他航空公司签订有限的重要件的租赁合同,或从不同的供应商租用件。只购买必要的航材,在出现紧急情况时租用航材。

优点:航空公司可以自主控制部件的技术标准,降低库存投资。

缺点:需要支付较高的租赁费,不能保证租赁航材技术标准的统一,在支持运营时要承担风险,即不能保证在紧急时能及时得到航材。

3.航材共享

航材共享是由多个不同的航空公司共同协作,由统一的管理者管理形成规模效应,以最大程度减少库存。参加航材共享的客户能够在要求的时间、要求的地点,获得要求的航材,以支持航空公司的运营。航材共享可以针对自主管理模式下各航司航材库存的重复配置、物流保障与人员体系的冗余、航材流转率低的不足,力求通过专业化、规范化的管理,来弥补已有的航材管理方面的缺陷,全面提升航材管理水平,降低航空公司在航材管理方面的成本。

(二)航材共享技术

“航材共享”理论产生于1990年,该理论提出以具备强大维修能力、拥有至少一个规模经济航材库,且库存管理体系完备的航空公司(或航材供应商)为发起者,以联盟协议方式,在合同服务周期(至少15年)内向成员企业(航空公司)提供航材共享服务,使参与各方有所收益,进而反过来促进航材共享系统进一步发展,实现良性循环。航材共享的基本业务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航材库存共享管理模式

在民航领域,航材的使用频率、航材的特性以及航材自身的价值,都会影响航空公司与航材供应商或主制造商的航材共享合作模式。根据相关研究,航材共享可细分为七种模式:常规购销与送修模式、寄售/代理模式、租赁/交换/生产调拨应急模式、全包支援模式、飞行小时服务模式、虚拟库存模式、联合库存模式。

民机航材共享模式发展与分析

(一)国内外航材共享发展现状

航材共享方式最早起源于欧洲,大部分市场被国外航空巨头垄断,国内企业由于起步晚,缺乏相关经验,目前在市场竞争中尚不具备优势。

航材共享在欧美国家已经十分普遍。此外,波音公司、新加坡宇航与法航等也在拓展该项业务,其运作方式业务较为多样,产生了分别以航空公司、航材维修企业、原始设备制造商(OEM)等为管理者的航材共享模式。

国内方面,2007年开始中国航空器材集团公司(中航材)与美国ALM公司共同开发了“富余航材共享平台”,吸纳包括东航、南航等国内大型航空公司参加,并签署“中国民航航材共享平台框架协议”。2016年10月,由南方航空、东方航空、中国国航、中国国新、中航材集团五方共同参股,正式成立综合性的航材共享保障服务平台。该平台可以针对航空公司的不同航材保障需求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航材共享利弊分析

实施航材共享管理模式能够使航材供应链上各节点部门在一定时间形成相应的航材需求时,可以尽快以较低成本来生产、调配、运输,在完整的航材供应链中使整个航材供应体系的利益最大化。航材共享的优势主要体现在:

1.航材供应链仓储成本最小化

航材共享可结合航材库存信息化技术,通过航材需求预测配置库存,降低航材库存积压以及短缺情况的出现,以此来达到航材供应链仓储成本最小化。

2.航材采购周期最短化

航材共享管理需要航材供应链上各节点的仓储信息透明且共享,当某一航材缺货时,首先向相关采购平台发出航材需求订单,然后集中采购平台的协调部门根据航材库存仓储信息来决定向供应商订货还是库存调拨,从而降低了航材仓储成本。

3.航材需求及配送最优化

航材的准确需求信息有利于航材的调配与运输,能够直接影响航材的使用效率。

航材共享虽在降低航材的使用成本、缩短航材供应时间有较大的优势,但其自身的发展模式也伴随着一定的弊端:

1.航材共享模式前期投入较大

该模式的实施需要航材供应链有强大的信息平台以及调拨航材运输网的支撑,还要对航材仓库资源进行不断地实时调整。完善航材共享体系的建设,周期长、涉及费用高,若后期无法好好运行就会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

2.风险、成本平摊和利益分配的机制较难确定

航材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的收益的均摊应与其贡献相关,但是贡献的标准较为模糊,很难界定。此外,还存在一些无法评估的灰色成本,各节点企业应该分摊的风险也较难精准地预测。

(三)航材共享与传统模式对比

综合上述航材共享模式的利弊,对航材保障方式的自主管理模式、第三方租赁模式以及航材共享模式进行对比分析,其比较情况如表1。

表1:航材共享模式与传统航材保障方式对比

国产民机“一带一路”沿线区域航材共享

(一)国产民机“一带一路”运营及航材保障情况

首架国产民机 “新舟60”于2005年由西飞民机公司向津巴布韦售出,现已实现对尼泊尔、印尼、菲律宾、玻利维亚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出口。截至目前,“新舟”系列飞机(MA60600)已累计交付108架,广泛分布在亚洲、非洲、南美洲和大洋洲等“一带一路”沿线区域,运营近三百余条航线。

“一带一路”沿线区域多为欠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经济水平和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未来航空市场发展需求较大。但目前“一带一路”沿线区域在民机的航材支援与保障方面还存在着较多困难,如存在着航材运输缓慢、航材利用率低、维修响应时间较长等问题。

目前,国产民机在“一带一路”沿线区域的运行以西飞民机的新舟60飞机为代表。虽然西飞民机拥有多年的海外机队运营支持与供应链管理经验,但新舟系列飞机在运营过程中仍然暴露出了航材供应不及时,较多产生计划外停场,绝大部分飞机处于低利用率状态,未能进入盈利区间。

目前,新舟60飞机用户的航材保障形式主要包括三种形式:自主保障、自主保障+部分依赖西飞民机公司、完全依赖西飞民机公司。总的来说,新舟60飞机的航材保障模式基本上属于常规的保障模式,基本满足了用户的航材需求,但是随着机群的扩大以及用户资金状况的不确定性增强,单纯依靠目前的常规保障很难继续保障新舟飞机的持续扩张和正常运营,必须寻求和探索新的航材保障和支援模式,以更好地支持新舟飞机的持续发展。

(二)国产民机“一带一路”沿线区域航材共享技术

考虑国产民机特点与“一带一路”环境特点,整理几大航材共享方式,其特点如下:

第一,常规购销包括偶然采购与协议采购,为了减少航材需求方自身资金占用,对于高价的航材可以考虑常规购销中的协议采购。通过与主制造商或OEM确定合作关系,依据自身对航材的使用的时效与频率完善采购协议的签订,实现降低航材保障使用成本的目标。

第二,寄售是航材需求方与航材供给方进行委托与受托关系的确立,航材的出货在前而交易在后。寄售的方式利于航材需求方减少资金的占用,提高航材的保障效率,但是增加了航材供给方的资金占用与库存风险。

第三,航材的租赁与交换一般用于航材的应急支援方式,不计较件的新旧,但关键是航材供给方提高可用件航材,一般周转件与可修件可以采用该种航材保障模式。

第四,AOG(飞机故障停飞)支援模式是在飞机发生AOG情况下,航材供应方快速响应,以最快的速度送至航材需求方手中,但因加速航材的提供造成价格比原价增加30%以上,甚至更多。

根据航材的价值及消耗率特点,可分为四种:高价高频率、高价低频率、低价高频率、低价低频率。结合前文的供应商航材共享合作模式的相关定义与适用方式,将“一带一路”沿线区域下航材共享机制总结如表2。

航材信息平台是指航材需求方(维修单位、航空公司、航材分销商)与航材供给方(主制造商、OEM、航材分销商)基于高效互联的通讯技术与供应链网络技术,通过一定的协议与供应链成员企业共享自身的库存或从外部得到其他成员企业共享的库存资源形成的航材库存信息平台。通过优化库存配置、盘活上下游库存资源,平台能实现航材需求方降本增效的目的。航材能够快速、高效、合理的完成各方航材库存资源调拨、各种维修资源协调,以更为合理的方式实现相关单位的航材需求,满足相应业务规模扩大。基于航材信息平台的航材共享机制的实现过程如图2。

表2:航材供应商分类

图2:基于航材信息平台的航材共享实现形式

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已有客户航材仓库与计划建设的航材支援网络,在构建航材信息平台的基础上,结合客户的运营机队、历史航材需求、航材响应时间等信息,通过科学合理地给计划建设的航材支援网络调配相应航材的种类与数量,当产生航材需求时,通过查询相应航材的地点与价格,与航材供给方协商航材合作模式(常规购销、租赁、寄售、交换等),从多种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进行航材的合作,进而降低需求方的航材使用成本。

猜你喜欢
航材民机航空公司
考虑航材共享的国产民机航材配置技术研究
航空公司的低成本战略及其实施对策探讨
IATA上调2021年航空公司净亏损预测
基于Stateflow的民机液压控制逻辑仿真与验证
从“人”的角度浅谈对航材管理的认识
民机环控系统压力传感器测试台的设计
中俄民机标准专题组第三次会议在上海召开
基于数字虚拟飞行的民机复飞爬升梯度评估
浅谈我国通用航空航材共享业务
如何提高航材管理水平以适应航空公司自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