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教育中的学生-企业协作模式*
——提升就业能力的教育设计

2021-07-22 03:21杰蒂埃格兰德霍尔加德安奈特科莫斯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21年3期
关键词:职员协作案例

杰蒂·埃格兰德·霍尔加德 安奈特·科莫斯

(奥尔堡大学 信息技术与设计技术学院,丹麦)

赵鹤 译 叶赋桂 校

(清华大学 教育研究院,北京 100084)

一、引言

认证机构和雇主明确提出,他们期望未来的工程师除了具有专业技术知识、技能和能力外,还要向更通用和更高的就业能力发展。相关研究表明从教育到工作过渡是一个重要问题,这一问题也被描述为技能差距(skills gap)。(1)Mona Mourshed et al.,Education to Employment: Designing a System that Works(McKinsey Center for Government, 2013), https://www.mckinsey.com/industries/public-and-social-sector/our-insights/education-to-employment-designing-a-system-that-works.

研究表明雇主对毕业生并不满意,而改变课程的方法是将与职业有关的工作整合进来。(2)Nigel Spinks et al.,Educating Engineers for the 21st Century: The Industry View(London: The Roy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 2006),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David-Birchall/publication/241751397_Educating_Engineers_for_the_21st_Century_The_Industry_View/links/00463529da46222639000000/Educating-Engineers-for-the-21st-Century-The-Industry-View.pdf;Fiona Lamb et al.,Engineering Graduates for Industry(London: The Roy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 2010), https://www.raeng.org.uk/publications/reports/engineering-graduates-for-industry-report;Andreas Blom and Hiroshi Saeki,“Employability and Skill Set of Newly Graduated Engineers in India,”The World Bank, April 2011.特别是与工业界合作的项目工作已经成为培养就业能力的方法之一,例如让学生在企业真实的实际问题中工作(3)Elinor Edvardsson Stiwne and Tomas Jungert, “Engineering Students’ Experiences of Transition from Study to Work,”Journal of Education and Work 23,no.5(Nov 2010): 417-437;Rui Manuel Lima et al.,“Development of Competences While Solving Real Industrial Interdisciplinary Problems: A Successful Cooperation with Industry,”Production 27,no.spe(2017): 1-14.。在多数情况下,工程专业的学生是通过参与项目的工作来实现的,即在企业中协作参与从识别问题到解决问题的一个或多个项目阶段。

一般来说,两种不同类型组织和文化的协作总会因为惯习和规范的不同而引发挑战。在大学内部,这类合作的挑战可能来自课程设计,也可能来自学术促进者的惯习。另一方面,研究表明,当其项目有最终用户或客户时,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了,工程专业的学生因此对进入劳动力市场更有准备。(4)Anette Kolmos and Jette Egelund Holgaard,“Impact of PBL and Company Interaction on the Transition from Engineering Education to Work,” in PBL, Social Progress and Sustainability, ed. Aida Guerra et al.(Aalborg: Aalborg University Press, 2017), 87-98.从国际上来看,工程项目和工程实践成为工程课程的支配性要素。(5)Ruth Graham, The Global State of the Art in Engineering Education(Cambridge: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018).

工程教育界日益关注各种类型的企业协作,而在企业项目中不断增长的学生-企业(student-company)的互动产生了对课程设计的需要,这包括特别是企业的外部利益相关者。但目前尚无太多的研究探讨课程设计中的企业项目整合问题,因此本研究通过解决以下研究问题为之作贡献:什么类型的协作可以认定为企业与大学的学生项目,不同类型的协作对课程设计将有何影响?

下面我们将从学生的项目工作中学生-企业协作的一项新研究成果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一关于工程教育中学生-企业协作的研究得到了1980丹麦技术工程周年基金(Danish Anniversary Fond for Technical Engineering 1980)的资助。奥尔堡大学有着很强的学生-企业协作传统,故将其作为本研究的案例。(6)IRIS Group, Aalborg Universitets Vidensamarbejde-Effekter for Virksomheder, Myndigheder og Samfund(IRIS Group, 2017), https://www.inside.aau.dk/digitalAssets/307/307540_aalborg-universitets-vidensamarbejde---effekter.pdf.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总目标是确定在各不相同的实践中学生与企业在项目中的协作是如何发生的,进而当教育设计者考虑把企业项目整合进课程的变革策略时可以据此获得灵感。

因此,本研究采用定性研究方法,以获得对这种协作性质的理解。具体的研究运用课程内容的质性分析与利益相关者的访谈的混合方法。内容分析包括理工学院(School of Engineering and Science)课程考察,以确证与企业的协作在正式层面是如何描述的。开放的半结构化访谈是为了准确把握协作的不同性质。本研究共进行16次访谈,包括12次个人面谈和4次电话访谈。多人次访谈的目的是想把方方面面的专家都吸收进来,包括教育设计者和从业者,有大学职员、学生、雇主以及研究者。16次访谈包括8次大学职员和2次学生、4次雇主访谈和2次研究人员访谈。雇主是通过 AAU 的项目数据库挑选的,特别关注有企业-项目(company-projects)的企业。访谈被部分转录,以便对协作模式进行跨领域的专题分析。

三、研究发现

从课程描述的分析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在项目中提及企业-学生协作多是隐含的,更多是作为一种可能性而不是必须的要求。因此从这个分析中无法区分不同类型企业-学生协作的要求。

而访谈却显示出企业在学生的项目中的角色及由此发生的协作类型上的显著不同。企业在项目中可以区分出四种不同角色:项目信息提供者、案例、客户和项目合作伙伴。

随着多样化模式的出现,不同类型的角色显然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包容的,如图1所示。企业作为信息提供者和案例,其角色明显不同,但提供信息是案例和共享协作与伙伴关系的第一步。

下面,我们将逐一详论这些角色。如图1由内而外,从信息提供者到合作伙伴,学生-企业项目的范围在逐渐扩展。

1.企业作为信息提供者(aninformant)

如果一个项目的性质是企业项目(company project),将包括与一个或多个企业的互动,学生必须至少与一家企业建立联系,使企业能够让学生把第一手知识整合到其项目中——在此情况下企业是信息提供者。这样,学生可以从一个或多个企业寻求信息,理解问题、实践或技术。在任何情况下,受访员工都强调为学生提供与企业互动机会的重要性,这些机会包括安排企业参观、嘉宾座谈或进入科研网络。此外,他们还强调了培训学生如何从商业关系中获取和收集信息的重要性,正如一位大学职员所指出的(职员1,个人面谈,2017年9月):

“当我们发现一个好学生派往公司时,真正重要的不是技术能力,而是在商业环境中管理自己的能力。知道该怎么做,该问什么,不该问什么,提前准备什么,该提什么要求。就是要有一种得体感。”

此外,下面的访谈强调了从企业关系中重绘信息的能力(职员 2,个人面谈,2017 年 9 月):

“有些学生比其他学生更会提出有深度的问题,能汲取有价值的经验。其他学生做事快,专注于做自己项目中的事,也同样获益。最有获益的典型方法是,学生坦率而谦虚地提问,研究真正的问题是什么,以及企业知道和不知道的。”

因此,从企业和其他信息提供者获取和收集数据的能力可以被视为企业-学生项目的基本要求,也应该在研究之初作为学习目标纳入到课程中。 对于这类学生-企业协作学习成果的记录,学生可以把来自企业的数据作为经验材料,并将学生-企业协作的反思作为项目报告的方法反思部分。

2.企业作为案例

下一类型是将企业作为案例,包括更高和持续的互动水平。这意味着企业更进一步的参与和对项目结果更高的兴趣。公司合作伙伴之一指出,从案例的视角,企业获得了外部对企业业务流程的看法,这是很有价值的。(雇主 1,电话访谈,2017 年 9 月):

“就我们自己目前的创新任务而言,当我们接受新颖的创意时,它们会成为深入的内部或外部研究任务的一部分。”

另一位合作伙伴,当时正与一名学生进行案例项目(case-project),补充说明了在案例方法中学生工作的价值(雇主 2,个人面谈,2017 年 9 月):

“简言之,当一个年轻人带着承诺和好奇心加入进来,就为组织提供了新的活力。我们获得一些新的观点,同时我们也有机会影响整个项目。”

尽管公司合作伙伴可以影响项目,但对项目结果并没有明确的期望,这减轻了学生的表现压力,因此可以认为这些项目应该在课程的早期阶段进行,并随着研究推进不断深入。

对于这种学生-企业合作学习成果的记录,学生可以将案例研究记录为项目报告的一部分,此外,一些受访者强调向企业提供更有针对性反馈的重要性,例如,在公司做口头汇报,报告案例项目的研究情况。

3.企业作为客户

如果企业作为客户或顾客,会提出希望学生解决的特定需求或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虽然案例分析可能没有案例项目(case-projects)那么深入,但学生仍然需要掌握业务流程的概况并了解公司的特殊性。此外,与案例项目相比,客户项目提供了企业对产出的一些更明确的期望,并且通常需要一定程度的技术能力的提升,以便学生能够应对这类项目,为企业提供独特而有价值的解决方案。然而有学生解释说,学生导向的学习环境意味着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决定项目发展(学生 1,个人面谈,2017 年 9 月):

“当企业是项目客户时,并不是100%的客户身份。他们想要某种产品我们就必须提供这种情况从来没有。我们对这个项目有高度的自主权。”

这是学习目标与企业目标、学生利益与企业利益、学术界与企业界之间的协商。下面的访谈说明了这点( 职员1,个人面谈,2017 年 9 月):

“平衡企业要求与学习目标是一项挑战。简单的答案就是,这一切都是为学生、为学生学习的,对企业的益处只是一个副产品。但实际上,情况并非完全如此,因为我们确实希望企业能获得一些回报,这种情况对学生也会更有趣。总之,我们非常有兴趣为合作伙伴创造价值,这样他们也会与我们继续保持合作。这是一种平衡。”

也可以认为,在互惠与某种利益冲突之间,实际上有助于学生获得平衡项目不同需求和新产品创新的重要能力。

为了记录这种类型学生-企业协作的学习成果,学生可以把样品作为成果记录,以补充项目报告和口头汇报。此外,企业和大学从发展考虑可能对更详细的过程报告也有兴趣。

奥尔堡大学理工学院实习指南要求学生的项目记录中包含以下反思(7)School of Engineering and Science, Guidelines for Project Work in an External Organization(Voluntary Traineeship)(Aalborg Universitets, 2015), 4, https://www.en.ses.aau.dk/digitalAssets/201/201853_guidelines-for-voluntary-traineeship-ses-151215.pdf.:

●外部组织的描述,包括结构和工作场所

●学生参与的工作场所概况

●学生实际工作表现报告,分析学生实习在学术、专业和社会方面的收益

●学生的实习经历,包括改变课程、程序等方面可能的建议

●对外部组织与课程学习之间知识交流的反思

●对实习成果的评价。

按这种方式,通过学生反思企业类型和互动类型以及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学生-企业协作就能赢得成功。

4.企业作为合作伙伴

最后但并非不重要的是,确实存在学生与企业共同参与项目的例子,他们不仅参与同一个项目,而且拥有共同的实践经验和惯习。学生和企业建立了“实践社群”(8)Jean Lave and Etienne Wenger, Situated Learning: Legitimate Peripheral Participation(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1).,在共同参与驱动下,双方共享信息和经验。

如果学生要在实践社群中与公司合作,就必须理解企业作为客户角色的核心利益和参与约定。但反过来也一样。企业必须了解学生来自哪里,尊重学生必须达到课程规定的学习成果的要求(职员 3,2017 年 9 月):

“就为实习创造最佳条件而言,好的企业了解学生必须实现学习成果。我们以前和学生合作就是一个例子。”

有时学生在实习期间参与了企业的多个项目(职员 3,个人面谈,2017 年 9 月)。 有时公司代表加入分析或实验小组,下面就是一个例子(职员 2,个人面谈,2017 年 9 月):

“在这个关于废水中磷回收的项目里,学生们在小规模初步测试中参与了一些实验,企业合作伙伴也参与进来,并提出一些措施,讨论了结果;还讨论了应该采集哪些样本以及如何分析这些样本。这一过程中学生和企业合作伙伴有过几次会面交流。”

这种类型的实践社群可以说是就业能力学习的最高等级,对于一些即将毕业的学生来说,一个成功的实践社群可能是就业的第一步。学生不仅在场观察和互动,也被给予充分信任进入企业社群,参与合作建设,如下文所述(职员 4,个人面谈,2017 年 9 月):

“特别是有一年,我们举行研讨会来结束整个学期,学生们非凡的领导力和态度与实习前完全不同。他们自信心大增——从学生变成了专业人士。他们学着更加外向,当然有时候是因为必须得这么做,自立自强,相信自己——是的,我能做到——这建立起自信。”

然而,正如一位学生所解释的那样,这种能够自立自强并相信自己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学生 1,个人访谈,2017 年 9 月):

“一开始,第一和第二学期导师至少在第一次和公司开会时在场,像会议主席一样,照顾我们的兴趣和学习情况。最初的几个学期这真的很好,不过当导师突然说:‘我不必和你一起了’,自己感觉像被投了一张巨大的信任票。你可以管理好自己。”

这里将进步(progression)和独立的讨论转移到了学生身上。正如格拉夫等研究者所阐述的那样,这是逐渐放手,为学生提供领导的机会。(9)Erik de Graaff et al.,“When Students Take the Lead,” in (Re)Discovering University Autonomy, ed. Romeo V.Turcan, John E. Reilly and Larissa Bugaian(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US, 2016), 125-135.

不过,即使我们可能认同这种发展的重要性,学习结果却很难把握,学生和评估者也很难用语言具体表述。然而,这并不意味就无法进行了。我们的研究特别指出,日记是学生能够获取个人发展的一种方式,如下所述(工作人员 3,个人面谈,2017 年 9 月):

“建议学生在项目过程中写日记,捕捉关系并反思与他们个人角色相关的经验,例如通过问:我对什么感到惊讶和感兴趣,我如何促进实践的开展,如何以更批判的角度考虑这个过程等等。”

日记是个人的事情,学生是否愿意在日记中与导师分享他们的个人想法是个问题(职员 5,个人面谈,2017 年 9 月)。 然而,日记可以持续收集很细节的数据,使学生能够在企业实践社群背景下例证和记录个人成长。

四、结语

本文根据学生-企业协作支持学生成长的项目工作的经验,提出四种不同类型的学生-企业合作模式。随着多样化模式的出现,不同类型的合作显然不是相互排斥的;相反,它们可以被看作是从公司仅仅充当信息提供者的项目到学生在实践社群与企业合作的项目逐级推进的基石。我们希望企业在企业项目中的不同角色——作为信息提供者、案例、客户或合作伙伴,能够启发课程设计者,使得企业项目学习成果的推进更有计划性、更明确并更好地记录下来。

猜你喜欢
职员协作案例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TWO VILLAS IN ONE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Bespoke Art Deco Media Room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鲁渝扶贫协作进行曲
扶贫协作中的山东力量
监督桥 沟通桥 协作桥
迟到的理由
协作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稿卷
打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