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病毒感染合并肺结核治疗的临床观察与分析

2021-07-30 14:38程海燕
智慧健康 2021年17期
关键词:抗结核国药准字乙肝病毒

程海燕

(江苏连云港市灌云县人民医院,江苏 连云港 222200)

0 引言

乙肝病毒是一种抵抗力较强的病毒,即便极少量含有乙型肝炎病毒的血液进入人体,都可能导致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若不予以充分重视并加以及时治疗干预,很可能导致肝硬化或者累及其他器官组织,甚至于发生癌变,对患者以及周围人的生命安全存在严重威胁[1]。若在该病毒感染的情况下合并肺结核,将会在极大程度增大传染风险,患者所受疾病威胁将成倍上升,治疗难度增大[2]。在临床中,这两种传染病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综合性、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但不同治疗方案会产生不同治疗结果,本文为观察研究乙肝病毒感染合并肺结核的临床治疗效果,此次特从我院抽取80例患者展开分组探讨,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于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80例乙肝病毒感染合并肺结核的患者纳入本组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35~76岁,平均(57.49±6.37)岁;观察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33~80岁,平均(58.23±6.41)岁。两组患者对比基本病例资料差异不大(P>0.05),研究结果具有临床探讨价值。经确认,本次研究已获准医院伦理会研究批准许可。

纳入标准:①符合乙肝病毒感染[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6个月]、肺结核相关临床诊断标准的患者;②临床资料完整的患者;③家属知情且自愿签署研究同意书的患者。

排除标准:①患有其他严重器官功能障碍疾病的患者;②恶性肿瘤患者;③精神疾病史患者;④合并有神经系统障碍疾病患者;⑤不满足治疗条件和不配合治疗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40例)展开常规抗结核和保肝治疗,抗结核治疗方案中主要的药物选择包括异烟肼(汕头金石制药总厂;国药准字H44 021082;规格:0.1g;口服:0.1~0.3g/次,1次/d)、利福平(华润赛科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11 020094;规格:0.15g;口服:0.45~0.60g/次,1次/d)、皮嗪酰胺(沈阳红旗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1 022354;规 格:0.25g;口 服:1.5~3.0g/次,1次/d)、乙胺丁醇(杭州民生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3 021602;规格:0.25g;口服:1.0~2.5g/次,1次/d),持续用药3个月,再结合口服甘草酸二铵肠溶片(安徽省先锋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 174060;规格:50mg;150mg/次,3次/d)进行保肝治疗。

观察组(4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抗病毒治疗,抗病毒主要选择口服拉米夫定(福建广生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 113025;规格:100mg),100mg/d,1次/d。

两组患者皆需持续用药6个月,具体用药剂量配比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1.3 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种不同治疗方案对应患者的临床治疗总体有效率。治愈:经过治疗,患者基于原发疾病所致的乏力盗汗、食欲减退、肝区不适、咳嗽咳痰、午后低热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经肺部CT检测发现肺部病灶全部钙化吸收,痰结核分枝杆菌检验发现痰菌呈阴性;显效:治疗后,患者基于原发疾病所致的各项临床症状皆得到显著改善,肺部病灶吸收面积超过50%;有效:治疗后,患者基于原发疾病所致的各项临床症状有较大幅度的减轻,肺部病灶吸收面积超过在10%~50%;无效:治疗后,患者基于原发疾病所致的各项临床症状与治疗前无异或病情加重,肺部病灶吸收面积低于10%[3]。总体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②对比两种不同治疗方案对应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主要可能在治疗期间发生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头晕乏力、皮疹、神经毒性反应等[4]。

③对比两种不同治疗方案对应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对比项目包括: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红素(T-Bil)[5]。

1.4 统计学分析

选择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年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和计数资料(性别、治疗总体有效率、不良反应率),两种资料对比分别采用t和χ2检验,分别以()(%)来表示,结果对比,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不同治疗方案对应患者的临床治疗总体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的治疗总体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50%,数据经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对比显示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种不同治疗方案对应患者的临床治疗总体有效率对比[n(%)]

2.2 两种不同治疗方案对应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根据持续性的临床观察记录显示,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但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为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50%,数据经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对比显示P<0.05,详情见表2。

表2 两种不同治疗方案对应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n(%)]

2.3 两种不同治疗方案对应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改善情况对比

观察组治疗后,其肝功能相关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数据经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对比显示P<0.05,详情见表3。

表3 两种不同治疗方案对应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改善情况对比()

表3 两种不同治疗方案对应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改善情况对比()

注:*表示同组治疗前后数据比较,P<0.05。

3 讨论

一般情况下,乙肝病毒持续感染超过6个月以上就会形成慢性乙型肝炎,成为一种传染性强的乙类传染病[6]。肺结核主要是由于结核分枝杆菌所致,也是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其传播途径为呼吸道,正常人只要吸入结核病人携带结核菌的飞沫都有可能染病[7]。该病的传染性极强,曾肆虐全球,被视为“白色瘟疫”,发热是最常见的症状,多为长期午后潮热[8]。两种疾病都具有较高的传染性,在合并发病的情况下,依然以综合用药治疗为主,合理使用抗病毒、抗结核药物往往能够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目前,抗结核治疗方案中的常用药物包括异烟肼、利福平、皮嗪酰胺、乙胺丁醇等,这些药物都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尤其是对于结核分枝杆菌,其光谱抗菌作用显著。其中,异烟肼口服后几乎完全吸收,生物利用度达90%,口服1~2h就会达高峰浓度,服药后24h,口服量的50%~70%就会从尿中排出,适用于初治、复治的各型肺结核病及各种肺外结核;利福平对细胞内、细胞外、任何生长环境、生长状态的结核分枝杆菌均有杀菌作用;皮嗪酰胺主要是杀灭巨噬细胞内酸性环境中的B菌群;乙胺丁醇主要作用在于可渗入分枝杆菌体内干扰RNA的合成,从而抑制细菌的繁殖。以上几种药物的联合配比使用具有较好的抗结核效果,但会产生一定的毒副反应,长期用药可能会对患者的肝脏造成较大损伤,需要结合甘草酸二铵肠溶片治疗,加强对肝的保护[9]。近年来,以上抗结核和保肝治疗一直是肺结核治疗方案的最佳选择之一。而在合并乙肝病毒感染的情况下,一般还会结合抗病毒治疗,拉米夫定作为一种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可以有效抑制乙肝病毒,能够强化患者机体细胞免疫能力,可促进肾小球滤过率提高,不仅可促进肾功能调节还能进一步保护肝脏,与抗结核治疗方案相辅相成[10]。依据研究数据显示,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不良反应率更低,肝功能指标改善更优,数据对比(P<0.05)。

综上所述,对乙肝病毒感染合并肺结核患者采取常规的抗病毒抗结核治疗和保肝治疗,能够有助于改善肝功能指标,降低不良反应情况,提高治疗的安全性,最终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经鉴定该治疗方案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以考虑后期增大推广应用力度。

猜你喜欢
抗结核国药准字乙肝病毒
更正声明
胃溃疡治疗药物的应用及进展分析
李玉芳:如何提高口服抗乙肝病毒药物的疗效
乙肝病毒感染在妇科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
免疫功能和SAA、MMP-9、MMP-14在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中的临床评估
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抗病毒治疗吗?
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376例分析
莫西沙星联合常规抗结核方案对初治肺结核患者病灶吸收情况的影响
为什么乙肝病毒是最厉害的肝炎病毒?
老人夜尿多隐患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