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外伤爆裂性骨折手术中置钉对术后远期神经功能复原的影响

2021-07-30 14:38涂柯涵欧阳明
智慧健康 2021年17期
关键词:椎弓螺钉椎体

涂柯涵,欧阳明

(扬州大学附属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 骨科,江苏 扬州 211500)

0 引言

对于胸腰椎损伤的手术治疗方案众多,如跨伤椎短节段固定治疗,该手术方案操作简单,手术中完成椎体骨折复位及脊髓减压,但是该手术方案也有一定不足,如术后可能会出现椎体高度变化。临床实践发现,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在治疗胸腰椎骨折中具有一定优势,比如安全有效,手术创伤小等。在欧洲部分国家,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已经成为骨科主流的手术方案[1-3],有学者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无神经症状的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给予微创术,结果在术后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本文研究中通过收集我院胸腰椎B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以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及矢状面指数为依据,分析经伤椎置钉单椎间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治疗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患者,类型为胸腰椎B型骨折。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给予经伤椎置钉单椎间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治疗,男38例,女12例,年龄29~51岁,平均(41.38±9.12)岁。对照组给予跨伤椎短节段固定治疗,男40例,女10例,年龄31~49岁,平均(42.64±8.64)岁。

1.2 入选标准

①有明确的外伤史。②无脊髓和神经症状,骨折块未侵犯椎管。

1.3 排除标准

①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②多发性椎体骨折,骨质疏松、椎体肿瘤者。

1.4 治疗方法

1.4.1 对照组

传统跨伤椎短节段固定治疗。俯卧位,体外复位骨折后凸部位,做手术切口,显露骨折椎体,伤椎上下各一正常椎体的上关节突下方进钉,置入螺钉,进行减压。安装连接棒,锁定螺帽,安装横梁,稳定内固定物。植回减压骨块,置引流管,缝合切口。

1.4.2 研究组

俯卧位,定位伤椎,克氏针标记投影点。切开组织并分离到关节突及横突。将穿刺针尖向内倾斜10°平行终板向椎体内穿刺,确认穿刺针与终板平行并继续穿刺至椎体后缘前方0.5~1cm,拔出内芯,置入导丝,取出穿刺针,置入3枚椎弓根钉。安装置棒器,将固定棒依次置入上下椎弓根螺钉尾槽中,拧紧螺帽,撑开复位,恢复椎体高度,固定螺帽。置引流管,缝合切口。

1.5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骨折类型及受伤原因;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医院卧床时间;两组手术前及手术后6个月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及矢状面指数。

1.6 统计学

采用SPSS 17.0软件,计数资料χ2检验,计量资料t检验,P<0.05为差异有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骨折类型及受伤原因

两组骨折类型及受伤原因结果比较无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骨折类型及受伤原因

2.2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医院卧床时间对比

通过对比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医院卧床时间三项指标,研究组和对照组数据均少于对照组,两组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医院卧床时间对比

2.3 两组手术前后椎体前缘高度、后凸 Cobb 角及矢状面指数

通过对比椎体前缘高度、后凸 Cobb 角及矢状面指数三项指标,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前指标结果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手术后6个月指标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两组手术前后椎体前缘高度、后凸 Cobb 角及矢状面指数

3 讨论

近年来,人口老龄化的比例不断的提高及骨科手术病例的逐年增加,进一步使得骨科微创技术得到快速的发展,胸腰椎是脊柱的一部分,胸椎及腰椎对于脊柱的稳定以及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胸腰椎损伤主要是骨、韧带和椎间盘等组织结构的损伤和由此导致的脊髓神经组织的损害。相关研究指出近年来胸腰椎损伤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胸腰椎骨折为临床中常见的爆裂骨折类型之一,一旦发生可造成脊柱严重的损伤,如椎体不稳、后凸畸形、神经损伤等,而且大部分是不稳定骨折[4]。传统椎体间内固定手术方案因手术创伤大,手术时间久,术后并发症多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运用[5-8]。

本次研究中发现通过对比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医院卧床时间三项指标,研究组数据均少于对照组,两组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同时通过对比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及矢状面指数三项指标,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前指标结果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手术后6个月指标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说明研究组所采取的手术方案优于对照组。这说明置钉单椎间椎弓根螺钉复位能够更好的促进脊髓神经功能修复、恢复椎管正常力线。对照组所采取的手术方案,手术时间长,而且手术中需要进行广泛剥离,这就增加了术后发生纤维瘢痕化的风险。此外还有文献指出该手术方案在运用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体位摆放,保证切口的位置[9]。②确定好体表定位的准确性。③保证椎弓根螺钉的理想进针点[10-12]。④合理运用撑开复位器,纠正后凸成角,恢复脊柱的生理弯曲。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研究组所采取的手术方案优势在于创伤小,手术后恢复快。

猜你喜欢
椎弓螺钉椎体
经皮椎体强化术单侧穿刺方法研究进展
健康国人腰椎三维结构数据分析*
脊柱骨折患者应用短节段椎弓根钉棒固定手术的应用效果观察
3~6岁儿童寰枢椎椎弓根在3D打印技术下的测量研究
侵彻弹体尾部联结螺钉失效的影响因素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特立帕肽与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疗效对比研究
提防痛性瘫痪——椎体压缩性骨折
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生物力学研究进展
迟发性骨质疏松椎体塌陷的2种手术方式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