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共病失眠患者睡眠认知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

2021-08-02 11:04张辉祥谭光鑫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1年5期
关键词:认知度精神分裂症因子

张辉祥 谭光鑫

(重庆市南川区人民医院,重庆,408400)

精神分裂症患者常常会产生多种多样的睡眠障碍情况,临床统计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失眠率高达80%,与其认知损害程度以及生命质量息息相关。临床中可以将失眠作为精神分裂症复发的早期标志,如果患者的失眠情况特别严重,需要去医院看精神科医生,诊断患者的精神以及躯体疾病[1],还能够诊断失眠症,临床中治疗失眠的主要意义就是对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行改善,需要对精神病性体验进行减轻,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发现更多的治疗方式。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失眠,临床中的主要治疗方式就是通过镇静催眠药物或者抗精神病药物进行治疗,但是,通过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可以对急性失眠患者产生较优良的治疗效果,如果对于慢性失眠患者,就会使患者发生药物依赖性,对患者的康复以及治疗不利[2],本研究对精神分裂症共病失眠患者对睡眠的认知进行了解,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重庆市南川区人民医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共病失眠患者60例作为A组,选取同期治疗的原发性失眠患者60例作为B组,选取同时期的60例睡眠正常者作为C组,A组患者年龄28~53岁,平均年龄(38.16±6.46)岁,B组患者年龄26~57岁,平均年龄(40.21±7.51)岁,C组健康检查者年龄27~54岁,平均年龄(39.58±6.89)岁。2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以及健康检查者需要在同意书上签署姓名,得到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之后,开展本研究。

1.2 纳入标准 符合DSM-Ⅳ的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患者的睡眠节律没有发生异常情况,没有出现嗜睡情况,没有发生睡眠呼吸阻塞综合征等其他睡眠障碍疾病。

1.3 排除标准 合并其他精神疾病和认识障碍;合并急慢性疼痛;依从性差,无法坚持配合研究和随访工作。

1.4 研究方法 通过睡眠失调信念和态度量表对患者的睡眠认知情况进行调查,其中包含了24个条目,分成5个因子,患者的得分越低,则表明患者对失眠的认知度越严重,通过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对患者的睡眠情况进行了解,其中分为7个因子,分数越高,则表明患者的失眠情况越严重。

1.5 观察指标 对于3组患者以及健康检查者的睡眠认知特征进行评估,从而对引发失眠的相关因素进行研究。

2 结果

A组患者的PSQI日间功能因子分数为(1.82±0.96)分,B组患者的PSQI日间功能因子分数为(1.31±0.95)分,B组患者的入睡时间因子分数为(2.51±0.73)分,A组患者为(2.06±0.93)分,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的DBAS评分为(81.34±10.68)分,A组患者的DBAS评分为(69.26±11.64)分,B组患者的DBAS评分为(65.43±11.28)分,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组患者的PSQI量表得分情况

3 讨论

失眠患者的睡眠认知包括:1)思维反刍、睡前的想法过多,2)选择性注意以及监控,3)功能失调性信念和态度。认知度不足,会导致不安全行为的发生,认知疗法策略的主要目标,是将担忧次数降低,将日间的认知唤醒减少,行为治疗方法主要是对睡眠卫生教育以及生活方式的行为进行干预,通过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共病失眠患者的睡前认知活动较为频繁,过多担心[3]。改善失眠的主要方法为:改变担忧次数、降低负面情绪,从而促进睡眠,笔者和患者进行了多次访谈,并查阅其他研究文献得知,精神分裂症患者通常会将失眠情况的引发原因归根在患者的认知不足以及不良睡眠习惯方面[4],实际上,睡眠习惯比较容易改善,但是对于认知度情况,却难以达到,所以,就应该通过认知重建技术,让患者主动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因素对于失眠的影响,通过行为实验让患者的不合理睡眠理念改善,将过度担忧次数以及思维反刍减少,从而将睡眠质量提高[5]。

综上所述,精神分裂症共病失眠患者对睡眠认知不良,需要进行认知重建,可以有效地改善失眠状况。

猜你喜欢
认知度精神分裂症因子
1 100例初产妇妊娠期保健认知度及影响因素研究分析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奥氮平在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成效分析
PCC0104007在精神分裂症大鼠模型中的药学研究
拨开精神分裂症的迷雾
山药被称“长寿因子”
直径不超过2的无爪图的2—因子
巧解难题二则
提高临终关怀认知度和更好的开展临终关怀的研究
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