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新型教师育合格人才

2021-08-02 08:57毛雪飞
成长 2021年8期
关键词:培养

毛雪飞

摘 要:美国心理学家卡耐基说过:“成功源于30%的才能和70%的人际协调能力。”可见人际交往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是多么的重要。社会的发展使仅凭个人力量解决问题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而今,无论是社会生产还是社会生活,越来越强调人际关系,强调人际交流的技巧。因此,培养学生的交往意识、形成一定的交往能力,是学校教育工作中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新型的师生关系不仅能消除学生交往时的心理障碍,而且对学生交往能力的形成等方面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多年来,我结合教学实践,对这方面做了一些尝试性的探索。

关键词:新型教师 培养 合格人才

1 真诚关爱,消除心里障碍,产生交往动机

交往动机是指获得他人的赞许、认可和亲近而努力学习的动机。这是源于外部原因的内部推动力量。每个人都有获得他人的肯定、接受的心理需要。在集体中,个人的行为、业绩若不符合集体的需要,他就会感到孤独和焦虑。只有使他有了努力向集体标准看齐的想法后,才能产生交往的需要和动机。有关研究表明,被同伴摈弃的孩子厌学和走向犯罪的比率都高于其他孩子。其实,交往对孩子来说并不陌生。从生命之初的母子交往,到跨入校门后的师生交往、生生交往,孩子们每天都处在交往的“情境”之中。积极的交往动机可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荣誉感,不但能促进学生的学习,还有利于其自尊心、自信心的发展。现实中有些学生往往因为种种原因,在交往时有一定的心理障碍,个别的甚至将自己封闭起来,形成不良的孤僻性格。

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是被人赏识的渴望。人总是喜欢表扬或奖励,来自他人的表扬或奖励,总会激起愉悦的情感体验,使被表扬者信心十足。而学生,因为他们年龄小,这种渴望就更加强烈。生活中学生交往动机的产生与教师对学生的态度、班集体的友爱气氛有密切关系。教师热爱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會消除学生的戒备心理,使其主动地、自觉地向集体靠拢,这是交往动机赖以形成的重要感情基础。只有全面关心学生,和他们同欢乐、共忧愁,才能在师生间架起一座信任的桥梁。特别是对那些心灵上有过创伤的学生,应一视同仁、真诚相待、耐心帮助。班里有个女生叫谭玉,瘦小、文静,时常肚子痛,三天两头请假,有时上一节或两节课又要请假看医生。教室里不管发生什么事,她的脸上从来没有表情,课间她从不跟别的同学玩儿,只是一个人站着,也听不见她说话。经了解,原来以前同学们都怀疑她偷东西,从而疏远了她。没有人诉说痛苦,这本身就是一种更大的痛苦。她在被遗忘的角落里整整生活了两年多。而她的妈妈却一直以为孩子不爱说话是跟耳聋的爷爷奶奶住在一起所造成的。多么孤独寂寞的心灵啊!她已经放弃了与人交往。怪不得她宁愿一个人回家待着,也不愿来上学呢?她才只有十岁啊!我的心被震撼了。要搬掉她心理上的重荷,不是三两句话就能解决的,她的心封闭的太久了。于是,我悄悄地做了以下几件事:(1)首先做部分女生的工作让她们主动地接近她,课间活动、集体活动跟她一起玩。(2)我尽量随时的、不经意的跟她谈两句,让她帮我拿东西,送东西,尽可能多地与人接触。课堂上利用一切机会表扬她。班里学生的朗读水平普遍不高,在她朗读的时候,我特别表扬她音质不错,“继续练下去,你的水平简直就跟播音员差不多了。”测试成绩下来,我又说:“你真棒,生病请了那么多天假,功课一点没拉下。同学们应不应该向谭玉学习?”“应该!”在同学们响亮的回答声中,我第一次看到她笑了。借着调整座位的机会,我特意让优秀学生跟她坐在一起。(3)同时,做她妈妈的工作,把真实情况告诉她,不要老抱怨孩子生病,其实她只不过需要别人的关爱罢了,多跟孩子一起谈谈心,一块玩儿玩儿。真诚的关爱,终于开启了谭玉锈涩的心锁。她不再封闭自己,不再请假回家,也会说会笑了。正如著名心理学家丁赞教授所说的:“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人际关系的失调而来”。

2 机会均等,增强交往意识,激发交往兴趣

学校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校期间,只有受到较好的交往教育,将来才能在繁杂的社会中站稳脚跟,获得良好的生存空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认为:同伴在儿童的社会化过程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他影响着儿童性别角色的获得,道德的发展以及对侵犯性行为的自控。可见,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尤其是同伴之间的交往是儿童走向社会的必由之路,这是不可替代的途径。作为教师,要发挥自身的优势,多为学生创设交往的时间、空间和交往的条件,让他们在自由、轻松的交往中健康成长。在真诚关爱的基础上,教师要倍加呵护与尊重每一个学生的自尊,信任每一个学生,千方百计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露脸”的机会,鼓励每一个孩子都能自由自主的选择、决定、安排自己的若干活动,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他们的心理意识,激发其自主交往的兴趣。

2.1 课堂教学,形式多样

(1)合理利用课前两分钟。课前一二分钟课堂纪律往往很乱,“堵”不如“疏”。于是我每节课都利用这两分钟的机会组织学生演讲,内容不限,可以是故事,也可以介绍某地的风景,或者是对课文作者的介绍、生活趣事等。这样给每个学生都创造了均等的锻炼机会。实践证明:学生的胆量、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得到了很大提高。同时,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交际能力。(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请学生当“老师”。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请学生到台上讲一些简单的问题。对于内向、胆小等心理因素造成的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可在课下先帮他们理清条理后,再鼓励他们大胆地上台。记得讲《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时,我先请一个学生上台介绍鲁迅生平,没想到平日不大说话的他,介绍的那么好。他介绍完了,别的学生举着手一直不放下,非要讲。我立刻把讲读课变成了口语交际课,“谈谈我心目中的鲁迅”。学生一个个争着到台上发言,并且好多学生还引用了一些事例,口语交际课上完了,学生基本上也理解了课文所要表达的中心。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3)合理利用口语交际课。这是增强学生的交往意识,激发交往兴趣的很好途径。可设置情景,鼓励争辩,让学生人人都有参与合作的机会,人人都能开口说话,而不是只当听众。这样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不但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且锻炼了自身的交往能力,融洽了师生、生生关系。

2.2 课余交流,扩大范围

同伴交往的重点在于课外交流,可采用多种方式,扩大学生的交往范围。(1)小组办报。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轮流主办班级墙报。学生自己可推出“主编”,大家在主编的指导下,分工合作,出版后,师生评议。(2)写循环日记。每个学习小组准备一本观察日记本,小组成员轮流写观察日记。写作时,必须先阅读修改前面同学所写的日记,力争比前面的同学写得好,个别有困难的学生可安排优生帮助,这样促进学生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3)与外校学生交流。像“手拉手”小伙伴等。(4)指导学生非正式群体的交往活动。像节假日的实践小组等。

3 民主平等,健全心理素质,形成交往能力

教师要教书育人,必须对学生要做到“关心—知心—交心—贴心”。实际上是基于民主平等基础上的一种无私的爱。教师要善于把自己融入学生群体中,与他们打成一片。俗话说“心诚则灵”,教师只有全身心的投入,把自己滚烫的心交给学生,做到真诚奉献,学生才能与你“心贴心”。这不但是表现在课堂教学中的师生民主平等,更重要的是要在平时用平等的态度与学生交往。

班里有个学生叫王吉远。刚接这个班时,他已在全校有“名”:顶撞老师、不守纪律、结伙打架,无一不能。与一般学生相比,他的心理素质显然是不健全的。不但对其他同学造成了很坏的影响,且直接影响了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对他,一味批评是行不通的,不仅起不到教育的作用,还会激起他的逆反心理。于是,我注意从生活、学习的细节上去关心他,教育他,遇事设身处地的替他着想,慢慢地他变了。一次外出参观实践的路上,天很冷,他穿的衣服最少,冻得袖着手。我故意说:“冷吧,明天还是穿上厚外套吧!”边说边把自己的围巾缠在他脖子上,他不好意思地笑了。后来听他妈妈说,当天回家他就要厚外套穿,还说是老师说的。正如古人所言:亲其师,信其道。没有师生之间感情上的交流就没有有效的教育。教师节的时候,他在给我的一张贺卡中写了这么一句话:“老师,是您的教育方式改变了我。”因为他的进步特别大,后来还被同学们选为班长,凭着他本身就具有的领导才能,把班级工作搞的红红火火。

交往是平等的,關心理解也是相互的。我们建立的师生联系本,就是师生情感交流中的一座桥梁,随便翻开一本,都能听到学生的心声:“老师,爸爸妈妈老吵架,你说我怎么办?”“老师,您病了吗?为什么声音这么沙哑?”“老师,好朋友误会了我,怎样才能使我们的关系回到从前?”“老师,希望你在本子上多写点儿,我真愿意看你说的话。”我们不但在纸上交流,有空的时候随时交流,像课间、放学路上,都可以。这种心与心的交流,不仅拉紧师生距离,且使学生的交往能力在无形中得到了提高,交往行为得到了充分的实践,并且获得了大量的交往经验。

大量的实例证明:交往的技能虽是“后天”形成的,但如果错过了儿童期,这种技能的掌握就相对困难。因此,要创造一切教育条件,让学生学会交往。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的心灵是一片原始的具有无限潜力的田野,等待有心人去开发。”那就让我们走进这片田野,去发现美丽,去播种希望,相信收获的季节,一定会充满惊喜!

猜你喜欢
培养
中等职业教育名师培养与名师成长探析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谈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武术搏击训练的运动反应能力探讨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