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视角下的数学创新作业设计

2021-08-04 21:50缪芳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作业设计创新

缪芳

[摘  要] 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在创新作业方面费尽心机,基于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规律这两个方向对作业设计的创新和转变,可以全面保障学习效率,提升教学质量。文章所叙述的作业设计是对于新课程视角而言的,内容覆盖了趣味性,增添了实践性,涵盖了探究性,增加了开放性,以及学科间的整合,这样才能提升学习效率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作业设计;探究;创新

当下,全社会一致呼吁“减负”,广大数学教师苦苦求索“减负”“增效”的有效途径。那么,如何融合“减负”与“增效”,提升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呢?不少教师自然而然地将研究重心投向了“作业设计”这一模块,并据此展开了研究。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它既可以是课堂教学的“前言”,也可以是课堂教学的“后续”,同时对激发学生求知欲和挑战性,提升思维品质也起到了推动效能[1]。随着减负热潮的影响,笔者对“创新作业设计,提升效率”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与探索,与各位同行分享交流。

一、新颖有趣,引领“智慧之旅”

过于呆板、单一的作业往往会让学生心生厌恶、望而生畏。因此,在创新数学作业设计中要注意激发兴趣,不仅要控制作业的数量,还要优化习题形式,将作业设计与学生的个性成长和兴趣相结合,为机械重复的作业增添趣味的外衣,使其新颖且富有趣味,引领学生的“智慧之旅”。

案例1:仔细阅读并批改日记《东东的早上》。

早晨,当时钟指向9点,我就从那温暖的2分米长的床上一股脑儿爬了起来,花了10个小时刷牙和洗脸,还喝了200吨的牛奶。吃完早饭,我就高高兴兴地背着我5克的书包,以40米/时的速度向着800千米以外的学校跑去。去学校的途中,我还遇到了我们班重45克的小胖子牛牛,我们两个手拉手一路小跑着向学校方向前进。终于坐在座位上了,我立刻取出厚1厘米、长20米的语文课本开始了诵读。时间可真快啊,40秒的早读不知不觉就过去了。在短暂的10分钟休息后,生动有趣的数学课就这样到来了。

2019年2月29日  星期四

上例中的作业设计不仅使学生捧腹大笑,也引领学生进入“智慧之旅”,让学生在读题、思考和讲述的过程中巩固了“时间单位、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激发学生用数学思维思考的意识,使其自然领悟到数学知识的价值,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感悟到数学的严谨性。

二、实践操作,远离“纸上谈兵”

人们与生俱来的学习方式即为实践操作,只有在操作中形成体验,从而习得知识。因此,对于小学生来说,摆小棒、玩学具、搭积木都是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方法,可以让学生远离“纸上谈兵”,使其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在体验中学习知识。

案例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的作业设计。

作业:从你的身边找一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包装盒。仔细观察后,将其拆开,并试着模仿再制作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

这样联系生活、强化趣味、追求创新的作业设计,真正远离了“纸上谈兵”的传统作业设计,让学生在观察、拆开、重组的过程中,认识到数学不是乏味且单调的,从而学会观察、积极探索、勇于创造,使得智力和创造才能都得以提升。

三、探究发现,跳出“机械重复”

“探究”是数学学习的根本。在谈有效的数学作业设计时,不能抛开数学的探究性和思考性,而一味地追求基本应用和重复训练。在数学教学中,探究力是随着学习活动的不断深入而增强的,而以“练”为主的机械作业模式就只会消磨学生的学习欲望,呈现“低效”的现象。

案例3:“乘法分配律”的作业设计。

作业1:在□和○里分别填上合适的数和运算符号:

①(50+6)×13=□○□○□○□;

②45×15+55×15=(□○□)○□。

作业2:简便方法计算:

①43×201;②102×35;③15×(20+3);④38×13+62×13;⑤112×9+188×9;⑥16×29+16×21。

作业3:小王为某幼儿园大班采购课桌椅16套,其中一張课桌56元,一把椅子24元,一共需要花费多少钱?

以上练习设计从题型来看,似乎呈现出了多样性,但这里的多样性仅仅表现在练习的形式上,其所指向的训练内涵仅仅是“乘法分配律”的正用和逆用,这样无梯度、单一化的作业设计,自然无法深得学生喜爱,练习效果可想而知。因此,以上的练习题不是能引发学生思考的练习题,也不是激起学生创造力的问题,不是真正的“数学练习”。笔者认为,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改一改。

作业设计的改编:

作业1:简便方法计算:

①15×(20+3);②112×9+188×9。

作业2:①试着通过两种方法计算图1中大长方形的面积。

②如图2,若将数字换为字母,试着利用本题的算式解释乘法分配律。

作业3:猜一猜以下算式成立吗?并给予验证:

①(a-b)×c=a×c-b×c;②(a-b)÷c=a÷c-b÷c;③c÷(a+b)=c÷a+c÷b。

对教材中的一般性习题进行整合、开放和延展就形成了这样的一组作业设计,以上的作业设计层层递进使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本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这样的作业设计,朴实而不失探究,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猜想和验证也是解题中的一种重要方法,水到渠成地发展了合情推理能力。

三、多样开放,呈现“逻辑之美”

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主旋律就是开启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贝尔纳曾指出:“创造力是没办法教的,而所谓的创造力教学,主要是指学生要真正有被鼓励和发表想法的机会,这样才能让他们拥有富有创造力的才能。”多样开放的作业为学生提供了主动思考和表达的机会,实现了对知识的内化、顿悟和发展。这样的作业设计需要学生经过观察、分析、对比、猜想、推理、判断和归纳等一系列探究活动,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探究数学问题,从而帮助学生透析知识本质,充分展现数学的“逻辑之美”,循序渐进地培养创新意识[2]。

案例4:“最大公因式”的作业设计。

作业1:a与b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为a,那么a与b可能是哪些数?

作业2:有两个自然数a和b,两数之和是50,最大公因数是5,那么两数的差是多少?

以上开放性问题设计,呈现数学的“逻辑之美”,给学生的思维留下了足够的空间,引领学生经历应用数学核心知识进行探究的过程,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极大的发展。

四、学科整合,实现“学科共赢”

学科整合是新课改中的一种崭新思路,力求强化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增进学科间的联系。实现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整合这种课改新理念和新尝试,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具体学情设计数学作业,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观,使得数学的学习具有理性和严谨性,还具有过程的趣味性,同时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另一方面,有助于达到双学科或多学科的共同发展,实现“学科共赢”[3]。

案例5:“认识万以内的数”的作业设计。

作业:调查以下数据,并写下来,读一读。

①本市的占地面积为(   )万公顷;

②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   )米;

③1950年,全球有(   )种鸟类,而在环境不断恶化的今年,全球还剩余(   )种鸟类;

④中国制造的神舟十一号飞船每秒飞行约(   )千米,每(   )秒绕地球一周。

以上案例中,不难看出整合后的实践作业,能使学生的兴趣更加浓厚,加强学科知识的横向练习,让学生在学科知识的重组和拓展的过程中提升综合实践能力。

总之,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需适应新的教改形势,应对新挑战,改革作业形式和作业内容,注重“以生为本”,设计出个性化、趣味性、探究性、实践性、开放性的创新作业,给予每个学生发挥的空间,让作业真正触发思维的碰撞,加深对数学的理解,提高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  耿向陽,袁小丽. 浅谈新课改下小学数学作业的布置与批改[J]. 小学教学参考,2004(32).

[2]  钟杏梅. 小学数学课外作业布置与批改的案例分析[J]. 课程教育研究,2017(13).

[3]  周卫斌. 提高初中数学作业布置有效性的研究[J]. 新课程(中学),2011(10).

猜你喜欢
新课程改革作业设计创新
浅析新课改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关于优化小学语文作业的教学探讨
初中数学教学中作业设计策略探讨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
创新当前中学体育创新教育模式
新课改下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活动组织研究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