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教融合理念下高校速度轮滑教学的新视野

2021-08-20 10:20王秋艳
冰雪运动 2021年6期
关键词:体教融合人才培养体系创新

王秋艳

摘要:在体教融合深化发展的背景下,研究体教融合对我国速度轮滑与速度滑冰跨项、兼项人才培养的模式。体教融合对推动建立主体多元的“轮转冰”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健全青少年“轮转冰”运动竞训体系,推进轮滑与速度滑冰人才跨项、兼项的合理流动具有指导性作用。设计轮滑平衡练习、滑行练习等趣味教学内容,培养学生掌握速度轮滑双蹬技术动作,同时促进高校速度滑冰高水平运动员利用体重蹬冰技术水平的跨越式提高。为体教融合培养夏季与冬季运动跨项、兼项人才,克服过度竞争、降低内卷,为实现不同体育项目人才流动方式相互兼容的科学化管理模式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体教融合;轮滑;轮转冰;教学;人才培养体系;创新

中图分类号:G86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488(2021)06-0040-05

New Horizons of Speed Roller Skating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universities Under the Concept of Integration of Sports and Education WANG Qui-yan

(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Heilongji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arbin 150090,China)

Absrtact: In the context of the deepening development of tle integration of sports and education, this paper studies the mode of the integration of sports and education on thetraining of talents in my country's speed roller skating and speed skating. The integration of sports and education has aguiding role in promot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a multi-subject "rolling skating" talent training system, establishitng and improving the "rolling skating" sports competition training system for young people, and promoting the rational flow of roller skating and speed skating talents across and concurrent events. Design interesting teaching contents suchas roller skating balance exercises and skating exercises, train students to master the double pedal technical movemeihts of speed roller skating, and at the same time promote the leap-forward improvement of the technical level of high-level speed skating athlet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sing body weight. It provides a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integration of sports and education to cultivate cross-sport and concurrent-sport talents in summer and winter sports, overcdome transitional competition, reduce involution, and realize a scientific management model that is compatible with different mobility modes.

Key words: Integration of sports and education; roller skiating; roller skating speed skating; teaching; talent training system; innovation

1 引言

速度滑冰與速度轮滑的滑行动作、技术姿势非常相近,速度滑冰运动员在夏季训练中都进行速度轮滑练习。因此,在早期备战北京冬奥会“跨界跨项”[1-5]的选材中,许多优秀的速度轮滑运动员转向或兼项速度滑冰,即“轮转冰”,充分体现了北京冬奥会“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实效作用。

体教融合的深化发展,不仅为新时期我国体育人才的培养指明了方向,同时也对各地域青少年体育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具体要求。这使得如何充分发挥各地域特色和优势[6],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青少年体育人才培养体系,就成为建设具有我国特色、主体多元、途径多样的青少年体育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内容。深化运动人才培养改革,强化学校在提高运动竞技水平中的基础作用,鼓励各地将体校、学校、社会俱乐部等资源有效融合,发挥各自的优势资源,不断提升运动人才的培养成效,不仅是新时期我国速度轮滑运动发展的目标所在,同时也是弥补当前我国速度滑冰运动人才培养短板的重要内容。首先,有利于推进轮滑运动资源和国民教育体系发挥各自的优势,提高轮滑人才的培养质量。一方面,能利用健全的国民教育体系,为“轮转冰”人才的成长创造更好的文化环境与教育条件;另一方面,能充分发挥轮滑运动的资源优势,挖掘教育系统中具有速度滑冰运动天赋的青少年运动员,为其成为专业运动员创造更好的训练指导与比赛环境[7-10]。其次,有利于健全“跨界跨项”选材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推动人才培养和文化教育的连续性与连贯性,解决速度滑冰后备人才训练与文化学习非均衡发展的问题,促进速度滑冰后备人才学训两不误,运动技能与文化素养发展相统一。因此,在传统轮滑教学研究的基础上[11-13],在体教融合深化发展的大背景下,探索体教融合对我国轮滑与速度滑冰跨项、兼项人才培养的长远价值,有助于夏季与冬季运动跨项、兼项人才的科学化管理,克服过度竞争,降低内卷,同时也有利于优化培养环境,为实现不同流动方式的相互兼容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2体教融合对轮滑与速度滑冰跨项、兼项人才培养的指导作用

2.1推动建立主体多元的“轮转冰”人才培养体系

推动建立主体多元、途径多样的“轮转冰”人才培养体系,不仅是新时期我国轮滑运动转型发展的重要趋向,同时也是释放体校、学校和社会组织三方活力,要以多元主体间的协调合作、相互依存、共同行动,形成一种全领域、全方位、全视角的速度滑冰后备人才培养格局。首先,有利于打破人才培养的思想禁锢与制度缺失,促进体校、学校和社会组织在轮滑人才培养中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高水平“轮转冰”人才的培养营造一个良好的、多方共建的发展环境,让青少年不论从哪一个渠道均能够得到高质量的训练与指导,均有机会成为高水平的专业轮滑或速度滑冰运动员。其次,更好地促进轮滑运动资源的优化配置,激发学校、轮滑运动组织等其社会力量培养轮滑运动人才的积极性,提高“轮转冰”人才培养的合理竞争与有序发展,以降低人才培养的效费比,促进“轮转冰”高水平人才的培养成效。

2.2建立健全青少年“轮转冰”运动竞训体系

建立健全青少年轮滑运动竞训体系,既是激发青少年参加轮滑运动、享受轮滑运动乐趣、感受轮滑运动魅力、认知轮滑运动文化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不断提升青少年轮滑运动科学训练水平、有效发展轮滑运动技能、提高比赛能力的重要手段。赛事体系可以有效地检验训练成效,提升运动员主动参加训练的积极性;训练系统可以根据运动员的比赛表现,制定更加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案,以此不断提升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比赛水平。完善各级各类轮滑运动人才的竞赛活动制度,有利于进一步强化学校和社会组织训练体系建设,提高参赛群体的覆盖面,增加不同青少年参加轮滑运动赛事的机会,实现不同体系人才培养的合理竞争,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更好地发挥以赛代练、以赛选材的作用,促进“轮转冰”人才训练体系和赛事体系的相互配合,服务于高水平人才建设。

2.3推进轮滑与速度滑冰人才双向合理流动

促进轮滑与速度滑冰人才合理、有序、双向的流动,不仅是激发基层部门对轮滑与速度滑冰人才的培养动力、增进轮滑运动人才培养协同治理的重要决策,同时也是科学利用轮滑运动人才资源打破行业壁垒,破解人才培养流动成本大、难度高等瓶颈问题,实现“轮转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轮滑与速度滑冰人才双向流动有利于推进人才选拔、人才流动和人才出路的整体规划,促进速度滑冰后备人才向上下、左右、前后有序流动,打破体校、学校和社会组织在轮滑与速度滑冰人才流动上封闭固守的状态,促进体校、学校和社会组织对轮滑与速度滑冰人才培养的合理竞争,激发各方培养高水平人才的动力和活力,拓展高潜质运动员的成長空间,畅通运动员的成才渠道。轮滑与速度滑冰人才双向流动有利于推动夏季与冬季运动跨项、兼项人才的科学化管理,完善人才流动的法律法规,促进人才管理,实现人才的管理由“人治”向“法治”决策方式的转变。既可以克服过度竞争,降低内卷,同时也有利于优化培养环境,实现不同流动方式的相互兼容。

3设计趣味教学内容培养学生掌握双躍技术,促进“体教融合"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

传统的速度轮滑直道技术动作与速度滑冰的蹬滑方式几乎一样,也称为“蹬冰式”滑法[14],只是速度轮滑的滑行姿态略高于速度滑冰。速度轮滑双蹬技术与传统“蹬冰式”不同,它使运动员可以两次获得蹬地后的加速度,并能充分地利用体重蹬地,增加了滑行中的动力因素(图1)。

3.1.2前弓步加小腿前伸练习

轮滑前弓步加小腿前伸是曲线变刃的过渡动作,目的是增强脚下灵活性,提高练习者对轮子的控制能力与身体平衡的稳定性。学生在练习前弓步加小腿前伸动作时,滑行速度不能过快,双脚滑轮由前弓步姿势滑行变为前伸小腿滑行姿态(图3)。教学过程中,要求在学生交替变换左右腿为前弓步加小腿前伸的前伸腿时(后腿的单轮点地支撑,高校体育课教学模式的创新,对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课及课余体育活动兴趣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5-16]。速度轮滑趣味教学方法、手段和内容设计的出发点,是让学生体验速度轮滑的速度激情、肢体变化与配合乐趣,快速掌握高水平的技术动作,实现从轮滑业余爱好者向高水平轮滑专业运动员的转换,并激发参与速度滑冰高水平比赛的兴趣。另一方面,高校速度滑冰高水平运动员学习速度轮滑双蹬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利用体重蹬冰的技术水平,提高陆地训练效果向冰上专项体能与技术转换的效率,实现运动技术水平与比赛成绩的跨越式提高。

3.1身体平衡练习

3.1.1前弓步练习

速度轮滑的前弓步训练是掌握单脚曲线变刃的基础,可以充分、有效地提高练习者脚下的平稳性与身体平衡能力。学生在练习轮滑前弓步技术动作时,需要保持一定的滑行初速度,由双脚轮子平行着地滑行,逐渐变为一前一后着地的前弓步姿势滑行(图2)。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交替变换左右腿为弓步前支撑腿,后腿伸直且后脚单轮着地,两排轮子的延长线处于平行状态,同时身体重心上下移动;注意保持前脚轮与后脚轮保持在同一个矢状面,保持身体平衡,行进轨迹为直线,两脚一前一后支撑;要及时纠正重心不稳定、前脚轮和后脚轮不在同一矢状面等错误动作。

3.1.2  前弓步加小腿前伸练习

轮滑前弓步加小腿前伸是曲线变刃的过渡动作,目的是增强脚下灵活性,提高练习者对轮子的控制能力与身体平衡的稳定性。学生在练习前弓步加小腿前伸动作时,滑行速度不能过快,双脚滑轮由前弓步姿势滑行变为前伸小腿滑行姿态(图3)。教学过程中,要求在学生交替变换左右腿为前弓步加小腿前伸的前伸腿时(后腿的单轮点地支撑,不承接过多的身体重心),身体重心要随着前弓步腿的交换同步起伏;使小腿前伸时膝关节角度大于90°、小于180°,以确保身体重心可以随时抬起;及时纠正身体重心向下移动过大,导致前弓步腿的膝关节不能前伸,或弓步前后脚轮子着地的距离过小或过大,做动作出现不流畅等现象,以及身体重心不能保持平衡等错误动作。

3.2单脚滑行练习

3.2.1单脚曲线变刃练习

单脚曲线变刃练习的目的是找到前脚“S”形画弧的感觉,提高练习者转换滑轮内外刃的能力,增加脚与滑轮协调配合的灵活性,是学习利用体重蹬地(冰)的重要练习。学生在练习单脚曲线变刃动作时,要求用身体重心带动前脚的大腿、小腿和滑轮,向内侧与外侧画弧形;同时后脚单轮着地,保持身体重心的3/4在前脚后轮处,并始终保持身体重心处于动态平衡中(图4)。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交替变换左右脚滑轮做画弧动作时(内画弧或外画弧),弓步腿的踝关节微曲,尽量提高前弓步腿画弧的行进轨迹,确保前轮画弧行进轨迹的完整性;前脚滑轮内外刃转换画弧时,身体重心要始终保持平稳,体会身体重心与滑轮内外刃转换画弧时的互动关系,形成滑轮内外刃转换的流畅性;对于不能有效地使用轮子内外刃转换,动作不完整、不流畅,身体重心不平稳等错误动作要及时纠正。

3.2.2弓步前轮外侧画弧练习

弓步前轮外侧画弧是轮滑双蹬动作的分解练习动作,该动作可以很好地提高练习者利用滑轮外侧的能力。学生在练习弓步前轮外侧画弧动作时,需要在轮滑弓步动作的基础上,前腿膝关节前伸,小腿发力,足背微屈,利用轮子的外侧画弧;在准备画弧形前,身体重心处于弓步两脚之间;画弧形时,保持身体重心平衡,使身体重心处于弓步偏后且重心略有起伏,后脚单轮点地,承接约1/4的体重(图5)。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利用轮子外侧进行画弧,画弧动作要保持连贯性与完整性,身体所朝的方向与画弧脚所朝的方向始终保持一致,注意画弧前与画弧后身体重心位置的处理;对于易犯的弓步两脚距离过大、画弧时伸膝关节幅度过小、画弧线路不明显、不能充分利用轮外侧等错误,需要及时进行纠正。

3.2.3弓步前轮外侧画“8”字练习

弓步前轮外侧画“8”字练习是画弧动作的升级,使左右脚外侧轮连续转换且动作流畅,可以大大增强练习者利用滑轮外侧的能力,有利于形成第二次蹬的动作技术概念。学生在练习弓步前轮外侧画“8”字动作时,要控制好身体重心的位置,在“8”字的中心点转换另一只脚时,两脚画弧的轨迹尽量保持一致,切勿出现两圆大小不一致的现象(图6)。

3.3双脚滑行练习

3.3.1两脚单轮支撑(前脚后轮与后脚前轮)练习行进间两脚单轮支撑练习主要提高身体的平衡性与灵活性,对练习者的踝关节与小腿力量要求较高,只有充分熟悉轮滑器材的性能才能进行练习。学生在练习行进间两脚单轮支撑动作时,两脚要保持平行姿势且一前一后全脚掌着地,先抬起前脚前轮,使前脚后单轮着地(前脚足背屈);随后后脚抬起后轮,使后脚前单轮着地(后脚足背伸);保持身体重心平衡(图7)。教學过程中,要求学生前脚后单轮着地,后脚前单轮着地,双脚前后距离不变,保持身体重心平稳,持续滑行一定的时间和距离。防止因重心没有处理好导致抬不起来前脚轮或后脚轮、两脚单轮支撑时间过短、动作变形等错误动作的出现。

3.3.2双脚前单轮支撑练习

双脚前单轮支撑练习对练习者脚踝力量与身体平衡能力要求较高。学生在做行进间双脚前单轮支撑练习时,两脚要保持平行姿势且一前一后,双脚相距半脚距离,先抬起前脚使之前单轮着地(足背伸),再试探性地抬起后脚使之前单轮着地(足背伸);待后脚前轮着地,身体重心前移,处于双脚前单轮中心处;为保持双脚前单轮位置不变,双手可以打开,有助于控制重心与平衡(图8)。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做此动作时膝关节略微弯曲,保持双脚前单轮支撑滑行的时间,身体重心处于双脚前单轮的中心处,保持身体重心的平衡与稳定。注意纠正重心偏后导致抬不起双脚前单轮、双脚不能保持平行出现双脚相碰或双脚分离等错误动作。

3.3.3双脚后单轮支撑练习

当学生对身体重心与滑轮的控制能力较高时,才能进行双脚后单轮支撑练习。练习时,两脚要保持平行姿势且一前一后,双脚相距半脚距离,先抬起前脚使之后单轮着地,然后再试探性地抬起后脚使之后单轮着地;重心前移至双脚后单轮中心处,控制保持双脚后单轮位置不变,双臂伸展控制重心与平衡(图9)。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除了注意脚下动作外,还要适当收腹,且身体略向后仰;保持双脚后单轮支撑滑行一定的时间;身体重心处于双脚后单轮的中心处,保持身体重心的平衡与稳定。对练习时易犯的重心偏前导致抬不起双脚后单轮、双脚不能保持平行出现双脚相碰或双脚分离等错误,需要及时纠正。

3.3.4轮滑双脚曲线变刃练习

速度轮滑当中的双脚曲线变刃技术动作是掌握双蹬技术的基础,该动作可以有效地提高练习者脚下的灵活性。学生在练习双脚曲线变刃技术动作时,双脚平行且向前行进线路为“S”形,在准备做变向转弯时,身体重心略向后移,膝关节弯曲蓄力;转弯时,膝关节伸展,靠近弧心的脚承接的体重要大于另一只脚,释放双脚轮对地面的压力,身体重心要求平稳过渡(图10)。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刚开始练习时,身体重心可以有起伏,双脚前轮可略抬离地面进行双脚曲线变刃;转弯过程中,身体重心保持中立位;连续转弯时要保持动作的流畅,保持双脚轮平行且距离不变,使滑行速度越来越快。对练习中易出现的双脚轮的位置与身体姿态变形、转弯时控制不好身体重心、双脚轮持续对地面施压导致双脚轮收不回来、身体重心不稳定并出现大幅度的上下起伏等错误动作,要及时进行纠正。

4结语

体教融合在深化运动后备人才培养的改革,强化学校提高运动竞技水平中发挥着引导性的基础作用。速度轮滑项目的体教融合,能推动人才培养和文化教育的连续性与连贯性,有利于健全“跨界跨项”选材的人才培养体系,解决速度滑冰人才训练与文化学习不均衡发展的问题,促进速度滑冰人才学训两不误,使运动技能与文化素养发展相统一,推进轮滑与速度滑冰跨项、兼项人才的合理流动。趣味体育课程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对新技术的掌握,对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具有重要价值。其能为体教融合成为夏季与冬季运动跨项、兼项人才培养体系,优化培养环境,实现不同体育项目人才流动方式的相互兼容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宋锦,李忠堂.北京冬奥会背景下冰雪运动项目“跨项跨界”选材的研究[J].冰雪运动,2018,40(6):14-19.

[2]李智鹏,宋文利,孫涛,等.备战2022年冬奥会我国冰雪体育项目“跨界跨项”选材的研究[J].冰雪运动,2019,41(4):1-4.

[3]邓雪峰.北京冬奥会我国冰雪项目“跨界跨项”选材关键因素研究[J].冰雪运动,2020,42?:7-10.

[4]冷日朗.我国冬季残奥项目“跨项跨界”选材的策略分析M.冰雪运动,2020,42⑴:1-5.

[5]江旭东.冰雪难美性项群跨项选材的学理基础、成功案例及实践路径CT].冰雪运动,2021,43(3):53-57.

[6]李克良,王紫娟,张瑶,等地域赚视角下黑龙江省体教融合的政策指引与推进路径[J].冰雪运动,2020,42(6):42-46.

[7]徐冉,孙长良.我国“轮转冰”跨项跨界选材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J].冰雪运动,2019,41(1):46-50.

[8]梁作政.“轮转冰”背景下山东省单排轮滑球运动发展的构想[J].冰雪运动,2020,42⑷:42-45.

[9]李军,蒙禹池,邹吉玲.我国速度轮滑转项速度滑冰训练竞赛关键问题研究[J].冰雪运动,2021,43?:15-21.

[10]李灵超,刘璐,赵明元.我国速滑双项两栖运动员协同培养机制研究[J].冰雪运动,2018,40(5):15-18.

[11]娄旭.省级轮滑运动协会推广轮滑运动发展的路径选择[J].冰雪运动,2018,40⑴:38-41.

[12]刘丹.普通高校轮滑教学课程的发展状况与对策[J].冰雪运动,2019,41(6):12-15.

[13]陈龙刚,刘元国,崔国文,等.滑轮运动SWOT分析及推广路径研究CT].冰雪运动,2019,41(6):16-20.

[14]宋明超,高俊江.速度轮滑直道双蹬技术的运动学特征M.冰雪运动,2020,42⑶:25-27.

[15]石建慧,朱莹.提高东北高校学生冬季运动兴趣的路径研究[J].冰雪运动,2020,42⑴:69-72.

[16]刘志书,蒋强.普通高校冰雪体育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冰雪运动,2020,42⑴:78-82.

猜你喜欢
体教融合人才培养体系创新
体教融合模式下体育专业学生人才培养探究
体教融合的实践探索与难点分析
创新创业教育视阈下的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应用
地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研究
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