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探究

2021-08-23 17:52冯春海
考试周刊 2021年51期
关键词:策略分析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冯春海

摘 要:在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实验教学的相关要求:积极开展演示实验、分组实验等,促使学生在实验观察、操作和思考的过程中,理解物理知识、发展观察和实践操作能力,发展自身的物理思维,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初中物理教师必须要围绕物理核心素养,优化实验教学手段,不断提升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分析

物理作为一门自然学科,以实验为基础,主要对大自然中的声现象、光現象、力现象和电现象的相关知识、规律进行研究。而这些知识、规律基本上都是通过物理实验得出来的。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并形成相关的能力和素养,必须要重视物理实验教学,引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实现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目标。但就目前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来说,受到传统教学理念和模式的制约,致使当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重视程度不够、实验教学方式单一等,严重制约了初中物理实验的教学效果。必须要努力寻求一套全新的物理实验教学模式,以满足新课程改革下的物理实验教学要求。

一、 核心素养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设计要求

物理实验作为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物理知识、物理规律的理解,使得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本质,同时还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实践能力的关键途径。尤其是在新课程标准下,面对核心素养下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要求,教师在进行物理实验教学设计时,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遵循物理发展性设计实验。从物理知识形成来说,是在缓慢的发展中,逐渐而形成的物理学习内容。从这一方面上来说,物理知识、物理内容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呈现出明显的变化性、发展性、进步性。物理教师在设计物理实验教学时,必须要紧紧围绕物理学科的发展性,结合物理实验的内容、过程等,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并借助由浅入深的方式,使得学生在掌握简单实验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进入到深层次实验学习中。

其次,依据学生的年龄阶段设计物理实验。从物理实验本身来说,具有极强的严谨性、科研性。但是针对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认知规律等,设计一些具有趣味性的物理实验方案,最终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物理实验学习中。另外,针对高年级的初中学生来说,由于其心智基本上已经成熟,可设计探究价值比较高的物理实验,促使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发展自身的物理核心素养。

最后,契合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物理教师在设计实验教学方案时,必须要紧紧围绕物理核心素养的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领学生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深化物理知识,发展自身的思维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操作、探究、创新能力等,并形成科学的态度等,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 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一)聚焦物理核心素养,优化实验教学理念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物理实验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这一现状,为了最大限度提升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应做好教学理念的转变和优化。首先,加大物理实验的重视程度。从物理教师的角度上来说,应不断增加物理实验教学的比重,将其置于重要的地位;从学校管理者来说,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加大资金投入,优化实验教学资源,保障物理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其次,物理教师在优化实验教学时,还应紧紧围绕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精心设计物理实验教学方案,确保学生在实验参与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最后,物理实验教师在优化实验教学的过程中,还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物理实验方案,还要努力优化物理实验方案,促使学生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二)做好充足的实验准备工作

初中物理教师在优化实验教学时,只有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才能保障物理实验教学的质量。首先,确定物理实验培养目标。明确的物理实验目标是开展物理实验教学的方向,教师必须要紧紧围绕物理核心素养下的实验教学目标,科学设计物理实验教学环节,引领学生在“突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与手机数据—分析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这七个步骤与环节中,开展物理实验学习。其次,准备好实验器材。在开展物理实验教学之前,教师应围绕实验的内容,提前准备相关的实验器材,确保每一组实验器材都完好无缺,能够保障物理实验的顺利开展。最后,对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设想,并提前做好处理方案。在具体开展物理探究实验的过程中,由于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缺乏固定的思维,且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思维,在具体开展物理实验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教师在开展实验之前,必须要对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提前设想,并做好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切实保障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

(三)优化物理实验教学手段

初中物理教师在优化物理实验教学时,必须要结合物理实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优化物理实验教学手段,不断提升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1. 创设实验情境

在优化物理实验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学生的实验参与积极性比较低,难以达到既定的实验教学目的。因此,物理教师在创新实验教学方案时,应结合物理实验教学内容,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物理知识和经验,在“探究摩擦力产生”的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在开展实验教学之前,创设了以下三个情境。

情境一:教师手拿水瓶,水瓶不下落,是因为水瓶受到了向上的摩擦力的影响。将手松开之后,水平出现了下落的现象,主要是因为摩擦力消失,只受到重力的影响。

情境二:教师向右推桌子,桌子出现了向右运动的趋势,但是桌子却是静止的。此时,教师引导学生对桌子受力情况进行分析。

情境三:教师向右匀速地推动桌子,桌子向右运动。同样,学生可回答出桌子受到向左的摩擦力。

在三个情境中,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在冰上的时候极容易出现滑倒现象?试分析在理想的状态下,如果接触面是绝对光滑的,还会存在摩擦力呢?接着,在这一问题情境下,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物理实验的探究学习中。

猜你喜欢
策略分析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服装电子商务发展浅析
完善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的策略分析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