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生涯教育与历史学科教学有效融合的实践研究

2021-08-23 17:52李炎
考试周刊 2021年51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育

摘 要:从2017年开始,越来越多的省份进入新高考模式。新高考改革最大的变化是如何让学生“会选择”“能选择”和“愿选择”,由“被动选择”变成“主动选择”。因此,对高中生进行生涯规划指导,显得尤为重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對于高中阶段教育,要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理想和学业方面的指导。

关键词:高中;教育;历史;教学

受课时限制,仅仅开设生涯规划课程是不能完成生涯教育的,以学科为基础的学校生涯教育成为必然。历史是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的基础性学科,高中阶段历史学科课程资源丰富,其中包含的历史人物、遗产艺术、科学技术等相关内容,是历史学科教学渗透生涯教育的重要途径,可使高中生涯教育与历史学科教学有效融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强高中生职业规划意识,提高职业规划行动力,促进学生生涯意识和生涯素养的培养。

兰州新区舟曲中学是省政府舟曲灾后重建规划确定的教育项目,2012年9月6日正式落成开学,是兰州市教育局系统唯一的全封闭寄宿制独立高中。目前在校学生2400余人,甘南州籍学生超过2000人。甘南州七县一市均为国家集中连片贫困区,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难以接受生涯教育,生涯规划意识淡薄。

李开元教授认为:“历史之美,大致有两类,一是发现之美,一是表现之美。”探索未知,发现新史,是一桩激荡人心的历史之美。

品味往事,探究乡土,亦是一桩自我升华的历史之美。人们不可能回到过去,但是人们可以通过“身边的历史”体验历史,借助文字、图像、语言等手段将体验的结果完美地表达出来,传达出历史时代的精神,传达山川地理的演变,明晰自己在历史长河中的角色和使命。文章以兰州新区舟曲中学学生为对象,重点探索在少数民族学生相对集中的寄宿制普通高中,通过“感知历史人物”“乡土社会实践”“乡土人物访谈”等活动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生涯教育。

一、 温情引导,感知历史人物,唤醒自我潜能

对于高中生来说,成长的历程就是一个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通过了解自己外表的特征和内在的特质,具备“知己”的功夫,才能认清真正的自己,悦纳自己。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恰当的历史人物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客观理性地认识、评价自我,能够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在人教版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中,涉及了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东西方的先哲孔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克伦威尔、华盛顿、拿破仑,杰出的科学家李时珍、詹天佑、牛顿、爱因斯坦……对杰出的历史人物的学习能有效地成为高中生的动力源泉和奋斗榜样。但历史教科书是高度的概括性表述,缺乏历史细节,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时空距离感。

杜甫诗云“月是故乡明”,人们都有眷恋家乡,思念亲友之情。甘南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曾涌现出许多民族精英:先秦时期的羌人首领无弋爰剑为甘南的开发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拓跋赤辞的后代建立了西夏王朝,还有为挽救“安史之乱”立下赫赫战功、被赐封为西平王的李晟,有率船队数次下西洋、与东南亚诸国建立友好关系的外交家侯显等。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引入乡土历史人物事迹,更易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从他们的人生历程中,可以汲取丰富的历史智慧和人生经验,赋予学生追寻梦想的胆量、视野与能力,带领他们去探索,去了解,去体验,寻找自己喜欢并适合自己的事情,唤醒学生对未来的期待,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职业选择。

二、 真情体验,参与社会实践,获取生涯定位

高中阶段,学生青春朝气蓬勃,理性与感性交融,思考着终身叩问心灵的三个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将往何处去?”思维中充斥着对自我的认知,在肯定中否定自我,又在否定中发展自我,在实践中检验自我。

在甘南乡土社会实践中,通过引导学生对甘南藏区幼儿园、中小学建设与规模、家乡旅游业发展情况、家乡乡土文化发展情况等进行专项调查,做到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使学生既锻炼了社会实践能力,又了解行业,探索职业,丰富了生涯教育内容,有益于高中生深入认识职业、进行自己的职业规划。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本校还组织高二学生于暑假期间开展“西安自主研学活动”,除了参观兵马俑、汉城湖等历史遗迹之外,还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意愿,自主选择第二天的研学路线,如参观陕西省博物馆、大学初体验、体验民间剪纸、学习瓦当拓片、走进航天城、入职陶俑店等,通过实地考察、亲身体验、搜集相关资料,使学生了解各个行业的现状以及各种职业所需的资格和能力,了解各种职业的环境要求,了解各种工作角色的特性及工作者的工作状态,了解各种职业的社会意义,让学生得到不同职业、不同层面的真实体验和亲身感受,深化学生的职业体验,提高对职业的认识,增强就业、创业的意识,在真实体验中获取生涯定位。

三、 亲情感受,访谈乡土人物,提升生涯智慧

(一)开发乡土资源,访谈生涯人物

甘南藏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以藏传佛教为核心的文化体系中,不论在语言文字、历史、文学、医药、天文、历算方面,还是在绘画、建筑、雕塑、工艺美术、音乐、戏曲、服饰等方面,都有卓越的创造和杰出的成就。

教师在传授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同时,通过开展“寻找光辉的职业——甘南乡土人物访谈”活动,组织学生访谈各行各业不同的职业代表,在了解行业特征、职业能力的同时,弘扬甘南藏族传统文化,增强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进而培养他们爱家、爱乡、爱国的情感。

例如,笔者在组织学生开展“寻找光辉的职业——甘南乡土人物访谈”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时,发现甘南乡土史课程资源里有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感动中国2010年度人物王万青。他的孙子扎西东智,目前为在校高三(2)班的学生,在2019年“乡土人物访谈”寒假社会实践活动中,他访谈了自己的爷爷王万青,并于2019年2月面向全校师生作了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在成果展示过程中,扎西东智提到,四十多年来,爷爷常对身边的人说:“其实我一直想念上海!前些年还觉得没回去有些遗憾,如今想通了,草原就是我的家。我要一直留在这里,发挥自己的余热,为藏族群众治病送药,直到心脏停止跳动。”“我要用我剩余的时间继续救死扶伤,更重要的是要让全国、全世界看到藏汉两个民族的团结、融合,看到藏区的发展成就。”扎西东智说:“爷爷用一颗对党无限忠诚、对人民全心全意服务的赤子之心书写着自己平凡而又辉煌的传奇人生,爷爷视藏族同胞为亲人,全心全意为他们服务、无私奉献、不计回报的精神感人的事迹我铭记在心,它深深激励着我:一定要继承了祖辈的精神血脉,在不断挑战自我的同时,让自己的生命走得越来越深邃。”

通过“草原曼巴”王万青感人事迹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在规划自己的人生,明确自己的理想时,要像感动中国2010年度人物王万青那样,把家国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这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方向和职业价值观,更好地规划未来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二)开展历史写作,进行生命叙事

依据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师采用生命叙事的方式进行历史教育,更有益于学生精神的成长,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可以引导学生聚焦“抗疫人物”“凡人伟事”“家族史话”“传统节日”等主题,通过“历史写作”形式,立足于现实生活,立足于身边的人和事,来进行生命叙事。在学生假期和受新冠疫情影响“停课不停学”期间,笔者组织学生以参加全国“燕园杯”历史写作大赛、兰州市“兰山杯”历史写作比赛为契机,开展历史写作活动。

2020年5月,笔者指导高一(9)班徐明钰同学参加兰州市第二届“兰山杯”历史写作,在追忆爷爷乡村教育的一生时,徐明钰同学和爷爷都因生命的温暖而热泪盈眶,这对在场的我有很大的触动,使笔者真切地认识到:只有学生亲历现场,进行生命叙事,历史教育才是鲜活的,有生命力的。通过历史写作,学生进行生命叙事,书写身边的历史故事,涵养自身的文史核心素养,弘扬家国情怀,同时也提升了生涯智慧。

苏格拉底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心灵的火焰。”马克思说:“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新高考改革开启了高中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大门,职业生涯教育是青少年成长的必经教育,是重要的生命教育,也是最基本的素质教育。中学时代是生涯教育的最佳时期,作为一名历史教育工作者,要以培养学生终身发展的必备品格和能力为任务,积极拓展课程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有效渗透生涯教育,使学生的生涯有载体、更具体,与自己的兴趣、特长关联起来,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培养学生的人生规划能力,绘制自己生命的蓝图。

作者简介:

李炎,甘肃省兰州市,兰州新区舟曲中学。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新历史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