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巴派特在大鼠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中的作用

2021-08-24 08:59王贵红左正才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秋水仙碱痛风性造模

王贵红,左 婷,李 然,左正才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风湿免疫科,安徽安庆 246000)

痛风是血尿酸升高、尿酸盐(monosodium urate,MSU)结晶沉积在关节中引起关节肿痛的炎症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时患者会出现剧烈疼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近30年来我国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发生率急剧升高[1],目前我国痛风患病率为1%~3%,且逐年上升,痛风已成为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常见疾病。国内外对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时的治疗主要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秋水仙碱、糖皮质激素[2],临床中长期痛风的患者常合并肾功能不全、代谢性疾病、消化道溃疡等,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越来越多,但上述三种药物的使用却受到限制。

瑞巴派特(rebamipide)作为一种治疗消化道溃疡、急慢性胃炎、急性加重期胃黏膜病变的药物,已于临床应用20余年,安全性、耐受性良好。体外研究表明,胃黏膜保护剂瑞巴派特可以通过调节氧化应激与Caspase-1抑制尿酸盐晶体诱导的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的产生[3]。以往研究显示,瑞巴派特通过抑制炎症因子、氧化应激等机制,对骨关节炎[4]和干燥综合征[5]等炎症性疾病有治疗作用,但对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这种细胞因子在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的炎症性疾病,瑞巴派特的作用尚不明确,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动物实验探讨瑞巴派特在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中的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42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购自安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大鼠体质量(240±20) g。实验开始前,大鼠在中国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动物房中进行5~7 d的驯化,温度25 ℃,湿度50%,12 h光暗交替周期。实验过程中所有大鼠均喂食标准的实验室饲料,本研究动物实验方案经中国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动物管理与使用委员会批准。

1.2 分组及给药

实验开始前对大鼠进行称重和标记,使用Excel软件创建随机表,42只大鼠按随机表法分为3组,每组14只。A组为口服瑞巴派特,B组为口服秋水仙碱,C组为口服安慰剂(生理盐水)。瑞巴派特的剂量为每日200 mg/kg,以生理盐水配制成9 mL溶液,每隔8 h灌胃3 mL。秋水仙碱的剂量为每日1 mg/kg,以生理盐水配制成6 mL溶液,分两次灌胃。痛风性关节炎造模6 h前,三组分别以各自相应药物3 mL灌胃一次,造模后,A组每隔8 h以瑞巴派特溶液3 mL灌胃一次,B组每隔8 h灌胃一次,第一次与第三次给予秋水仙碱溶液3 mL,第二次给予生理盐水3 mL,C组每隔8 h以生理盐水3 mL灌胃一次。

1.3 制备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

将MSU晶体(Sigma,St.Louis,MO,USA)混合在10%(体积分数)Tween-80溶液中,0.9%(质量分数)生理盐水,10%(体积分数)氯仿麻醉下,用1 mL注射器抽吸50 μL(内含5 mg MSU)以针尖45°注入大鼠右踝关节。观察0、6、12、24、48、72 h各时间点大鼠踝关节的临床表现,分别于0、48、72 h每组各处死2只大鼠,于24 h时每组处死8只大鼠。用毛细采血管眼眶静脉穿刺采集血样,室温下凝结30 min,10 000 r/min离心5 min,将上清转移到1.5 mL微量离心管中,-80 ℃保存。

1.4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评估

通过临床评分或肿胀指数[使用宽条(2~3 mm)和卡尺测量右踝关节肿胀]来监测大鼠的关节炎诱导情况。踝关节评分[6]:0=正常;1=踝关节轻度肿胀和发红,可见体表骨性标志,轻度跛行;2=踝关节明显肿胀和发红局限于踝关节,体表骨性标志消失,明显跛行;3=踝关节外肢体肿胀,脚完全离地,三足步态。各时间点于处死大鼠前观察踝关节的临床表现,测量右踝关节周长,肿胀指数=(测量时间点的关节周长-初始周长)/初始周长[6]。

取大鼠血清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试剂盒(R&D Systems,Minnesota,USA)检测血清中IL-1β、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α水平。使用微板读取器在450 nm处读取光密度值。

1.5 组织学检查

分离大鼠踝关节,以10%(体积分数)甲醛溶液固定,脱钙液脱钙过夜,从矢状面切开,石蜡包埋,制成2 μm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采用手动计数计算中性粒细胞的滑膜浸润,并使用5分量表进行评估[7]:0=正常,1=最小浸润,2=轻度浸润,3=中度浸润,4=强浸润。

1.6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MSU诱发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和组织学表现

实验过程中所有实验动物生长良好,24 h时,C组剩余12只大鼠中有3只未出现典型的关节炎,造模成功率75%。C组的临床评分12 h高于6 h,24 h达到最大值,48和72 h持续下降,肿胀指数在24 h达到峰值,后逐渐下降,到72 h基本恢复正常(图1)。A组和B组的临床评分和肿胀指数随时间推移未见显著变化(图2)。

图1 尿酸盐晶体诱导的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大鼠模型Figure 1 Rat model of acute gout arthritis induced by monosodium urate crystals

图2 痛风性关节炎模型诱导后5个时间点各组大鼠的临床评分和肿胀指数Figure 2 Clinical score and swelling index of the three rat groups at the five time points after model induced

造模24 h时,C组的临床评分[2 (1~3)]明显高于A组[0 (0~1)]和B组[1 (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1);C组的肿胀指数[0.36 (0.16~0.52)]也明显高于A组[0.11 (0~0.20)]和B组[0.12 (0~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1)。

造模24 h时,C组滑膜组织中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5分量表评分为4 (2~4)],A组[1 (0~2)]与B组[1 (0~2)]未见明显炎性细胞浸润(图3)。C组的中性粒细胞浸润评估明显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表1)。

图3 各组大鼠不同时间点踝关节滑膜中炎性细胞的浸润(HE ×400)Figure 3 The infiltration of inflammatory cells in ankle joint synovium at the different time points of the three rat groups (HE ×400)

2.2 三组大鼠血清炎症因子的变化

C组大鼠血清中IL-1β、IL-6、IL-10和TNF-α的水平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A组和B组各因子的水平无明显变化规律(图4)。

造模24 h后,C组大鼠血清中IL-1β、IL-6、IL-10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A组和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表1)。

表1 造模24 h后三组大鼠血清细胞因子、临床表现、组织学变化的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serum cytokines,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histological changes in three rat groups at 24 h after modeling

IL, interleukin; TNF, tumor necrosis factor.图4 造模后4个时间点三组大鼠血清中IL-1β、IL-6、IL-10和TNF-α水平的变化Figure 4 Changes of serum IL-1β, IL-6, IL-10, and TNF-α levels in three rat groups at the 4 time points after induced by MSU crystals

3 讨论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时,沉积的MSU晶体可诱导大量炎症细胞(如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渗入关节滑膜,伴有剧烈的红肿热痛和血管通透性增加[8],症状在发病12~24 h内达高峰,通常在1~2周内缓解[9]。既往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动物模型研究显示,通过大鼠右踝关节注射MSU后成功诱导了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4]。本研究中观察到安慰剂对照组大鼠右踝关节注射MSU后的临床表现和炎症细胞浸润与痛风患者急性发作的表现一致,炎症反应在造模后24 h前后最为明显,表明本研究使用MUS晶体成功诱导了痛风性关节炎的急性发作。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作为一种炎症性疾病,细胞因子在其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目前认为,IL-1β是诱导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病的主要细胞因子,甚至有研究提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是IL-1β炎性疾病的原型[10]。Caspase-1可以激活促炎细胞因子IL-1和IL-8,在一种胶原蛋白实验性关节炎的小鼠模型中,Caspase-1抑制剂抑制了IL-1β的产生,改善了疾病的严重程度和进程[11]。氧化应激是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的另一重要因素,有研究表明,抑制活性氧生产和减少氧化应激可以预防和缓解痛风性关节炎的急性发作[12]。

瑞巴派特的主要作用机制是诱导前列腺素合成、激活生长因子、抑制氧化应激介导的炎症[13],同时通过抑制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转录因子的激活,抑制IL-1β、TNF-α和IL-8的产生[14-15]。一项使用瑞巴派特治疗环磷酰胺诱导的大鼠膀胱炎的动物模型研究显示,瑞巴派特抑制了大鼠体内的髓过氧化物酶、IL-1β、IL-6和TNF-α的表达[16]。一项小鼠骨关节炎动物模型的研究也显示,瑞巴派特下调了IL-1β、TNF-α和NF-κB等的mRNA表达[17]。人类细胞系体外实验中,瑞巴派特通过抑制Caspase-1与氧化应激,有效抑制了由MSU晶体介导的IL-1β的激活和释放[3]。既往研究结果提示,瑞巴派特可能具有预防痛风关节炎急性发作的作用。

本研究发现,在安慰剂组中,MSU晶体诱导的痛风性关节炎大鼠血清中IL-1β、IL-6、IL-10和TNF-α的水平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于造模后24 h达到高峰,而瑞巴派特组和秋水仙碱组大鼠血清中各因子水平随时间推移无明显变化,与安慰剂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瑞巴派特组和秋水仙碱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瑞巴派特和秋水仙碱均可抑制MSU晶体诱导的痛风性关节炎大鼠血清中IL-1β、IL-6、IL-10和TNF-α的产生,瑞巴派特抑制炎症因子产生的效果与秋水仙碱相当。

秋水仙碱是临床广泛使用的治疗、预防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的首选药物之一[2]。本研究显示,在提前给予秋水仙碱和瑞巴派特口服的大鼠组,右踝关节注射MSU晶体后未观察到明显的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的临床表现,关节组织病理也未见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而在给予安慰剂对照的大鼠组,我们观察到了典型的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的临床过程,关节滑膜组织中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在关节炎临床评分、肿胀指数、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等方面,安慰剂对照组都明显高于秋水仙碱组和瑞巴派特组(P<0.01),瑞巴派特组和秋水仙碱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瑞巴派特和秋水仙碱成功预防了MUS晶体诱导的痛风性关节炎的急性发作,且两者之间的疗效相当。

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在大鼠踝关节注射MSU晶体成功诱导了大鼠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大鼠造模前提前给予瑞巴派特和秋水仙碱可以抑制MSU晶体诱导的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同时抑制关节滑膜炎性细胞浸润,抑制血清中IL-1β、IL-6、IL-10和TNF-α等炎性细胞因子产生。

猜你喜欢
秋水仙碱痛风性造模
秋水仙碱在心血管疾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非布司他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
膝关节镜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应用
蛋鸡输卵管炎造模方法的筛选与验证
黄花菜“凉了”
SD大鼠哮喘模型建立方法及评价的比较研究
一过性食管下括约肌松弛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其机制探讨
大鼠失眠模型造模中对氯苯丙氨酸混悬液改良法的探讨
X线诊断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价值分析
中药四黄水蜜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