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节气调糖尿病

2021-08-25 07:36
祝您健康·养生堂 2021年8期
关键词:风热白露口渴

受访专家

龚燕冰

医学博士、博士后,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副院长。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北京市科技新星。兼任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代谢病委员会常务理事、世界中医药联合会糖尿病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内分泌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内分泌代谢病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医院管理委员会常务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脑病委员会理事等。

在中西医结合防治糖尿病及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肾病、周围血管病变、周围神经病变,高尿酸血症、痛风,高脂血症,甲状腺疾病等内分泌代谢病方面,能够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和对中医中药以及现代医药的独到认识,博采众家之长,取得较好疗效。同时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痤疮、月经不调以及其他内科杂症。

门诊时间:周二、周四下午

频繁口渴,警惕糖尿病

有些人会常常觉得非常口渴,一直想要喝水,但是不停地喝水还是觉得嘴巴很干,不停地跑厕所,部分人觉得是自己吃得太咸引发的,也就没在意。直到最终去医院检查,这才知道自己患上了糖尿病,从而产生了口渴的现象。

口渴是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之一,可是糖尿病患者为什么会频繁口渴呢?专家告诉我们,糖尿病患者多饮、多尿可以用下面这个因果链来表示:血糖升高→尿糖出现→尿量增多→失水→血浆渗透压升高→口渴→多飲→多尿→失水,循环往复。

葡萄糖通过肾脏进行代谢,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一部分葡萄糖可以到达肾小管,肾小管负责对葡萄糖进行重吸收,以防止过多的葡萄糖随尿液排出体外。但是糖尿病患者的这一生理过程遭到了一定的破坏,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过高时,从肾小球滤过的葡萄糖会超过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能力,致使大量葡萄糖溶解在尿液中,无法被重新吸收回体内,同时也会带走大量的水分,产生渗透性利尿,从而导致尿量增多及失水,此时血浆渗透压升高,便会导致患者产生口渴的感觉,然而糖尿病患者口渴多饮的必然结果就是继续加重多尿,以此形成恶性循环。所以糖尿病越严重,多饮、多尿症状就越明显。

有些患者会认为在口渴时忍住不喝水就能打破这个恶性循环,专家告诉我们此举万万不可取。通过临床试验,我们得到的结果证明:如果糖尿病患者尿量排出过多而不能及时、足量地饮水,体内失水达到10%时,就会感到口渴、心悸、乏力,血糖上升;如果失水达到20%,就会出现烦躁、谵妄、昏迷、血压下降,甚至危及生命。所以糖尿病患者如果产生了明显的、频繁的口渴症状,首先要做的就是补充水分,其次才是纠正高血糖。

而对于一些老年患者来说,因脑动脉硬化使其下丘脑口渴中枢不敏感,机体在失水、血浆渗透压升高时,也不觉口渴。由于不能及时饮水,渗透性利尿仍不断会使得水分进一步丢失,血浆渗透压会进一步升高,患者会出现糖尿病高渗性昏迷,表现为乏力、食欲不振、呕吐,严重者表现为烦躁、淡漠甚至昏迷、休克。所以糖尿病患者有口渴症状加重的情况,一定要引起重视,尤其是老年患者。

【专家建议】糖尿病患者在平日里就要多补充水分,但要注意不能过量,适当补水、满足身体的需求即可。平日里不妨为自己制订喝水计划,防止身体失水。

中医控糖,凭节气为据

对于频繁口渴、越喝越渴的糖尿病患者,在没有发生严重脱水情况时,中医是否有较好的调理方法呢?龚院长向我们推荐了两款“降糖仙水”和一物三用的降糖好物,降糖又解渴。但是龚院长的降糖好物有一适用原则,那就是必须因时制宜,根据节气变化来调整使用,方能有效。

龚院长告诉我们,这段时间盛夏渐浓,时值中伏与末伏之交,在此节气容易发生血糖波动及口渴、多尿的糖尿病患者多为伏天里的暑湿之邪侵犯所致,除了血糖升高、口渴多尿,患者往往还会伴有头晕头重、心烦、呃逆等不适症状,需对症下药方可有效。

专家提示,随着即将到来的节气变化,影响糖尿病的外邪也随之发生变化,从而导致糖尿病症状加重。没有糖尿病的人也可能受到时令外邪的侵犯,出现一些症状,此时一定要注意调理。

1.从立秋到白露,注意风热

当立秋已过,往往暑气还未消退,天气依然很炎热,真正的凉爽是从白露开始的。所以在立秋到白露这段时间内,风热仍然是影响糖尿病的主要病邪。

糖尿病的中医病名为“消渴”,分上消、中消、下消,其中又分为许多证型,如阴虚燥热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等。从患者数量来看,阴虚燥热型是糖尿病的主要证型,而风热又会加重燥热,从而导致口干口渴症状加剧。对此,龚院长的第一款“降糖仙水”便能很好地发挥作用。

 第一款“降糖仙水”:桑菊饮

龚院长的第一款“降糖仙水”为桑菊饮,每日饮用,对于缓解风热引起的口干口燥效果明显,与此同时还能舒畅情志,畅快身心。

【药材】桑叶6克、菊花3克、薄荷3克、芦根6克。

【功效】疏散上焦风热,兼能生津止渴。

【主治】风温初起,证见身热不甚、口微渴、苔薄白、脉浮数。

【方义】桑叶、菊花甘凉轻清,疏散上焦风热,且桑叶善走肺络、清泻肺热为主药。薄荷有清虚热、疏肝气的作用,辅助桑叶、菊疏散上焦之风热。再加以芦根甘寒清热生津止渴。

【制作方法】取桑叶、薄荷、菊花、芦根四药混合,煎煮或者开水冲泡,代茶饮即可。

【注意】脾胃虚寒的人要减少用量和饮用频次。热象明显的人可以适当多喝。

立秋到白露期间,夏季湿气未除,秋燥初步显露,故风热挟湿、风热挟燥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如果您不仅口干口渴还有口黏、舌质发红、舌苔黄腻、头重体倦、胸闷恶心、小便赤等症状,可能就是风热挟湿的情况。而等过了处暑节气,暑湿变弱,燥气上升,糖尿病患者可能又会出现风热挟燥的现象:口干口渴的同时可伴有鼻咽干燥、咽喉肿痛、干咳无痰、舌紅少津的情况。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又该怎么办呢?

龚院长告诉我们,针对风热挟湿,“凉拌三皮”十分有效。“三皮”指的是冬瓜皮、西瓜皮、黄瓜皮,冬瓜皮可以利水消肿、清热解暑,西瓜皮能够清热解暑、利尿除湿,黄瓜皮则有清热、利水、通淋之效,可谓是夏末秋初清热祛湿的三大法宝。

凉拌三皮

【材料】冬瓜皮、西瓜皮、黄瓜皮。

【做法】将三种瓜皮切下洗净放入沸水中,烧煮一会儿捞出,放凉后切条,根据个人口味,加适量调味料搅拌均匀即可。

针对风热挟燥,龚院长推荐冬瓜绿豆汤来清热润燥。绿豆有清热祛暑的作用;冬瓜肉味甘、性平,入脾肺二经,具有清热解暑、利尿通便、润肺止咳的功效,主治水肿、哮喘、暑热、消渴,还可解酒毒、鱼毒等。故以冬瓜和绿豆煮汤必可清热润肺、润燥通淋。

冬瓜绿豆汤

【材料】冬瓜、绿豆。

【做法】取冬瓜肉少许,与绿豆同时下锅,按照煮绿豆汤的程序操作即可,出锅前按个人口味调味即可。

【注意】冬瓜绿豆相对偏凉,热象明显的人直接喝就可以,但对于脾胃虚寒的人有一定的影响,故建议脾胃虚寒的人群在煮此汤时可以放入一块姜,姜可以固护脾阳及暖胃,也能提升口感。如果加了姜片后仍觉寒凉,可以不加绿豆,直接煮冬瓜汤。

2.从白露到寒露,注意风燥

时间继续流淌着,秋分前后会从白露进入到寒露,这两个节气期间,风燥成为损害糖尿病人群的主要病邪。燥邪伤津液,津液不足也会加剧口渴的情况。

燥邪又根据节气分为温燥和凉燥。白露之后至秋分之前,往往还有一点余热的暑气,所以在白露和秋分之间是温燥,秋分之后,天气转凉,燥气也就转为了凉燥。

温燥和凉燥共同的表现是干,温燥除了口干咽干之外,还有头痛身热、舌质红、舌苔薄黄、舌干少津等症状;凉燥则有咽干鼻燥、头痛无汗、兼有恶寒发热、舌淡红、苔薄白而干的症状。

第二款“降糖仙水”:玉液汤

对于温燥和凉燥,龚院长带来了一款治消渴症的名方:玉液汤。它是清代的医家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当中提到的一个方子,具有益气生津、固肾止渴的作用,阴虚亏虚的人也适用。

【药材】生山药、生黄芪、知母、葛根、五味子、天花、鸡内金。

【功效】益气生津,固肾止渴。

【主治】消渴病。症见口渴引饮,饮水不解,小便频数量多,或小便混浊,困倦气短,脉虚细无力等。

【方义】最关键的两味主药是生黄芪和生山药,它们分别入脾经和入肾经,取其补脾固肾、益气生津之功,一则使脾气升,散精达肺,输布津液以止渴,二则使肾气固,封藏精微以缩尿;知母、天花粉可以滋阴润燥,清虚热,止口渴;五味子助山药补肾固精,收敛阴津以缩尿,使精微不至于下趋;葛根养阴,助生黄芪升提;鸡内金可以健脾助运化,帮助水谷精微转化成津液。

此方从脾、肺、肾三脏论治,通过调理脾胃的功能,使我们的水液在体内形成一个循环,阳气升,阴气降,就像行云布雨一样,通过自身脏器的协调,使人体的水液分布均匀。

【制作方法】取生山药10克、生黄芪10克、知母10克、鸡内金6克、葛根6克、五味子6克、天花粉10克,用水煮沸,代茶饮即可。

【适用人群】咽干口渴、阴虚燥热之人。

【注意】最好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润燥食材——冬瓜子

除此之外,专家还介绍了一个润燥的好食材——冬瓜子。冬瓜子性寒味甘,具有润肺化痰、消痈排脓的功效。可以直接买炒好的瓜子,或者买生的冬瓜子,自己炒一炒,每天食用一小把就足够。

冬瓜是药食同源佳品,堪称“浑身都是宝”,冬瓜皮、冬瓜肉、冬瓜子都能帮助我们降糖祛邪!糖尿病患者可以根据自身的症状,或是在专业医师辨证后,选择上面提到的代茶饮和食疗方进行调理。没有糖尿病的人群,如果出现了相应燥邪所致的症状,也可以使用这些方法调理。

(编辑    王幸)

猜你喜欢
风热白露口渴
白露月夜吟
白露
风热感冒会出现5个症状
白露米酒
热伤风,喝薄荷粥
口渴见了水却不喝
感到口渴
李天王
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