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中的女性形象建构

2021-08-27 01:04周宁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1年7期
关键词:批评话语分析环球时报

周宁

内容摘要:本文以《环球时报》关于女性的媒体报道为研究对象,通过自建语料库进行批评话语分析。通过关键词、索引等语料库工具,揭示了近期国内媒体对女性形象的建構。研究发现《环球时报》倾向于报道反映女性社会地位提高、自我意识觉醒等正面话题,但对女性陷入困境的原因没有深入分析。在报道中,女性既是弱势群体,又拥有巨大力量。总体上,《环球时报》对女性的态度还是偏向积极的。

关键词:批评话语分析 语料库语言学 女性媒介形象 新闻话语

2019年9月1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平等 发展 共享:新中国70年妇女事业的发展与进步》白皮书,回顾了几十年来妇女事业的发展与进步。如今,女性的需求和内心越来越多地受到大众媒体关注,独立、负责的女性形象越来越多地被报导,从女性视角出发的作品越来越多地进入市场。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故事中女性角色的形象日渐丰满和多元化。性别平等问题不但已经进入公众视野,也是研究的热点。

本研究旨在通过自建语料库探讨中国权威性大报《环球时报》(Global Times)对女性这一社会群体的话语构建。研究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首先通过自建语料库获得大量数据,根据主题词分析媒体关注的与女性相关的话题,然后搜索女性相关索引并按话题进行分类,对语篇进行定性分析,从而揭示女性的形象建构。

一.批评话语分析

批评话语分析首先考察的是话语与意识形态的关系,社会制度中的主体如何被强加意识形态和话语限制从而构建意识形态和话语(Fairclough 1995)。“意识形态”指人们安排和证明自己生活的方式,属于中性概念。它旨在透过表层的语言形式,揭露特定的意识形态如何被隐蔽地给予特权,从而控制人们对政治和社会的评论(Fowler et al. 1979),并揭示权势在解释话语中的作用。另外,基于Halliday(1978)关于语言是一种社会符号系统的观点,话语分析本身被视为一种社会实践,我们不能仅从话语所表达的思想来分析和解释话语,也不能仅根据话语活动是否传递了有用的知识或真实地描绘了现实来评价(辛斌 2020)。

Hardt-Mautner(1995)首先倡导利用先进的语料库技术对大量文本进行量化分析。后来,许多其他研究者如van Dijk(1997)和Flowerdew(1997)开始强调语料库语言学和批评话语分析的结合。20世纪90年代以来,语料库辅助的定量分析方法蓬勃发展,产生了主题多样的探索性成果。Baker & McEnery(2005)通过搭配词、索引行和主题词等工具,发现英国报纸总是用消极语气来建构难民。Jaworska & Krishnamurthy(2012)利用搭配词研究了女权主义话语。钱毓芳(2010)以《太阳报》对本拉登的报导为研究对象,讨论了如何使用词频、主题词、搭配词和索引行等语料库工具来分析话语建构。这些研究验证了语料库技术在批评话语分析中的实用性,是为定性的分析增添了定量的成分,使结果更全面可靠。主题词、搭配词、语言结构和型式等语料库方法是研究者经常采用的,这些方法已经被证明是有效的,因此也会被应用到本研究中。

二.研究方法

1.研究材料

《环球时报》创刊于1993年1月,是由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主办并出版的国际性报纸。英文版创办于2009年4月,面向全球有志于了解中国的读者。随着网络版图的不断扩大,该报力求放眼世界,成为中国面向海外“信息丰富、影响深远、创新锐意”的报纸(About Us,2021)。

笔者自建的语料库来自《环球时报》英文版报导女性话题的新闻文章,时间跨度为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新闻来源为官方网站。为保证话语能够代表报纸的立场,只选择了《环球时报》原创新闻文本。首先,通过搜索“women”和“woman”这两个词,对所有新闻进行检索、筛选,保存为TXT文件。对得到的文本进行重新处理,删除不必要的细节,仅保留标题、日期和内容。最后,建立了《环球时报》中的女性语料库(The Corpus of Women in Global Times,简称CWGT),包括105篇文本,共73212个型符,7600个类符。研究使用英国国家语料库(British National Corpus,以下简称BNC)作为一般参考语料库,它代表了较为普遍使用的英语(Baker & McEnery,2005)。

2.研究方法

本研究通过软件AntConc 3.5.8分析语料,借助主题词表、索引等工具分析文本。如前文所述,本研究有两个研究问题:(1)《环球日报》关注哪些与女性相关的话题?(2)《环球日报》建构的女性形象以及对女性的态度是怎样的?

首先,通过分析主题词来探讨第一个问题。以BNC为参考语料,按主题性对主题词进行排序,得到主题词列表(p<0.01)。关于第二个问题,在软件中搜索“woman”和“women”的索引,按搭配词的字母顺序排序,索引行总数为903。将索引按照话题进行分类:女性在就业和教育方面的进步、个人生活以及遭遇的困境。同时,把CWGT中“women”的一些搭配词放到BNC语料库中搜索,然后分析这些搭配词和它们的语义韵是如何建构女性形象的。

三.结果与讨论

1.主题词分析

按主题度从高到低排序,选出前50个实词作为主题词,并分为人、家庭、性别、地点、活动、时间、数量和社会8个方面,如表1所示。

在《环球时报》关于女性的报道中,主要有两类话题:女性本身和社会问题。前者包括家庭、女性权利、性别等主题词,占比38%。女性的婚育问题备受关注,children、marridge、mothers、birth、baby等主题词占比10%。另一个报道重点是社会问题。《环球时报》经常把女性和脱贫攻坚、人口老龄化一起报道,比如政府如何帮助贫困地区女性脱贫。此外,报道内容全面,有不同时期的对比,并关注不同地区的女性。

《环球时报》倾向于报道正面话题。如:中国高度重视并积极推进女性就业,不断维护女性权益;女性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女性的政治地位、教育水平、健康狀况和社会保障水平都得到了提升;女性在家庭文化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这些话题反映了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和自我意识的觉醒。

2.索引分析

为了探究搭配词的语言模式,按照检索词右侧的单词字母顺序对索引进行排序。然后按女性事业和教育发展、个人生活和困境等3个主题对索引进行分类,举一部分索引为例进行分析。

(1)事业和教育发展

在报道妇女的职业发展和教育机会时,《环球时报》使用了许多比较级,说明女性现在获得了比过去更好的教育和工作机会,她们开始进入政治和军事领域,农村妇女也得到了政府提供的职业培训,开始工作赚钱。政府还颁布了保护妇女工作权利的法规,并为她们提供法律援助。在这一类话语中,政府的角色很突出,都是说明他们为弱势女性提供教育和工作方面的帮助。“Chinas booming dama(大妈) economy also mirrors the rising social and economic status of women, as more and more well-educated and financially independent women…”结合语篇分析,女性的受教育、就业情况和她们的经济水平是紧密联系的,可以反映出女性整个社会群体的经济实力提高了。

(2)个人生活

在关于女性个人生活的报道中,有大量反映女性个人意愿的词,如prefer、like、caring等。女性不愿意结婚的想法正在被注意到,一些女性希望自己解决生育和性需求问题。另外,女性消费力和消费水平提高,而且大多消费是为了取悦自己。总而言之,女性的自我意识正在觉醒。

Scenario在语篇中指2011年出台的一项政策:离婚后不动产不分割给夫妻双方,而是属于产权证上有名字的人。有人认为这个规定使男方获益,因为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结婚时男方提供房子,而女方则支付装修、家具等费用。Scenario在BNC语料库中经常出现在消极语境中,有消极语义韵,常和the worst case、nightmare等词搭配。因此scenario提供的语境暗示这条政策对女性不利,合理解释了女性买房的必要性。

Appetites包含了一个关于“吃”的隐喻。“The economic miracle…led to a growth in wealth, stimulating the appetites of middle-aged women for high-quality goods and services.”“吃”是人类基本行为之一,而消费欲被隐喻为食欲,说明了花大钱消费优质商品和服务已经成了有一定经济条件的中年女性的日常生活,体现了女性对个人生活的享受,既反映了女性消费力和消费水平提高,也反映了她们坦然面对想要让自己快乐的欲望,试图摆脱传统社会要求女性“勤俭持家”的刻板印象。

(3)困境

虽然女性的就业状况改善了,但性别歧视仍然存在。女性不仅在招聘时因产假受到歧视,而且工资也比男性低,例如“employers simply choose to avoid hiring women. The other reason is that women are more likely to seek leave…for raising kids”。除了就业受到歧视外,女性的人身安全也受到威胁,她们仍会遭受家庭暴力和拐卖。

“They are thinking about holding more workshops, in the hope that more women can make their voices heard in solving social problems.”这句话中“hear the voice”是通过听觉体验来喻说语言,把女性表达想法的过程隐喻为别人聆听的过程,说明《环球时报》希望女性的需求能够被重视,希望其他社会群体主动帮助女性,从而建构了“女性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这一形象。在“困境”这类话题中《环球时报》更多地是对现状进行描述,在提出女性需要帮助时用语比较空泛而缺少具体措施。

本文以《环球时报》英文版关于女性的媒体报道为研究对象,通过自建语料库进行批评话语分析。通过关键词、索引等语料库工具,揭示了近期国内媒体对女性形象的建构。

通过对关键词的分析,发现《环球时报》关注的女性话题主要有两类:女性本身和社会问题。《环球时报》倾向于报道反映女性社会地位提高、自我意识觉醒等正面话题,但对女性陷入困境的原因没有深入分析,笔者认为这可能和英文版《环球时报》的受众定位是海外读者有关。从索引和搜索词的搭配中,研究发现新闻中的女性既是弱势的,又是强大的。一方面,在就业和日常生活中性别歧视依然存在,女性的人身安全也受到威胁。另一方面,女性现在的教育和工作机会都比过去好,她们似乎也正在进行自我探索,对自我的表达比过去更多,试图获得更多的社会话语权。总体上,《环球时报》对女性的态度还是偏向积极的。

受限于时间和篇幅,本研究也有一些不足之处。由于《环球时报》英文版是由中国人撰写,语言习惯可能与英语母语者的人不同,因此选择BNC作为参考语料库来分析主题词和搭配词的语义韵,可能会出现误差。另外,本研究的语料来源单一,可能不具有较强的代表性,需要后续研究补充和验证。在本研究的基础上,未来的研究可以从比较中外新闻话语、比较 “男性”和 “女性”的话语建构展开,也可以进行历时研究。

参考文献

[1]About Us[OL]. (n.d.). Global Times. Retrieved March 5, 2021, from https://www.globaltimes.cn/about-us/

[2]Baker, P., & McEnery, T. 2005. A corpus-based approach to discourses of refugees and asylum seekers in un and newspaper texts[J]. Journal of Language & Politics 4(2): 197-226.

[3]Flowerdew, J. 1997. The discourse of colonial withdrawal: a case study in the creation of mythic discourse[J]. Discourse & Society 8(4): 453-477.

[4]Fairclough, N. 1995.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The Critical Study of Language[M]. New York: Longman Publishing.

[5]Fowler, R., B. Hodge. & G. Kress. 1979. Language and control[M]. London: Routledge and Kegan Paul.

[6]Halliday, M. A. K. 1978. Language as Social Semiotic: The Social Interpretation of Language and Meaning[M]. London: Edward Arnold

[7]Hardt-Mautner, G. 1995. ‘Only connect: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and corpus Linguistics (UCREL Technical Paper 6)[Z]. Lancaster: University of Lancaster

[8]Jaworska, S., & R. Krishnamurthy. 2012. On the F word: A corpus-based analysis of the media representation of feminism in British and German press discourse, 1990-2009[J]. Discourse & Society 23(4): 401-431.

[9]Van Dijk, T. A. 1997. Discourse as Structure and Process[M]. London: Sage.

[10]錢毓芳,2010,语料库与批判话语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3):198-202.

[11]辛斌,2020,21世纪的批评话语研究:反思与展望[J]. 《外语研究》(04):37-42+99+112.

[12]张园园,2019-09-27,优化生存发展环境 推动妇女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N].《中国妇女报》,001.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9-09-20,平等 发展 共享:新中国70年妇女事业的发展与进步[N].《人民日报》,010.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外国语学院)

猜你喜欢
批评话语分析环球时报
本报调整刊期
基于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的英汉新闻报道对比分析
英国执政党网络报对中式教育纪录片评论的批评话语分析
广告语的批评性话语分析
批评性话语分析及其对英语阅读与写作教学的启示意义
新闻语篇批评话语分析视角下的意识形态解读
《环球时报》对台湾形象的构建
订《环球时报》 看2010年的世界
订《环球时报》 看2010年的世界
订《环球时报》 看2010年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