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1+X”主题阅读指导的实践研究

2021-08-27 07:29栾翠连
新课程·上旬 2021年20期
关键词:主题阅读统编教材核心素养

栾翠连

摘 要:统编教材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工作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阅读教学则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在现阶段的小学阅读教学中,“1+X”主题阅读教学逐步得到教师的广泛认可和运用,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关注了学生阅读的广度和深度,更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以四年级为例,对小学“1+X”主题阅读的概念界定、教学的有效开展、如何进行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以及形成多元评价和长效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统编教材;核心素养;主题阅读

阅读历来被认为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基本途径之一。统编教材的编排体现出对阅读的高度重视:“和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阅读链接”“资料袋”等板块的设置,都是指向阅读。教材主编温儒敏更是指出:新版语文教材主张“读书为主”“读书为要”,抓住了这一条,就能化繁为简。他倡导“1+X”阅读教学模式,鼓励海量阅读,他认为不阅读的学生无法适应核心素养背景下对于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要求,也直接导致学生初高中以后语文学习的后劲不足。

基于以上分析,如何立足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有效开展“1+X”主题阅读指导呢?我将以四年级为例进行简要阐述。

一、“1+X”主题阅读的概念界定

所谓“1+X”,是指以现行统编语文教材的学习为宗旨,以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为目的,以精读课文的有效延伸或单元主题有效延伸为主要路径,进行单元整合备课或把若干优质的课外阅读材料引入课内的群文阅读方式。

“1+X”中的“1”通常有两个类型,其中一个“1”是统编教材的精读课文,第二个“1”是单元的语文要素。当“1”是精读课文的时候,“X”就是把精读课文与略读或课外阅读文本一起读。当“1”是第二种时,“X”是以单元要素为线索,组织课内外文本进行阅读。但无论“1”是哪种情况,确立中心议题,优选适宜阅读材料,构建核心阅读任务,寻找添加的合理契机,都是“1+X”主题阅读务必要解决的问题。

二、“1+X”主题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

(一)确立中心议题

所谓中心议题,就是一组选文中所蕴含的可以供师生展开议论的话题,这既是组文的依据,也是组文的核心要素。一组选文,可以有多个议题,议题往往开放而多元,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需要进行议题确立。

1.指向文章思想内容

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观潮》一文重点描写了潮来时的壮观景象,学生通过阅读想象画面,感受潮来时的壮观之美。为了让学生感受更深刻,想象更丰满、立体,教学时立足文本内容拓展了杨洋的《钱塘江观潮》和邸延生的《钱塘江观潮》,让学生感受不同作者描写同一事物时在内容选择与表达方式上的相同与不同之处,从而让钱塘江大潮的恢宏气势根植心中。

2.指向作者

在教学四年级上册李清照的古诗《夏日绝句》时,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这个才华横溢的女子的爱国情怀及坎坷的一生,可拓展李清照的两首词:《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声声慢·寻寻觅觅》,目的是让学生对比李清照少女时代的无忧无虑以及国破家亡后的悲哀凄苦,从而懂得本诗中暗含着她对无能统治者的蔑视和期盼祖国统一的热望。

3.指向主人公

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文让学生认识了志存高远的少年周恩来,教学时充分利用课后周恩来总理的《大江歌罢掉头东》一诗,结合时代背景深入了解这首诗的写作渊源,学生对这位一心报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好总理不禁肃然起敬,激发了学生课后进一步了解周总理生平事迹的兴趣。

4.指向文體

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外神话故事”以文体进行单元组文,通过该单元课文的学习,带动学生阅读整本书籍《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古希腊神话故事》等,并围绕这个主题开展讲神话故事比赛、制作读书卡、尝试自主创编神话故事等语文综合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热情,取得良好效果。

5.指向单元语文要素

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是一个阅读策略单元,单元语文要素是学会多角度提问,教学时,以单元两篇精读课文《一粒豆荚里的五粒豆》《夜间飞行的秘密》为例,教学生如何从文章内容与写法以及如何联系生活经验、文章启示进行提问,而两篇略读课文则放手让学生根据所学的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课后再适时补充类文阅读练习,通过这样一组文章的学习让学生牢固掌握有关多角度提问的阅读策略,并在后续的语文课堂常态化运用,使其成为学生必备的一项阅读技能。

(二)精选优质的“X”文本

“1+X”主题阅读的议题确立以后,“X”文本的选择也就有了依据。

1.以文章内容关联进行选择。可以求同,可以存异,也可以互为补充或解释。如学习四上小古文《精卫填海》,适时补充现代文版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精卫填海》,既能让学生直观地对比古文与现代文的不同表达特点,助力学生更快捷地读懂小古文,又能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神话故事的生动、神奇之处。

2.以作者为核心进行文本选择。可以是同一作者的同类作品或不同作品,有利于全方位立体地认识作者。

3.以作品主人公为对象进行文本选择。可以是与主人公相关联的其他文章或书籍,便于全方位客观地了解人物形象。

4.以文体为依据进行文本选择。同一文体的文章进行拓展,对学生掌握文体特点、学习写作手法具有重要意义。

5.以单元语文要素为训练目标进行文本选择。所选文章便于对单元知识点进行训练、夯实、巩固。

(三)进行文本加再工,阅读任务构建与整合

“X”选择后,一定不能原文照搬,不顾长短,要对其进行取舍、加工,从而提高文本的使用效率。

加工过程包括主题阅读议题再聚焦、文字再推敲、长度再精简等,力求做到符合学生年龄特点,难易适度、文质兼美、体式多元,不顾现实情况的生硬添加,只会造成学生阅读疲倦,适得其反。

猜你喜欢
主题阅读统编教材核心素养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初中历史统编教材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基于作文视角的统编教材运用
多元互动,开展主题阅读
初中英语教师开展主题阅读的实践分析
语文“拓展性主题阅读”探究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统整 比较 联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