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2021-08-27 08:29康碧月
新课程·上旬 2021年20期
关键词:渗透措施传统文化小学语文

康碧月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小学语文的教学模式和核心素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阶段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对学生的综合性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中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其中就包括我国的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有机结合到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仅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有很大的帮助,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加以创新,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将传统文化渗透到教学中,促使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进行探究,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渗透措施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让学生尽早接受传统文化的洗礼,可以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进而培养学生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责任和义务。其实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中就含有丰富的传统文化素材,只是其表现出来的形式较为片面,没有进行深入的介绍和解释,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将传统文化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内容的关联性合理深入到教学之中,充分结合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传统文化的内涵,将教材没有深入的内容进行挖掘,丰富教材内容,进而使传统文化渗入到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传统文化素养。

一、小学语文教学渗入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现状

(一)传统文化的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国五千多年的文明演化形成的独具中国特色的文化产物,其内涵深切地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特质和精神面貌,是中华民族历代物质、制度、精神、文化、思想的汇集,具有鲜明特色、丰富内涵的文化形式,体现了我国历史的久远、文化底蕴的深厚。小学语文教材中,内涵丰富的传统文化素材,教师要提升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将传统文化渗透到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传统文化底蕴。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现状

小学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塑造的重要阶段,对于一些新的事物存在着好奇的心理,而且很容易接收和吸纳,因此,教师要分层次地将传统文化引出,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良好的传统文化素养,使学生形成自身独特的特质和人格。但是从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来看,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并未被体现的过于明显,对于一些涉及传统文化的知识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带而过,学生对此也没有过多的了解,从而失去了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的机会。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教学内容,并没有将传统文化真正地深入到语文教学之中。

(三)小学语文渗透传统文化教学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是中国文化的结晶衍生体,其中内涵丰富的诗词,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在语文教学中渗入传统文化教学,对语文教学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而且全方面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在进行语文教学活动中,想要提升学生的语文内涵,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支撑,传统文化中丰富的知识内涵有着很大的养分,是语文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将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使学生更具体地学习语文,间接提升了学生的语文能力。

除此之外,教师自身也承担着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使命,而语文教学是渗入传统文化的最佳途径,与传统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起源。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更是祖国的希望,承担着弘扬传统文化的艰巨任务,因此,教师要合理地将传统文化深入到语文教学之中,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

(一)以传统节日为载体,渗透中国的传统文化

传统节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节日是民族和国家的历史和文化长期积淀形成的特殊日子,涵盖了丰富的信仰、文化、天文历法、易理数术等人文与自然的文化内容,记录着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积淀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而在语文教学中,我们通常会遇到一些中国传统节日,教师要抓住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向往之情,将节日的文化内涵拓展,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以出现在语文教材中的节日为典例,进行传统文化的教学实践。

例如,在学习《端午粽》这篇课文时,这篇课文很明显与端午节有着很大的联系,教师要进行全面的备课,积极搜索一些关于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例如,赛龙舟是端午节比较传统的习俗活动,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搜集一些赛龙舟的历史介绍,搜集一些图片、视频,加以视觉上的冲击,加深学生对端午节的印象,延伸端午节的一些知识点,尽可能地让学生了解端午的一些传统习俗,进而使学生认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师还可以安排学生自己搜索一些关于端午节的知识,回家询问家人、网络搜索等方式,组织学生进行端午节故事比赛、端午节手抄报比赛等形式,激发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特点和文化内涵。除此之外,还可以延伸学生对另外一些传统节日的了解,如春节、重阳节、中秋节等节日,利用一些有效的教学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有效將传统文化渗透到语文教学中。

(二)教师要提升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

将传统文化渗入到语文教学之中,教师一定要做传统文化的弘扬者,以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去影响学生,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因此,教师要不断学习和吸收传统文化,只有教师自身的传统文化底蕴深厚,才能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改变学生的思想,让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小学生年龄较小,其思维和心智尚未形成良好的认知能力,对于许多事情的做法和行为都是对榜样的模仿和学习,而教师是学生最为尊重和信仰的人,教师一定要做好学生榜样,努力提升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

例如,在遇到一些传统文化知识时,学生突然提出问题:“什么是窗花剪纸?”,教师若是对此方面的知识有深入的了解,就可以给学生进行详细的讲解,而对此文化了解较少的教师肯定会说:“这是一种用剪刀进行剪纸,形成有规则的花状的图形。”甚至会造成尴尬的局面。所以教师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充分的了解,学无止境,尤其是语文老师,提升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不仅能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还能有效地对学生起到影响作用。

猜你喜欢
渗透措施传统文化小学语文
论小学体育课程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论加强中国古代经典之作在语文教学中的体现
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方式的思考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