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推进学校“品质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2021-08-27 07:18费岭峰魏林明
关键词:课程建设

费岭峰 魏林明

摘    要:高品质的课程与高质量的课程管理,是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之一。“品质课程”建设是嘉兴市南湖区区域推进学校课程建设的抓手,其基本思路是整体联动、渐进优化的全过程指导。在实践中,南湖区从学校品质课程建设“四步”推进路径、“问题解决”策略、精准指导策略、区域评价要略等四方面进行了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关键词:课程建设;品质课程;全过程指导

课程作为促进学习者成长的重要载体,已为学校管理者与一线教师所认同。高品质的课程与高质量的课程管理,是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之一。自2014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和2015年《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颁布以来,针对前期课程改革过程中存在的一线教师课程意识薄弱、学校课程建设“碎片化”“杂烩式”的问题,嘉兴市南湖区提出了“品质课程”建设的实践要求,以整体设计、渐进优化的管理思路,扎实有效的全过程指导,积极探索推进学校课程建设的有效路径,及时指导学校的品质课程建设,助力区域内的中小学在课程体系的完善、两类课程的建设以及课程的有效实施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一、“品质课程”建设的内涵与价值

所谓“品质课程”建设,即以立德树人为指导思想,站在学习者的角度做好课程内容的选定、课程目标的确立、课程实施路径的设计与学习效果的评价,以促进学生的成长需求和素养提升。它凸显了“学习者為中心”与“学习为中心”课程建构的理念与行动。

在区域推进学校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品质课程”建设成了引导学校教学管理者与一线教师开发与实践课程的核心理念。他们努力遵循学校的教育哲学,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有效利用学校的各类课程资源,设计开发丰富且有层次的课程,并落实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为区域课程改革质量的整体提升做出了贡献。

二、区域推进学校“品质课程”建设的全过程指导

学校“品质课程”建设中的全过程指导,是指在学校课程建设中,对从目标定位到内容选择再到课程实施与评价的整个过程中产生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课程落地的过程,需要以区域管理的整体规划与切实可行的行动策略作支持,全过程指导不失为一种有效助力学校“品质课程”建设的方式。嘉兴市南湖区在推进学校的“品质课程”建设中的全过程指导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

(一)整体规划,分步落实,探索学校“品质课程”建设“四步”推进路径

引导学校课程建设从“散点”到“系统”的过程,需要有高位的课程建设指导。从整体规划到精品课程开发,再到课程群建设,最后到学校课程顶层设计方案的完善,是南湖区学校“品质课程”建设的“四步”推进路径。

1.初步规划方案

2015年,南湖区结合《指导意见》的精神,出台了《南湖区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方案》,并结合本区特点,提出了区域推进学校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要求区域内中小学校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初步的课程整体规划,对学校课程建设做好初步的顶层设计,并于2015年底分成四个组,对中小学校的课程方案进行交流研讨,由督学和研训中心课程专家组成的指导团队提出修改意见,进行及时修改。这其实也是学校课程顶层设计“从无到有”的初级阶段。

2.精品课程开发

有了初步的学校课程建设整体规划并组织全面实施之后,区域层面将关注重点落在学校“拓展性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上,指导学校完善课程结构,落实两类课程的高品质实施,并要求开发与形成一批“精品课程”,从而以点带面,逐步扩大“品质课程”建设的实践影响力。

3.课程群建设

课程群建设是课程建设系统思考的重要特征之一。当学校有了一定量的精品课程之后,区域课程管理者提出了课程群建设的要求,把课程群建设作为学校课程顶层设计与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校本拓展课程开发之间的重要纽带,并通过精品课程群建设,从课程的整体架构上指导学校将基础课程与拓展课程进行整体思维,完整设计,为后续完善课程顶层设计做准备。

4.完善顶层设计

完善顶层设计是学校课程建设螺旋上升的一大特点。引导学校管理者从课程整体规划这一起点回归课程顶层设计思考,是品质课程建设的重要过程。在各校有了一定的精品课程、精品课程群的基础上,区域管理者指导学校完善课程顶层设计的方案,整体思考“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与“学校课程精品化建设”的关系,架构学校的课程方案,从更高层次上建设学校的课程,完善学校课程方案,形成学校课程整体实施方案的升级版。

(二)关注实践,引导反思,探索学校“品质课程”建设的“问题解决”策略

课程建设实践中产生的问题,是课程管理者必须面对的问题。实践生问,解决问题,也是课程实践者的常态。区域的教学管理者如何集区域优势,指导学校课程管理者解决课程建设中产生的问题,也是一种职责。实践中,从区域层面策划问题集中研讨活动,更好地引导学校课程管理者明确不同时间段“品质课程”建设的重点,及时梳理总结实践性成果,深度思考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能够加以调整、完善,以保障学校课程建设顺利推进。近五年中,两项标志性的活动设计如下:

1.课程建设难点问题的集中研讨

如关于学校“拓展性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区域管理者引导学校管理者思考:课程内容是否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课程设计是否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是否与学校的办学定位相切合;课程是否有完整的纲要、具体的主题活动教学方案;课程价值阐述是否明确,课程目标设计是否科学,课程内容编排是否合理,课程实施思路是否清晰;课程在开设过程中是否受到学生欢迎……这样的活动一般每年不少于2次。

2.课程群建设的问题交流与研讨

关于课程群的建设,则是引导学校管理者思考与分析:课题群的主题是否明确,课程群中的课程设计是否满足学生选择需要,组成课程群的课程数是否达到要求;课程群与基础课程、拓展性课程的关系如何,与学校整体设计之间的关系如何……这样的活动一般每年组织1次。

这样的研讨交流活动,便于学校管理者在课程或课程群建设中,能够结合学校特色,有针对性、有侧重地进行“品质课程”建设的反思与分析,及早发现课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使学校“品质课程”建设成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使学校课程的实施能够真正为学生的素养发展服务。

(三)评优激励,着眼差异,探索基于学校特点的“品质课程”建设精准指导策略

差异是学校“品质课程”建设过程中客观存在的现象。学校“品质课程”建设中的差异一般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内容维度的差异;二是质量水平的高低。发现课程建设中存在差异的方式有很多,比如走访式调研、查阅课程相关资料等,而通过“课程主题的评优”方式发现学校课程建设中的差异,也是一种有效的方式。评优得到一个等第并不是目的,通过评优发现学校之间在“品质课程”建设上存在的差异,继而利用差异进行精准指导是最终的目的。在实践中,我们采用“优则推”“弱则扶”两种基本方式对学校课程建设进行了精准指导。

1.“优则推”

优则推,即将优秀的课程或课程群建设成果,通过搭建展示交流的平台加以推广,以供其他学校学习与借鉴。比如,2018年9月我們组织第二批“拓展性课程”精品课程评选活动,共收到申报课程139项,经评定其中的112项课程被评为精品课程。于是,我们通过精品课程的分享展示交流活动,将一些高质量的拓展课程在区域范围内进行推广,同时还将“小说欣赏课”等5项精品课程的内容加以整理并正式出版,成为区域精品课程的范本,供教师们学习参考,以完善自身的课程建设。2019年初,我们将区内优秀的学校课程整体方案汇编成集,对东北师范大学南湖校的“五向课程”、秀城实验教育集团的“智慧教育课程”、凤桥镇中心小学的“起航课程”、七星镇中学的“树人课程”等优秀课程方案进行整体推广。

2.“弱则扶”

在以课程主题为主的评优中,我们发现校际间存在差异。有些学校课程建设能力比较强,有些学校则相对较弱。于是,对薄弱学校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提高这些学校管理者与教师们的课程开发与应用水平成了区域教学管理者的一项重要工作。比如,2018年我区组织的“学校课程方案”评选,旨在挖掘各校在课程建设上的个性化经验,并为整体推进课程建设提供可参考的样本。此次评选共收到学校课程方案31项(区内中小学校均有申报),最终评选出优秀方案21项。评审后,我们在表彰优秀方案的同时,特别关注非优秀方案所在学校的课程顶层设计指导,对未获得优秀方案的学校,通过区域课程管理者的分组调研,深入学校一线,查找相关问题,组织学校管理者再讨论、再思考,并对原有的方案做进一步完善,从而让这些学校的教学管理者能够更深入思考与实践“品质课程”建设。

(四)实践导向,着眼素养,探索学校“品质课程”建设的区域评价要略

“品质课程”建设的意义与价值,最终体现在学生的发展上。学校课程建设的质量正是通过所在学校学生的整体发展体现出来的。因此,从区域层面推进学校落实“品质课程”建设工作,不仅需要对学校教师在课程开发与实施层面做实践性指导,而且需要通过课程评价给予引领性指导。

从实践来看,我们在学校“品质课程”建设中的课程评价基本有三种方式:一是精品课程的评优;二是课程实践成果的展评;三是纳入学校教育质量目标考核体系。除了精品课程的评优更强调课程建设质量的差异,以有利于及时跟进指导外,课程实践成果展评与纳入学校教育质量目标考核体系,更强调学校“品质课程”建设的整体成效,并体现在学生的学习质量之中。如2019年1月召开的南湖区“深化课改”推进会暨2019年教学工作会议,开展了学校“品质课程”建设与经验分享活动,秀城实验教育集团将其开发的30多门拓展课程,利用下午第一、二节课的时间,做了全面展示。学校致力于“培养有智慧的人”的拓展课程具有的“延展、综合、多元、灵动”特点,得到了充分呈现,给与会的校长、教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这样的整体展评活动,基本上每年都有组织。这也是对在“品质课程”建设顶层设计与具体实践中取得经验的学校的一种肯定。

同时,区教育体育局在每年度的学校教育质量目标考核中将“课程设置”纳入其中,从“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质量与学校课程开发实践质量两个维度进行细化,与效度评定,这同样为提升学校“品质课程”建设质量提供了支持。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课程建设是一项没有终点的工作。南湖区从区域层面推进学校“品质课程”建设构建的“四步建构路径”,其实质体现了教学改革“螺旋式推进”的实践模式,展现了区域教学管理助推学校课程建设的实践智慧,同时也为学校课程建设的管理者们“高品质、高质量”地建设学校课程创造了条件,提供了平台,当然最终是为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猜你喜欢
课程建设
优化措施,提高能力
“需求导向”视域中地方高校音乐专业的声乐教学构建
发酵设备与实训精品课程建设研究
高职机械类专业“CAD图形设计”课程建设
MOOC时代创新区域教师培训课程建设研究
《海图学》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