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素养调查:促进学校教学管理的改进

2021-08-27 07:18费顺国汪国清
关键词:学习素养

费顺国 汪国清

摘    要:学校教学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学校办学质量的水平。浙江省海宁市开展学习素养调查,并建立评价团队,进行项目化研究,借鉴教育质量监测技术,关注影响学生素养的因素,开展肩并肩学校反馈分析,以帮助学校“循证治理,析果改进”,提升教学管理水平。

关键词:学校教学管理;学习素养;学校办学质量

2021年3月,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南》明确了县域义务教育质量、学校办学质量和学生发展质量三级质量的评价内容,提出“结果评价与增值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等评价方式。学校教学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学校办学质量的水平。学校教学管理是运用管理科学和教学论的原理与方法,充分发挥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管理职能,对教学过程各要素加以统筹,使之有序运行、提高效能的过程。其核心任务是提高广大教师的执教能力,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但在实践中,学校往往重视全面的教学管理,针对性不强,往往结果不知因,缺少改进的过程和方法,往往重视教师因素,缺少生本立场。海宁市针对区域学校教学管理的困境,开展了学生素养调查,并建立评价团队,进行项目化研究,借鉴教育质量监测技术,关注影响学生素养的因素,开展肩并肩学校反馈分析,帮助学校“循证治理,析果改进”,以提升教学管理水平。

一、学校教学管理的困境

(一)重视全面的教学管理,但针对性不强

2015年,嘉兴市印发《嘉兴市初中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试行)》,指出要客观、全面记录学生成长过程,关注“品德表现、运动健康、艺术素养、创新实践”等学生学习素养维度。这是一种引导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促进学校育人模式优化的全面评价。因此,多年来,海宁市各学校重视全面的教学管理,力求提升全面的教学质量。但这样的教学管理,往往发布大量的管理办法,但缺少针对性,教学管理面多、重点不突出,造成有办法无实施,管理成效打折扣的现象。

(二)重视指导性教学管理,但知果不知因,缺少改进的过程与办法

2019年,浙江省中小学教育质量监测关注学校教学管理,从监测反馈的情况来看,海宁市87.5%的样本学校属于“低控制强指导”型,可见学校重视教学管理。但我们从常规调研中发现,学校只关注评价结果,却忽视问题原因的寻找,只关注措施的提出,却缺少过程的管理,指导性改进不到位,办法缺失。

(三)重视教学管理的教师因素,但缺少生本立场

学校教学管理大都重视教师备课管理、课堂教学管理、作业管理等,部分学校也关注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的管理,但没有把握影响学生学习素养的因果关系,缺少正確的生本立场,难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开展学习素养调查

如何帮助学校从过程中发现问题、寻找对策?海宁市于2021年启动“数据驱动教育教学改进”试点项目实践,提出“学习素养调查”,通过数据调查,反馈分析,帮助学校“循证治理,析果改进”,提升学校的教学管理。

(一)学习素养调查

学习素养是指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的良好学习行为。学习素养调查借鉴教育质量监测技术,关注影响学生素养的因素,开展问卷调查,生成相关指数,并结合学业成绩测试,进行相关分析,形成学习素养调查报告,提出学习改进的对策,共同商讨学校的管理改进对策的过程。

学习素养调查是对学生学习素养进行评价,其目的在于对学生学习素养方面的状况进行科学诊断,以指标、指数等最简明有效的方式来反映学生学习素养的状况,同时结合学业成绩,进行相关性分析。对学生学习素养进行评价既能为教师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提供依据,也可为学校教育管理实施科学化决策提供建议,进而探索过程型学习质量,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

(二)学习素养调查的指标体系

学习素养调查的指标体系(如表1),借鉴有关学习品质等的研究成果,涉及6个维度,19个相关指数与指标。

(三)影响学习素养调查的关键技术

1.对学生学业发展的全面评价

开展学习素养调查是健全学业评价,是对学生学业发展的全面评价。要关注影响学生发展的众多因素,如学校管理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品质、学生学业质量等,对学校、学生进行全面评估。

2.对学教过程与成长环境的调查

学习素养调查关注影响学习素养要素,建立科学的调查框架,合理选用调查工作,全面了解学教过程的影响因素,全面关注学生学习的成长环境,为学校的管理改进提供基础数据。

3.“以校为本”的分析反馈技术

通过构建评价大组、学校评价团队,帮助测评团队掌握专业研究能力,帮助学校团队及教师掌握调查评价的专业技术,包括学校的自我诊断分析能力、“肩并肩”的反馈与研究能力等。这是保障学习素养调查顺利实施的基础。

4.基于诊断的学校改进实践

“评价最重要的目的不是证明,而是改进。”帮助学校端正评价态度,明确调查的目标是为了改进、促成学校的“循证治理,析果改进”。

三、基于学习素养调查促进学校教学管理改进的实践路径

海宁市将“学习素养调查,促进学校教学管理改进”作为促进区域教育教学评价改革的先导,重视项目研修活动,开展学校反馈改进。

(一)以项目研修活动提升对素养调查的理解,促进评价团队成长

海宁市组建基于评价研究改进学校教学管理的核心评价大组,策划学习素养调查,聚焦学校过程型质量,指导学校改进教学管理,并尝试以项目化的理念,“做中学,研中悟”,提升对项目的理解,促进团队的成长。

1.抛出学校需求,关注核心问题

组织种子学校针对学校管理改进提出调查需求,开展专业引领下的分析会,通过SWOT(优势、不足、机遇、挑战)分析,形成对学习素养调查的共识,形成区域促进学校管理改进的核心问题。

2.研修项目驱动,提升全员认识

为了帮助全区域学校、教师认识理解项目研究的目标和内容,结合教师专业成长平台,设计全覆盖的区域培训项目,包括评价理念、数据理解、工具编制、评测技术等内容,组织分管校长、教务科研主任、学校学科骨干及学科教研员进行轮训,增强对核心问题的认识,提升全员的数据意识,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

3.设定研修任务,提升队伍能力

成立评价大组,开展专项研修。大组成员由学科教研员、种子学校分管领导、中青年骨干、技术教师等组成。为了帮助他们尽快成长,我们为每一位成员设定研修任务(如表2),促使其特色发展,提升专业能力。

4.提供专业支持,提高专业素养

合格的评价员应该是“有理念、懂数据、会技术、善指导”的,他们需要具备专业的评价理论与技术。因此,要及时开展评价工具编制、监测报告解读、学业评价与学科教研融合等專题培训学习。聘请了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评价部专家进行专题引领,走进原杭州市江干区参与工具编制、反馈大会,到苏州教育评测中心了解大数据自动化评测系统,并开展读书活动、撰写培训体验、开展体验式培训,通过层层设计提高培训团队的专业素养。

(二)肩并肩反馈,推动学校教学管理改进

从“面对面”到“肩并肩”是教育质量评价从“高厉害”到“低厉害”的转变,由此评价从一味注重结果转为注重问题的诊断,“评价为了改进”也得到了落实。

1.形成专题报告

评价大组成员学习综合报告、专题报告、数据报告和行政报告的撰写要领,掌握框架设计、数据处理、报告撰写、批量生成的基本技术。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及时、高效地回收调查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形成合规的调查分析数据。利用社会性分析软件(SPSS),进行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形成各个层面的专题报告。

2.肩并肩反馈学校结果

开展基于数据实证的学习素养调查反馈会,一校一案解读调查报告,实施肩并肩反馈工作,为学校的分析与改进提供建议,引导学校更好地应用调查数据,开展校本研究。同时也帮助学校更加精准地分析本校学生的学习素养状况,研讨后续教育教学的改进措施。

3.指导学校校本化实践改进

在数据分析、报告解读、学校反馈的基础上,各校开展以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等方式的数据实证校本研究,形成有针对性的校本研究方案,报请教研部门审核。对各学科教师进行数据驱动教学改进工作的培训和实践,整体提升教师正确对待教育教学质量的认识,并付之于行动。

4.提升学校过程型质量管理

调查结果只反馈给学校,并不纳入学校发展性考核,以保证真实展示学校的调查结果。这样更易于形成教师从“管理立场”向“学生立场”的转变,学校也不只“重结果”,而更“重过程”,教研的反馈也从“比较施压”向“诊断改进”转型,以实现学校过程型质量的管理提升。

5.融入学科教研,改进学科评价方法

探索专业的视导模式,开展“循证教研”研究,促进教研的转型。尝试探索体现课程性质的学业评价模式,开展学科命题技术研究,并配合学习素养调查,形成学科报告,帮助学科教师科学地运用数据指导教学改进,最终促进学科的教与学。

猜你喜欢
学习素养
MOOC视角下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素养现状与提升路径研究
创设语言情景,培养小学生的英语学习素养
历史与社会学科核心素养“区域认知”的学习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素养的培养策略研究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浅论新课改下培养初中生良好数学学习素养的意义和策略
医学院校高等数学分层次教学模式的探究与实践
谈提高小学生数学素养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品质的培养
试论中职学生学习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