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综合性学习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资源探索

2021-08-30 06:54沈大平
安徽教育科研 2021年23期
关键词:资源开发综合性学习核心素养

沈大平

摘要: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合理而充分的资源开发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本文就从挖掘本地资源、利用网络信息资源、调动学生自身资源三个角度探索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综合性学习  核心素养  资源开发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这其中包括网络资源;每个地区都蕴藏着丰富多样的语文课程资源,学校、老师要认真分析本地和本校的特点,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围绕“课标”中这几点建议,在统编版八年级上册《身边的文化遗产》综合性活动教学安排中,我着重从下面三个方面探索资源,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挖掘本地资源,提升语文素养

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受老师、学生、学校、地域文化等因素的影响,需要教师在开发教学资源时,结合地方资源特点,对当地人文自然资源中的风俗习惯、优秀传统文化等进行开发利用,结合校本资源,实现学习资源的拓展,从而多渠道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笔者教学《身边的文化遗产》时,在简单了解文化遗产知识概念后,为了提升学生的理解与辨别能力,我在PPT中呈现几张图片,让学生分辨图中物品是否属于文化遗产。笔者没有找长城、故宫、秦始皇兵马俑这些名气大的学生非常熟悉的文化遗产图片(这样的图片对学生的分辨能力几乎没有挑战,也就形成無效教学了),而是选择安徽尤其是合肥市本地的资源,如包公墓、张辽墓、三河古镇等图片,学生分辨身边的文化遗产,熟悉而新奇,充满了浓厚的探究兴趣。

七年级时,学校开设了社团活动课,这些课大都涉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校本资源就是最好的学习材料。上课时,当把社团活动课程表投到屏幕上时,学生们恍然大悟,原来文化遗产真的就在我们身边。

在课堂第二个环节,笔者有创意地设计“安徽文化遗产研学游线路设计”活动。让学生来当导游,给自己的研学游设计路线,确定游览项目,既能吸引他们的兴趣,调动积极性,同时又能提升他们的思考辨别能力。因为这个导游不好当,他(她)是有限定的,导游所介绍游玩的项目必须是文化遗产项目,首先学生要区分哪些旅游项目是单纯的自然风光而不属于文化遗产,这个活动能增强学生对文化遗产概念的深入理解;其次,学生要有流畅的口头表达能力,用简洁的语言清晰地介绍文化遗产;最后,学生要熟悉了解安徽的文化,在路线设计和游玩项目的选择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夯实学生的文化基础,丰富人文底蕴,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

成果示例:

路线一:观凤阳明中都皇城遗址、明皇陵——看凤阳花鼓戏——赏凤阳凤画——吃凤阳酿豆腐

路线二:泾县宣纸文化园——徽墨歙砚工艺欣赏——西递宏村古村落(徽州雕刻)——屯溪老街(吃臭鳜鱼)

敏锐地挖掘本地资源,充分发挥校本资源、家乡资源的作用,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二、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学习过程是学生自主构建知识框架的过程。网络资源给学生构建知识框架提供了极大的空间,学生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的可行性在2020年疫情期间得到了充分的验证。教师要抓住互联网教育的风口引导学生拓宽视野,丰富文化底蕴,促进语文思维的形成。

八上《身边的文化遗产》活动二,在“实地考察,收集资料,撰写报告”的环节中,教材对考察步骤做出具体指导,列出参考图表,为学生提供具体可操作的思路。但是实践操作中缺少本地资源,很多学生没有条件访问权威人士,获取相关的资料,这时我们就要发挥互联网资源的作用,让学生上网搜集本地文化遗产的相关信息,筛选、汇总、编辑,形成对本地文化遗产项目的完整记录,学生足不出户就能详细了解本地文化遗产信息。例如合肥的包公园、包公墓、逍遥津、明教寺、三国遗址公园等,网上信息资料很翔实。

占有资料后需要撰写“申遗”报告,这是难点所在。为了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学习申请报告的写法,我做了课前学习指导。让学生登录“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网”学习相关知识。比如安徽非物质文化遗产申请项目分十大类,申请报告内容要涵盖项目名称、项目类别、基本内容特征、重要价值、历史传承、濒危状况等。申请报告的具体要求和样例在网上也清楚明了,学生对照格式要求就能写出自己的文化遗产申请报告。调动学生的自学积极性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这是网络资源给我们提供的捷径。

三、利用学生自身资源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孔子主张教学要做到因材施教,奥苏贝尔主张教学应当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去进行,鉴于此,我们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时,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自身资源。如果这些活动能紧密地与学生自身资源结合起来,提升学生的能力与素养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身边的文化遗产》时,我安排了“实地考察”“课堂表演”“辩论”等活动,这些活动的设计都是基于对学生的了解,先在学生中做了大量的“摸排”工作,在学生自身资源的基础上开展有关文化遗产的学习活动。

1.向学生了解,谁有家人、亲戚、朋友能认识或者联系到本地(家乡)的物质文化遗产部门的工作人员,谁能联系上本地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让有这些资源的同学成立一个小组,实地采访,获取音视频资料。学生利用自身资源,在采访活动中,提升组织协调能力,锻炼语言沟通能力,增强交际能力。

2.学校七年级校本课程中有很多“非遗”项目,班级所有的同学都曾参与校本课程的选修,经过了解得知,有同学竹笛吹得很好,有同学会剪纸,有同学会刺绣,有同学空竹抖得很精彩,有同学黄梅戏唱得动听……这些都是最好的教学资源。为了展示同学们的风采,展示文化遗产的魅力,我在课堂上设置了一个“课堂表演”的活动环节,让有一技之长的学生上台现场表演。课堂的气氛异常活跃,学生为精彩的表演喝彩,身临其境地感受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美。

3.学校秋季运动会开幕式,授课班级方阵队扛着稀有的农具入场,新颖独特又有些争议的出场方式引起了全校师生的关注,参与其中的同学一定有自己的看法和深切感受,利用学生的这一实践资源,我设置了“农具需要保护和传承”“农具不需要保护和传承”辩论环节。辩论活动,点燃了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学生意识到传承与发扬优秀传统文化责任在肩,学生的思辨之花得到绽放,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有实效的提升。

资源探索也许还有其他途径,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法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实践的,只要我们一线教师坚持因材施教,因“生”制宜,因“地”制宜,广泛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充分挖掘本地资源,以学生为中心,相信语文综合性学习一定会在培养学生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过程中凸显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刘金生.初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内涵探究与培养策略[J].语文世界,2019(6).

猜你喜欢
资源开发综合性学习核心素养
数字媒体技术介入地方性博物馆资源开发讨论
徐州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开展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河南新县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