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万计划”背景下“小学班级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2021-09-03 11:52王显艳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7期
关键词:任课教师班级教学方法

高 艳,王显艳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贵州 兴义 562400 )

教育部在2018年9月指出:“实施一流专业建设‘双万计划’”。以建设面向未来、适应需求、引领发展、理念先进、保障有力的一流专业为目标,引领支撑高水平本科教育。[1]并于2019年4月提出:“2019—2021年,建设1万个左右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点和1万个左右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点”。[2]“双万计划”致力于“把一流本科做强、把一流专业建设好、把一流人才培养好”[3],而推进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是实现“双万计划”的切入点,课程改革又是实现“双万计划”的重要基础,课程改革的着力点在于课程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的改革。未来小学教师的培养主要依靠小学教育专业进行培养,而课程起着最为关键的作用,“小学班级管理”课程作为小学教育专业教师教育类基础课程,如何充分发挥班级管理课程的作用,以使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们进入工作岗位能够尽快成为合格的甚至是优秀的小学班主任,这一问题是进行课程教学改革主要的着眼点。

本研究基于“双万计划”背景下,就“小学班级管理”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探索,将新型的教学方法和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培养具有扎实的班级管理理论知识和较强的从事班级管理能力的小学教育专业的服务西部的一流人才。

一、小学班级管理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本次调查采用整体抽样方法,调查对象为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小学教育专业大二、大三和大四学生,调查的学生已经学习和正在学习“小学班级管理”课程,总共发放146份问卷,有效问卷为145份,问卷有效率为99.3%,其中男同学16人,女同学129人。主要针对该门课程任课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师生互动及评价方式进行分析和统计,从而对该门课程的现状有一个总体的认识,进而分析出该门课程教学存在的两个主要问题。

(一)教学方法单一

根据表1可知,有18.62%的学生认为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全讲授法”,72.41%的学生认为教师的教学方法是“讲授法+一般性提问”,75.86%的学生认为是“讲授+启发式提问”,59.31%的学生认为是“课堂讨论或小组讨论”,31.72%的学生认为是“学生自主汇报”。由此可以得知,教师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以讲授法为主,教学方法比较单一。

表1 教师教学方法情况调查

如表2所示,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任课教师是否会采用不同教学方法,3.45%的学生认为完全不符,11.72%的学生认为少数符合,24.14%的学生认为一半符合,50.34%的学生认为多数符合。由此可以看出,任课教师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大多采用同样的教学方法。

表2 教师针对不同教学内容是否采用不同教学方法情况调查

小学班级管理教学仍然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多以课堂讲授为主,从概念到概念,从理论到理论,从书本到书本,缺少与小学班级管理密切联系的经典案例的剖析,对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大多停留在介绍讲解阶段,缺乏深入细致的分析。

(二)缺乏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如图1所示,6.9%的学生认为课程以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的评价方式有待改进,17.93%的学生认为一般,64.14%的学生认为合理,11.03%的学生认为非常合理。该门课程的教学评价重视结果评价,轻视过程评价,教师的作用被强化,重教师评价,轻学生评价,评价手段和方式单一化,主要采用考试成绩论高低的评价方法,而忽视了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学习和教育调查等形成性的评价学生的方式方法。

图1 课程以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的评价方式是否合理情况

如图2所示,3.45%的学生认为完全不符,13.79%的学生认为少数符合,37.93%的学生认为一半符合,37.24%的学生认为多数符合,仅有7.59%的学生认为完全符合。根据图中数据可知,总体而言,教师缺乏多样化的评价学生的方式。

图2 教师是否会采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情况

二、小学班级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一)教学方法改革探索

小学班级管理课程教学时间为16周,共计32学时,针对小学班级管理课程教学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改革,采用“课堂讲授—课上讨论—教育见习—一线小学班主任讲座”的教学方法[4],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纯理论式的教学方法。具体改革方法如图3 :

图3 教学方法改革

1.课堂讲授—课上讨论

除教育见习和一线小学班主任讲座周以外,课堂讲授—课上讨论贯穿整个教学活动。本阶段的教学主要完成课程理论知识部分的学习,具体使用教师讲授、学生分任务讲授和小组讨论等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区别于传统的教师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

教师实施讲授和讨论的过程为:任课教师充分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利用中国大学MOOC资源和雨课堂翻转课堂教学方式等)通过线下课堂和线上课堂相结合的方式,探索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教学,以各模块专题知识为基础,以鲜活的案例为素材,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设计,关注学生的参与度,采用师生互动的方式传授理论知识,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充分结合,提高教学效益,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针对学生实施讲授和讨论的程序是:首先,将学生分成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课上围绕某些专题分任务进行合作探讨,课下对该专题做好课件和案例分析报告,随机选派代表对该专题内容进行公开展示。其次,由师生集体讨论,对该专题内容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点评,达到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目的。最后,任课教师运用教育教学理论的相关知识,根据学生们的授课内容和案例分析报告,结合小学班级管理实践特点加以总结,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学者米德所言:“无论年轻人生活于其中的社会是多么的遥远和简单,整个世界却没有哪一处的长辈知道晚辈所知道的一切。”[5]教学活动本就是“教学相长”的过程,教师也能够从学生身上学到很多知识。

2.教育见习

在第1-4周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对班级管理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对班级管理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充满好奇并且存在诸多的疑问。让学生带着疑问在第5周安排学生到小学实习基地进行见习。见习的主要内容是跟着见习教师学习管理小学班级日常事务,处理班级管理过程中的突发事件。第5周主要是以教师为主、见习学生为辅,见习结束之后,学生对班级管理的实践操作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第6到9周,又继续回到理论知识的学习中来,学生在此时掌握了一定的班级管理理论知识,具备了一定的班级管理实践能力。在第10周,教师又带领学生到原实习基地进行见习,此次见习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让学生着手处理班级日常事务和突发事件,发挥见习学生的教育机智。

本阶段的教育见习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可以将课堂讲授—课上讨论阶段所学的理论知识真正运用到班级管理的实践中,让学生的理论知识学得更牢固。见习之后,为了丰富课堂教学的学习资源,每位学生写一篇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的实发案例,师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充实到本门课程的案例素材库之中。任课教师还给每个小组安排不同的专题,让学生围绕专题收集资料,小组汇报见习所得。

3.一线小学班主任讲座

在第5周和第10周的教育见习之后,第6周和第11周的课堂上,学生汇报见习心得及案例分析,并统计学生在班级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和存在的困惑,就学生的难题和困惑,聘请一线小学知名班主任到校进行讲座,学生们积极互动,有效避免理论知识的讲授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

一线小学知名班主任熟知小学班级管理的整个过程,具有丰富的班级管理的实践经验,能够引起学生和任课教师的共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任课教师的实践能力。讲座环节具体的操作方法:首先由一线小学班主任进行讲座,之后学生和任课教师就班级管理过程中的难题和疑问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最后由一线小学班主任对讨论的问题和疑问逐一进行解答,使任课教师和学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结合起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率。

(二)评价方式改革探索

以往的课程评价,主要由任课教师评价,以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的方式对学生的课程学习进行单向评价,评价主体单一,评价方式片面,不能更为客观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了更全面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应从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学生间相互评价等多个层面展开全员评价[6],以便对学生的评价更为全面和客观。

1.教师评价

(1)学生成长档案袋

以“小学班级管理”这门课程为单位,任课教师要求班上所有学生制作课程纸质成长档案袋,记录学生本门课程的学习过程和成长点滴,作为教师评价学生的工具。档案袋的内容包括上课考勤、课程作业、小组合作作品、测验、照片和反映自已学习心路历程的学习心得报告等和教学任务相关的所有资料。在纸质成长档案袋基础之上,任课教师带领班上学生制作课程电子成长档案袋,通过数字化的形式收集学生课程学习资料,电子档案袋一方面便于整理和储存,能增加学生资料的储存量;另一方面方便学生就业时向工作单位展示学习成果,升学时便于研究生院和导师了解自己的学生经历。再者,电子档案袋可以收集和存储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方便教师评价时检索和查询,教师能够更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7]

(2)数字化教学工具

“小学班级管理”课程使用中国大学MOOC资源和雨课堂智慧教学工具,通过完成MOOC资源的学习,以及雨课堂签到、测试、作业、参与课堂互动讨论、小组合作学习,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再加上期末考试成绩,将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

2.学生自评

在“小学班级管理”课堂教学中,任课教师引导学生自评作业,自己设计并完成课堂练习和测验,以此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任课教师还可采用课堂自评量表作为教学评价辅助工具,要求学生自评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能让学生时刻警醒自己,通过课堂参与、课堂提问表现、师生互动、合作学习、小组讨论等多个层面客观评价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

3.学生间相互评价

(1)学生调查问卷。问卷调查的维度涉及到学生参与该门课程的积极性、师生互动程度、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的时间为学期开始时、期中和期末。

(2)访谈。为了更深入的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弥补问卷调查未能深入涉及的方面,进而采用个别访谈和小组座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

(3)课堂观察。由任课教师制作观察量表,在上课之前,分发给观察者,让观察者进行隐蔽型的观察,观察者和被观察者在课堂上一起学习,观察者在密切的相互接触和直接的课堂中倾听和观看被观察者学习该门课程的言行。

通过教师对学生成长档案袋以及整合期末考试、学生自评、同学之间的互评等方式,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客观全面地对学生进行评价。

三、小学班级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效果分析

以往的课堂教学以教师、课堂和教材为中心,主要采用讲授法,从理论到理论,从书本到书本,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通过采用“课堂讲授—课上讨论—教育见习—一线小学班主任讲座”的教学方法,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给学生创造了课堂理论学习和班级管理实践相结合的机会,增加了课堂的吸引力,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讲授—课上讨论”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主动学习课程理论知识,通过教育见习,使学生对班级管理者的角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于班级管理实践中,提高了学生理论知识和班级管理实践相结合的运用能力。针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教育见习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难题,再通过一线小学班主任的讲座,更好地解决了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积极性。

以往对学生的评价,主要以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的方式进行,以任课教师为中心的单向评价。通过采用学生自评、学生间相互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突破了传统评价方式的局限性,取得了较大的成功。通过学生成长档案袋,教师更为清楚地了解了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状况。教师使用数字化教学工具,每堂课对优秀学生进行嘉奖,强化了学生学习动机,对“预警”学生进行追踪调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全方位的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教师使用调查问卷和访谈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现状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对学生的评价更为客观,进而提高了学生课堂的参与度和学生学习的兴趣,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效果。

四、结语

针对“小学班级管理”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探索,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课堂参与度较高,实施效果较好。反思教学实践,仍然在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改进,例如如何有效地将当地民族民间文化更好地融入课堂教学,将民族民间文化与班级管理主流文化更好地衔接;如何设计指向性更加明确的评价标准使学生的学习行为表现更加具体化及如何通过过程性评价更好地调控学生的学习行为;如何将学生的民族文化活动设计产品运用到教学的实践中[8]。这些问题都需要继续研究并进一步深入实践,在以后的班级管理课堂教学过程中逐步改进。

“小学班级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不断探索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齐心协力逐步推进。基于“双万计划”背景,给“小学班级管理”课程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机遇和挑战。因此,面对机遇和挑战,对该门课程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和评价方式探索,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服务,为“小学班级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服务。

猜你喜欢
任课教师班级教学方法
班级“四小怪”
简析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
班级英雄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论高职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协作与沟通
浅谈任课教师对学生的管理
要善于树立任课教师的威信
班级管理中任课教师的积极作用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