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教育”模式下服装导论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2021-09-04 07:27陈晓东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21期
关键词:导论服装教学模式

陈晓东 邱 莉 岑 嫱

(内蒙古工业大学轻工与纺织学院 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00)

0 引言

教育部在2018年发布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明确指出:加快面向下一代网络的高校智能学习体系建设,适应5G网络技术发展,服务全时域、全空域、全受众的智能学习新要求。作为面向未来的IT形式,5G将凭借其大带宽、低时延、大连接的优势,和人工智能(AI)、增强现实/虚拟现实(AR/VR)等技术一起,深刻改变教育教学形态。

2020年春季,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积极开展网络线上授课和学生线上学习的在线教学活动,共同实施并保障高校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在线教学。在实践运用过程中,暴露了当前线上教学的一些问题,如直播卡顿等,学生和老师们无法得到很好的双向体验。而录播方案无法实现师生互动,课堂体验感不佳。

服装导论是服装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以服饰文化为主线,将服装产业与服装教育、服饰变迁与服饰文化、服装生产与服装市场等诸多方面的内容,进行合理整合,以满足服装从业者对服装学体系全面性、综合性知识的需求。服装导论作为应用型学科专业,应为服装行业培养兼具创新能力及综合设计能力的人才。但是我国高校的服装导论课程存在着教学模式单一、培养方案雷同和学科交叉融合水平差等问题,制约着服装导论专业和服装导论课程的发展。

随着科技领跑教育变革新生态的过程中,教育行业应紧跟时代变迁,积极主动地将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从课堂面对面传授的方式,转变为互联网模式下更为自主的新学习趋势。本文借助日渐成熟的5G及AI技术,帮助学生优化服装导论课程的学习和体验,提高学生服装导论的理论与实践能力。

1 5G与服装导论教育的契合点分析

1.1 “5G时代”对教学模式的影响

传统教学模式下,课堂理论教学和实验室演示教学成为学生获得知识唯一的途径。但是在5G技术的支持下,教师和学生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获得知识,而且可以获得传统教学模式下所无法获得的知识和经历,教师由主讲者变为引导者。学生只要具有移动终端,有网络支持,就可以把课堂随身携带,还能根据自己掌握知识的程度和兴趣点选择性学习。未来可能彻底打破空间地域的限制,让全国不同地域的学生能够同享优质课程和教学资源,真正推动教育资源的公平和共享。

1.2 “5G+教育”模式下服装导论课程教学改革的策略

“5G+教育”时代下,服装导论课程教学内容应具有多样性和实用性。教学内容应坚持市场、需求和就业导向,坚持校企合作、艺工结合的原则,发挥企业在教学内容制定中的关键作用,实现学校与企业工作室制的项目化教学,实施模块化教学内容。通过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积累和更新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的表达形式,也可将课程相关的企业真实项目案例和市场流行服装款式等作为拓展资源引入,既能使教学内容新颖、与市场同步接轨,也更加体现实用价值,使得学生的学习能力与企业需求完美契合。

1.3 基于“5G+”模式的教学资源库的结构信息

高带宽时代来临,为以AI为基础的AR、VR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创造出更多可能。通过“5G+AI”模块与教育场景深度融合,将5G移动网络与服装导论课程有机融合,颠覆传统线上教学的单向信息灌输方式,采用教学效果在线引导、可视化教学韵律及节拍的实时引导等逻辑,通过科学客观教学评价体系,实现教学双方的引导督促及教学效果实时反馈。

本文将5G视频解码分包插补技术、视频衍生技术、AI面部表情识别技术等有机结合,采用机器视觉边缘计算的大数据分析方式,实时捕捉并反馈课程中学生对特定内容的敏感度及关注度,实现在线教学的实时因人施教,解决信了道容量传递效率和教育效率问题。搭建机器自学习逻辑架构,根据学员听课过程的微表情变化及面部状态,匹配图像分析算法组合,实现对机器视觉深度学习的目标。

通过运用5G环境下的多维信息传输技术,结合AI人工智能面部识别技术,建立专业课程教学评估平台,实现自主捕捉学员上课的微表情变化,分析学生对于讲述知识的掌握情况,并以可视化数据报表方式实时通知老师,引导老师根据学生反馈情况随时调整授课节奏及内容,并且可以针对有困惑的学生安排课后答疑,形成了一套授课情况全过程的科学客观评价体系。

图1:自学习型知识库推理机框架

2 5G技术在服装导论教学改革的应用场景研究

2.1 构建5G泛在学习体系

泛在学习是指依据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借用智能移动终端设备在任何场所、任何时间,以学习者喜欢的方式获取学习资源,达到学习目的。当前信息化泛在学习理念下,服装导论课程教师应从建设者、规划者、组织者、学习督促者和评估者等角度重构角色内涵,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转变。在泛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即时性”“互动性”评价,教师听取学生的设计汇报,加强过程中对学生的所得、所学和所悟的评价,强化过程的评价而非结果评价。同时,让学生的作品通过网络平台发布,围绕学生职业能力发展拟定主题,进行交叉性、多元性评价,全面提高学生服装设计的理论与实践能力。

2.2 互动教学提升教学质量

在互联网+的信息化背景下,服装产业及商业模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将与服装导论课程知识点相关的典型案例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借助高速便捷的5G技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达到最优教学目标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借助5G运营商的技术优势,建立云端工作室。一方面在传统的教学和科研成果的基础上进行有效整合,使之形成数字化教学的基础数据,在信息的不断进化和提炼中逐步建立全要素、多门类兼顾的学术与应用型数据库,最终形成教学科研平台,在提升专业课程效率的同时向社会共享教学资源。另一方面通过云端工作室实现海量服装款式的输出,模拟市场需求,品牌运用机制,检验教学成效和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2.3 建立全套课程评价体系

为了做好线上课程教学及评价改进工作,需要将教学资源平台与课程评价系统统筹考虑、有机融合。服装导论课程的考核采用项目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评价方式,把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课内与课外评价相结合。项目化教学更加注重教学活动的过程评价,关注多元性评价,结合课堂表现、线上教学作业、课堂实践操作或小组活动、项目过程化实训考核、期末测试等多种形式进行综合评价。

线上教学模式的建构首先需要相应的网络平台,用以支持教师完成课件和课程素材建设、网上授课、网上作业与测试、网上交流与反馈等,可以便于学生获取自主学习的教学资料并在线上听课、与老师交互、与同学研讨、提交学习反馈等;同时要支持教学管理工作需要,对课程进行管理、评价、反馈、跟踪等。教师端、学生端、管理端三者紧密结合,才能为各群体提供有效服务,保证线上教学顺利实施。

3 结语

5G网络具有“大带宽、大连接、低时延”等优势,将先进技术融入到服装导论课程中,无疑是为课程教学插上腾飞的翅膀,对服装导论课程教学产生巨大影响,有效为教育信息化实现跨越式发展。尤其是对于服装导论这样的工程与艺术相结合的课程,与5G移动网络紧密结合,能够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艺术感,培养学生的职业担当,持续输送高水平的复合型服装设计人才。未来该技术的应用场景将继续探索开拓5G技术在全息投影教学、大数据教育教学评价、虚拟现实沉浸式教学、平安校园等场景的应用,为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教育公平,助力教育信息化实现跨越式发展。

猜你喜欢
导论服装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让人心碎的服装
评《工程管理导论》(书评)
The Images of Hua Mula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films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使公民有道德:导论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打造平衡中的适度:一部值得推荐的英语文学教材——评《文学导论》
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