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紫藤萝瀑布》看比喻在写景中的抒情作用

2021-09-09 02:07陈闯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紫藤萝瀑布紫藤萝喻体

陈闯

《紫藤萝瀑布》是一篇咏物抒情、托物寓意的散文,词语丰富、语言优美,句子变化错落有致,是散文中的佳作。文章的核心在于寄情于物、借物言志。所以,在写作技巧上大量使用了比喻和拟人的创作手法,旨在展现紫藤萝的活力和作者在观赏紫藤萝中感受到的快乐。

一、修辞格对于情绪代入的帮助

比喻作为《紫藤萝瀑布》的主要修辞格,作者以其建立情感导线,让读者先借助比喻修饰形成良好的感官接触,将脑中组成的景物形象立体化、生动化,以此获得充分的体验。人有五感,分别是视、听、嗅、尝、触,在文章观阅中,视是我们唯一的信息汲取方式,但这不意味我们其余的感官不能通过文字获得感受。我们通过阅读文字,会用大脑理解和加工文字,在脑中构建起文字所描述的景象,然后再借助自己的想象力,去模拟文字间传达的景象、颜色和味道,又通过把自己代入到想象中的场景,从书中人物的视角,去体验人物的心境和情感。

文学作品作为一件精妙的语言艺术品,以文字为工具,从真实社会及生活现象中挖掘艺术价值,通过运用高超的写作手法,塑造鲜明的艺术形象,从而将创作者的经历、情感、愿望等充分展现出来。文字的精妙会影响读者想象的细腻程度,对事物的描写越细致、越形象,读者在观阅文字时对描写对象的特征就会越明晰、越清楚。散文的特点在于它的结构松散,文字间表现出一种轻松、休闲的状态,不会出现太过强烈的压迫感和过于厚重的情绪基调,这种描写方法能够减轻阅读时的理解时间,让阅读过程不至于太过疲惫,但同时也容易使人在阅读文章时不容易产生指向明确且情感特征突出的感官体验。修辞格的运用,便在于为这种松散的描写氛围建立一条明确的文字体验递进路线,让读者阅读时可以给自己的情感找到能对应和衔接的点。比如在描写花香一段中,作者将花香描写成“似乎是淡紫色”“轻轻地笼罩着我”,这便是一种利用人的感官体验来加深文字印象的做法。花香是嗅觉,作者却故意将其以视觉方式作以描述,在阅读这段文字并想象文字所描绘的场景时,读者的幻觉感受便会展现出较为轻松和喜悦的状态。

散文的结构特点强调“形散而神不散”,文字间的松散恰恰是要烘托出情感上的专注,修辞手法是参与构成文章风格、思想的主要组成部分,它需要配合作者的行文,将每一个字词进行润色、细化,做到草蛇灰线,让散漫的文字间有统一的指示方向,让读者顺着旨趣抓住作者想要表达的情绪和感受,让作者融入文字间的情感跃然纸上。《紫藤萝瀑布》写紫藤萝,从每一穗花写起,在每一朵花处止笔,花色、花形、花香,循序渐进,作者用“小小的帆”形同花朵的姿态,用“浅紫色的香气”具象花的味道,用一串串“挨着”“挤着”“推着”“嚷嚷”来展现作者在观赏花朵时所感受到的童稚般的欢乐,以及紫藤萝美丽姿态下的灵气和情态,这些修辞手法如同皇冠上的钻石,对整篇文章起到了润色和美化的作用。

二、修饰手法对于情感的升华

比喻是一种写作上的基本修辞手法,它能将枯燥、呆板的事物描写得更加立体和生动。作为文章创作中常用的修饰手法,比喻修饰在散文写作中并不罕见,但《紫藤萝瀑布》在运用比喻时做到了笔下生花,这源于作者对喻体的精确把握。比喻这一修辞格的使用思路是将两个存在不同和相似特征的事物进行对换式的描绘,以突出这一特点。比喻的好与坏在于喻体的选择,喻体的精妙性决定了修饰手法的恰当性。在选择喻体时,创作者要确保喻体和本体存在一致性和差别性,在一致性的基础上,喻体、本体之间的差别性越大,比喻对语段的修饰程度越高。“神似形远”是比喻在应用过程中的主要创作思路,喻体作为具有相同特征,同时又是衬托本体的存在,其选择一定要突出本体的特征,起到衬托本体的作用,这样比喻才算是发挥了修饰的作用。在《紫藤萝瀑布》中,作者将比喻用在了整体和细节两处的描写上:“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此处以比喻来勾勒整体的形,“像一条瀑布”表明了花丛的密集以及色泽的鲜艳,体现出紫藤萝在直观视觉层面带给人的冲击力。“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此处的比喻则应用于细节,在展现紫藤萝整体的色调、风格之后,从细微处入手,将不同紫藤萝花间的差异表现出来,表现出紫藤萝花的生命与活力。

抒情文章,特别是寄情散文,作者的创作动机是借物言志,借景抒情。所以,文字要有情感,让读者感受到文章中的美好感情。抒情的目的是想让读者感受到自己寄托于文字的情感和心境。在散文自由散漫的文字中,读者的思维是自由的、扩散的,他们可以自由发散自己的思想,产生不同的理解和看法。但是对于作者而言,如果不能将文章中的情感尽情表露,则读者便无法和作者形成精神上的共鸣,无法探知和感受作者在創作过程中的思想与心境,抒情的目标便无法达到。写景不仅是展现景物,也要展现思想,让读者感受美景是一方面,让读者知我所想是另一方面,二者缺一不可。喻体的加入实际是对思想可能性的限制,观察景色,人们可以产生无数想法,物是被寄托的一方,是被注入情绪和思想的对象。但是如何让景物中寄托的情感再被表达回来,就需要采用比喻的方式,将写入景物中的情感固定住,让读者在观看文字时能感受到。喻体的加入,就是将这种情感引向固定的一处,也就是作者自己想要抒发的情感,让读者在借助文字想象景色的同时,让景物的刻画增添更大说服力,也多了几分趣味,比起苍白直接的文字描述,更能抓住读者心理,也能感受到作者的思想与感情,形成情感共鸣。

“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在这个语段中,盛开的花是比喻的本体,张满的帆是比喻的喻体,像则是喻词,将本体借助喻词引向喻体,其实是在将读者的思维引导到作者的思维逻辑中,读者明白了作者的想法,体会到作者的感受,便也渐渐理解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在《紫藤萝瀑布》这篇散文中,有很多描写环境的句子。如:“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对紫藤萝的生机重现进行了描写,向读者展现了自然生命周而复始,生生不息的美好景象。生活中必然会有挫折,挫折必然会带来打击,打击必然会令人沮丧,这些都是人们生活中注定会经历的事情,作者在文中写道:“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这是作者对长期积压于心中情绪的抒发,在观景的过程中,他已经明白了生命的真谛,得到了想要的答案。紫藤萝是生命的象征,是作者感悟人生的载体,比喻既是以景喻物,也是以物喻情。

比喻的运用,让文章的字里行间浸润了作者的情感,为读者创造了可以感知作者精神和情绪的入口,读者可以借助这些文字去窥视作者心中的悲伤、迷茫以及最终为紫藤萝对生命的追求而收获的感动和释然。即使没有亲眼所见紫藤萝绽放的盛景,在文字的描述下,我们已经可以感受到作者彼时的心境,明白和体会到蕴藏在景物描写下的细腻情感,这是比喻的魅力,也是修辞格的精妙。

作者单位: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大门中学

猜你喜欢
紫藤萝瀑布紫藤萝喻体
美丽的紫藤萝
美丽的紫藤萝
紫藤萝瀑布
从审美教育视阈下探讨初中现代文教学
探索《紫藤萝瀑布》的语言美
《红楼梦》比喻的喻体类型研究
想念那年盛开的紫藤萝
从喻体选择对比哈萨克语和汉语比喻的民族差异
喜马拉雅
英语中的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