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史混合型教学模式实践探索

2021-09-10 07:22陈琦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9期
关键词:混合教学模式互联网

摘要:本文对“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传统教学和线上教学进行分析,提出将两者结合,构建中国新闻史课程的混合教学模式,以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并对混合教学模式运用中的教学设计、教学实践、教学效果以及目前该模式中存在的問题展开思考。

关键词:“互联网+”;中国新闻史;混合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09-0044-03

一、中国新闻史教学模式改革的背景

在新媒介技术日新月异,新媒体充分发展,视频和各种客户端应用成为发展主流的背景下,培养适应新媒体环境的能拍会剪的人才是新闻专业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不少学生因此开始质疑建立在传统媒体发展基础上的新闻史的学习必要性。新闻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具有人文情怀和新闻理想的传媒人,这是确保媒体权威性、公信力的根本条件,网络时代看似降低了传媒职业的门槛和要求,但在信息泛滥的网络空间,更需要权威的声音,传媒人的职业素养显得尤为重要,其专业性、创造力和道德品质都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中国新闻史作为新闻专业基础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在系统梳理中国新闻传播事业发展脉络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了解新闻事业的发展规律,并把握当前新闻业的格局和特征,在培养新闻从业人员素养和眼界上不可或缺,同时,不可否认的是,在新媒介技术语境下,理论教学虽然必要但备受挑战,面临与业界脱节、学科建设滞后等诸多问题,已难以保证教学效果,改革迫在眉睫。

“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网络平台和网络信息交流与传播的开放性、共享性等理念也逐渐影响和渗透到教育改革中,催生了新的教育理念和模式,教育与技术深度融合,实现教育的信息化和教学资源的网络化共享成了当前各高校教学改革的主流和发展趋势。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教学模式、方法的变革,教与学关系的进一步多样化,特别是随着MOOC平台、线上课程的巨量增长,基于线上学习平台探索和设计,互联网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融合成为可能,混合式教学理念和实践应运而生,成为理论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方向之一。在国外,“哈佛大学2012年起就开展了一系列小型网络课程教学实践,将网络课程融入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为学习者提供更有效的学习体验。”[1]麻省理工学院2014年开启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即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尝试,与翻转课堂相结合,将线下和线上学习相融合,同时规避了 MOOC的一些弊端,为线下和线上相结合的混合模式教学起到了示范作用。在国内,信息技术与教育也已开始深度融合,特别是2018年以来,学界逐渐开始混合性教学模式的相关实践与研究,有关混合教学模式的探索实践从SPOC拓展到其他网络应用平台。特别是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的影响,全国高校纷纷开展在线教学,笔者所在的高校也采用了“慕课+腾讯会议、学习通”的方式实施线上教学,这加快了传统教学模式转变,推进了信息化教学的步伐。

二、混合式课程建设的改革思路

本文立足于混合式课程建设的几个关键问题,同时结合中国新闻史课程的建设基础和经验,依托超星公司开发的“学习通”平台,重点讨论并尝试建构“线上+线下”“课内+课外”的混合教学模式。

首先是“为什么混合”,从新闻传播学理论课程开展混合式教学实践的必要性来看有三方面的原因。第一,教学内容方面,传统的课堂教学其知识体系建设和教学目标主要来自指定教材和教学大纲,而融合线上课堂之后,学生获取教学内容的渠道更加多元,还有海量的网络资源、资料可以拓展知识的边界和范围,实现教学内容的分层,实现基础知识和拓展知识、大纲规定和超范围内容的协调与融合,因此,线上、线下结合能够有效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第二,能实现学生综合素养方面的提升。越来越强调实践、应用的新闻传播教育,在推进课堂教学时也需要持续关注热点现象、话题,以此观照现实生活。由于时间和教学方式的限制,传统的课堂教学与现实无法产生很好的链接,最终学生要么无法关注现实,要么接受的是各种已有的观点、分析,缺少立足当下、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而混合式教学可以通过各种网络平台与社会生活和传媒动态的及时对接,提升学生的观照社会、关注现实的人文情怀以及主动分析问题的能力。第三,有利于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线上学习的空间更大,可融合的方法、渠道、资源更多,以“学习通”为代表的线上学习平台可以跟踪学生的学习过程,并且可以进行线上的即时互动和讨论,为教学的动态化管理和课程实践的设计和实现提供了基本保障。传统课堂教学的实践活动部分,教师很难及时了解、参与学生实践活动的过程,而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微信群、直播、网络会议等在线平台的支持下,老师参与学生的实践活动过程,与学生进行更方便、及时的互动和协调成为可能,相比传统的线下课堂,混合式教学可以阶段性地实现更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与教学内容、目标的设计,有效进行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中国新闻史课程混合式教学的探索,其意义不仅体现在其拓展了课堂知识的范围和边界,更重要的是其更有效地进行着学生知识、能力与素养的融合培养。例如,针对课程学习中涉及的错综复杂的时代背景和代表性人物的梳理,应用混合式教学可以充分利用线上直播的方式进行屏幕共享,对历史背景、文化现象进行大量的推送和介绍,学生可以同步学习、实时讨论,并及时跟进当下的热点文化现象,进行实时跟踪和分析,在背景介绍和大量的案例分析中持续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中国新闻史混合式教学模式建构

混合式教学课程建设首先要解决的是线上课的内容、形式及对线上资源的利用问题,其次是解决线下课堂的内容、形式如何与线上内容课程深度融合,即“混合什么、怎么混合”的问题。总体来说,混合式教学由师生的课前准备、线上、线下教学、课程评价方式几个模块构成,强调依托于互联网技术与平台的信息化教学。这种模式可以优化线下课堂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效果,课程完整的教学过程是从线上延伸到线下,最终再结合线上进行综合考核评价,教学的各部分之间存在各自独立但又互相联结、协调配合的内在逻辑,具有内容的丰富性、过程的动态性、结构的整体性,最终构成了多向度的教学活动,可以激发老师和学生双方的主体能动性。

(一)教学内容与环节的整合与开发

新闻史课程内容所涉及的历史阶段跨度大、人物众多、历史繁杂,内容多,而传统课堂教学资料有限,相对枯燥,因此,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分解。第一步是对适合线上学习的内容划分体系,并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情况选择合适的网络教学资源和线上教学模式。选择线上教学资源大致两种路径:一是教学团队自己开发建设全部或者部分线上课程,以此为混合式课程基础;二是选择合适的已有网络学习资源,作为线下课堂的有效补充。二者各有利弊,自建课程资源的优势在于教师可以结合本校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目标,更有针对性地开发、制作完整的网络课程,从而与线下课堂的教学内容更紧密地融合起来,但是现实存在的问题是课程需要教学团队的配合和资金的支持,耗时耗力,初期开发难度大;选择已有的网络课程资源,其明显的优势在于省时省力,而且有海量的内容可供选择,可以选择网络课程中已有的优质课程或者是名师资源,内容品质有保证,但缺点是往往难以紧密地契合线下内容。

本课程采取主体内容自建的方式,首先对内容体系进行了分解,将本课程原有的16章内容分解为30多个内容更短小精悍的知识点,并针对每个知识点分别录制课程视频,将每个视频课程的时间控制在25~30分钟。各个知识点要统一在新闻史完整的知识体系和脉络中,要保证对知识点的分解不影响学生对课程的系统性学习。分解后的知识点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可根据自身需求和时间学习,灵活性更强、针对性更高,学习效果更好。

其次是通过补充一些相关的课程资料和需要学生思考的问题与案例,将分解、碎片化的知识问题化。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的主导下,将分解后的知识点中的重点、难点内容问题化,引导学生自己去查找资料,更深入地学习、理解相关内容。史类课程具有内容庞杂、枯燥等特点,以往的学习反馈难以激发学生兴趣,因此,在课程体系中,通过将一系列知识点与当下的媒介现实问题和现状相关联,使理论知识与媒介现实产生联系。具体方式是提前将当下发生的一些新闻事件和问题上传至线上平台,由学生寻找相应的知识点和历史事件进行分析和思考,问题设计要本着关注热点的原则,例如,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可以引导学生梳理历史上与新冠肺炎疫情类似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媒体的表现情况,这种历史与现实结合、理论关照热点事件的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实现课堂教学与现实实践的连接。

最后,对于不适合线上教学的内容,如内容框架的整体梳理,阶段特征、发展规律的总结等,仍然采用传统课堂讲授的方法教学,在课堂进行学生线下、课外自主完成的作业或实践内容的展示与讨论。

(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

任何教学模式的创建,首先需要考虑就是教学思路,即要根据某一特定的教学理念,设计教学的环节、内容、模式以及教学目标。中国新闻史混合式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是实现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三个维度的“混合”,创设一种全新的、更深层次的教学互动及教学模式,将教学内容的整体设计置于多种教学模式之下,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

“在混合式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课程的设计、引导,不再是教学的主体。”[2]首先,由教师将课程资源上传至学习通平台,学生实名注册、登录由超星公司开发的学习通平台后进入该课程,就可进行相关视频资源的学习;课程任务建设中教师要对30多个知识点进行学时与任务的划分,在每周进行新知识点学习之前,提前将相关问题推送给学生,学生则在课后继续完成学习通平台上的相关练习题。其次,课程中还有一部分不可取代的线下课堂内容,线下课堂的讲授重点在于新闻史发展脉络的梳理,教师需要重点讲述新闻史发展的阶段特征和其中的一些难点。最后,可以将学生分成4人左右的学习小组,共同完成线上线下的作业,以小组为单位提前进行预习,并对相关问题和案例进行探索和分析,线下课堂上,教师可以每次安排一个学习小组对作业进行课堂展示,之后由所有学生讨论,讨论无法得出结果的难题则最终由教师给出解答,借此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也有利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例如,在讲完人类传播发展历程后,教师可以布置课后小組作业,要求学生结合媒介的变迁,分析技术对传播活动的推动作用,并列举日常使用的媒体平台,之后在下次课上由学生根据准备的资料阐述自己的理解,并由学生进行讨论,教师进行补充。这种立足于“学习通”平台和线上直播课堂、线下课堂的线上线下紧密配合,以学生自主学习和讨论为主导,老师的讲授为补充和引导的教学模式,可以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灵活调整课堂教学内容,学生在学习中可以以问题为切入点,通过了解、分析、讨论知识点,研究如何解决问题,将自己的角色转变为课程实践者和主动参与者,有利于自身学习能力的提高,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对史论课的学习兴趣和课堂的教学效果。

(三)课程的评价体系与考核方式改革探索

“教学效果是评价教学模式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3],混合式教学的线上和课后自主学习过程是否得到落实是衡量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否成功的关键。以往的线下课堂教学考核主要包括课堂考勤及提问、学科作业和期末理论考试成绩,而基于“学习通”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学习包括线上自主学习、线下的分组研讨、作业的完成以及线下的课堂讲授和答疑几个部分,构建适应混合教学模式的评价、考核方式,对教学行为进行全程管理与评价很有必要。要针对该课程重新设计一套评价方案,大致包括线上的“学习通”学情的统计和直播课的上课情况记录统计,线下课堂的考勤和课堂讨论、发言的打分以及课程的期末考试三个部分,通过线上+线下、课内+课外多方面的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更全面、多元的评价,达到个性化学习和过程化考核的目的。

一是在线学习的统计与评价。任何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创建与实践,都需要依托某个线上学习管理系统,本课程利用已建设完成的“学习通”平台课程体系,由学生实名注册学习,教师可以对学生线上学习进行更加精细化的管理和评价,包括对提前上传的课程相关视频的学习情况、签到、互动讨论等方面的学情记录进行统计、打分。

二是线下课堂环节的考核与评价。这部分是教学核心环节,可以从团队和个人表现两个层面进行评价考核。第一,学习小组综合表现评价,包括成员的参与度、互动性等小组整体表现的评价。比如评价主讲小组能否紧扣问题核心,能否全方位、多渠道地收集相关文献资料;小组成员在资料查询、PPT制作和课堂展示等环节中体现出的分工合作与团队精神等。第二,学生个人表现评价,可以细分成若干个指标。首先是学习态度,具体包括考核学生针对课堂讨论内容的参考资料、课堂展示内容所需的相关数据与视频的准备,幻灯片的制作情况等等;上课及作业展示过程中态度是否认真、积极,对知识的掌握是否到位,是否完成了本小组被分配的任务。其次是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具体的考核指标包括准备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进行课堂展示时思路是否清晰、重点是否突出、现场语言表达和临场反应能力是否达标等。教师可以按照一定的比例对以上内容进行量化打分,以构成学生线下课堂表现得分。

三是课程结课考试改革。首先,要降低卷面成绩在整体打分中所占的比例;其次,命题的原则需与课堂教学思路一致,侧重于考核学生分析媒介现象和事件的能力,以及对一些知识点的深度理解和分析,突破过去的期末考试题主要考察理论性的基本知识点,学生主要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应付考试,背得好就能得高分的考试模式。

四、结语

针对中国新闻传播史课程的混合式课程教学模式建设,要从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与模式三个方面切入,开发教师与学生“双主体”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并利用技术推动教学手段的变革,设计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模式。相比传统课堂教学,其具有明显的优势:首先,其重新定义了教师的作用,教学重点主要放在对学习内容、方法、方向和思路的引导及答疑上;其次,学生被赋予自主学习的权利,学生需要参与教学的整个活动,有准备、有思考、有评价,这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习惯和更具开放性的学习方法和思维的养成,可以使其对课程相关的理论知识有更加深入的探索和了解。混合式教学模式推动教师与学生共同成為课程的主导者,实现了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的目标,是提升课程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然而现阶段也必须意识到,混合式教学模式依然处在探索、发展和需要进一步完善的阶段,在具体应用实践中,还需要根据不同的课程体系进行优化。

参考文献:

[1] 李曼丽. MOOC的特征及其教学设计原理探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3,34(4):13-21.

[2] 袁松鹤,刘选.中国大学MOOC实践现状及共有问题——来自中国大学MOOC实践报告[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4):3-10.

[3] 傅琳雅.新文科视野下高校新闻传播学科教育改革——评《实践教学与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创新研究》[J].新闻与写作,2021(03):117.

作者简介:陈琦(1981—),女,陕西汉中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网络新闻传播。

猜你喜欢
混合教学模式互联网
信息化环境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混合教学模式实践
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混合教学模式构建思路研究
高职院校军事理论课混合教学模式初探
慕课结合传统教学对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的教学方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