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民歌《茉莉花》在歌剧《图兰朵》中的表现及作用

2021-09-10 07:22丁令卉
今古文创 2021年22期
关键词:图兰朵普契尼茉莉花

【摘要】 本文主要研究了普契尼歌剧《图兰朵》中我国民歌《茉莉花》的旋律表现,评价了其在歌剧中的作用。最后对《图兰朵》作了浅评,也表达了本文的研究对笔者的启迪。

【关键词】 《茉莉花》;图兰朵;歌剧;普契尼

【中图分类号】J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22-0100-02

一、《图兰朵》的创作背景

普契尼是当时意大利真实主义风格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歌剧着重于表现普通人的情感,展现一般民众的故事,对当时的歌剧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相对于《图兰朵》普契尼的其他歌剧作品,比如《蝴蝶夫人》 《西部女郎》《外套》《艺术家的生涯》《托斯卡》,都表现出突出的真实主义风格。反观“图兰朵”这个题材,神秘而又浪漫,与之前的歌剧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风格,普契尼会选中它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吗?

在19世纪中期到晚期时,意大利歌剧已经走过了茁壮成长蓬勃发展的时期,甚至在某些地区已经开始走向了衰落,各个种类的歌剧潜力几乎已基本被作曲家发掘殆尽。

到了20世纪,各地的作曲家在器乐方面的突出表现和成果印证了普契尼在1923年的预言:“大家都认为是交响乐主宰一切的时候,而我欲相信,这是歌剧的末日。”普契尼或许认为喜歌剧可以挽救正在衰落的意大利歌剧,所以,他尝试用《图兰朵》来扭转当时歌剧日益衰落局势的初心。

二、《图兰朵》取材来源

《图兰朵》剧本的来源最早出现在17世纪波斯的东方神秘故事集《一千零一夜》中,对其的运用最初来自意大利威尼斯剧作家卡洛·戈齐所创作的同名五幕悲喜剧,这是他于1761年—1765年间写的一套共十部的童话剧中的第四部。他创作该套作品的原因是源于他与他的对手卡洛·哥尔多尼之间的文学争论——对意大利即兴喜剧的评论。这种古老而传统的即兴喜剧被戈齐看作他故乡城市曾经的辉煌,是十分赞扬的,而在当时,一种新兴的喜剧风格开始冲击意大利即兴喜剧的地位,使用这种风格的正是意大利真实主义的代表人物哥尔多尼。哥尔多尼全面地抨击了传统的即兴喜剧,他认为这种陈旧而单调的故事情节、呆板的人物塑造和空洞的剧情对话简直就是一场闹剧,是要被他所创作的拥有真实感情的“真实的歌剧”所淘汰,而事实上,他确实给了传统的意大利即兴喜剧致命的打击。

然而就在即兴喜剧即将没落之时,戈齐的创作让它得到了昙花一现般的复兴,这其中就有神秘的东方故事《图兰朵》。

1804年,这部歌剧在德国国家剧院登台演出了,采用的版本是经席勒二度创作过的德文版,这也是普契尼之后所采用的歌剧脚本。

三、《图兰朵》中的民歌《茉莉花》的元素

五声调式长期存在于我国古代和民间音乐中,并在这个理论前提下形成了完备的调式理论体系。五声调式是以大二度与小三度的音程关系来排列的,由五个音所构成。五声调式中因缺少半音关系和三全音这些不和谐音程,會使乐曲显得明亮轻快朗朗上口,具有很高的辨识度。五声调式的宫、商、角、徵、羽五个音都可作为主音,与西方的中古调式有着一定的相似性。

《茉莉花》为徵调式。其音阶的结构特点是:大二度、小三度、大二度、大二度、小三度(5-6-1-2-3-5),其调式具有大调式的旋律色彩。

《茉莉花》能受普契尼钟情并加入歌剧中获得广泛好评的原因在于:“一是它中国五声调式音阶具有强烈的民族特点;二是其流畅旋律和包含着周期性反复的匀称结构可以适应西方的审美习惯。” ①

《茉莉花》的旋律在全剧中唯一一次完整使用是在第一幕第一次出现时,当上一个求婚的波斯王子答题失败,即将被斩首时,舞台被阴森恐怖的气氛笼罩,凄冷月亮从远处缓缓升起,一群小僧侣提着提灯走出来,为将死的死者祈祷,此时幕后响起的童声合唱就是《茉莉花》的曲调。歌词是:在东边的山上,仙鹤在唱歌。四月不再有花开,雪也不再融化。由沙漠到海洋,你可听到,一千个声音在呼唤:“公主,来我这里,百花盛开,万物生长!”

稚嫩的童声合唱让人心生宁静,烘托着似乎天女下凡的图兰朵。合唱团使用了普契尼在音乐盒中听到的《茉莉花》旋律,还采用了音乐盒一样简单的律动。卡拉夫敲响象征着求婚的大锣之后,《茉莉花》第二次出现了,它的音乐随鼓乐的轰鸣而出现,图兰朵被侍女簇拥,在纱帐中若隐若现。接着《茉莉花》的乐音在第二幕重复两次:一次是最后卡拉夫猜中最后一个谜底时,《茉莉花》的旋律便轰然出现;接着公主苦苦请求皇帝拒绝卡拉夫的求婚,并且愤怒地质问卡拉夫:“是否要用暴力抢走她?”卡拉夫斩钉截铁地回答:“不!不!高贵的公主,我只要感动你,真心爱我!”伴随着卡拉夫和图兰朵的问答,这又一次的《茉莉花》乐音和合唱比之前的更雄壮响亮,更展现出中国公主桀骜的个性。

《茉莉花》在第三幕也重现了两遍:王子正在被众人强迫说出自己的名字,柳儿也受到拷问,随着图兰朵公主进入皇宫的花园,《茉莉花》旋律响起,不卑不亢,不柔不刚,展现出图兰朵开始复归的人性。此时,图兰朵已经被普契尼刻画得丰满而形象,不逊于柳儿,吸引着观众的眼球。

卡拉夫强吻了图兰朵后《茉莉花》的旋律最后一次浮现。当图兰朵公主流下从未有人见过的泪水,且在怅然若失中喃喃自语:“天亮了,图兰朵完了!”轻柔的童声合唱随即响起:“天亮了,阳光与生命,一片纯净!”卡拉夫则回应:“天亮了,爱情随着旭日东升!”童声合唱团随着《茉莉花》的音乐一同唱着:“多么圣洁,多么甜美,都在你的眼泪中……”这一段与第一幕首尾呼应,歌声若有若无、袅袅而起,展现出公主的人格在从恨转变为爱。

《茉莉花》的旋律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公主图兰朵,也从它的每一次响起塑造了图兰朵的性格,同时推动了剧情的发展。这个旋律的每一次出现都以不同的力度、节奏和音高演奏出,时而把剧情推向了一个又一个的高潮,时而隐藏在交响乐中,演唱者能唱出片段旋律,却让人恍惚觉得是似曾相识的音乐却又无法马上道出出处,到这时才不得不佩服普契尼的用心良苦。

四、《茉莉花》在歌剧《图兰朵》中的作用及影响

中国的魅力是巨大的,中国民族音乐的魅力是巨大的。《茉莉花》及其他中国民族音乐在《图兰朵》中的作用就像星星上耀眼的光彩,没有这些,《图兰朵》便不会是今天的《图兰朵》。民歌《茉莉花》在《图兰朵》中的影响是明显又深远的,它让《图兰朵》成了一部与众不同的歌剧,也让人们看到了中国传统音乐所散发出的魅力和勃勃生机,当然,这归功于普契尼的鬼斧神工。

普契尼并没有简易地将异国旋律簡单“填装”到《图兰朵》中,而是把富有强烈特色的中国民间音乐调式巧妙地融汇于他的作品中,普契尼所用到的技巧是值得讨论的。探究为什么他将这么多首中国旋律作为其歌剧的重要旋律和他怎样处理西方歌剧和中国音乐之间的联系,不但能够对这些问题本身产生初期的了解,也对这部歌剧的赏析、演唱起到一定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毋庸置疑,《图兰朵》的诞生是里程碑式的,它标志着西方对中国民族音乐的研究开始向较深层次发展,几乎是同时期,中国开始有学堂乐歌的创立。从19世纪末开始,中西方的音乐交流开始变得频繁,西方音乐家们也不止步于浮光掠影的猎奇,开始用更深入的角度来评价中国音乐,用异国的曲调和音阶来丰富自身,由此得来的进步似乎比之前的摸索更加成功和受人注目。《图兰朵》作为一部歌剧,促进了西方对中国音乐的探索和研究,为后来的非本国音乐的创作提供了参考,中国音乐在世界音乐舞台里的地位也不断提升。

《图兰朵》中以《茉莉花》为代表的中国曲式特色的运用取得重大成功,进一步反映了中西方音乐交流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同时,它也为以异国音乐文化为素材创作本国音乐文化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五、总结与展望

从当代的角度纵观《图兰朵》,能看到时代的辉煌,也能看见时代的狭隘。《图兰朵》中以《茉莉花》为代表的中国元素,虽然是前所未有的,但却是一个符号,这是一个从未到过中国也不了解中国的伟大艺术家为他的作品做的最大努力,它是辉煌的,也是狭隘的。但是文化上的“误读”和“隔阂”丝毫不能掩盖它在音乐上的成就。把这部作品放在历史的角度里评价显然过于苛刻,毕竟如果没有音乐,没有旋律,《图兰朵》仍旧是那个剧本,没有其中的中国曲调,也没有今天的震撼,它给人们留下探索和前进的精神是永驻的。

注释:

①钱仁康:《流传到海外的第一只民歌“茉莉花”》,《钱仁康音乐文选(上)》,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年版,第186页。

参考文献:

[1]斯坦利·萨迪.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M].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2001.

[2]查尔斯·奥斯本.普契尼的全部歌剧[M].英国:Da Capo Press,1983.

[3]莫斯科·卡纳.普契尼评传[M].英国:Gerald Duckworth,1958.

[4]钟鸽.从中国传统文化视角解析歌剧《图兰朵》中的人物性格[J].名作赏析,2011,(11).

[5]潘刻科.歌剧《图兰朵》中的“中国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08.

[6]韩春丽.简析歌剧《图兰朵》里的“中国元素”[J].科技信息,2008,(32).

[7]林吟,陶菲菲.论歌剧《图兰朵》中的“中国风”与“茉莉花”[J].黄河之声,2013,(09).

作者简介:

丁令卉,女,湖南张家界人,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声乐。

猜你喜欢
图兰朵普契尼茉莉花
《图兰朵:魔咒缘起》: 金牌卡司难以挽救薄弱剧情
普契尼歌剧的戏剧性分析与解读
茉莉花
茉莉花
贾科莫·普契尼:歌剧界的泰斗
歌剧《图兰朵》的故事(三)
普契尼的自我评价
歌剧 《图兰朵》的故事(二)
歌剧《图兰朵》中女性人物对比研究李斐
艺术比死亡更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