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发展路径研究

2021-09-10 07:22沈耀鹏
中学生学习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路径探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媒体

沈耀鹏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新技术的不断应用,依托高科技而发展起来的新媒体增长趋势日新月异,对高校大学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也给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我国高等院校必须把握时机,借助时代优势,拓展自身相关教育工作的发展空间,立足于高校实际情况,充分结合传统教育模式精髓,并对其进行实质性改革和创新。以新媒体为全新发展渠道,以传统育人思路为出发点,从根本上提高高校思政工作的时代感和吸引力。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路径探究

引言

进入 21 世纪,随着数字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的应用日益普及。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学生思维活跃、接受新生事物快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是使用新媒体最频繁、最主要的群体,也是受其影响最深刻的群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和把握新媒体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有利机遇,努力探索在新媒体背景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新媒体背景下发展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必要性

(一)提升人性化教育方式的内在要求

知识爆炸,信息繁衍,新媒体凭借着高产量、快传播的特点,把整个世界推向了一个新时代。与“一字千金”的旧时代不同的是,新时代的“东搜西罗”显得极其重要。面对无穷无尽的信息,高校学生更加擅长去新媒体设备中去寻找答案。教育是灵魂之间的撼动,人文关怀和以人为本是基本要求。因此,从人文主义角度看,最佳的教育方式是对学生的循循善诱。借助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技术,以一种大学生喜闻乐道的教育方式去开展思政教育,无疑契合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的内在要求。

(二)强化学生主体性地位的必然要求

因为人工智能的出现,思政对象、思政平台、思政方案、思政实践、思政载体等都受到了新媒体技术的影响。例如,新媒体技术的多样性,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削弱了教师的主导性地位;新媒体平台的操作性,将当下的教育“学习”将在制定思政课程计划时,会转变成为“娱乐”;新媒体内容的差异性,致使大学生并没有正确使用平等对话的权利,缺乏自主教育的能力。诚然,面对新媒体时代这样一种“异化”的时代,必然要凸显当代大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树立其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觀、价值观。

(三)推进课程思政改革的现实必然

课程思政实质上就是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融于各类课程,充分利用好每一个教学渠道,达到“同心同德、同向同行”的效果。目前,新媒体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出现了一批又一批的教育载体,碎片化的阅读取代了集中式的知识传输方式。然而,高校思政教育话语权依旧停留在线下课堂教育层面,难以通过新媒体平台实现对思政话语权的重塑。思政教育方式依旧为知识性内容的灌输,思政教育内容过于理论化、学术化、教条化,思政教育平台缺乏号召力、吸引力、影响力,思政教育主体也缺乏必要的智慧,不敢抓学生的网络思想问题,不愿管学生的网络交流行为。

二:新媒体背景下发展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面对的挑战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和价值多元的社会,在新媒体背景下,各类包含不同价值利益诉求的观点几乎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一些快餐文化、低俗文化反而更受大众追捧,与主流价值不同的意识形态也在新媒体中不时呈现,在一定程度上干扰着人们的观念、情感和态度,干扰着大学生的价值判断、生活方式和理想追求。不同的价值视角和多样化的新媒体传播内容使部分大学生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自身价值追求的过程中受到不良干扰,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难度,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和效果。

三: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发展路径完善策略

(一)以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为根本,形成思政教育理论内容与新媒体环境的良性循环

马克思主义思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立国根本,也是中国共产党立党建党的指导性理论,更是中国高等教育最具优势、最明显的特色。在新媒体的环境背景之下,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在于长期坚守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思想地位坚定。通过新媒体信息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的优势,能够有效实现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全方位宣传。因此,高校应积极利用新媒体,以新媒体为主要传播媒介,实现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在高校校园中的广泛传播,利用新媒体资源加强马克思理论宣传的全新模式,促使二者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模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共同体。

(二)以育德育人教育理念为出发点,构建高校新媒体思政教育综合平台

首先,应从育人育德的层面加强对高校思政进行全新设计,建立新媒体思政教育发展组委会,构建思政教育为主要方向的互联网新媒体平台。其次,组委会成员应对新媒体平台进行积极宣传,努力实现高校全部师生、领导共同参与到思政教育工作当中,教师及领导人员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同时,也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强化自身的思想政治觉悟。与此同时,必须打破思政教育局限于思政课堂的思想,从根本上强化辅导员、其他科目教师的思政教育功能。

(三)完善高校新媒体思政教学课程改革

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的教学理念和课程目标,应当契合新媒体时代特性和青年学子的特征。将传统型的“洒水式”教育转变为“喷灌式”教育,借助新媒体时代的包装技术、传播技术,为学生提供情景式学习、情感式体验、沉浸式感受、互动式行为,达到成风化人,润物无声的效果。在课程载体上,不断拓展教学资源。在课程内容上,要善于利用时事热点,将政治课程从一次元教材,推进到二次元、三次元等异次元场景状态。在授课手段上,从关注“平面”转变为聚焦“立体”,从“服从”教育演变为“冲突”教育,关注学生的能动性、积极性之外,更要去关注学生的差异性、个体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为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对新媒体技术的应用质量,高校应以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为根本,形成思政教育理论内容与新媒体环境的良性循环;以育德育人教育理念为出发点,构建高校新媒体思政教育综合平台;充分利用新媒体优势性功能,形成学生需求与思政教育内容对等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李晶.媒体传播方式快速创新与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新方法策略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5(2):52-55.

[2]刘凌霜.新媒体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心理调查—— 基于学习方式、学习投入和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6,24(12):1808-1812.

猜你喜欢
路径探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媒体
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师德建设的路径探究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路径分析
当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创新方法和途径探索
浅析大学生宿舍人文环境建设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现状以及路径探究
高校青年志愿者项目专业化发展路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