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结“微”点,连缀成“面”

2021-09-10 21:13张泽华
中学生学习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分会场教研员问卷

张泽华

一直以来,常规教研开展形式无外乎是专题讲座、课例展示、现场评课等等,形式有不同,但有一点高度相同,教师必须要克服交通不便及时间紧促的不利因素参加教研,要亲临现场。参研前粗知主题,参研中热论主题,参研后遗忘主题,学得认真,忘得干净的现象也几乎相同,教研的长效应用机制势必要打个大问号。同时动辄几百人,要协调场地设备等,教研员常常为此付出诸多心力。而教师的参与意识只体现在现场教研,教研前和教研后没有充分挖掘,没有完整链条。怎样连点成面,使教研一体化、统整化、系列化,是摆在全体教研人面前的一个难题。

热门词语“互联网+”的理念出来,为我的教研工作提供了新办法,打开了新思路。“互联网+”是信息化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实践成果,它引领各行各业借助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大平台,产生最完美的化学效应。微博、微信等即时性交往平台的兴起,微课、微视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广泛使用,使我对“微”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集结微点,连缀成面”的初步教研设想由此产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我区小学语文“微系列”教研模式已初具雏形。“微系列”共分五步:微问卷、微课堂、微观评、微讲座、微运用。形式不同,“微而精”的共同点却高度统一。

一、微问卷——立足教师需求,确定教研主题

以往的教研主题,是一种“我认为你需要”的主观式选题教研,参研教师常常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

为挖掘教师内心最大需求,我采用问卷星的问卷调查功能调研难点问题,在教研前几周以微问卷的形式,发送年级微信群。老师作答,回送到“问卷星”后台。我通过数据汇总,把握到教师最大的学习需求。这样,选择教师选择比例最大的主题,教研主题以此设定。调查问卷的功能达成,从而有目的地开展教研。借助微问卷,最大化照应教师需求,确定接地气的教研主题,吹响了“微系列”教研前的冲锋号。

二、微课堂——利用信息平台,呈现鲜活案例

微问卷,汇总了教师提出的瓶颈问题确定教研主题后,微课堂闪亮登场。这就涉及到前面提到的问题,多人现场听课的各种局限性,可从以下两方面化解。

(一)网络直播微课,实现空间共享

三通兩平台,使校园数字化平台辐射面广的作用彰显。如某次大型教研(参研教师百余人)我利用主会场加分会场形式,主会场(一所学校)呈现教师执教微课直播,此微课做到了时间之“微”:采用20分钟现场直播。现场观众微:现场参加活动的只有附近学校20余名教师;而辐射面广:在区域内各分会场参研教师可足不出户,利用本校信息使用点位,借助数字校园网络系统实时观看网上直播。

网络直播,克服了教师出行不便的问题,大大节约了教师因交通而产生的时间及金钱成本。更主要的是,借助信息平台,跨越了空间距离,使多位教师在同一时空,不同地点,共同参研、观研,开辟了网络教研的新格局。

(二)无线同屏微课,提升参研效度

网络直播,采用主会场分会场的形式,其实更多的是适用于几百人的大型教研。而一些小型教研的开展,则可完全借助于网络教室。例如,几十位参研教师,人手一台电脑,教研员在主机台呈现微课案例,网络教室里电脑呈现出多机同屏画面,使微课的每一帧动态,近距离鲜活地呈现于听研者面前。

参研教师在无线传屏、无线同屏的微课里认真观看,细致聆听,多种感官使听研者专注力体现,从而有效提升了网络教研效度。

三、微观评——责任分工到人,交互网络评价

每次参研,场内教师或分会场教师都会在微信群收到一份教研员发送的微课评价单,以参与学校为单位确定观察课例点位,力求责任到人。

此环节及微观课后的微评,是利用微信平台的即时分享功能,可现场建工作群,或结合已有工作群,教师领取各自观课任务单,也可自由选择观课点位,责任到人,对微课进行微格观评,及时记录,积极思考,带着任务听,为课后展评做储备。这样使教师参与教研的目的性更强。

微课结束后,进行微格评价,现场教师及分会场教师均可结合自己的观课点位,采取回放功能,回看某片段,发表微格观课意见。同时老师们可在微信群里积极跟帖,教研员采用“无线同屏”手段展示,从而实现教师基于网络平台的交互式评价。

四、微讲座——积极采撷微点,实现理论提升

微观评后的微讲座,为“微系列”教研做下精彩的注解。微讲座中,针对微教研主题的呈现、现场生成的精彩看点、研后怎样更为有效使用等方面,以15到20分钟时间进行微谈,对教研予以实践经验的微点萃取。把实践上升到理论高度,启发了教师深度思考。

五、微运用——落实微研微得,积极有效运用

“微系列”教研要体现一研一得、微研微得,靠的就是参研教师研后的积极运用。作为“微系列”教研活动的延伸,我鼓励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情况,大胆实施与运用。并利用微信群、QQ群等交流呈现教师实际运用的小实例,采取微视频和秒拍形式积极交流,不断对教研成果予以完善,使系列教研效果更趋深入化和个性化。

微问卷汇总需求,微课堂呈现生成,微观评亮出观点,微讲座总结提升,微运用有效贯彻。“微系列”教研有效联结了研前、研时、研后,使之形成系列,形成了教研一条龙。并且还体现了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现场、网络,见微知著,微格观评,交互体现出在“互联网+”的大时代背景下,“互联网+教研”相加出的精彩纷呈的教研效果。链条化、系列化的语文教研形式的开展,更多的是源于“互联网+”背景下的信息技术的广泛传播和多元性应用,互联网+教研,加出了新气象,使语文学科教研有了最大化的效度提升。

千里始足下,高山起微尘。微系列模式,见微而知著,它挑战了常规式教研,打破了空间时间的限制。集结了“微”点,连缀成了“面”,“互联网+教研”的最新态势体现得更为深刻、鲜明,使语文教研的目的性更强,教师参研的便利性更显,教研的意义性更广。同时,此教研模式为有效指导教师的教育教学,为落实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地生根,开辟了一片生机无限的土壤。我会继续开发和完善“微系列”语文教研模式,使它如一道微光,点亮璀璨的教研星空!

猜你喜欢
分会场教研员问卷
学会秘书长丘秉焱在广东省分会场参加中国科协2020年全国学会工作会议
做慧眼识珠的教研员
苦练内功强素质 务实求精促发展
教育从“心”开始——基于心理教研员的视角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后文博会时代:分会场的长效化发展研究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