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概观

2021-09-10 07:22张翼
今古文创 2021年19期
关键词:融合发展传统媒体新媒体

【摘要】 新媒体更加具有开放性、及时性,拥有海量化的信息,同时具有快速传播、低成本高收入以及互动性强的特点。传统媒体目前在我国举步维艰,但是部分传统媒体已经有向新媒体延伸的部分。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在全媒体时代的发展中难免会出现碰撞与影响,不过近几年来二者的融合已经成为了必然趋势。本文将根据这一情况,介绍新旧媒体现存特点的同时,分析当前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形势下的现状、困境以及未来深度融合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新媒体;传统媒体;融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19-0070-02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中国从前便有这种形容事物更迭、发展变化之快的论述。全媒体当前在学术界暂时没有准确地概念提出,可以暂时理解为媒体内容、渠道与功能等方面的融合;2019年1月25日,国家相应部门对媒体融合发展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即“加快从相加阶段迈向相融阶段”。[1]在当前全媒体时代的背景下,传统媒体暂时置于瓶颈状态,除却受到了近几年飞速发展的新媒体冲击之外,更在于其自身的“内驱动力”不足;同观新媒体近几年的广泛应用,其在各种方面尤其是传播速度与传播媒介的领域中发展较为顺畅,受众越来越依赖其媒介自身所固有的优越性,但新媒体在发展的同时问题也渐渐凸显,经常会出现为了经济效益而造成对社会的负面影响。所以当前二者的共同借鉴与发展已是重要趋势。

一、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现存特点

21世纪以来,科技文化发展迅速,过去的人们了解新闻和获取身边知识需要通过现在常说的“传统媒体”(例如电视、报纸等传播媒介)来获取,现在却只要通过电脑,甚至手中小小的手机便可以迅速地掌握任何需要的内容,常常称这些能够快速提供给各方面信息的媒介为“新媒体”当前。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以及近两年来5G技术的基本应用,新媒体发展较为突出,而传统媒体渐渐呈现出“乏力”的趋势。

(一)新媒体发展优势

新媒体融合了大众与人际传播,是数字化的一种传播,不仅具有较快的传播速度,并且具有“低成本高收入”的特点。据数有关统计表明,截止到2016年,我国的手机网络用户显示接近7亿的数字,网络用户规模便达到了7.2亿的数字。通过以上数字可以表明,在我国新媒体用户呈现出“广”而“大”的特点。新媒体平台的优势就在于它的“互动性”,随着微信、QQ、微博、抖音等平台的广泛使用,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地和朋友和老师,甚至和陌生人来交流自己的所见所闻;在微博上,和喜欢的明星、崇拜的学者进行“零距离”的接触实现可能。不过反观近几年新媒体的发展,其平台的内容质量鱼龙混杂,经常会出现一些低俗趣味的报道,甚至出现“假新闻”从而获取其间利益,对于社会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新媒体的社会道德理念亟须提升。

(二)传统媒体发展困境

传统媒体是主要为了区别于新媒体从而才产生的自身定义。现在称之为“传统媒体”的电视、报纸、广播等在20年前也曾是新媒体。所以两者的“新旧之分”都是根据时代变化所产生的不同界定。传统媒体曾一度因自身特有的优越性在大众中获得良好的评价,在十几年前,几乎人人都要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体来掌握身边发生的大事小事。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传统媒体也因存在着不能跨越信息时间与空间上的弊病,在全媒体时代新媒体发展突飞猛进的近况下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首先新媒体的特点影响了传统媒体原有的传播格局,促使形成了新的交流环境,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新媒体会冲击传统媒体的舆论调控机制。所以其自身需主动的与新媒体进一步达成融合从而才能最大限度地扩大自身的利益。

二、二者当前发展现状

新媒体在全媒体时代下逐渐获得了自己的一席之地,在此之间传统媒体受到了其较大的冲击,但是两者在发展间也并不是针锋相对的。当把二者不同的“新”与“旧”的頭衔去掉后,可以发现二者的本质都是一样的,即只剩下“媒体”的共有特征,其功能都是向受众传递信息的媒介。所以近几年两者之间的共求发展除却本质决定以外也是二者发展至今的必由之路。

(一)实现了基础方面的融合

当前二者的融合既是5G发展时代下信息技术的扩张需要,又有着我国当前媒介政策方面的要求。二者在融合过程中通过双向传播与多向传播开始进行资源整合与资源优化,同时资源共享成为二者的重要落脚点。通过近几年信息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新媒体以创立创新型品牌形象和精准的用户服务在网络上迅速扎稳脚跟,同时传统媒体在新媒体的感染之下开始思考自己固有的形式化标准与制作流程,两者基本做到了相互改进,同步成长。

除此之外传统媒体借助新的应用平台作为自身切入口,建立了如“人民日报客户端”“央视新闻客户端”等新型平台,期间在该类平台上发布的优质热点信息均得到了大众的好评。

(二)融合发展间的衍生问题

在近几年二者在融合阶段获得了不错成绩,但也不能忽略二者融合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首先从媒介融合期看来,很多从业人员并未树立真正的“融合思维”,导致其在传播方面并未达到“1+1>2”的突破。一方面传统媒体虽然进行了创新型平台的建设,但其因为自身的特征所展现的局限也十分明显,其平面化思维与传统思维较为严重,导致吸引的年轻型受众量小,并且大多数传统媒体建立的“微端”平台活跃性小,延展性与活力不强。

另一方面,大多数新媒体眼光过高,一心以“高速度”“高盈利”为出发点,导致制作内容出现良莠不齐的现象,经常为了博人眼球而出现一些“假大空”的新闻,对受众与年轻群体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其次一些新媒体平台选择和大型网站合作,在对自身品牌形象进行传播时夹杂着一些其他的网络内容,这种做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自身的传播风险,但是不利于品牌形象的长期传播与良性宣传。

三、进行未来的深度融合

通过近些年来二者之间的融合可以感知到全媒体时代下信息交流已通过多种渠道和多种方式达到了更加优化的效果。与此同时,因初步融合所产生的问题也需要进一步解决。所以二者在共同发展阶段,应该“迈开腿”而“扎稳脚”,在未来深度融合中,二者都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从内容生产以及培养高质量人才等方面进行提升,为二者进行下一步的深度融合构筑强有力的基础。

(一)注重内容生产的创新

新旧媒体在深度融合中应同时注意在内容编辑上进行深度融合,确保信息的客观性,从而实现信息的传播价值。[2]传统媒体应放开眼界,将投入到新媒体平台的思维进行本质上的革新,保持自身原有对于内容的谨慎把控,同时需做到从用户角度出发,沉淀自身的忠实用户与铁杆粉丝,从而实现自身原有的传播效果。

如近期在直播平台火热的“四川观察”抖音账号,发布内容不失严谨的同时做到了积极与评论区用户进行互动,起到了良好的传播模范作用,大量用户模仿其将自己的ID修改为了“XX观察”“什么都观察”等具有喜感的名称,这种传播效果不仅为其建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还为自身收获了一批忠实粉丝;与此同时新媒体应保持初心,在大流量大数据时代,学习传统媒体对与新闻采编与内容质量方面的严格把关,以满足不同受众的深层次需求,结合自身优势以高水平、有深度的报道向社会传播有力的正能量观念。

(二)提高人才使用的创新

人才在各行各业都是市场发展急需的内驱动力,在媒体行业也不例外,人才是推动媒体融合的质量所在。通过近几年媒介融合中的从业人员素质中可以看出其缺乏相应的“互联网思维”与“用户服务思维”,在部分传统媒体开发新媒体平台过程中,并未真实地从用户角度出发,更像是将开创的新媒体平台视为传统媒体的延伸。所以在新旧媒体深度融合方面,相关部门应注重引进人才的质量,大力引进技术人才、管理人才与运营人才,从而保证受众的最佳体验。同时注重对原有的媒体工作人员进行相应的媒介融合理念培训,定期展开新技术引进的技术培养,提升高素质并具有较高专业能力的人才队伍。最后,也可以从根源出发,加强对各大高校相应专业人才的新思维培养,学校是育人的基地,是每一个从业者最初起步的舞台。应做到“校园+企业”的对接,使学生掌握更多适用于不同媒体平台的应用手段与思维模式,为深度的媒介融合供应更多的基础性支持。

四、結语

总而言之,全媒体时代下新媒体生长飞速迅猛,如果传统媒体要谋求未来进一步的发展,必须要敞开胸怀,将目光放得更加长远,积极学习新生内容与新形态模式,同时应增强原有的聚合型平台建设,注重内容生产的创新。而新媒体也要虚心学习传统媒体认真负责的态度,在媒体融合中通过学习,从传统媒体中汲取成功因素和营养。在现有的媒介融合基础之上新媒体与传统媒体都应需及时反思媒介融合过程中自身出现的问题,做到与时俱进,从而达到媒体进一步的“深度融合”。在未来发展中,二者应注重投入更多具有时效性与功能性的人力与物力,进一步加强整个媒体行业的深度提升。

参考文献:

[1]陈石.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策略研究[J].中国报业,2021,(04):38.

[2]段巍.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J].中国有线电视,2020,(04):417.

作者简介:

张翼,男,汉族,辽宁锦州人,本科在读,辽宁师范大学影视艺术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主要研究方向:广播电视艺术学。

猜你喜欢
融合发展传统媒体新媒体
短视频对传统媒体主流价值表达的推动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传统媒体走出“融合发展”误区的理论与现实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如何实现融合与发展
培养多面能手 提高综合技能
建立内容权威 运用网络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