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原则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体现

2021-09-10 04:42王英华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1年3期
关键词:因材施教教学方法小学语文

王英华

【摘要】通过语文课堂教学活动,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并且有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审美情趣。正因如此,语文一直都是我国基础教育体系当中最为重要的一门课程。所以,身为语文任课教师,必须要从内心深处认同语文课程的价值,并不断尝试和探索不同的教学手段,提升教学的有效性,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通过教师开展的教学活动收获知识。接下来,本文将就因材施教原则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体现,展开进一步论述,希望能够为广大教师同仁带来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因材施教;教学方法

为了让素质教育的理念进一步贯彻落实,就必须要提升课堂教学活动的质量。同时,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更是新课程标准的明确要求。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在向学生提出统一要求的同时,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并针对学生之间的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从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等不同方面出发,引导学生均衡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平常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深入的了解学生,并概括学生之间的共性,让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共性之上,再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才能获取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尊重不同的兴趣爱好

小学生的兴趣爱好非常广泛,并且每一名学生之间的兴趣点都有所区别,比如说,两名学生对同一件玩具感兴趣,一名学生的兴趣点可能在这件玩具的外观,另一名学生的兴趣点则在这件玩具的玩法。将这种思路转换到教学的过程中,就意味着教师需要明确的了解学生的兴趣点,针对学生的兴趣点开展教学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教学效率更上一层楼。

例如,教师在执教《精卫填海》的相关内容时。通常来说,教师往往会带领学生朗读这篇课文,然后仔细的讲解文章中出现的生字、生词,再去总结文章的中心思想。这种教学模式虽然能够帮助學生了解知识,但是这种教学方式往往比较枯燥,学生难以体会到文章当中,精卫不畏艰险、顽强坚定的情感,对教师所讲述内容的理解也只能停留在表面。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相关的动画片,让学生在观看动画片的过程中学习知识,从而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效果。

二、根据实际情况划分学习小组

每一名学生之间的具体情况不同,学生擅长的科目也不同。通常来说,受到性别特征的影响,女生的感性能力要比男生强,所以在语文学习方面,女生的表现普遍更加优秀。而有一些男生同样心思缜密,共情能力较强,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同样表现出色。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考虑这些因素,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去合理的划分学习小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充分合作,由一些相对优秀的学生去带动学困生,促进班级整体的进步。

例如,教师在执教《小英雄雨来》的相关内容时,在课堂上,教师综合考量学生的成绩、性格、能力、认知等不同方面,将学生划分为四到五人构成的学习小组,并为学生提出几个探究问题,比如,小英雄雨来的人物形象是什么?你从雨来的身上学到了什么?你还知道哪些少年英雄?等等,让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围绕问题展开讨论,使教师提出的问题成为学生学习的导向。在学生合作的过程中,教师应当走到学生中间,及时解答学生的疑惑,并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在学生合作之后,请几名学生代表分享合作成果,并在学生发言之后对学生的发言内容进行补充和纠正,从而实现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的全面提升。

三、巧妙营造学习氛围

古人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就是说,教师想要带领学生进行高效的学习,就必须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著名教育家托兰斯也曾经明确的指出:“创造力的发展,必须要在一个自由且安全的氛围中实现”。由此可见,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且安全的学习氛围,进而带动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首先,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让师生始终处在对等的高度上,强化师生之间的互动,引导学生逐步放下对教师的戒备心,有效的拉近师生距离,为更加深入的教学活动打下良好基础。其次,教师应当减少对学生思维的限制,让学生充分的表达自己内心所想,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展现自我的平台,从而提升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教师在执教《狐狸和乌鸦》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去续写故事,或者改写故事的结局。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语言去引导学生发现有哪些可以续写的方向,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导向作用。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为学生示范,让学生了解故事的续写或改写应当怎样完成。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便会更加高涨,有效的提升了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把因材施教作为最重要的教学理念,去激发各个水平层次学生的学习信心,帮助他们树立学好语文的信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当中完成学习任务。在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应当通过课堂上学生们的表现,不断微调自身所采用的教学手段,转变教学模式,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对学生起到更加强烈的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梁存胜.谈在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因材施教原则[J].学周刊,2020(17):21-22. 

[2] 杜姣.因材施教, 针对提升——分层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20(8):50.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始县业州镇七里坪小学

猜你喜欢
因材施教教学方法小学语文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