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63铝合金钛/锆钝化与铬钝化性能对比研究

2021-09-14 09:02任玉宝刘昌明赵怀鹏
铝加工 2021年4期
关键词:附着力耐蚀性基体

任玉宝,李 丹,刘昌明,赵怀鹏,刘 富

(辽宁忠旺集团有限公司,辽阳 111003)

0 前言

铝合金是当代工业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材料之一,因其具有较佳的比模量和比强度、较好的韧性及塑性而在当代轨道交通及航空航天领域占有重要地位[1-2]。为提高产品观赏性并延长其使用寿命,常用方法是在铝基体上喷涂漆膜进行保护,但因铝合金表面在前处理后基体光亮,粗糙度小,使得后续喷涂漆膜与基体附着力较差,长时间暴露在腐蚀环境下易发生脱落。因此漆膜涂覆之前需对基体进一步钝化处理,以提高涂覆膜与基体间结合力,提高产品耐蚀性[3-4]。钝化可为铝基体提供良好的耐蚀性和结合力,且钝化后基本不影响基体疲劳性和导电性。

六价铬酸盐钝化膜(简称铬钝化膜)是最早被应用于实际生产中的,它能显著提高铝合金耐蚀性并增强涂层与基体之间的结合力[5]。但因其毒性大、致癌性强,治理困难,现已对其使用提出明确禁限令[6]。因此无铬钝化已成为当前行业钝化主流,其分类主要有稀土金属盐钝化、高锰酸盐钝化、有机酸钝化、硅烷钝化以及钛/锆钝化等[7-8]。虽种类多,但其综合钝化效果并不理想,应用范围窄,其中最具潜力取代铬酸盐钝化的是钛/锆钝化。此技术也是工业化生产中为数不多的一种环保型钝化技术[9-11],具有工艺操作简单、溶液稳定性好、成本低等优点,目前已被国内众多铝加工企业采纳。本文将以6063铝合金作为实验基材,对其分别采用铬酸盐钝化、钛/锆钝化,然后分别对所形成的钝化膜进行性能测试,对二者的性能进行对比分析。

1 实验部分

1.1 基体材料

本研究所选材料为6063-T6铝合金。试样尺寸为120 mm×40 mm×3 mm,其化学成分见表1。

表1 6063铝合金的化学成份(质量分数/%)

1.2 工艺流程

试样钝化处理工艺流程:水洗→预脱脂→脱脂→水洗→水洗→纯水洗→钝化→水洗→纯水洗→沥水→烘干。钝化采用的工艺参数见表2。

表2 钝化工艺参数

1.3 实验方法

1.3.1 膜层表面形貌

采用目视法对两种钝化膜外观进行检查,采用SEM观察钝化膜表层微观形貌。

1.3.2 耐蚀性测试

依据GB 10125《人造气氛腐蚀试验-盐雾试验》分别对无钝化膜试样、钛锆钝化膜试样、铬钝化膜试样进行中性盐雾试验。盐雾过程中,盐雾测试面与垂直方向呈30o,实验温度(35±1)℃,氯化钠浓度(50±5)g/L,pH值控制在6.5~7.2内。在规定的试验周期(24 h、72 h、168 h)内打开盐雾箱检查试样腐蚀状况。

依据HB 5056-77《铝及铝合金铬酸阳极氧化膜层质量检验》进行铬酸盐点滴实验。即将3 g重铬酸钾和25 mL浓盐酸混合并溶于75 mL蒸馏水中,然后分别在无钝化膜试样、钛锆钝化膜试样、铬钝化膜试样表面各滴一滴,并以秒表计时。待反应液滴颜色从橙色变至绿色终止计时,读取耐蚀时间。每个试样选取5个不同部位测试,取平均值作为点滴时间。

1.3.3 附着力测试

按照GB/T 9286-1998《色漆和清漆漆膜的划格试验》要求分别对钛/锆钝化膜及铬钝化膜表面进行粉末喷涂,然后采用百格法对喷涂膜进行附着力等级测试。

首先对钛/锆钝化膜及铬钝化膜表面进行粉末喷涂,然后依据ISO 1520-1999《色漆和清漆杯突试验》进行杯突实验,旋转手轮至涂层出现裂纹,记录下压痕深度数值。数值越大,表明涂层抗开裂性能越好,基体与漆层间的结合力也越好。

2 结果与讨论

2.1 膜层表面形貌

采用两种钝化工艺对铝合金试样进行钝化处理,将钝化后试样置于同一光亮环境下观察,结果见图1(其中(a)为钛/锆钝化试样,(b)为铬钝化试样)。通过肉眼可以看出,钛/锆钝化膜和铬钝化膜都呈现金黄色,钛/锆钝化膜的颜色比铬钝化膜深,铬钝化膜比钛/锆钝化膜更加光亮。

图 1 钝化膜宏观图

钛/锆钝化膜及铬钝化膜表面SEM 形貌图见图2。由图可知:钛/锆钝化膜表面出现许多均匀的微裂纹,这些微裂纹相对均匀、致密。铬钝化膜也呈现微裂纹形貌,其中部分微裂纹较宽深,将膜层分割成大小不等片区。分析两种钝化膜裂纹的出现与烘干过程内应力分布差异有关,这些宽深裂纹有助于提高铬钝化膜与基体的附着力。

图 2 钝化膜表面SEM形貌图

2.2 耐蚀性测试

分别将钛/锆钝化试样、铬钝化试样、未钝化试样同时放入盐雾实验箱,按照上述步骤进行中性盐雾实验,并在实验进行一定时间后(24 h、72 h、168 h)观察试样腐蚀状况。试验结果见表3。可以看出,未钝化试样经24 h 盐雾试验后,表面出现灰白色物质,局部存在黑色沉积,说明试样表面已受到腐蚀。延长盐雾时间至72 h,试样表面出现大量灰白色物质,出现腐蚀点。盐雾时间增至168 h,试样表面出现了巨大星状腐蚀坑,试样出现严重腐蚀;钛/锆钝化膜经24 h 盐雾试验后,钝化膜无腐蚀现象。延长盐雾时间至72 h,钝化膜表面出现灰白色物质,色泽变暗。盐雾时间增至168 h,钝化膜颜色几乎消失,说明钝化膜基本被腐蚀掉,但并未腐蚀到基体,残留钝化膜仍具有一定耐蚀性,可阻止氯离子进入铝合金内部;铬钝化膜经24 h盐雾试验后,钝化膜无腐蚀现象。延长盐雾时间至72 h,钝化膜表面颜色稍褪,局部钝化膜发生溶解。盐雾时间增至168 h,钝化膜颜色变浅,说明钝化膜出现了大量溶解,铬钝化膜被轻微腐蚀。综上所述,钛/锆钝化膜可有效提高铝合金基体表面耐蚀性,中性盐雾168 h后依然能保持良好性能,其耐盐雾腐蚀能力与铬钝化膜相近。

表3 钝化膜耐蚀结果

按照上述方法分别对未钝化样板、钛/锆钝化膜及铬钝化膜进行铬酸盐点滴实验。实验结果为:未钝化样板10 s后出现腐蚀;钛/锆钝化膜耐蚀性明显提高,达到75 s,这是由于钝化膜均匀致密,可在一定程度上阻止腐蚀液进入金属表面,减缓腐蚀发生;铬钝化膜点滴时长为83 s,说明钛/锆钝化膜耐蚀性优良,与铬钝化膜的耐蚀性相当。

2.3 附着力测试

采用百格法对钛/锆钝化后喷涂膜及铬钝化后喷涂膜进行附着力测试。测试结果显示两种钝化膜均具有良好的结合力,依据GB/T 9286-1998评级均为0级。

杯突实验是在钝化膜经受每秒(0.2±0.l)mm恒速推进变形后进行,以评价材料基体与喷涂膜之间的结合力。测试结果为:钛/锆钝化及铬钝化后喷涂膜经杯突试验后膜层无开裂、脱落现象,满足GB 5237.4-2004要求。

3 结论

(1)钝化膜具有很强的耐蚀性,铝合金经钝化后耐蚀性可提升7~8倍。

(2)钛/锆钝化膜及铬钝化膜外观颜色接近,SEM 形貌图显示两种钝化膜均相对均匀致密,且存在规则的微裂纹,铬钝化膜局部存在宽深裂纹,这些宽深裂纹利于提高铬钝化膜与基体的附着力。

(3)钛/锆钝化膜及铬钝化膜经中性盐雾实验168 h后表面均出现轻微腐蚀,铬酸盐点滴实验持续时间70~80 s,说明两种钝化膜耐蚀性相差不大,铬钝化膜耐蚀性略好。

(4)钛/锆钝化膜及铬钝化膜与基体的附着力较好,百格实验测试结果附着力均评级0级,杯突试验测试后膜层均无开裂和脱落现象,说明钛/锆钝化膜及铬钝化膜附着性接近。

铬钝化膜因污染严重,目前已被禁用,通过性能对比,发现钛/锆钝化膜完全可以替代铬钝化膜成为主流钝化产品。

猜你喜欢
附着力耐蚀性基体
热压成型砂轮基体结构设计优化
感应钎涂中涂层与基体的热耦合效应
镁合金表面微弧氧化/自组装复合膜的耐蚀性能
PIP-SiC基体改性C/SiC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与强韧性
环氧聚酯型粉末涂层附着力影响因素研究
认知语法视角下词汇现象“假+名词”结构的语义分析
多弧离子镀制备TiAlSiN涂层的工艺研究
有机硅弹性涂层双向连接控制技术研究
铝合金表面环境友好型钼盐转化膜的研究
化学镀非晶态Ni—P及Ni—Sn—P镀层在弱酸性介质中耐蚀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