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CP联合PTCD胆总管支架置入胆管引流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价值

2021-09-15 09:26冉庆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4期

冉庆

【摘要】目的:分析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应用ERCP或ERCP联合PTCD胆总管支架置入胆管引流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 年3 月至2019 年11 月收治的90 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 例。对照组使用ERCP胆总管支架置入胆管引流,观察组使用ERCP联合PTCD胆总管支架置入胆管引流,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生存质量、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 、谷草转氨酶(AST)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前比较两组生存质量以及血清TBIL、DBIL、AST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比较两组生存质量以及血清TBIL、DBIL、AST水平,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且观察组生存质量较对照组高,观察组血清TBIL、DBIL、AST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对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应用ERCP联合PTCD胆总管支架置入胆管引流治疗效果显著。

【关键词】ERCP;PTCD;胆总管支架;胆管引流;恶性梗阻性黄疸

【中图分类号】R5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04-0086-02

由于恶性梗阻性黄疸不仅可使患者出现多种病理生理紊乱现象,还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因此需要积极治疗[1]。但是根治手术治疗对于多数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而言实施较为困难,因此,使用外科姑息性疗法来缓解或消除梗阻即成为了临床主要治疗方法,比如ERCP以及PTCD[2]。为了分析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应用ERCP或ERCP联合PTCD胆总管支架置入胆管引流的临床价值,我院就2017 年3 月至2019 年11 月收治的90 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进行了随机对比研究。现将内容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2017 年3 月至2019 年11 月收治的90 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 例。对照组男女比例为25∶20,最小年龄24 岁,最大年龄81 岁,年龄(61.31±5.62)岁,观察组男女比例为27∶18,最小年龄25 岁,最大年龄80 岁,年龄(61.54±5.40)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1)纳入患者已确诊为恶性梗阻性黄疸;(2)纳入患者无法进行根治性手术;(3)纳入患者均首次进行 PTCD、ERCP治疗;(4)纳入患者已对本研究知情。

排除标准:(1)排除碘对比剂过敏者;(2)排除凝血功能障碍者;(3)排除重要脏器功能衰竭者。

1.2 方法

对照组行ERCP:术前将50 mg盐酸哌替啶、10 mg盐酸消旋山茛菪碱注射液以及10 mg地西泮给予患者肌注后,于十二指肠降段插入十二指肠镜,插管,之后回抽胆汁,将对比剂注入进去,使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患者的狭窄范围、位置以及程度进行观察。根据导丝的引导行乳头小切开,打开共同通道,利用支架推送器于胆管内置入合适的胆道支架,对位置进行确认,释放。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PTCD:术前将50 mg盐酸哌替啶给予患者肌注后,在B超的引导下将穿刺点选好,并确保进针点与胆管集中部位可保持近距离。然后消毒穿刺部位,于穿刺点置入20 ml空针针头,提醒患者将呼吸屏住,并使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观察患者肝脏上下径正中位置是否为穿刺点。之后行局部浸润麻醉,取一小切口于穿刺部位,经皮肝穿刺胆道选择千叶针,在成功穿刺胆汁后,将所用注射器边退针边回抽。注入碘对比剂,在了解好患者的梗阻部位、范围及程度后,于梗阻部位经穿刺针送入微导丝,将穿刺针回撤,并沿微导丝置入5F扩张器,将导丝及内芯撤出。将装有支架的胆道支架推送器在透视引导下沿导丝置入狭窄部位,推送器退出后将引流管留置,经引流管造影对支架膨胀以及胆道通畅情况进行观察,并使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胆道,等待一周后再次造影,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将引流管拔除。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生存质量、血清TBIL、DBIL、AST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率。(1)生存质量使用GQOL-74(生存质量量表)[3]评测,评测内容包括两组手术前、手术一个月后的物质生活、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功能以及一般健康状态等五项维度,每项维度最低0分,最高100分,得分与患者各评测维度呈正相关。(2)血清TBIL、DBIL、AST水平通过抽取两组术前、术后七天处于空腹状态下的四毫升肘静脉血以每分钟3000 r的速度离心十五分钟,并将血清分离后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评测。(3)并发症发生率以胆道感染、胆道出血、急性胰腺炎及肝脓肿为评价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2 結果

2.1 生存质量

两组术前生存质量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1。

2.2 血清TBIL、AST、DBIL水平

两组术前血清TBIL、DBIL、AST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2。

2.3 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3。

3 讨论

因恶性肿瘤侵犯、压迫而使患者出现排出膽汁障碍,使其机体内出现异常的胆红素升高现象,并使其扩张胆管,引起组织及体液黄染,使其肝内外胆管梗阻的一种临床征象即恶性梗阻性黄疸[4]。患者出现皮肤、巩膜黄染,食欲下降以及肝功能减退等症状均为该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5]。由于恶性梗阻性黄疸疾病的起病较为隐匿,且在疾病早期并不会出现明显的特异性表现,因此多数患者均在晚期才会被确诊,不能够进行根治手术治疗,因此需要另辟蹊径将胆道梗阻解除,缓解患者病情[6]。

本次研究中,我院使用ERCP、PTCD胆总管支架置入胆管引流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结果观察组术后生存质量较对照组高,观察组术后血清TBIL、DBIL、AST水平较对照组低,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44 %,低于对照组17.77 %,说明ERCP、PTCD可有效提升患者术后物质生活、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功能以及一般健康状态等五项维度的生存质量评分,可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并减少患者发生胆道感染、胆道出血、急性胰腺炎以及肝脓肿等并发症的几率。分析原因,主要是由于ERCP以及PTCD介入手术治疗均具有对患者不会造成较大创伤、手术适用范围较广等特点[7]。ERCP无需对患者肝组织进行穿刺,通过在内镜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直视下对支架进行定位,能够更为精确的放置支架,且术后也不用为患者放置外引流管,因此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风险[8]。但由于高位梗阻患者黄疸可对其多支胆管进行累及,且缺乏插入导丝的着力点,因此应用ERCP具有较大难度,更加适用于低位梗阻患者[9]。PTCD相较ERCP操作更加的简单,而且可以一次性将多个支架置入患者体内,不仅具有较短置入途径,而且具有较广的引流范围,因此相较ERCP手术疗效更加[10]。但是需要注意,在为患者应用PTCD术穿刺时,如果手术操作进行不当,容易对患者血管造成损伤,引起其胆道出血。

参考文献

[1] 王峰.经皮经肝胆管引流途径胆道支架置入和姑息性胆肠Rouxen-Y内引流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效果比较[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9,34(6):741-744.

[2] 刘锐,黄坤,陈伟伟,等.胆道支架植入术联合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治疗不同类型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效果观察[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9,35(1):131-137.

[3] 梁勇,母齐鸣,万波,等.ERCP放置胆道内支架行姑息性胆道引流术治疗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分析[J].肝胆外科杂志,2019,27(5):348-351.

[4] 车晶晶,王国兴,肖红丽,孙雪莲.ERCP置入金属支架与PTCD治疗肝外胆管恶性肿瘤致梗阻性黄疸的对比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9,18(19):2091-2094.

[5] 廖晔,郭瑾陶.超声内镜引导下胆管引流技术中肝胃吻合术与顺行技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9,23(10):84-87,91.

[6] 张佐炳,邵静,张晓东.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治疗肝硬化伴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应用价值[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9,20(2):126-128.

[7] 孙军,李拥军,张卫华,等.单纯胆道引流、胆道支架植入与部分联合~(125)I粒子条植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效果研究[J].河北医药,2019,41(7):1058-1064.

[8] 羊丹,王超智,潘春生,等.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9,19(6):1130-1167.

[9] 陈伟伟,黄坤,刘锐,等.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联合胆道支架植入术治疗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9,35(3):559-564.

[10] 王垒,林南平,柯桥,等.不同术前胆道引流方式对可切除性恶性梗阻性黄疸种植性转移发生率的影响:Meta分析[J].肝胆胰外科杂志,2019,31(2):9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