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道寄奴曾住

2021-09-16 20:48
智族GQ 2021年8期
关键词:人道巷陌纪念

老舍:

您好啊。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我和您一样,从小在北京长大,您是满族人,我是蒙族人。我小时候在北京南城广渠门垂杨柳一带晃悠,在东南护城河邊溜达,45岁搬回北京,垂杨柳已经变成了北京CBD的后花园,护城河已经被修整得不臭了,我一周三次在河边跑步,一次十公里。北京还是被上海来的朋友们嘲笑“土”,我说:“虽然土,但是我每周三次在两个世界文化遗产——京杭大运河和天坛中间跑步,北京是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可能是历史的尘埃太重,所以土。”

玩笑话归玩笑话,我在北京街头溜达,常常想起辛弃疾这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人道寄奴曾住”。我常常想:世事如棋,巷陌如棋盘。在北京这种建都800年的城市,如果有人沿着四个维度——地点、时间、人物、故事把人类相关的信息汇总,该是多么好玩的一件事。比如:我到了前门外杨梅竹斜街,看到一栋民国风格的楼,拿出手机一查,立刻显示什么时候、谁在这个楼里住过,谁和谁喝酒,谁爱上了谁,谁又睡了谁。当然,北京现在也有各种文物保护单位,但是总数还是少得可怜,而且侧重建筑而不是人。我每次跑过龙潭湖的袁崇焕庙,暂停,一拜,想想他被凌迟,被剐了3543刀,有近万人抢到而生食之;我每次路过西直门和德胜门,想想已经被填平了的太平湖,暂停,一拜,想想您在跳湖前二十四小时的心情。

动如脱兔,静如处子。过去20年,平均每年飞一百次,2020年,新冠元年,从7月起,我滞留伦敦,如今2021年7月了,我一年一次没飞。想起大约一百年前,您来伦敦教了5年汉语,写了三部长篇小说。我从Kindle买了这三部长篇小说,再读,还是常常想笑,常常被您的善良和乐观暖到。在伦敦滞留这一年,我以死宅为主,狂看过去30年想看却没时间看的书,狂写过去5年想写却没时间写的第七个长篇小说《我爸认识所有的鱼》。我偶尔在伦敦街头晃悠,常常想起您的《二马》,体会哪些变了,哪些没变,常常想笑。

有一次在一家西班牙菜路边摊吃饭,餐厅叫Barrafina,在一个四层楼的一层。吃完饭出来时,无意中,我抬头一看,四层楼的第一层和第二层是蓝绿色,第三层和第四层是黄色,第三层朝街的墙面上贴了一个圆形的蓝牌子,上面写着:“KARL MARX,1818-1883,lived here1851-1856”。我一惊,马克思我当然知道,我又在餐厅里买了一瓶啤酒,坐在马克思故居的马路牙子上,默默地喝完,压压惊。

后来发现,如果特别留意,伦敦建筑上这种蓝牌子常常能看到。我上网查了一下,总结基本情况如下:

一,William Ewart在1863年首次提出在建筑上贴蓝牌的建议(1963年,建议提出的后100年,他在Eaton Place也有了纪念他的一块蓝牌)。1867年,第一块蓝牌在Holles街24号贴上墙,纪念拜伦(这个房子如今已经被拆除了)。

二,如今,蓝牌的总数在800左右,绝大多数是纪念人,少数是纪念建筑本身的历史意义或在建筑里发生的历史事件。每年,蓝牌的增量在10到20个之间。

三,被贴蓝牌的标准是:行业翘楚,对人类福祉作出重大贡献,值得举国认可,路人皆知。其中,最后一条的执行最不严格,很多蓝牌上的人,绝大多数路人不知道。但是有一条金标准从来没有被打破过:能上蓝牌的人必须已经去世20年以上或者活到100岁以上。

您的外孙女是我原来的同事,听说我对伦敦蓝牌感兴趣,告诉我您也有一块,而且是中国人中的第一块,还是印有中文字的第一块。我马上查了一下,果然,在Notting Hill区圣詹姆士花园街31号,上面写着:“SHE LAO, 1899-1966, ChineseWriter, lived here 1925-1928”。

我打算下周找一天去看看您在伦敦的故居,在您的蓝牌下面鞠个躬,买瓶啤酒,坐在您楼下的马路牙子上喝几口。

我老妈总扬言要走在我后头,我估计我活不到100岁,我生前见不到我自己的蓝牌了。有人从淘宝定制了一个送我,也是圆的,也是蓝色的,上面写着:“FENG TANG, Born 1971, Poet, Writer, Strategist, LivesHere”。

其实,我也知道,生前名、身后事都是虚幻,我们都是一粒无意义的尘埃。但是,偶尔想想这些虚幻,还是会小小地神往。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我也争取在之后4年写两部长篇小说。这样,和您一样,我在伦敦5年也有三部长篇啦。

余不一一。

猜你喜欢
人道巷陌纪念
特别的纪念
暖冬抒怀
新黄
父亲(新韵)
为纪念中俄建交 7O 周年
感恩与你同行的人
贺宜昌市西陵区诗词学会第二届代表大会圆满闭幕
人道人性人文的诠释
Hangzhou by Moonlight
公正与人道:道德的两种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