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主义的回归
——意大利美第奇园林设计的意与匠

2021-09-18 02:21杨云峰
中国园林 2021年8期
关键词:美第奇台地佛罗伦萨

杨云峰

朱亚文

意大利境内平原少,以山地和丘陵地貌为主,由此发展出台地式园林而闻名世界。国内外众多学者对意大利园林做了较为系统的分析。Norman Newton[1]、Tom Turner[2]、Geoffrey Jellicoe[3-4]、Elizabeth Rogers[5]、Clemens Steenbergen等[6]详细记录了意大利园林的成因和发展脉络;Raffaella Giannetto[7]对各个美第奇园林进行了比较研究;郦芷若等[8]按时间顺序,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园林进行了描述;朱建宁[9]、王蔚[10]、周向频[11]等学者撰写的园林史方面的文献,也重点分析了意大利园林的起源与艺术变迁。前人所做的研究,对于园林风格特征的梳理清晰完整,但对园主建园初衷的探究及园林背后的文化内涵论述相对有限。本研究针对对意大利园林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的美第奇园林,探究其背后的人文主义思想,剖析园主对园林风格布局的影响。

1 美第奇家族的人文主义情愫及赞助事业

1.1 人文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13世纪末,佛罗伦萨地区资本主义开始萌芽,新兴资产阶级在经济领域上不断强大并走向政治舞台。1348年,黑死病在欧洲暴发,基督教作为民众的精神支柱在灾难面前无能为力,民众逐渐出现信仰危机,并开始追逐现世的享乐。罗马教会抓住1453年东罗马帝国灭亡的契机,通过承担起古希腊、古罗马文明继承人的角色,希望重新树立权威,这便是文艺复兴运动,具体承担者是美第奇家族(图1)及身边的文人、艺术家。美第奇家族在艺术、文学、教育、公共建筑、文化遗产等方面都提供了很大的支持(图2)。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其来源是古希腊普罗提诺(Plotinus,205─270年)提出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在文艺复兴语境中的含义为“我们要把生产出来的世界──人造的世界符合人的需求”。

图1 美第奇家族简谱

图2 美第奇家族成员与艺术家的关系

1.2 美第奇家族成员介绍

美第奇的祖先原为托斯卡纳农民,后因经商而获得大量财富,13世纪中期,因从事银行业财力不断积累;14世纪时跻身于佛罗伦萨城市贵族的行列,并开始参加政府事务[12]。

乔凡尼(Giovanni di Bicci de' Medici,1360─1429)开创了美第奇的经济王朝。由于佛罗伦萨人对野心过度的市民极其不信任,所以他尽可能地远离公众视线,靠银行生意积累财富[13],同时积极赞助公共建筑的修建。基督教反对高利贷,美第奇家族也希望通过赞助宗教、艺术、科学求得救赎。

乔凡尼之子柯西莫(Cosimo di Giovanni de' Medici,1389─1464)从小被安排接受古典教育,继续父亲生前的赞助事业。他还是虔诚的基督教徒,希望通过艺术赞助获得良心的慰藉和自身的救赎。

柯西莫之孙洛伦佐(Lorenzo de' Medici,1449─1492)通过控制最高权力机关,在佛罗伦萨建立了“僭主统治”[14]。他不仅是文艺复兴的保护者,还是位人文主义者,华丽而典雅的王室风格成为洛伦佐统治时期的象征[15]。1492年洛伦佐去世,洛伦佐时代随之结束,文艺复兴的中心从佛罗伦萨逐渐转向罗马,权利和财富都掌握在教会手中。洛伦佐的儿子乔凡尼(Giovanni di Lorenzo de' Medic,1475─1521)和其侄子朱利奥(Giulio di Giuliano de' Medici,1478─1534)先后成为教皇,他们希望恢复家族曾经的繁荣,也积极进行艺术赞助活动。

最终,重现美第奇家族往日繁盛的愿望在柯西莫一世(Cosimo I de' Medici,1519─1574)手中实现了,他成为托斯卡纳大公,也积极进行艺术赞助。

2 美第奇园林的发展演变

19世纪末的外国学者认为美第奇园林是意大利园林风格形成的原型[7],这个家族建造的庄园贯穿意大利园林发展的初期和盛期,卡雷吉庄园(Villa Careggio)、特雷比奥庄园(Villa del Trebbio)、卡法吉奥罗庄园(Villa Cafaggiolo)和菲埃索勒美第奇庄园(Villa Medici,Fiesole)等早期的园林被称为“美第奇式园林”,对欧洲园林风格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1931年的意大利花园展览中将波吉奥庄园(Villa of Poggio a Caiano)描述为文艺复兴时期第一座豪华的别墅;约翰·拉斯金(John Ruskin,1819─1900)则称“美第奇家族所建的波波利花园(Boboli Gardens)和卡斯特罗庄园(Villa Castello)是意大利园林的典范”。本文将着重描述佛罗伦萨具有典型代表性的7处美第奇园林(图3)。

图3 佛罗伦萨的美第奇园林分布图

2.1 起源:沿袭传统以功能性为主的园林——特雷比奥庄园和卡法吉奥罗庄园

2.1.1 选址、功能及布局

特雷比奥和卡法吉奥罗庄园位于距佛罗伦萨25km的瓦尔迪赛谷(Val di Sieve)间,严格来说,特雷比奥和卡法吉奥罗的花园通常被称为菜园(orto),主要用于耕种。

1386年,乔凡尼从母亲手中继承了特雷比奥庄园(图4),此时园内有一栋中世纪的堡垒,周围景致极为朴素。1428年,乔凡尼委托米开罗佐(Michelozzo,1396─1472)对其进行改建。米开罗佐在园中加入了敞廊,保留了中世纪的堡垒和塔楼,把四周的墙壁改建成了带顶棚的通道,使整座庄园不再沉闷闭塞。

图4 1599年吉斯托·乌滕斯(Giusto Utens,?─1609)绘制的特雷比奥庄园(引自https://villegiardinimedicei.it/the-medicivilla-of-trebbio/?lang=en)

卡法吉奥罗(图5)是佛罗伦萨一个重要的军事基地。园中有一栋具浓烈中世纪风格的堡垒。1451年,柯西莫委托米开罗佐对其进行改建。米开罗佐将堡垒后方的花园改成了中轴对称的方格花园,并在园中加入喷泉以增加乐趣。

图5 1599年吉斯托·乌滕斯绘制的卡法吉奥罗庄园(引自https://villegiardinimedicei.it/the-medici-villa-of-cafaggiolo/?lang=en)

2.1.2 人文背景及象征意义

中世纪时期,为了抵御伦巴第入侵,托斯卡纳、穆杰罗地区出现了大量城堡、塔楼和护城河,花园则作为附属修建在城堡的周围或城墙内。乔凡尼时期正值文艺复兴初期,思想上受基督教禁欲主义影响较重,而且修建园林远没有修建公共建筑能够更快、更有效地提升家族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柯西莫为了尽可能远离公众的视线,时常会来特雷比奥和卡法吉奥罗庄园居住。他将这里作为人文主义者聚会的场所。相较于乔凡尼时期,该时期的园林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依然带有浓烈的中世纪痕迹。

2.2 转变:带有娱乐性质的庄园——卡雷吉庄园

2.2.1 选址、功能及布局

卡雷吉庄园(图6)位于距佛罗伦萨西北4km处的乌切拉托山(Mount Uccellatoio)南侧,它展示了中世纪园林向人文主义园林的过渡[1]。柯西莫将它作为满足生活需求的农场,而洛伦佐则更多地将它视为休闲场所。

图6 1742年卡雷吉庄园平面图(朱亚文改绘自1742年朱塞佩·鲁吉里的作品)

卡雷吉庄园由米开罗佐改建,庄园呈狭长形,南北长,东西窄,以建筑为中心形成单一的轴线空间(图7)。庄园被围墙包围,两面环路,两面与果园相接,主路两侧为耕地。庄园南部为马厩、鸽棚等附属设施。米开罗佐在建筑西侧增加了一个2层敞廊以便将视线打开,同时保留了庄园西北侧的塔楼用来俯瞰特尔佐勒河(Stream Terzolle)的风光。1469年,米开罗佐再次对卡雷吉庄园进行改造,他在庭院的中央放置了装饰性的喷泉,又在东侧增加了模纹花坛,西侧添置了草坪。花园的布置简单明了,对称布局的构图已初现端倪。

图7 1742年卡雷吉庄园复原图

2.2.2 人文背景及象征意义

卡雷吉庄园功能的转变不仅取决于美第奇成员的个性和文化修养,也取决于不断变化的社会文化。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Marcus Tullius Cicero,公元前106─前43)的思想在文艺复兴时被重新振兴,他曾说过:“没有什么比耕作更有吸引力。”柯西莫受其影响,认为耕种是一种美德,同时也将农作看成是一种自我的救赎。

洛伦佐十分喜爱阿尔伯蒂(Leon Batt Alberti,1404─1472)的作品,并向往他所描述的庄园美景。卡雷吉庄园是洛伦佐展示财富、权力、学识的场所,在他的改造下,庄园从农业生产的场所转变为享受田园风光的休闲娱乐之地。

2.3 发展:初具雏形的台地园——菲埃索勒美第奇庄园

2.3.1 选址、功能及布局

菲埃索勒美第奇庄园由乔凡尼委托米开罗佐建造。庄园位于菲埃索勒丘陵中一个朝阳的山坡上[8],因其独特的丘陵地形而没有修建农场,它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是一座“致力于纯粹休闲娱乐的庄园”[16]。

庄园东西长、南北窄,共3层台地,周边不设围墙,宅邸位于上层台地上,四面留窗使得周围的乡村景色纳入园中。花园采用几何式布置手法(图8),以上层台地的喷泉和下层台地的水池为轴线,呈东西对称。上层台地以东边的壁龛至邸宅的中心轴线对称,下层台地则以水池为中心对称,中间台地设长廊发挥赏景和分隔空间的功能。建筑和花园的尺寸根据重叠正方形系统设计(图9)。建筑由2个4A×4A(A为常量)并在3A处相交的正方形组成,比例为5A×4A;花园由2个9A×9A的正方形组成,并在5A处重叠,形成了一个9A×14A的总空间。

图8 菲埃索勒美第奇庄园轴线分析

图9 菲埃索勒美第奇庄园尺寸分析

2.3.2 人文背景及象征意义

庄园在形式和布局上都有所创新。在建造庄园时,人文主义思想得到大力提倡,特别是阿尔伯蒂等的著作广为流传,庄园充分体现了阿尔伯蒂在《建筑十书》中提出的美学思想。阿尔伯蒂推荐中等规模的庄园要采用基于4、9或A(A为常量)的比例来建造。乔凡尼一直是彼特拉克(Francesco Petrarca,1304─1374)的粉丝,彼特拉克的著作《攀登文图峰》里记录了道德旅程的3个层面。庄园与彼特拉克书中的3个层面相对应,可以看出庄园也反映了人文主义者的道德旅程。

2.4 进步:构图开始向严谨对称转变——波吉奥庄园

2.4.1 选址、功能及布局

1474年洛伦佐购买了波吉奥庄园,位于佛罗伦萨西部约15km的一处滨水沿岸的一座小山山顶上,这里与阿尔伯蒂推荐的理想庄园选址十分相似。路德维希·海登里奇(Ludwig Heydenreich,1903─1978)曾称波吉奥庄园是“人文主义别墅的最早和最完美的例子”[17]。

庄园以宅邸为中心,有一条贯穿全园的主轴,花园前后被道路分割成矩形。宅邸建立在单层的拱形平台上,使人们能够站在高处观景从而产生对自然的沉思。整个庄园布置比例适当,结构严谨,东西对称,体现了阿尔伯蒂《建筑十书》中关于建筑的设计原则:秩序、和谐、均衡。如今,波吉奥庄园的主体建筑及四周的凉亭被保留下来,花园部分不再是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在保留轴线的前提下更加偏向自然(图10)。

图10 波吉奥庄园现状复原图

2.4.2 人文背景及象征意义

在改建这所庄园时,洛伦佐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书籍,特别是阿尔伯蒂的《建筑十书》,他还发挥了自己在艺术领域的才能,亲自参与这座庄园的建造。查尔斯·邓普西(Charles Dempsey,1921─2008)认为“波吉奥庄园与以前出现的任何庄园都有质的不同”[18],它是古罗马和15世纪时期托斯卡纳文化和意识形态的融合。这座被认为是“最完美的人文主义别墅”,不仅源于洛伦佐对美第奇家族荣誉的责任,也源于他内心的理想。

2.5 形成:具有典型意大利园林风格的庄园——卡斯特罗庄园

2.5.1 选址、功能及布局

卡斯特罗庄园由洛伦佐于1477年购买,位于佛罗伦萨西北约5.5km处的莫雷利山南坡上。此后,这座庄园落入柯西莫一世的手中,首次成为政治宣传的媒介。

拉斐尔设计的卡斯特罗庄园(图11)分3层台地:一层为宅邸、主花园、西部秘园和东部花园,二层为柑橘园,三层为北部花园。宅邸在底层台地的南部;主花园分为中部和东部两部分,中部主花园被围墙包围,并在4个角落设置了四季寓言雕像;主花园被分为16个区间,并在中央放置赫拉克勒斯喷泉。东侧墙壁和西侧墙壁各放置了具有象征意义的雕像;柑橘园北侧墙壁的中央有一个动物洞窟;北部花园布置了放射交叉的林荫道,并在交汇处放置了一个凉亭;花园的中心建造了一个水池(阿彭尼诺池)。卡斯特罗庄园只完成了中部主花园和柑橘园的建设(图11、12)。

图11 卡斯特罗庄园原始设计平面图(朱亚文改绘自拉斐尔手稿)

图12 卡斯特罗庄园现状复原图

2.5.2 人文背景及象征意义

1537年,生于美第奇家族旁支的柯西莫一世成为佛罗伦萨有权势的人的“傀儡”,柯西莫一世急于树立权威,上台时立即修建卡斯特罗庄园,这个庄园反映出柯西莫一世的帝国愿望。卡斯特罗庄园是罗马政治家小普林尼所阐述的古罗马别墅原型的真实重建。庄园是欧洲园林史上首座将象征性意象纳入园林设计中的庄园[18]。无论是庄园的结构布局,还是庄园中的雕塑、喷泉等造园要素,无不体现出柯西莫一世在政治上的野心。卡斯特罗庄园并没有体现出建筑与花园的融合,庄园中花园的中轴线并不是建筑的中轴线。这也暗示了16世纪佛罗伦萨的统治掌握在科西莫一世手中而不是民众的手中。

2.6 兴盛:闻名世界的意大利园林——波波里花园

2.6.1 选址、功能及布局

1549年柯西莫一世的妻子艾莱诺娜(Eleanor of Toledo,1522─1562)购买了皮蒂宫,并委托特里波罗(Niccolo Tribolo,1500─1550)在后面建造一个花园(图13)。这座花园位于佛罗伦萨城西南角的山坡上,主要是为了储存和展示大量的雕塑收藏品,同时也是柯西莫一世展示权利、巩固统治的一种手段。

图13 波波里花园平面图(朱亚文改绘自参考文献[9])

花园整体呈楔形,占地约60hm2,分为东园和西园(图14)。东园以北端皮蒂宫的中心为轴线,向南北方向展开;西园则以罗马门广场为中心轴线,朝东西方向延伸[19]。东园被辟为3层台地,底层台地上的马蹄形露天剧场对准皮蒂宫的中轴线。露天剧场的中央放置了俄克拉诺斯(Oceanus)雕像喷泉,象征着柯西莫一世如同大洋河之神一样是万物的起源。第二层台地和第三层台地上分别在中间放置了尼普顿(Neptunus)青铜像水池和丰收女神雕像,也都展现了柯西莫一世的政治抱负。花园北端的最高处有一个秘园和一座望景楼,以便俯瞰整个花园和佛罗伦萨城。西园从罗马门广场进入,以兔子岛为开端有一条笔直的罗汉松林荫道与东园相交,并在林荫道两旁放置了雕塑供人欣赏。

图14 波波里花园轴线分析

2.6.2 人文背景及象征意义

建造波波里花园时,柯西莫一世的地位稳固、权利集中,佛罗伦萨和平而又繁荣,他希望通过建造波波里花园展示个人地位和权势。柯西莫一世时常在花园内举办各种露天表演,这也是美第奇家族展示权力、赢得公众支持的一种手段,它向人们表明只有服从美第奇家族的统治,美好的生活才能得到保障。

3 美第奇园林的特征总结

3.1 精神内涵

从美第奇园林的演变过程中,我们能清楚地看到时代留下的烙印。乔凡尼和柯西莫时期,花园多用于生产。文艺复兴初期,建造园林的热情高涨,庄园散发着人文主义气息。而文艺复兴盛期建造的卡斯特罗庄园和波波里花园体现了当时社会的造园潮流和流行趋势。

园主对园林的影响也很大。柯西莫为人谨慎且低调,因此庄园的规模不大,布置简约。洛伦佐个性浪漫,因此更多是以享乐为主,而柯西莫一世的庄园则体现出他对集权的渴望。总之,园主不同,每个庄园被赋予的意义也不同。

3.2 相地选址

美第奇庄园的规则式布局似乎与自然格格不入,但它们并不排斥自然。在选址上,庄园越来越倾向建于风景优美、视线良好的地域,为了契合自然地形而开辟成台地样式,讲求从规整向自然的过渡,且庄园的布置善于借景,在园内最高处设置瞭望塔或凉亭用于赏景。

3.3 功能布局

3.3.1 功能和地形兼顾的结构布局

美第奇园林虽开辟山坡构建台地,但总体上却十分照顾所处的地势。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一直贯穿庄园发展的始末,庄园并没有为了追求造型美观而忽视其使用功能。总之,无论是文艺复兴初期还是盛期的美第奇园林,都体现了因地制宜和功能优先的原则。

3.3.2 灵活多样的轴线布置

美第奇园林大多以轴线进行布置,逐渐从单一轴线发展成主次分明的多轴线组合形式(图15),构图手法也越来越娴熟。这些庄园对轴线的变形、组合使其空间和要素之间形成线性的连续,显得更加紧凑与连贯[20]。

图15 美第奇园林的轴线类型

3.3.3 娴熟的高差处理手法

美第奇园林选址大都位于丘陵地的山腰处,不可避免地要对场地竖向进行处理。除了开辟台地解决高差外,还运用了弧形楼梯、建立缓坡等形式。从卡雷吉庄园到波波里花园,花园的比重也逐渐上升,成为与建筑旗鼓相当的一部分(表1)。

表1 花园面积占庄园比重

3.4 园林要素

在乔凡尼和柯西莫时期,造园要素十分简单,以种植果蔬等一些农产品为主。洛伦佐时期,庄园内出现了用于观赏的水景和修剪得很整齐的灌木;到了柯西莫一世时期,出现了洞龛、有象征意义的雕塑和露天剧场等新的元素来展示自己的权力、稳固自己的统治。

4 结语

美第奇园林是意大利台地式园林的雏形,创作思想也反映出文艺复兴早期人们对人本主义、人性空间的呼唤。上文的7处园林无一不是社会现状、宗教思想、园主喜好的综合反映(表2)。美第奇园林以府邸建筑为核心,在选址、功能、布局、要素方面逐步掌握了统筹人、建筑、花园、自然之间关系的能力,对后世园林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表2 庄园的功能和特征总结

注:文中图片除注明外,均由朱亚文绘制。

猜你喜欢
美第奇台地佛罗伦萨
《玛丽·德·美第奇的一生》组画中的赞助人形象塑造研究
论米开朗基罗未竟之作的美学价值
中外古代私人藏书楼活动对比分析
佩鲁吉诺&拉斐尔:到佛罗伦萨去吧!
走进佛罗伦萨——绣球的欧洲艺术之旅 下
走进佛罗伦萨——绣球的欧洲艺术之旅 上
蓝色的热带浅海
台地茶,沉默的大多数
台地茶新认识
“开发”劳拉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