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经济走廊:理论内涵、建设思路与推进策略

2021-09-19 05:33
开发研究 2021年3期
关键词:西北走廊经济带

傅 娟

(国家信息中心 大数据发展部,北京 100045)

提要:西北五省是我国推进向西开放战略的前沿阵地,建设西北经济走廊既顺应国内区域协调发展的需求,又有利于与国际经济走廊对接和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紧密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给予西北五省发展的战略定位,坚持“全局性与局部性”相结合的原则,探索性提出西北经济走廊“交通枢纽、能源合作、金融服务、生态保护”的功能定位、“一区+两极+一枢纽+两基地”的空间发展布局及发挥区位优势,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内部规划,开拓对外经济往来,推进金融合作,提供投资融资便利,强调绿色生态,激发经济持久性活力,依托特色小镇、城市群和经济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的推进策略。

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访问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期间,分别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简称“一带一路”倡议)。“一带一路”倡议是促进沿线各国和平相处与共同发展的中国智慧,是我国扩大向西开放的重大举措和经济外交的顶层设计。与此同时,为了配合“一带一路”倡议的总体空间布局,推动沿线国家快速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我国提出“六大国际经济走廊”①的经济合作框架。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份,西北五省②区位优势突出,是我国推进向西开放战略的前沿阵地。然而,统计数据显示,新疆、甘肃、宁夏、青海、西藏2018—2020年GDP在全国排名分别为第25、27、29、30和31名,排名普遍靠后;除陕西外,其他4省年度GDP增速在全国排名均有所下滑,尤其是青海,其2020年GDP增速仅为1.5%,在全国排名倒数第二,仅次于西藏。因东西部地区发展差距的历史存在和不断扩大,西北地区经济长期陷于发展困境,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其向西开放桥头堡功能的发挥。2019年10月22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与区域经济研究部召开“西北经济走廊建设和发展问题”调研座谈会,就如何解决西北地区发展困境展开讨论,并正式提出“西北经济走廊”的战略构想。在当今国际金融危机的深远影响继续显现、国际贸易投资格局和多边贸易投资规则风云变幻、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国际背景下,如何建设和发展西北经济走廊,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推进我国向西开放战略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西北经济走廊的内涵与理论基础

(一)西北经济走廊的战略定位

西北经济走廊是指在西北五省寻找特定的区域或者规划建设一个特定的经济走廊,以交通、管网等基础设施为联通基础,以区域内重要城市群和重要经济区为载体,以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级新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等为平台,以产业空间高效集聚,城市、人口与产业合理匹配,对内重点保障高质量发展,对外重点支持生态保护,并且能够与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有效兼容[1-2]。这是西北五省继共建“一带一路”和推进向西开放战略之后,再一次迎来的历史性发展机遇。西北五省应该充分发挥共同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做好西北经济走廊建设和发展的顶层规划,携手同行、共谋发展,实现与东中部地区空间区域协调发展的同时,积极对接中巴经济走廊、新亚欧大陆桥、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充分发挥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推进向西开放战略的桥头堡功能。

(二)区域增长极、协调发展等为西部经济走廊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

法国经济学家佩鲁(1950)首次提出增长极理论,指出一个国家不可能实现经济平衡发展,更多的时候表现为集中分布在一些积极点(或生产点)上增长,这些点被称为经济发展中的增长极,这些增长还将通过辐射效应向周边地区(或其他部门)传导。增长极理论能够贴切地解释我国经济发展问题,我国地大物博,这决定了我国经济不可能均衡发展,因此,应将经济效益好、开放程度高和科技水平高的区域作为增长极,通过辐射效应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我国建设城市群、经济带和经济走廊,均属于增长极理论与我国国情相结合的实际运用[3]。瑞典经济学家缪尔达尔认为一个地区会因其初始所拥有的先发优势而不断得以强化,形成动态循环累积因果关系,并借助“回波效应”和“扩散效应”两大工具分析指出市场力量自发作用使得回波效应占主体,从而导致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因此,需要政府干预以缓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两极分化[4]。

我国较早研究区域协调发展的学者刘再兴提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认为要通过“协调区域发展关系,改善生产力布局”,来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区域差距大和区域产业结构趋同等问题,最终实现共同富裕[5]。区域协调发展是一项综合性、复杂性和系统性的工程,涉及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等多个领域,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强调区域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及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最终达到一种高层次的和谐状态[6]。

(三)西部经济走廊建设是实现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1.有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区域协调发展是一种高层次的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状态,目前,我国区域发展仍然不平衡,东西部地区发展差距仍表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全国各地均提出区域创新高质量发展战略。西部经济走廊建设是实现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方面,西北经济走廊的建设与发展有助于深度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指示。西部五省可以联合建立更加密切的环境保护协作机制,携手开拓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和国内环境保护市场,建立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合作共享平台,增进经济带内外环境保护交流合作,推广新能源技术应用等。通过积极培育西北五省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产业双向交流平台,也可进一步拓宽区域间合作领域,促进合作联动、相互带动成果共享和省际产业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拓展国际旅游市场,从而实现西北经济走廊产业高质量发展。

另一方面,西北经济走廊的建设与发展有助于解决区域内部资源、技术、资金、人才等要素优化配置问题。通过妥善处理区域内部发展中的各方面关系,促进西部五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最终与东部、中部地区一起走区域协调发展、共同富裕之路,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2.有利于对接国际经济走廊,服务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西北五省东接中原腹地,南联青藏高原,西出亚欧大陆,北达蒙古、俄罗斯,是内陆通往西方国家的必经之地,是推进国家向西开放战略的重要门户。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西北五省因其特殊的地缘政治和人文优势在对外开放中的地位日益提升。

一方面,西北经济走廊通过统筹兼顾、合理布局,结合西北五省的资源禀赋及其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目标定位,对西北各省份和地区给予适当的功能定位和分配相应的任务,将有利于与中巴经济走廊、新亚欧大陆桥、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实现积极和全方位对接,进而提升服务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水平。另一方面,西北经济走廊必将为我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之间的贸易畅通、货币流通和政策沟通等提供重要支撑。一是通过承接东中部产业转移来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产业;二是通过扩大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国之间的互惠贸易范围,为我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间经贸合作提供更加便捷、全面、优质的服务;三是通过加强区域金融合作,为经贸往来创造更加便利的条件,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提供金融支持。

3.有利于把握西部陆海新通道联通契机,推进向西开放战略

向西开放战略是我国在沿海开放等改革开放事业取得重大成绩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西北五省幅员辽阔、交通便利、资源丰富,与中亚、俄罗斯、南亚、中东欧及西欧国家的经济互补性较强,合作的空间和潜力巨大,在向西开放进程中具有突出的区位特色和比较优势。

一方面,西部陆海新通道逐步形成“国际铁海联运、国际铁路联运和跨境公路运输”3种物流组织形式协同发展的格局,充分拓展西北经济走廊起初对接的中巴经济走廊、新亚欧大陆桥和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等空间范围,为西北经济走廊的建设与发展带来历史性机遇。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为契机,完善航空、陆路口岸规划布局,通过共商共建铁路、海运、公路等运输方式,向南经重庆、广西通达海洋各国。另一方面,依托西北五省向西开放的前沿阵地地位,通过改善口岸通关设施条件,加快边境口岸“窗口”建设,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提高通关能力和贸易便利化水平,将西北五省打造成为企业西进、产业西移、产品西出的重要基地,共同培育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和中介机构,加强与中亚、西亚、南亚及中东欧国家的联系,推进全面向西开放战略。

二、西北经济走廊的建设思路

西北经济走廊的建设与发展需要认真规划,循序渐进。首先,研究西北五省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目标定位;其次,紧密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对西北五省的发展战略定位,坚持全局性与局部性相结合的原则,做好顶层规划,有步骤、分阶段地逐步实现西北经济走廊的各项功能。

(一)功能定位

西北经济走廊以交通、管网等设施联通为基础,以重要城市群和重要经济区为载体,以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级新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等为平台,打造以产业空间高效集聚,城市、人口与产业合理匹配,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互协调及与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有效兼容等为特征的带状区域。凭借西北五省特有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基础设施优势,积极发展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份和全面向西开放的新经济增长极,充分发挥西北经济走廊的交通枢纽功能、能源合作功能、金融服务功能和生态保护功能。

1.交通枢纽功能

道路联通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基础性环节,加强西北地区道路联通建设,不仅有利于西部地区区域内部生产要素流通及加快我国东、中、西部交通贯通,而且有利于推进国家向西开放战略,催生区域经济一体化新的增长极。西北经济走廊应充分发挥其区位和地缘优势,统筹规划区域综合交通网络体系,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水(航)运、公路、铁路和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的互联互通及油气管道、高速光缆和高压输电等技术设备的互联互通[7]。

2.能源合作功能

我国是世界能源消费第二大国,能源消费强度大,需求增速快,对外依存度高,随着能源消费中心东移和能源生产中心西移,能源短缺和能源依赖成为我国未来面临的较大风险之一。我国西北地区能源矿产资源丰富,与能源储备丰富的中亚地区毗邻,西北经济走廊建成为国家能源陆上大通道将有助于推进我国与中亚及其他经济带沿线国家间的能源合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间能源贸易、能源运输提供安全保障。

3.金融服务功能

无论是区域间协调发展,还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基础设施建设等,均需要金融业提供资金融通、金融资产清算、金融风险防范及保险保障等服务。西北经济走廊在建设过程中应牢牢把握“一带一路”倡议关于“资金融通”的目标要求,通过积极探索金融合作机制,共商金融改革大计,共建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共搭国际清算和外汇交易等金融平台,共防各类金融风险,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快速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4.生态保护功能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生态保护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如今,黄河中上游经济带西北段及新疆地区水土流失和荒漠化极为严重,其生态保护已提高至国家战略层面。西北经济走廊在建设过程中应始终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全力构建生态保护合作机制,在防范和治理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的同时,促进西北经济走廊实现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及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布局规划

西北五省与蒙古、俄罗斯、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及哈萨克斯坦等多国毗邻,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属温带大陆性气候,以高原、平原、盆地为主③,自然景观奇特④,主要居住着汉族、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土族、哈萨克族等多个民族,传统能源和新能源储量在全国均具有绝对优势⑤。西北五省在区位、资源、气候、文化、风土、人情等方面具有天然共性,也具有各自不同的优势,未来在旅游业等产业领域合作潜力和发展空间巨大,同时为西北经济走廊进一步提升与中亚地区的能源合作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提出后,西北五省均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给予的发展战略定位,并结合本省区位特征和资源禀赋等,提出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目标定位和发展规划。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起点,陕西提出要充分发挥其亚欧大陆桥中国段交通枢纽中心、西部大开发桥头堡位置以及丝绸之路历史桥梁的文化地位;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新疆提出要建设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国际金融中心、文化科技中心和医疗服务中心;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带,甘肃提出要通过其兰新铁路的交通枢纽条件,充分发挥其西北地区重要的陆港、铁路货运中心和国际全新体系优势;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基地和重要支点,宁夏和青海要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以及西部战略枢纽通道和综合交通体系优势。

西北经济走廊的建设与发展应充分考虑西北五省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目标定位和发展规划,结合西北经济走廊的功能定位和西北五省的经济现状、资源禀赋、地理分布,总揽全局、统筹规划,打造“一区+两极+一枢纽+两基地”的空间发展布局(见图1)。

图1 西北经济走廊空间布局规划图

“一区”,即西北经济走廊战略区(包括核心区与功能区),以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为契机,在继续将新疆建设为交通枢纽中心、商贸物流中心、文化科技中心和医疗服务中心的同时,将新疆发展成为西北经济走廊的核心区,其他四省为功能区;“两极”,即西北经济走廊两大对外开放增长极和对内开放增长极;“一枢纽”即西北经济走廊交通和物流运输枢纽,以甘肃的区位优势和交通物流网络为基础,将甘肃打造为西北经济走廊的交通和物流中转枢纽;“两基地”即西北经济走廊两大深加工基地,以青海和宁夏的要素禀赋和自然资源为支点,将青海和宁夏建设成为西北经济走廊的两大深加工基地。未来,西北经济走廊建设应结合该区域的自然条件和城镇分布,充分利用已有交通物流运输路线和城镇发展轴,以降低建设成本、提高实施效率为原则,按照由点到线、由线到网的思路,推进西北经济走廊的有序演化,充分发挥其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衔接支撑作用[8]。

(三)主要任务

1.“一区”的主要任务

以中巴经济走廊、新亚欧大陆桥、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及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挥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和西北经济走廊战略区的平台作用。一是重点依托霍尔果斯和喀什经济特区的地缘优势和能源贸易合作基础,加强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和外交推动,将吉木乃边境经济合作区和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政策辐射到新疆,通过单边、双边、三边、四边边境合作区最终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边境自由贸易区。二是以产业、交通、能源、投资贸易便利化和贸易政策协调等重点合作项目实施为突破口,以边境口岸、边境经济合作区、双边边境自由贸易区、边境自由贸易区、跨国经济合作开发区作为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载体和示范工程,不断拓展区域经济合作的领域,把新疆建设成丝绸之路经济带经贸合作示范区和新高地。

2.“两极”的主要任务

作为两大经济增长极之一,新疆以重点经贸产业园区和边境经济合作区为合作平台,以建设跨境经贸合作区和边境自由贸易区为目标,鼓励并支持企业参与重点经贸产业园区、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贸合作区和边境自由贸易区建设。一是加强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合作,共同打造产能与投资合作集聚区;二是通过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等新的商业业态,建立健全服务贸易促进体系;三是实施贸易便利化措施,降低通关成本,提升互联互通和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四是设立跨境合作区,推动各国企业在边境合作区建立畜牧业养殖、矿产品加工、马产业、建材、纺织品等相关产业园区。

作为另一大经济增长极,陕西重点以高新产业促进商贸交流,金融产业促进资金流动,教育产业促进人才交流,扩大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一是积极规划和建设能源化工、电子信息、航天航空、装备制造、有色冶金、食品、纺织等特色国际产业园区,借助“一带一路”平台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开展合作,形成产业集群,推进区域经济合作。二是打造金融贸易服务平台,提供跨境人民币交易业务,为西部经济走廊外向型经济发展提供资金保障。三是依托丰富的高校教育资源与优质的人才储备,通过开展高校间教学科研合作、联合办学及联合举办高校论坛和学术会议等方式,加强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间的文化交流。

3.“一枢纽”的主要任务

国家发改委和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2019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工作的通知》,甘肃(兰州)国际陆港成功入选全国陆港型物流枢纽建设名单,成为入选2019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的23个物流枢纽之一。作为西北经济走廊的交通和物流中转枢纽,甘肃应充分发挥其区位优势,以现有的甘肃(兰州)国际陆港交通物流网络为基础,以兰州新区、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和“中国丝绸之路博览会”三大战略平台建设为契机,积极打造“一带一路”上重要的国际物流和交通中转中心。一方面,重点推进道路互联互通工程,形成民航、铁路、公路、航运和管道相互交织的立体化交通和物流运输网络,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另一方面,加快交通和物流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为交通和物流运输网络提供信息支持和技术保障,担当起丝绸之路交通和跨境物流运输的脊梁纽带。

4.“两基地”的主要任务

作为西北经济走廊的两大深加工基地,宁夏和青海要以其要素禀赋和自然资源为支点,以原有的重要产业为基础,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深加工基地。其中,青海主要依托本地优势资源开发和跨境能源中转,发挥本地水电、有色金属、煤炭和盐化工四大支柱产业的作用,同时通过飞地经济将海东、海西和西宁3个工业重点发展地区培育成新型产业园区和西北经济走廊深加工基地;宁夏则以煤炭等能源开发及枸杞、树莓、豆制品等种植和牛羊、水产品等养殖为支点,依托地处陇海线以北、京包—临哈线以南便捷的西向物流通道优势,主动对接南向“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通过优化口岸布局、完善口岸功能、推进口岸通关便利化及研发或引进储备和深加工技术等举措,建设枸杞、树莓、牛羊肉、豆制品、水产品和能源等深加工基地[9]。

三、西北经济走廊的推进策略

西部经济走廊应该从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统筹与合理进行内部规划,推进区域金融合作以增加投资便利性,推进生态文明社会建设以及依托城市圈发展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着力推进。

(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贯通交通、物流、信息通道

充分发挥西北五省的区位优势,加快交通物流网络和管道工程等建设,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立体化、网络化、低成本、高效率的绿色大交通物流和能源输送网络体系。

1.强化交通枢纽和物流功能

以国际贸易大发展为契机,促进资本、商品、产能、技术、人才、知识等要素在西北经济走廊和南亚、西亚、中亚及欧洲间的高速流动,依托“5G+大数据”数字信息平台建设,充分拓展西北经济走廊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交通物流网络建设和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依托“渝新欧”和西部陆海新通道,整合现有的铁路专线、集装箱中心站和中欧国际货运班列集结中心,推进内地与亚欧大陆各国的公路、铁路和航空通道建设,设立陆、海、空、铁、邮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发展保税仓储、加工贸易、金融物流、期货交割等新型物流业务,吸引物流资源向西北经济走廊聚集,实现货物自由拆箱和科学集拼,打造内联全国、外通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国的交通枢纽和物流大通道。

2.拓展能源通道辐射带动作用

依托西北五省的能源优势和区位优势,进一步完善与中亚地区的能源合作体系,提升能源合作水平,发挥能源管网枢纽功能,在深度强化中哈原油进口管道、中亚天然气管道A/B/C/D线和“西气东输”管道工程对西北经济走廊发挥支撑作用的同时,将西北经济走廊建设成为连接中亚和贯通中国的能源通道。

3.发挥全国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作用

“东数西算”工程是指把东部的数据流动到西部存储、计算。西北地区可再生能源丰富,气候适宜,但是目前省与省之间没有建立较为成熟的能耗指标跨地域调配机制,存在网络带宽小、跨省数据传输费用高等问题,无法有效承接东部需求。可充分挖掘西北地区作为数据运算和传输节点的发展潜力,重点提升算力服务品质和利用效率,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夯实网络等基础保障,积极承接全国范围需后台加工、离线分析、存储备份等非实时算力需求,打造面向全国的非实时性算力保障基地。

(二)统筹内部规划,开拓对外经济往来

1.强化区域增长极培育,打造重要产业基地或示范区

以关中平原城市群、兰西城市群、河西走廊、宁夏沿黄城市群、天山北坡城市群为基础,以国家级新区为引擎,以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为前哨,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支撑,统筹规划、分工协作、点面结合,积极打造西安—兰州—银川—西宁—乌鲁木齐西北经济走廊经济增长极、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和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产业基地或示范区。

2.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附加值,促进集约化和现代化发展

结合西北经济走廊的能源优势和资源禀赋,完善西北经济走廊特色工业体系,开发地域特色旅游业,根据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对进口商品和服务的需求,适当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生产结构和出口结构,提高出口产品和服务附加值,打造具有较强国际、国内竞争力的区域特色产业结构体系,推动西北经济走廊产业快速迈向规模化、集约化和现代化的发展道路。

3.开放与物流结合,交流与合作并举

依托“亚欧博览会”“兰洽会”等重要会展平台,深化西北经济走廊区域内协作,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对外,联合协商、制定、实施统一的国际贸易规则和贸易便利化措施,减少贸易摩擦和投资争端,有效维护贸易自由流通和海外投资,使得各种商品、服务及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能够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间自由流动;对内,支持西北经济走廊符合条件的地区设立综合保税区和国际港务区,发展国际中转、配送、采购、转口贸易和出口加工等业务,提升国际化贸易水平,推进向西开放战略,最终实现全面对外开放。

(三)推进区域金融合作,提供投资融资便利

1.大力发展和完善区域金融合作

加大西北经济走廊区域金融合作力度,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提供极大便利。首先,成立西北经济走廊金融工作协调推进小组,统筹西北五省金融改革工作;其次,积极开展跨境直贷、内保外贷,大力发挥西北经济走廊的优势,发行特色产业基金、绿色企业债券,积极搭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清算、外汇交易等金融平台;最后,共同探索并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背景下的金融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本外币一体化的监管模式,反洗钱、反逃税、反恐怖融资机制及对异常资金流动的监测、预警与应急体系。

2.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步伐

以将乌鲁木齐和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分别打造成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和离岸人民币试点金融港为契机,加快西北经济走廊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步伐,吸引境外机构发行人民币债券和丰富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吸引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金融机构、主权财富基金等积极投资境内人民币资产,为丝绸之路经济带重大项目提供融资服务。

3.全方位提供综合保险服务

提高西北经济走廊综合保险服务水平,加大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各类金融风险的防控力度。通过丰富和完善各类保险业务,为国内企业产品技术输出、海外投资及承接丝绸之路经济带重大工程等提供综合保险服务。

(四)建设绿色生态文明社会,加大廊内生态保护

生态文明建设事关人民福祉、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10]。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中央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等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文件,正确处理好西北经济走廊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1.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尤其是绿色发展理念

在西北经济走廊产业招商、产业转移承接中强化功能性集聚和绿色集聚的重要导向,增强经济活动的内生能力和联动能力;在西北经济走廊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中强化绿色金融支持的重要导向,增强经济活动的活力及其持久性。

2.明晰主体功能区和绿色生态空间规划

充分发挥主体功能区职能,把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集聚到西北经济走廊中来,以产业集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突破口,全面提升西北经济走廊建设中的产业发展水平。把生态保护重点放在西北地区非经济走廊区域中,形成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11]的生态文明建设格局。

3.建设生态保护考核机制,加大生态保护监管力度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明确西北经济走廊各片区生态环境保护的履职评价、考核标准及责任追究制度,围绕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总目标,针对西北经济走廊生态环境面临的突出问题,积极构建生态环境承载能力识别、监测与预警机制,通过全程监控加大生态保护监管力度[10]。

(五)依托特色小镇、城市群和经济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1.建立特色小镇,充分发掘西部自然、人文景观

将新疆作为特色小镇、特色商圈核心区域,将西北经济走廊其他省份及阿尔泰山周边自然人文景观和文化产业作为外围配套联动发展,通过集规模集聚效应、特色文化效应、绿色生态效应于一体的文化旅游绿色第三产业吸引更多境内外游客前来旅游消费。特色小镇及特色商圈的设计思路以功能延伸⑥、产业支撑⑦和重要保障⑧为基础架构,激发西北经济走廊小城镇经济活力。

2.以优势城市的经济、产业、人口作为增长极和支点

依托关中平原城市群、兰州—西宁城市群、宁夏炎黄城市群、天山北坡城市群等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努力将西安、兰州、银川、西宁和乌鲁木齐打造为西北经济走廊建设和发展中的重要增长极和中心支点,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和创新发展的动力系统。

3.延长区域产业链

通过强化陇海兰新经济带、关中—天水经济区和天山北坡经济带等核心经济带(或“核心经济区”)建设,以产业的功能性招商、产能的功能性承接为纽带,提升西北经济走廊的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群国际竞争力,鼓励本地优势产能、产品积极参与全球上中下游价值链、产业链和生产链。

注 释:

①六大国际经济走廊包括新亚欧大陆桥、中巴经济走廊、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中蒙俄经济走廊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

②西北五省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

③地形地貌包括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塔里木盆地、准格尔盆地、柴达木盆地、河西平原等。

④自然景观包括草原、戈壁、荒漠、高原和雪山等。

⑤其中,陕西煤炭储量位居全国第三,天然气储量居全国第二,石油储量居全国第七;新疆煤炭和天然气储量均位居全国首位,石油储量和太阳能均居全国第二,也是国内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之一;甘肃风能资源居全国第五,太阳能排在全国前三的位置;宁夏煤炭储量居全国第五,石油、天然气和水资源也较为齐全;青海水能储量居全国第五,天然气储量排在全国前四的位置,光能、石油和化石能源均比较丰富。

⑥功能延伸包括文化特色小镇、旅游产业和会展中心。

⑦产业支撑包括商圈集群和文化旅游景观街两部分。其中,商圈集群包括集休闲娱乐、影视美食、购物休憩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商圈,而文化旅游景观街包括“特色文化民俗旅游景点街+庭院风情美食旅游街”。

⑧重要保障包括特色服务、管理保障和环境保护三部分。其中,特色服务包括国外产品免税购物、一站式速递物流和志愿者服务等;管理保障包括法制管理、智能监控和24小时风险预警;环境保护则包括低碳环保、循环经济和绿色生态。

猜你喜欢
西北走廊经济带
神奇的走廊
一条江的嬗变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之路
一座西北小城
走廊上的时光
缠海鞭杆—西北棍
走廊上
陕西呼应长江经济带
黔西北行吟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新疆教育人才培养
西北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