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统编教材的“微格”练笔策略

2021-09-22 01:44张迎平张斌
江苏教育研究 2021年23期
关键词:微格练笔习作能力

张迎平 张斌

摘要: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以落实语文要素为主线,按照单元体系进行细化编排,将语文要素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分布体现,这些知识或能力训练点就是“微格”。“微格”练笔目标指向准、板块主题明、练笔过程实,结合统编教材的编排体系,通过定“格”、入“格”、升“格”,让“微格”练笔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色可添,实现学生习作能力的进阶。

关键词:“微格”练笔;习作能力;小学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1)07B-0074-05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既关注阅读,又注重表达,重视习作教学是教材的重要特点之一。教师要充分揣摩和把握编者的编写意图,根据统编教材编排的特点,梳理每个单元的阅读和表达要素,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练笔资源,精心实施“微格”练笔,引导学生探究言语的秘密,实现阅读教学和“微格”练笔的有机融合,做到一课一练,一练一得,帮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储备,让语文要素落地生根,让习作能力开花结果。

一、“微格”练笔的实施意义

长期以来,各种形式的练笔层见叠出,如“微习作”“片段写作”“随文练笔”等,这些小练笔对学生写作技能的提高虽有一定的帮助,但是训练点的选择却不能为单元习作服务,课文之间的练笔也是各自为政,处于一种即兴式、散乱状、无序性的状态。目前,统编教材已经全面铺开,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习作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以落实语文要素为主线,按照单元体系进行细化编排,将语文要素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分布体现,这些知识或能力训练点就是“微格”。“微格”练笔是指教师根据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习作内容,有机结合课后的“小练笔”序列,把修辞手法的运用、谋篇布局的方法、观察想象的能力等单元习作要点细化到每篇课文的教学中,让学生围绕某一种习作技能进行领悟、练写、交流、评价,分“格”训练,依“格”讲评,习作训练点滚动式推进,实现练笔的转型升级,具有针对性、序列性和整体性,促进了学生习作能力的跨越发展。

(一)目标指向准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例子,遣词造句的方法、谋篇布局的技巧都是学习的资源。每篇课文都有很多的教学价值,但课堂上不可能面面俱到,需要有所取舍。“微格”练笔是分解式的训练,目标具体,指向精准,选材灵活。如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让学生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习作时候能围绕一个意思写”,这对于学生而言是重点也是难点。关键语句可以放在一段话的开头,后面的内容都是围绕开头这句话具体来写的;关键语句还有可能在一段话的中间或末尾。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到这样的句子,把握课文内容要点,在习作时能围绕一个意思来表达。

(二)板块主题明

“微格”练笔教学是由不同的主题板块构成的,板块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目标指向明确。教师结合学情,找准“微格”练笔的切入点,精心指导,既让学生学习文章的表达方式,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还要引导学生能灵活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这样主题鲜明的“微格”练笔,使得广大教师在教学中有了凭借和依托,也使学生有了可以参照与模仿的模板。如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习作要求是“让真情自然流露”,围绕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匆匆》一文用细腻的筆触描摹了时间的无情流逝,抒发了时不我待的遗憾和感慨,侧重于把感情直接表达出来。教师可以围绕课后习题的第3题,让学生仿照课文第3自然段的写法来表达自己对“时间之流”的真情实感,为单元习作做准备。

(三)练笔过程实

“微格”练笔强调深度,不求广度,不追求华而不实的花架子,而在乎克敌制胜的真功夫。“微格”练笔的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抓细枝末节,要提纲挈领地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合理的训练点,落实有效训练。“微格”练笔的过程,是让学生经历从不会到会的完整过程,达到学会的目标;是让学生实现从少到多的积累过程,实现灵活运用。教学三年级下册《荷花》时,教师要求学生试着把观察到的事物写清楚。教师先引导学生品味赏析第2自然段,感知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接着聚焦课文画面,学习并列段式描写方法,学会把花朵形态写清楚;最后通过辨析评价,在读写融合中提升写作能力。这样的过程,聚焦“写清楚”,练笔方法多样,目标指向表达,教学效果明显。

二、“微格”练笔的教学策略

(一)定“格”,让“微格”练笔有法可依

定“格”就是教师依据统编教材的编排体系与特点,把习作目标进行细化、分解,为学生提供一个个可以参照、模仿的范例。

1.定“格”的依据

(1)依据课标、教材。新课程标准对习作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统编教材的编排也以提高学生习作能力为目标,训练体系科学且系统。“整”字当头,“微”有所指。“整”指的是单元习作的总目标、大方向,“微”指的是单元习作的分步目标、组合要素。如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习作目标是仔细观察,写下观察所得。在此目标指导下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定格,一是习作内容基于观察,二是习作方法侧重于描写和叙述。

(2)依据单元导语。统编教材单元“双线组元”,一线是人文主题,一线是语文要素。教学中,教师需要研读教材,找准知识与能力的训练点。既可以从词语积累、句式练习入手,也可以在修辞手法运用、段落练习方面动脑筋,切实做到训练有针对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为本单元的习作提前做好准备。如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要落实“了解文章是如何点面结合写场面的”的语文要素,达到“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记一次活动”的习作要求[1]。《开国大典》阅兵式部分的描写中,既有庄严隆重“面”上的描写,也有各个方阵气贯长虹“点”的描写。而在《狼牙山五壮士》的第2自然段中,作者先从“面”上着手,整体描写了五位战士痛击敌人的情形,然后从“点”上落笔,分别写了五位战士的不同表现。这样点面结合的写法,文章的画面感和层次感扑面而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安排观察校园的学生活动,并进行适当的练笔,使得单元习作能实现自然迁移的效果。

(3)依据课后习题。“微格”练笔注重课程目标与内容的微化,根据统编教材中的单元习作内容,结合习题中的小练笔,把单元习作要点分解到每课的阅读教学过程中,从整体到局部,从宏观到微观,分格训练,序列推进。如六年级上册《丁香结》的课后习题第3题:“丁香结”引发了“我”什么样的人生思考,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自己的理解。仔细研读这些课后习题,不难发现,编者意图不仅是指向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更是为提升学生的习作表达能力作铺垫。教师应充分认识教材编排的特点,把这些语文要素合理、充分且有效地挖掘出来,使教学直接或间接服务于“微格”练笔,甚至直接转化为“微格”练笔。把课后习题与“微格”练笔串联起来,使“微格”练笔贯穿整个学期,促进学生习作表达能力的提升。

2.定“格”的方法

(1)目标分解。统编教材强调单元目标,教师在教学时可站在单元教学的高度,将教学目标进行微化,系统谋划到每一篇课文,分解到每一课时,逐个击破,让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是习作单元,“让学生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是本单元的阅读要求,“尝试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则是表达要素。《人物描写一组》中的前两篇课文,旨在让学生学会用多种方法来表现人物的特点;而第三篇《两茎灯草》的教学,则侧重于让学生学会选用典型事例把人的特点写具体。这样阶梯式的目标分解,让单元习作要素自然落地。

(2)内容细化。“微格”练笔可长可短,可叙可议,主题突出,可根据单元习作的内容和要求,找准单元要素的练笔着力点,从文本中选取练写点,对内容进行细化,在课堂上安排7~8分钟训练,突破传统习作指导的瓶颈,让学生系统地递进学习。如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通过《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蝙蝠和雷达》《呼风唤雨的世纪》《蝴蝶的家》四篇课文,引导学生学习“学会提问,能整理问题”,即“从不同角度思考提出问题”。童话《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让学生仿照用问题清单来整理问题;科普知识短文《蝙蝠和雷达》引导学生通过整理问题清单,从多角度提问;科学小品文《呼风唤雨的世纪》让学生分组整理清单并分类,筛选有价值的问题;略读课文《蝴蝶的家》要求学生能综合运用“提问”策略提出问题,分类整理并解决问题。从感受提问策略到学习多角度提问,从整理问题到解决问题,目标细化,渐次推进,学生对这一单元的习作《小小“动物园”》便写得有声有色。“微格”练笔,每次聚焦一格,格格相连,练深写透,一格一得[2]。

(二)入“格”,讓“微格”练笔有章可循

入“格”,是指学生依照训练目标进行领悟、练写、交流、评价,习得方法,学会表达,形成技能。

1.入“格”的范式与路径

(1)研读文本。教师要有文体意识,认真研读教材和单元学习目标,发现文本中值得推敲模仿的语段,有意识地结合“微格”练笔的训练要求,从表达视角、修辞手法和构段方式等方面着手,让课文中词、句、段的教学既独立又相互融合,从而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例如六年级上册《狼牙山五壮士》第2自然段,采用了点面结合的写法,可以作为学生写好生活中场景的资源;再如《桥》中写道“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这一“瞪”,表现出他心中可能早已心潮澎湃,此时引导学生对人物心理活动进行揣摩,正是教学心理活动描写的绝佳时机。练笔过程中丰富的表达样式,从“零存”到“整取”,促进了学生的言语发展。

(2)读写结合。阅读是吸收,是写作的前提;写作是输出,是对阅读的巩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立足于“读”,着眼于“写”,针对单元要素,结合学生认知基础,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把“微格”练笔贯穿到每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进行相应的“微格”练习,将习得的方法与技能化为实际的说写能力。当阅读吸收与习作表达之间的壁垒被打破,学生读中有方,写中有法,进一步提升了教与学的实效。如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古诗三首》,让学生知道三首诗分别写的传统节日并能描绘节日的情景;《纸的发明》让学生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并填写课后的图表。循序渐进、举一反三的训练,让学生能够学会“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写明白”。

(3)对照评改。评改是学生习作入“格”的最佳训练途径,把学生的练笔作品与教师提供的“格”的标准进行对照,通过自评、互评和共评三次评改,最后量“格”定稿。习作评价的微格指导,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修改中进步、提升,让文字既有理性的力量,又有情感的温度。

2.入“格”的策略与方法

(1)丰富资源,挖掘潜力。“微格”练笔不能拘囿于教材,还应该利用学生的生活经历以及综合实践活动等学习资源。教师根据单元习作训练要素,搜集整理学习资源,结合学生的学段特点进行入“格”训练,实现训练迁移。如六年级下册《腊八粥》的教学,教师利用课后“小练笔”,组织学生说一说课文煮腊八粥的句子中,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词语有哪些;接着让学生回忆自己喜爱的一种食物,试着从食材、样子、味道、吃法和感觉等方面来描写介绍。在教学四年级上册《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时,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作者再现经历、表达心情的多种方式,在讨论中进一步提炼写法。“诗词大会”上的紧张表现、“大队委竞选”时候的狼狈经历、排球比赛时的兴奋心情等话题的交流,触发了学生情感共鸣,心灵共振,表达变得顺理成章。这些丰富的资源,满足了学生发展的需求,让学生立在了课堂中央,持续成长。

(2)赏析美文,激发动力。学习的内驱力,源自对知识的渴求,源自教师的引导,源自师生合作的融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时结合教学内容出示例文,引导学生进行赏析,让例文中的优点为学生所用。统编教材中的很多课文不仅有作者丰富的情感体现,而且在遣词造句、语言表达上都是学生学习写作的典范。如四年级上册的《观潮》《走月亮》《繁星》等文本,借助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细腻的笔触,创设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面,它们以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元素、不同的风格诠释着“自然之美”。阅读文本时,教师应引导学生细细地品读文字,结合已经具备的生活经验展开想象,在脑海中构建出具体自然景观的丰富画面,感受大自然多姿多彩的美。教学五年级上册的《四季之美》《鸟的天堂》等文本时,教师应引领学生想象并体会作者笔下自然景致的不同韵味。通过对这些美文的欣赏,透过对语段的运用,让学生紧紧依靠语言文字的土壤,在标点处想象,在词语中穿梭,在句子中徜徉、咀嚼、品味,激起内心的情感共鸣,感受文章的独特魅力。

(3)展示成果,巩固能力。“微格”练笔的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习效果的反馈,是教师评价指导留痕的课堂。如教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作《我来编童话》,可以在学生回顾课文、领悟方法后,引领学生学会根据创设的情境,结合夸张等想象方法,进行个性创作。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习作《我想对您说》,首先通过谈话交流打开思路,并借助案例领悟“恰当语言”的表达要领,接着让学生通过列提纲提炼表达要领,最后通过完善、展示,丰富和巩固表达要领。学生通过“微格”练笔作品的展示,增强了写作自信,巩固了写作能力。

(三)升“格”,让“微格”练笔有色可添

升“格”就是引导学生细致观察生活,注重语言积累,丰富情感体验,让学生在练写的基础上实现从知识到能力的输出。

1.链接生活,着笔千言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积累,在积累中感悟,在感悟中积淀。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能把有意义的材料,通过观察与分析记录在脑海里,丰厚写作的素材。如在学校春季运动会中,接力比赛胜利后队员们在赛场欢呼,可以让学生捕捉队员们的语言、动作、神态,把胜利的欢欣鼓舞与成功的尽情狂欢等场景及时记录下来,让人震撼,给人力量。对生活进行观察、对话、凝思与感悟,学生就会常常感动于亲情的温暖,时时感动于友情的真挚。链接生活,能使学生获取更多的写作信息,积累更为广泛的写作素材。学生有了生活与精神的交汇,便能着笔千言。

2.情动辞发,下笔有神

“微格”练笔追求让写成为读的相应需求,读与写在情感层面联成一体的境界。有真情实感的习作,读起来才能让人回味无穷。首先,教师要在写作方法上指导,激发学生美好的情感,感悟生活的真善美;其次,教师要与学生展开真情对话,在对话中捕捉学生真情的火花,点燃学生炽热的情感;再者,要引领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获得真知、收获真情,记录喜怒哀乐、酸甜苦辣,做个生活的有心人。当细腻的情感燃烧时,学生便会情动辞发而下笔有神。

3.运斤成风,落笔生花

积累素材明白写什么,习得方法知晓怎么写。让学生在仿写基础上实现再创造,实现从知识到能力的输出,达到“微格”练笔的最终目的。教师在教学中,一是要细化“微格”练笔操作程序,开发与之相适应的“微格”练写训练单,指导学生的习作行为,形成适合学生和文本特点的指导流程;二是练笔中力求创新,让学生言之有序,习之有法;三是要切实提升自身的写作水平,多写下水文,给学生树立榜样,为学生提供例文。步步为营、环环相扣的“微格”练笔,让学生获得运斤成风的能力,享受落笔生花的乐趣。

基于统编教材的编排运用“微格”练笔,在“定格”中“入格”,让教师的教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在“入格”中“升格”,让学生的学循序渐进、水到渠成。整体性、序列化、台阶式的“微格”练笔,化繁為简、化难为易,让习作教学由吸纳到倾吐、由输入到输出,拾级而上,让学生在“微格”练笔中实现能力进阶。

参考文献:

[1]温儒敏,陈先云.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7.

[2]张迎平.“微格”练笔:习作起步的牛鼻子[J].小学语文教学,2020(35):29.

责任编辑:石萍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自筹课题“‘微格练笔助力小学生习作起步的实践研究”(B-b/2020/02/125)的阶段性成果。

收稿日期:2021-04-15

作者简介:张迎平,沭阳如东实验小学(江苏沭阳,223600),高级教师,宿迁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育;张斌,沭阳如东实验小学(江苏沭阳,223600)校长,高级教师,江苏省基础教育课改先进个人。

猜你喜欢
微格练笔习作能力
The Research on Classroom Question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Under Constructive Theory
世界上最轻的金属
基于分布云和Logistic方法的微格录播系统
巧借文本 有效练笔
多点开花,务实有效的举措
读写“三结合”,彰显练笔精彩
用“开放式”作文教学点燃学生写作激情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插上“双翼”放飞理想
基于教师专业视域下的高校师范“微格”教学实践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