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能力

2021-09-22 09:42王海红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29期
关键词:数学问题能力培养策略

王海红

摘要: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树立主动探究、质疑和创新精神,再加上素质教育的广泛施行和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施行,数学问题的来源和种类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使学生牢固掌握和熟练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多样化策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数学问题;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9-082

引言

问题情境教学法是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提出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以问题情境为载体,进行教学内容的结合,使学生在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解决的过程中,进行思维能力、探究能力等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由此可见,问题情境教学模式在抽象、复杂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着其他教学模式所无法比拟的教学优势,具有不可忽视的教育意义。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积极的进行问题情境教学模式的运用,通过多元化、有效性问题情境的创设,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数学综合素质能力的有效培养。

1问题情境教学的概述

问题情境的重点在于问题,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进行问题的设计,并针对问题进行情境的创设,来为学生营造出多元化的问题情境。由此可见,问题的多元化设计是至关重要的。总体来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大体分为新旧衔接的问题情境、阶梯式的问题情境、探究性的问题情境以及实践性的问题情境等。其中新旧衔接的问题情境能将新知与旧知进行结合,通过认知冲突的解决或温故知新,来实现高效教学的开展。阶梯式问题情境是针对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而设计的问题情境,教师通过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问题的设计,来循序渐进的进行学生思维的引领。探究式问题情境的创设完全符合了数学学科的特点,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实践性问题情境是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进行结合过程中设计的一种问题情境,能使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问题的分析、解决,实现学生良好思维模式的形成。

2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性

如果把教学当作是一门艺术,那么教师提出的问题就有画龙点睛之妙处。一个精彩的课堂,一定是由教师的提问与追问组成的,新时代中国的教育标准不断地完善,要求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把数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解决。这就需要教师对自己的课堂进行设计,故意出错让学生发现并提醒教师,确保学生的思维一直集中在课堂授课中。在教学的时候,可以用错误的方法解答问题,让学生判断这种解题思路是否正确,从而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通过提问的方式就可以看出学生有没有好好听课,然后再对学生进行追问,让学生进行思考,这样学生就会对问题进行深一步的思考,跟上教师的节奏,开拓自己的思维,提高课堂的效率。传统的题海战术不仅效率低下,还磨灭了学生对解决问题的兴趣。因此,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教师积极改善自身的教学方法,从而让学生拥有灵活多变的解决问题思路,这对学生的审题能力有很大的帮助,还能让学生提升自己的自信心,做题效率也有很大的提升。

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策略

3.1营造“家庭式”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一个“表白”的机会

家庭式的课堂氛围指的是以和谐和民主为主的课堂教学环境。自从有学生以来,先生也随之俱来,课堂也通过种种演变逐渐形成。但一直以来传承的授课形式却得到沿袭,虽然课程改革从理念上来说焕然一新,授课方式有所转变,但不够彻底,种种迹象仍然围绕考试这一主题服务。所以,为了最大化地让学生掌握知识,实现考试分数的最理想化,仍然存在传统课堂的痕迹,而这种课堂模式的存在虽然有益于学生对知识的把控,但是却忽视了学生对技能的掌握,特别是思维能力的培养。而这些反过来又恰恰制约了知识的建构,成了摆在当前课改推进的急需攻克的难题。在这种背景下,和谐、民主“家庭式”的氛围走进了课堂,是突破这一障碍的关键。

3.2转变教学重心,关注思维培养

小學数学课堂的教学重心应该由传统的知识传授向素养培养转变,突出小学生的主体地位,变“课堂”为“学堂”,激发小学生关注数学的热情,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促进小学生发散思维、独立思考,提高小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小学数学教师在设置教学任务时要从小学生的兴趣点和实际需求出发,满足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给小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空间。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秉承开放性和多向性的原则,从多维度引导小学生对数学问题提出不同的见解和看法,帮助小学生探寻不同的解决方法,提高小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实践能力。

3.3创设具有层次性的问题情境

小学阶段的学生形象思维占据主体,认知能力也相对欠缺,对于知识的学习以及问题的思考,通常都会经过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容易到困难的过程。而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问题情境创设的过程中,就应充分结合学生的这一学习规律,设计一系列具有逻辑联系的课堂问题,使学生在这些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次递进问题的引领下,对数学知识进行逐渐深入的学习与理解,在符合学生思维规律的基础上,实现学生思维能力循序渐进的发展与提升,达到最佳的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结束语

对于小学生而言,数学知识学习的主要目的在于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明确自身角色定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改变学生原本被动、单一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富有个性、自主、主动地数学学习。教师还要在尊重学生个性特征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为出发点,通过引导学生探索解决数学问题的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批判意识、问题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章希.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中华少年,2019(27):47.

[2]吴艺.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提问能力[J].新课程(中旬),2011(10):170.

[3]黄秀文.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中国科技信息,2008(11):276-277.

猜你喜欢
数学问题能力培养策略
问题式教学:我的一方“实验田”
浅论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数学问题
让数学教学更好地走进生活
数学问题解答方法多样化探讨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