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技术培训生态圈构建的实践探索

2021-09-28 09:08刘志凯裴贵彬
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炼油生态圈专家

冯 会 刘志凯 裴贵彬 王 倩

(中国共产党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党组党校(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北京 100012)

生态系统的概念于1935年由英国生态学家阿瑟·乔治·坦斯利(Arthur George Tansley)提出,后由美国教育学者沃勒(Willard W. Waller)等人将其引入教育领域;经过多位学者和专家论证、丰富,于20世纪70年代正式诞生了“教育生态学”理论;经过40多年的发展,生态学理论广泛运用于教育领域。成人继续教育领域培训生态圈,就是一种基于生态系统学视角的培训理念生态化运用与构建,把培训比作“生物体”,在一定的环境中通过分工协作和互相配合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结构特征、执行一定功能作用的动态平衡系统,表现为彼此间的联动性、共赢性和整体发展的持续性。良好的培训生态有利于培训利益相关方实现共赢,这对培训项目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炼油核心装置专家培训项目以为企业培养创新型技术专家战略后备人才、提升炼油装置运行和专业管理水平为目标,通过对来自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海油、延长石油、中化等大型炼油企业炼油人才的培养,不仅为我国炼油事业培养了接班人,提升了我国炼油技术人才的整体水平,还通过培训平台搭建了技术交流的渠道,促进了整个炼油行业的技术进步,提升了中国整个炼油行业的技术水平。炼油核心装置专家培训项目自2016年开始,开展了为期5年的生态圈构建的实践探索,探索出一套专业技术培训生态圈构建的方法论,并取得良好效果。

1 培训生态圈构建要素及原则

培训生态圈构建要素一般包括培训主管部门、业务部门、培训机构、送培单位、受训者及专家等6个方面。

培训生态圈构建遵循“责任共担、共赢、共创”的原则。责任共担是指培训主管部门、业务部门、培训机构、送培单位、受训者及专家应该参与培训全过程,包括训前需求调研、方案设计,训中组织实施以及训后学用转化,共同对受训者培训效果承担相应的职责;共赢是指培训生态圈中每个要素在培训中都能获得收益,为大家进一步的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共创是指要发挥培训生态圈中所有要素的智慧,分工协作,互通有无,共同为培训质量提升贡献智慧。

炼油核心装置专家培训项目遵循“责任共担、共赢、共创”原则,打造了以学员培训为中心,党组领导高度重视、人力资源部门(培训主管部门)大力支持、炼油事业部(业务部门)强力主导、企业全力配合、专家全程跟班指导、学院(培训机构)有效组织,多方积极参与、共同协调推进、创新合作共赢的培训生态圈(见图1),为炼油核心装置技术人才队伍培养提供了强力保障和支持。

图1 培训生态圈

2 培训生态圈构建路径

2.1 开展培训项目的三次论证,促使培训利益相关方达成共识,为培训生态圈构建奠定基础

培训项目三次论证的内涵如下。第一次,立项论证。论证内容包括立项必要性、培训目的确定、内容框架、培训对象,参加人员核心主体为业务部门、培训主管部门、企业、专家和培训机构,采用圆桌会议方式,其目的是找到企业真正痛点、确定契合公司战略发展的项目,同时就培训理念达成共识。第二次,方案论证。论证内容包括培训需求、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和授课专家的确定,参加人员包括业务部门、企业、专家、培训机构、部分潜在受训者,其目的是准确把握需求,实现从需求到目标、从目标到内容、从内容到课程的三次转化,从专业角度保证培训的针对性。第三次,授课论证。论证内容包括课程内容要点、讲课方式、作业形式、授课时长,参加人员包括专家、部分潜在受训者、培训机构,其目的是使授课内容具有针对性,避免课程重复性、实现课程之间的逻辑性。三次论证中的每次论证都可以迭代反复,方案论证和授课论证可以交叉进行。

培训项目的三次论证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优势:一是确保立项的准确性、战略性;二是从专业角度反复论证,实现了方案持续优化;三是实现了课程单元的精准把握;四是培训利益相关方团队联合开发,不仅从多角度精准把握培训需求、开发方案,确定价值链,而且为后续培训生态圈的构建奠定基础。

以2018年常减压/焦化装置专家班的培训项目论证过程为例,表1展示了培训项目的三次论证实施,以及中国石化党组领导、培训主管部门(中国石化人力资源部门)、业务部门(炼油事业部)、企业(包括分管技术高层领导、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生产部门负责人)、专家(包括专家指导小组、班主任团队、授课专家)、潜在受训者、培训机构(学院)等7个维度利益相关方的参与。

表1 常减压/焦化装置专家班培训项目论证过程

整个培训项目论证过程历时10个月,中国石化党组领导、培训主管部门、业务部门、企业、专家、潜在受训者和培训机构等7个维度利益相关方通过座谈会和结构化研讨的方式,经过立项论证、方案论证和授课论证,就培训必要性、培训理念、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培训方式、培训师资及具体授课内容达成了共识,初步形成了培训生态圈。

2.2 成立项目管理团队并制度化,邀请培训利益相关方深入参与培训,促进培训生态圈构建

为了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保障培训的顺利进行,成立了项目管理团队,包括专家指导小组、班主任团队、学院项目组和班委会(见图2)。

图2 项目管理团队构成及主要职责

一是专家指导小组。专家指导小组由专业领域带头人、业务部门领导、多元化的资深专家构成。在培训项目设计、开发过程中,专家指导小组指导培训大方向,审核培训方案,设计培训课程,保证了培训方案的科学性、系统性;在培训项目运行过程中,专家指导小组指导培训组织实施,确保培训项目按计划推进。

此外,专业技术培训也离不开业务部门的资源配置帮助、专业支持和技术把关。业务部门的强力主导,帮助培训班整合了系统内外各项优质师资资源和现场教学资源,取得了专家团队和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提升了培训方案开发质量和组织实施的效果,是培训取得实效的坚强基础。

二是班主任团队。炼油核心装置专家培训项目邀请了专业领域顶尖的专家进行全程跟班指导。在培训项目组织运行过程中,班主任团队全程跟班指导是炼油工艺专业技术人才培训模式的最大亮点之一。在培训项目筹备期,班主任团队主要负责设计教学方案、优选师资、安排授课内容,设计作业内容,把控现场教学方案,确保培训内容能够支撑培训目标的实现。在培训实施过程中,班主任团队进行重点专题讲授、跟班听课、课程导学、作业批改与辅导,随时参与学员研讨、点评和指导,不仅使得所讲授内容可以按照课程目标设置开展,发现偏差时可对其及时动态调整和优化,而且通过作业批改和辅导促进学员对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把握,最重要的是在专家参与研讨点评过程中,启发和引领学员思维,使得学员对问题有更深刻的认识,促进学员整体水平得到迅速提高。班主任团队全程跟班指导不仅仅是完成专业知识的传递,更重要的是让学员学习老师实事求是、认真严谨的科学精神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式,真正实现知识、素养和能力的有效传递。

班主任团队在全程跟班的同时也有不少收获。第一,在与学员的交流中更加了解企业,深入了解相关技术和产品在各企业的应用情况,为今后的科研设计工作提供参考;第二,在跟班过程中,获得了与各专家、学员进行广泛技术交流的机会,拓展了自身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教学相长;第三,树立了专业权威,提升了个人及所在单位的专业影响力和技术地位;第四,在交流中推广了最新技术和产品,为后续技术、产品在企业中的应用创建了沟通途径;第五,在与学员的交流中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为后续研究院和企业的沟通拓宽了渠道。

三是学院。学院成立了项目组,对项目整体筹划协调,引入科学的培训理念、先进的培训方法,在培训方案设计、教学活动设计、培训运行管理、后勤等方面为项目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

在培训方案设计阶段,引入了“全流程设计、以终为始,基于学员为中心”的培训理念,关注训前、训中、训后整体设计,强调学员学习过程中认知、情感、社会维度的设计,有效推动学用转换。学院召开培训方案评审会,邀请专家团队对培训方案进行审核把关。在培训组织实施阶段,培训项目组采用了行动学习、结构化研讨、工作坊等新的培训模式、工具和方法,有效提升学习效果,而且向中国石化人力资源部门、炼油事业部定期汇报项目运行情况,按照要求不断优化培训的组织实施;与班主任团队主动沟通班级运行状况、学员的反馈,协同做好教学管理工作;负责授课老师的安排学院协调,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保证培训顺利有序进行;及时与现场教学企业沟通协调,做好现场教学的准备工作。在训后评估阶段,定期追踪、回访受训学员,掌握培训的学用转化情况,根据评估情况不断优化培训方案。

四是班委会。为了做好班级日常管理,促进学员学习积极性,建立了班委会(班委会包括班长、学习委员、生活委员、宣传委员、纪律委员、文体委员),并明确了职责分工。班委会通过构建班级文化、组织“一对一”学习帮扶等学习活动,开展文体活动和班级宣传等,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从情感和社会维度调动学员学习的主动性。

此外,项目管理团队还制定了定期开会制度,两周一次教学研讨会,一周一次班级总结会和项目运行碰头会,研讨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学员反馈、下一步工作安排等,及时调整培训方案,保证培训质量;学院通过召开学员座谈会,及时了解学员反馈,监控培训质量组织实施,确保质量。

2.3 依托人才库建设,促进培训利益相关方持续互动,发挥培训生态圈作用

在炼油事业部的支持下,建立了炼油工艺专家人才库。炼油工艺专家人才库具有三个方面的作用:一是信息化档案管理体系,可以把参训学员基本信息录入人才库中;二是专业的培训管理体系,可以对参训学员培训效果进行持续跟踪;三是高效的专家抽取模型,即通过系统抽取需要的专家,组建专家团队开展技术攻关和问题诊断。依托人才库平台,炼油事业部作为主办方,通过技术攻关和问题诊断、举办专业会议持续对学员进行跟踪培养。学院通过人才库,及时跟踪学员培训效果,反馈给企业,一方面,促进企业对学员的关注,为学员成长提供良好的学用转化氛围;另一方面,逐渐和培训方、主办方形成事业共同体,全力配合培训,形成培训的良性循环。

企业全力配合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选派优秀学员参加培训,对培训对象进行了初步把关;二是企业为培训班提供现场教学的平台,精心组织安排教学活动,为培训班学员提供了技术交流的机会;三是支持优秀专家团队对教学进行指导,不仅对培训方案进行指导把关,还选派优秀专家授课,研究院和设计院领导更是亲自授课,尤其是支持班主任老师全程跟班指导,为培训取得实效奠定了基础;四是为学员撰写大作业提供资源支持,保证学员高质量、高标准地完成作业;五是企业对学员有意识地进行培养和使用,支持学员利用所学指导实际工作,鼓励学员创新实践,为学员提供了学用转化平台,营造了容错的创新氛围,更是加速了人才成长。

3 培训生态圈构建实施效果

炼油核心装置专家培训项目在培训生态圈内利益相关方共同的努力下,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效果。学员受训后将所学用于安全生产隐患的排查,实现了炼油核心生产装置的“安稳长满优”运行。据初步统计,5年期间共计培训系统内外炼油核心装置学员316名,遍布全国80%的炼油核心装置,学员对所在企业的近300套炼油装置进行隐患排查,梳理出803个问题,提出了795项解决措施,落实了697项,完成125个典型事故案例,实现了装置节能降耗与平稳运行,减少了非计划停工次数。此外,培训提升了学员的职业素养、知识和能力素质,培训效果得到了企业的充分肯定,对学员压担子,放手使用,装置专家班学员已经成为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海油、延长石油、中化等大型炼油企业生产优化能手、核心装置的技术骨干、事业部进行技术攻关和生产开工的主力。据初步统计,在2016—2019年五大石油公司已结业的316名装置专家班学员中,有64%以上的学员的职务和职称都得到了提升。

猜你喜欢
炼油生态圈专家
致谢审稿专家
探究炼油设备腐蚀与防护技术
中国石化炼油销售有限公司
从小到大,由大走强—40载炼油节节高
“剩”况空前 炼油之踵
新区制造生态圈
请叫我专家
跑步生态圈
崭新的“医疗生态圈”
专家面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