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性生产实训:中职德技并修育人模式创新

2021-10-02 02:24王小林朱峥艳姚忠杰
江苏教育研究 2021年24期
关键词:产教融合课程思政

王小林 朱峥艳 姚忠杰

摘要:随着产业转型和技术升级倒逼,职业教育不仅要培养技能型人才,更要彰显人文精神,努力培养有创意、会合作、能组织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学校通过创新实践主题性生产实训项目,将产教融合、德技并修理念运用到培养学生的目标中,通过学校对接企业、教学对接生产、内容对接标准、项目融入主题、课程渗透思政等具体的操作策略,探索德技并修育人新模式。

关键词:产教融合;德技并修;课程思政;生产实训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1)07C-0051-04

2019年11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中提出:“在其他公共基础课、专业理论课和实习实训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形成协同育人效应。加强实习实训过程中的德育工作,将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工匠精神教育贯穿学生实训实习全过程。”2020年9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中也提到要“落实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引导专业课教师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将思政教育全面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同时,随着区域产业的转型升级,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从单纯的技能型人才逐渐向德技并修的技术技能复合型人才转变,即既具备高精尖专业技术技能,又拥有扎实的专业文化素养和职业精神素养的人才。

因此,在新职教理念下,挖掘课程的思政元素,培养德技并修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已成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本文以主题性生产实训项目“爸爸的皮衣”的育人思想和实践过程为主要内容,详细阐述专业实训项目中渗透思政教育、探索职业教育德技并修育人模式的创新思考。

一、德技并修育人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产教难融合

产教融合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必由之路,长期以来,职业教育没有解决好产业与教育、生产与教学两个不同层面的融合,职业教育与产业、企业结合不够紧密,互动性不强,造成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难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难对接,存在产业文化、岗位标准、先进工艺和技术没有及时充实到课程内容中,理论教学、技能教学与实际严重脱节等问题。

(二)德技难并修

长期以来,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存在“两张皮”的现象,德育往往是德育处和班主任的专利,任课教师只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和评价,忽略了家国情怀、职业道德、工匠精神、行为规范的教育,二者没有找到共同的载体和结合点,存在“重技能輕德育”现象。

(三)目标难达成

传统教学都是按学科进行的,教师学的是学科体系、教的也是学科体系,服装专业中设计、制版、工艺等的教学都由不同教师来完成,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完成对学生大赛项目的辅导。而在企业中,师傅有自己的目标和生产任务,学生实习难以完成,目标无法达成,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难以实现。

二、主题性生产实训项目的育人逻辑

中职学校组织学生在企业开展主题性生产实训的出发点是想利用企业真实的职业环境、生产资源等提升职业教育成效。学生在企业实训,可以真正实现教学内容与生产内容的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教学标准与生产标准的对接,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就业与职业生涯发展。主题性生产实训的具体形式是要求学生在企业实训期间“定时、定量、定质”地完成基于某一主题的若干生产任务。任务的主题性,可以让实训目标更加明确、实训的内容更加具体、实训的评价更加显性,使企业应承担的教育任务、企业师傅的指导职责更加清晰,同时通过主题设计为思政教育和劳动教育提供真实的育人背景,有机融合专业技术技能、职业素养、人文素养和思想品德教育。

(一)坚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育理念

借助相关职业分析方法,可以确定某种职业或职业岗位所需能力,分析制定专业或职业(岗位)在能力领域、单项技能和技能操作评定标准三个方面的详细内容[1]。受此启发,主题性生产实训项目的确定,也主要从确定生产岗位的能力领域、技术特征入手,不是某一职业中的所有岗位都要进行生产实训的。对实训的目标岗位进一步与企业对接、商讨,确定岗位的关键技能点、职业素养点和操作评定标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最终确定实训主题、制定若干生产任务。

(二)实施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任何一个工作过程,都是工作主体通过心理机制和行为机制协调运行的在时间维度上序列化的改造事物的活动。典型工作过程具有相当的典型性、具体性、真实性、稳定性和情境依附性。系统化的工作过程是结构良好的闭环控制系统,每个工作环节均具有典型性。整个过程必须要有一个相对完整的工作成果为标志[2]。受此启发,把主题性生产实训的内容确定为若干典型性生产过程的集合,结果就是能在真实职业环境中,依托企业资源和学生已有的专业知识、技术技能完成若干工作成果。

(三)树立从学校到生涯职业的教育思想

学校学习、工作本位学习、联合活动,为所有青年生涯发展做准备,这种准备既是帮助青年升入大学或获得适合的工作,也是为青年的终身发展提供铺垫[3]。受此影响,主题性生产实训任务不是仅仅关注对学生进行真实职业(或岗位)技术技能的培养,而是更加深入挖掘企业的教育资源服务于学生的终身发展,这也是学生开展生产实训跟企业员工进行真实生产最大的区别。一项工作成果对于企业员工来说有优等品、合格品和劣等品三个等级,而对于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来说,每一项实训成果都应该是优等品,正如卢梭和裴斯泰洛齐的观点:“做”自身不是目的,而是扩充学习的一种方法[4]。

三、主题性生产实习项目的育人实践

为解决以上问题,海宁职高根据企业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基于典型工作任务,开创了主题性的项目实训形式,以此将技能实训与德育融为一体,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核心素养,培育德技并修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这里以学校皮革专业主题性项目实训“爸爸的皮衣”为例,说明德技并修育人新模式是如何得以落地实施的。

猜你喜欢
产教融合课程思政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