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学“不打烊”,“延时”更精彩

2021-10-11 02:41王芳金旭
中国德育 2021年18期
关键词:延时特长评价

王芳 金旭

自2018年2月开始,四川省泸州师范附属小学城西学校(以下简称“城西附小”)结合自身特色,围绕“中国根基,全球视野”的育人目标和“以德润心,奠基幸福”的办学理念,在“幸福六艺”课程框架指导下,充分利用课后延时服务时间,从关注学生学业发展和兴趣特长发展出发,科学设置课程,合理配置师资,重视评价考核,完善后勤保障,逐步构建起学生课后延时服务实施新范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拓展性课程选择的机会,使学生培养一个爱好、掌握一项技能、拥有一门特长,促进其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发展。同时,此举也为家长提供了更好的教育附加服务,创生了家校共育新生态。

一、多维课程开发,充实幸福课程内容

城西附小积极探索课程开发的多种可能性,致力于丰富课程内涵及其内容,经过三年来的摸索实践,逐渐提炼出一套较为成熟的“一三三”课后延时服务教学模式。

(一)一个理念,实现价值引领

“课程”一词源于拉丁语,原意为跑道。学校教育要为每个孩子提供尽可能多的可供选择的跑道。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在现代社会中都能摸索到各自成功的道路,关键在于明白自己的优势领域在哪里。城西附小从建校之初,就确立了“以德润心,奠基幸福”的办学理念,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把培养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对未来的美好期待作为学校工作的出发点,逐步实现借助课程让学生体验世界、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世界、通过自主实践让学生改变世界的美好愿望。

(二)三个阶段,创新教学范式

我校课后延时服务根据不同年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将小学六个年级分为低、中、高三个阶段,采用“3+1+1”模式:三天时间用于语数作业辅导,在各班级进行;一天时间用于兴趣特长发展,以小班化方式开展;一天时间用于科学拓展,小范围走班,实行分层辅导。全校课后服务总时间段为周一至周五放学后延长两课时。

(三)三大课程,深化个性指导

我校课后延时服务分为三大课程类型:基础课程方面,主要是开展作业辅导;拓展课程方面,主要是进行兴趣培养;社团课程方面,主要是致力特长提升。

1.基础课程开展作业辅导

在课后服务的三天作业辅导时间里,学校为学生每天提供一节语文、一节数学作业辅導,教师就作业中暴露出的问题在课堂上进行集体辅导或单独辅导,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减轻家长课业辅导负担。

2.拓展课程专注兴趣培养

拓展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兴趣爱好。学校将一个完整的建制班分为A、B班进行授课,实行小班制教学。每个建制班由两名兴趣课教师授课,两周内循环教学两门兴趣课程。两名教师上完一个建制班再轮换到下一个班。

一学期结束后,每个班的孩子基本能将语文类、数学类、体育类、艺术类、英语类、科技类课程体验一遍。在这种课程安排模式下,学生能充分体验不同种类以及各种类下不同细分课程的学习,培养多种兴趣。(见表1)

3.社团课程致力特长提升

学生通过普及性的兴趣培养,充分发掘自己的优势与特长,通过自主申请,学校组织专业考核,通过后进入特长提升班进行学习。这部分学生在精学某一门课程中能实现某一专业特长的最大化发展。在低段的社团课程中,开设有足球、版画课程;中段的社团课程设有合唱、民舞、爵士舞、管乐、古筝、足球、版画、科幻画、创客机器人课程;高段的社团课程设有足球、篮球、创客机器人、戏剧表演、拉丁舞课程。

二、多彩课程实施,丰富学生幸福体验

自开展课后延时服务以来,学校秉持全体参与、全力策划、全面展示的原则,从组建师资、建设基地、提供平台等三方面着力打造常态化、品牌化的课程实施体系,丰富学生的幸福体验。

(一)打造专业师资

基于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及不同课程活动类型,学校从本校教师中选择具有某方面特长的教师,辅之以对外招聘专业教师,从而组成专业师资团队。其中,基础课程重在对学生进行作业辅导,一般由学校语文、数学、外语教师担任;拓展课程以培养学生兴趣爱好为主,一般由学校具有专业特长的综合科教师担任;社团课程旨在实现学生某一方面特长的专业提升,主要由专业素质过硬的本校教师及外聘专业教师担任。教师过硬的专业技能是实现三类课程共同育人作用的关键,学校不仅重视常态化的研讨、培训,还定期开展教学技能检测和教学成果展示,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

(二)建设活动基地

为推动课后延时服务课程更好地落地实施,学校注重课程实施条件保障机制建设,积极打造课程活动基地,建设和全面开放拉丁舞蹈教室、民族舞蹈教室、芭蕾舞蹈教室、合唱与戏剧室、创客空间功能室、科学实验室、版画功能室、水墨画功能室、儿童画功能室、篮球馆、羽毛球馆、乒乓球馆、网球馆、足球场、跆拳道馆、书法室、计算机室等,以充分满足课后延时服务对场地和设备的需求。

(三)提供展示平台

学校通过一系列特色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才艺的大舞台,让每个孩子的能力和才艺得以展示。

在传统节日活动方面,学校结合实际,在课后延时服务中开展了一系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依托“经典诵读”“节气之美”等语文学科拓展活动,重点打造“我们的节日”特色活动,帮助学生感受传统节日,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魅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在学科特色活动方面,学校立足学科拓展课堂,开展了与学科相关的特色活动,如“玩转魔方”“开心市场”“故事大王比赛”“读书节”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将课堂所学用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

在体育活动方面,学校定期开展“行健体育节”、班级足球篮球联赛等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体育赛事,如青少年国际标准舞精英赛、U系列篮球比赛、足球比赛、跆拳道比赛等,全方位培育学生的体育技能。

在艺术活动方面,学校作为四川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其课后延时服务中的美育课程活动更是多姿多彩。例如,学校每年一届的“凤翔艺术周”以舞蹈、表演唱、合唱、课本剧等方式,让每个孩子都能站在舞台中央,展示美、传递美;新年音乐会为学生提供展示器乐、声乐等专业技能的机会;“百米画卷”、书法比赛、手工作品等全体参与的活动更是展示学生美育素养的平台;精品课程“酒香墨韵”积极传承地方传统文化,已然成为学校的美育名片。

在劳动实践活动方面,学校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劳动锻炼机会。学校定期开展校内劳动、家务劳动和社会实践劳动,持续举办劳动技能大赛,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和展示其劳动技能,感悟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道理。学校为学生打造了一片专属劳动基地——青葵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园内耕地、播种、施肥、采摘,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体验劳动人民的不易。学校还以校园果树为载体,开展了“柚见丰收”“枇杷满枝·幸福满园”采摘活动,充分激起全体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热情。

三、多元课程评价,促进学生幸福成长

学校建立健全课后延时服务工作管理制度,重视课程评价标准的建设,注重课程评价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以提升课后延时服务质量,强化教师责任意识,激发师生参与热情。

(一)成立领导小组

为保证课后延时服务稳妥、有序开展,学校专门成立课后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学校校长及副校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成员由教科处、综合处、德育处、课程中心负责人组成,课后服务工作领导小组注重加强课后延时服务工作的统筹规划和组织落实,明确部门和人员职责,压实工作责任,确保课后延时服务规范有序、安全持续開展。

(二)制定评价标准

学校按照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多维化、评价方法多样化原则制定课后延时服务评价标准。评价主体多元化是指由教师、学生、家长等组成评价主体,确保评价工作客观、公正、科学;评价内容多维化是指对课后延时服务的内容、效果、教师责任意识、后勤、安全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价,以提高课后延时服务的质量;评价方法多样化是指以课堂教学、艺术表演、各类学科拓展活动展示等多种方式实现对课堂、教师、学生的综合性评价。

(三)推进评价落实

学生在课程活动中开展自评与互评,教师根据不同课程类型制定学生过程性学习评价表,全面把握学生课后延时服务的学习情况,使每一个学生获得公平、客观的评价。此外,课后延时服务的评价落实离不开家校合力。学校定期举行“家长开放日”,邀请家长走进学校,观摩学生课后延时服务学习情况,体验基础课程、拓展课程、精品课程的开展情况,通过家长满意度和意见反馈,对课后延时服务开展的质量及孩子所获取的知识与技能进行评价。学校、教师结合家长反馈的合理建议,不断优化提升课后延时服务质量。

课后延时服务的开展立足于家长的需求,帮助家长减轻负担,为家长解决了“作业辅导难”“放学早与下班晚的时间差”等问题,顺应了时代要求。学校通过多样化的课程实践,充分实现了课程资源的有机整合,探索出契合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逐步形成了“国际数棋”“酒香墨韵”“创客机器人”等40多门趣味课程创新成果,推动我校育人品牌逐步树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课程开发能力和专业化素养得到提升,学生不仅减轻了学业负担,同时培养和丰富了自身兴趣,发展了自身特长,提升了核心素养。未来,城西附小将继续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新时代发展要求,更好地挖掘课后延时服务的育人价值,不断丰富教育形式,提高育人成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王芳,四川省泸州师范附属小学城西学校副校长,高级教师;金旭,四川省泸州师范附属小学城西学校,一级教师】

责任编辑︱赵 庭

猜你喜欢
延时特长评价
课后延时服务
课后延时中如何优化不同年级学生活动效果
老板的特长
取消特长招生与特长教育并不矛盾
论延时摄影的类型与表现手法
特长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