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媒体涉华报道倾向研究及对策

2021-10-12 17:33金敏国
对外传播 2021年9期
关键词:中国形象中韩关系

【内容提要】在国际传播中,主流媒体对于他国主题的报道与主要受众群体态度相互交织影响,形成舆论场。中韩虽为友好近邻,但因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及国际政治等种种原因,韩国媒体中的涉华负面报道常在新媒体舆论场中成为热点话题。准确了解韩国媒体涉华报道的倾向性,进一步研究和剖析韩国媒体对韩国大众认知中国的影响等问题,将为我国对外传播、特别是对韩国传播提供一定的借鉴。从对韩国三大主要媒体《朝鲜日报》《中央日报》和《东亚日报》2021年4月至6月期间各100条涉华报道研究发现,其涉华的正面报道主要集中在科技、卫生、社会生活、文化和体育等领域;涉华负面报道更多地集中在政治领域,特别是涉港、涉疆、涉台、涉美、人权等问题上。因此,如何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高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扩大与韩国当地主流媒体合作,同时加强新媒体传播,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韩国媒体 中国形象 中韩关系 涉华报道

中韩为友好近邻,两国人民有着悠久的交往历史。特别是1992年建交以来,两国友好合作关系在各个领域都取得快速发展,中韩经常开展高层往来,增进互信共识,拓展合作领域,深化合作层次。两国在经济领域互利合作不断深化,互为重要贸易伙伴;在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交流与合作日益活跃;在地区及国际事务中保持密切协调与合作。2021年是“中韩文化交流年”,2022年是中韩建交30周年,两国关系迎来深化发展的重要机遇。

但是由于中韓两国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不尽相同,同时受中美关系、韩朝关系等影响,再叠加“萨德”导弹系统部署问题、中韩网民“互怼”现象等因素,韩国媒体最近一段时期涉华道总体处于失衡状态,同时韩国媒体中的涉华负面报道常在新媒体舆论场中成为热点话题。

一、研究方法简述

本文选择韩国三大主要传统报纸作为研究样本,分别是《朝鲜日报》《中央日报》和《东亚日报》。由于其同样巨大的舆论影响力和同样的保守立场,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起这三大传媒集团被合称为“朝中东”。在韩国,“朝中东”一词几乎就等同于报业霸权,这三大媒体集团掌控着韩国大约80%的平面媒体资源。

本文梳理了《朝鲜日报》《中央日报》《东亚日报》于2021年4月至6月期间在其网站发表的各100条涉华报道,对涉华报道的主题及内容进行正面报道、中立(客观)报道和负面报道等三种分类,以此来了解韩国媒体涉华报道的倾向性,进一步研究和剖析韩国媒体对韩国大众认知中国的影响等问题,为我国对外传播方向提供借鉴。

笔者对所筛选的300条新闻的情感分析主要依据长期从事新闻工作的经验,即对每篇新闻的标题、单词、句子进行全面解读后,判断新闻所要表达的观点是正面的、客观的还是负面的。虽然情感分析工作艰巨,但这种分析方法比通用的数据统计等机械方式更为贴近新闻对于舆论发挥的作用。

二、基本信息内容分析

在《朝鲜日报》《中央日报》《东亚日报》发表的300篇涉华报道中,正面报道17篇(5.7%)、中立报道203篇(67.6%)、负面报道80篇(26.7%)。总体来说,还是客观报道内容占比较大,但对一些敏感问题的负面报道远超正面报道,值得我们深思。

其中,作为韩国最保守的媒体,《朝鲜日报》于2021年4月19日到6月20日期间共发表了100篇涉华报道,平均每天发表约1.7篇涉华报道。其中正面报道6篇,中立报道57篇,负面报道37篇,在三大报纸中负面报道最多。《朝鲜日报》的正面报道如“WHO批准紧急使用中国国药疫苗”“中国远程医疗人员为25万名”“中国一医生对3000公里以外患者进行远程手术”“中国向太空站送去三名宇航员”等。

《中央日报》于2021年5月26日至6月20日期间发表了100篇涉华报道,平均每天发表了约4篇涉华报道,其中正面报道7篇,中立报道75篇,负面报道18篇,在三大报纸中属于比较客观中立派。《中央日报》的正面报道如“充满文化自豪感的中国人的英语水平是怎样的?”“被称为“傻子”的中国丑男的逆转……原来他是美国哈佛也曾垂涎三尺的数学天才”“中国在美俄峰会次日发射载人飞船……中国抓紧建设太空站”“中国新疆地区发现石油和天然气10亿吨,为过去十年来最大规模”等。

《东亚日报》于2021年6月3日至6月20日短短17天内发表了100篇涉华报道,平均每天发表了约6篇涉华报道,频次最多。其中正面报道4篇,中立报道71篇,负面报道25篇。《东亚日报》的正面报道如“被顾客递给的饭团深受感动流下热泪的送货员”“中国成功发射载有3名飞行员的神舟12号”“今天是最后一天……应考生留下的告别字条感动大巴司机”“中国批准对3岁以上儿童打疫苗……全世界首次”等。

从具体内容分析来看,《朝鲜日报》《中央日报》《东亚日报》三大韩国媒体涉华的正面报道主要集中在科技、卫生、社会生活、文化和体育等领域。大部分韩国民众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这些领域的发展还是十分肯定的。同时,涉华负面报道更多地集中在政治领域,特别是涉港、涉疆、涉台、涉美、人权等问题上。如《朝鲜日报》发布“中国用AI摄像机监控人的感情?以维吾尔族为对象正在进行实验”,《中央日报》发布“中国的崛起为何让世界感到不舒服?”等虚假和偏颇新闻,这基本上与美国对中国问题的报道立场相符合。此外新冠肺炎疫情、中韩“泡菜之争”等话题也是负面报道的“常客”。中立客观报道主要集中在科技、体育、旅游等领域,在这些领域,争议性话题比较少,更容易引起受众的共鸣。

在国际传播中,主流媒体对于他国主题的报道与主要受众群体态度相互交织影响,形成舆论场。一方面,一国主流媒体通过议题设置及话语加工,能够影响国民对他国的认知和态度;另一方面,韩国上述三大报纸涉华报道的频率和立场各不相同,这也反映出其受众群体的需求不同,媒体在对内容进行选择时往往会自觉迎合主要受众群体的观念和情绪。另外,相关记者和编辑个体之间的差异十分明显,每个人的阅历、个性、生活环境不尽相同,对新闻事物的认识水平、兴趣范围、敏感程度都有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国际传播新闻报道主题和素材的选择。

三、新闻稿件内容来源分析

在上述《朝鲜日报》《中央日报》《东亚日报》300篇涉华报道中,除各报纸自采稿件外,源自国外媒体的稿件共180篇,占60%。其中源自中国媒体(不含台湾媒体)的有96篇,占比53%。源自中国(含香港)媒体的报道中引用最多的前五位分别是香港《南华早报》(20篇)、《环球时报》(18篇)、新华社(15篇)、中央电视台(6篇)、腾讯网(4篇)。源自歐美等西方国家媒体的报道有84篇,占比47%。在这些报道中,大部分负面报道都引用了西方国家媒体的报道,其中排名前五位的分别是路透社(21篇)、《华尔街日报》(WSJ)(9篇)、彭博社(7篇)、英国广播公司(BBC)(6篇)、《纽约时报》(NYT)(5篇)。

从以上数据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媒体虽然是韩国媒体涉华报道的主要信源,但是有效内容采用占比并不高,而且韩国舆论和民众有一种错觉:即西方媒体对中国问题的报道更客观,中国媒体对中国问题的报道是受到政府管控的。这也成为韩国涉华舆论持续负面倾向的重要原因。一般来说,媒体对新闻来源的选择有其必然的政治考量。对新闻源的筛选也是媒体报道立场的集中体现。不同国家的不同媒体在报道类别的选择上都不可避免地具有主观倾向性。从这一点上,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中国媒体一定要主动加大与外国媒体在新闻内容方面的合作。

四、影响中韩关系的主要因素

韩国《时事周刊》栏目“时事IN”于2021年5月12日至17日对韩国全国1000名18岁以上成年人就“韩国人的反华认识”进行了调查。其结果显示,对韩美首脑会晤后发表的联合声明中的涉华内容,韩国舆论出现普遍反华情绪。其他主要原因还有沙尘暴和雾霾、中国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捕鱼等海域经济纠纷、中国网民的厌韩情绪与言行、政治社会体制、中国媒体对韩负面报道等。

另据2021年8月一份韩国民调显示,中国已经超越了日本,成为韩国年轻人的“仇视”对象。在这项调查中,对日本仇视的韩国人都是50岁以上的人群了,而韩国的年轻一代则对中国的仇视程度要高过日本。分析指出,韩国年轻人会有这么大的仇华心理主要是因为他们对于中国的发达和强大忿忿不平,认为以前如此贫穷和落后的国家为什么可以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变得如此强大,但是这些韩国年轻人想要超越中国但是却毫无任何头绪,这样的憋屈感才是仇华情绪不断发酵的主要原因。

在过去近30年里,中韩两国已经建立起密切的双边关系。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全世界范围内,还很难找到另一个双边关系像中韩关系这样:双边贸易紧密、双边高层交流不断,但双边关系却仍然严重受制于外部因素的影响。

出于历史和政治等原因,韩国主流媒体普遍存在“疏中亲美”倾向,这种主观倾向会主动迎合“西方式审美”,进行新闻选择时会倾向于维护美西方国家集团利益,从而对中国等发展中国家造成不利影响。这一点在“时事IN”的调查中也能同样看出,有62.3%的被调查人是因受韩国媒体对中国负面报道影响才对中国感到厌恶。而这种负面影响甚至延伸到中国产品、中国企业、中国电影和电视剧及餐饮等。由此可见,韩国媒体对形成反华舆论起到了举足轻重的负面影响。

五、研究与建议

形象因素在国家综合国力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因此,如何打造国家形象已经成为对外传播中的关键课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形象应该是“文明大国形象”“东方大国形象”“负责任大国形象”和“社会主义大国形象”。这四种形象的综合体,就是中国故事必须塑造的中国形象。针对韩国三大传媒集团涉华报道的分析结果,笔者认为,为了在国际社会中构建起良好的中国形象,中国媒体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第一,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高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进行第三十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大力气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营造有利外部舆论环境,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随着全媒体时代的不断发展,我们应全力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继续提高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与西方国家的媒体相比,我国媒体的对外传播无论在传播功能还是传播技巧上都仍有很多不足。因此要以多渠道整合传播来提升中国对外传播的效力,从而进一步提升媒体报道的准确性、时效性、广泛性。我们应充分注重对外传播跨国界、跨文化、跨语言的特点,站在国际受众的立场上思考报道是否真正深入人心,扭转西方媒体的偏颇报道局面,让中国人在国际舞台讲好真实的中国故事。

第二,扩大与韩国媒体的合作,提高品牌知名度。

一直以来,中国媒体与韩国媒体之间的交往比较频繁,中韩两国驻外记者也分别建立了相关的联谊机构。但是,其效果往往会被各种政治因素所干扰。总体来说,在中国媒体中的韩国国家形象基本保持着中立偏正面,而在韩国媒体中的中国形象却不令人满意。

在《朝鲜日报》《中央日报》《东亚日报》三大媒体所报道的300篇新闻中,引用来自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MG)信息源的只有6篇。因此,有必要借“中韩文化交流年”契机,加强总台与韩国主流媒体的内容合作,以提高总台在韩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也要有意加强与韩国左派媒体合作,让客观看待中国及中韩关系的声音多一些。我们应该力争做到以国际视角生动讲好中国故事、中国人民的故事、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以不断增加韩国民众对中国的正确认知。

第三,加强新媒体传播。

目前,以脸书、优兔、抖音国际版(TikTok)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广泛地渗入韩国民众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韩国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根据韩国KT经济经营研究所和DMC Media2020年9月发布的《社交媒体现状及展望》报告显示,2020年一季度韩国社交媒体使用率高达87%,为全球平均水平(49%)的1.8倍,在全球范围内排第三。可见社交媒体在韩国社会的影响力多么强大。

根据2021年4月的统计数据,在韩国,各大社交媒体中访问量最多的是优兔,多达3766万人次。随后依次是BAND(1965万人次)、照片墙(Instagram)(1885万人次)、脸书(1371万人次)、Kakaostory(919万人次)等,抖音国际版(301万人次)也排名前列。其中,BAND和Kakaostory分别是韩国IT巨头NAVER和Kakao运营的本土化社交媒体。

目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对韩国传播的新媒体平台主要集中在脸书。根据社交网站使用率排行榜,目前韩国最为流行的还是优兔,另外抖音国际版发展迅猛。笔者认为,要根据韩国的具体社交媒体发展现状,因地制宜、面向未来,适当调整新媒体发展方向和目标受众。另外,脸书是美国公司控制的社交平台,在具体对外传播工作中我们遇到过数次重复认证和广告账户被封等不利影响,导致我们的工作很被动。而抖音国际版虽然比其他国外社交媒体起步晚,但毕竟是中国自主的社交平台,且在韩国发展趋势迅猛,有必要加大中国传播机构在韩国抖音上的帐号建立和管理,并加强相关内容的推广。

金敏国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亚非中心朝鲜语部副译审

责编:李倩

猜你喜欢
中国形象中韩关系
本期导读
本期导读
中韩关系对我国大学生“购买韩货热”现象的影响
美国保守主义权势集团对杜鲁门政府对华政策的影响
东方主义在大正日本文学中的探讨
西班牙媒体眼中的中国形象
统一问题与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发展方向
19世纪中后期东西方画报中的晚清中国镜像
从香港恐怖片看中国内陆形象的演变
讲好中国故事:政府对德传播媒体该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