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再谈仿用句式

2021-10-12 07:06李广义丁亚丽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研究

李广义 丁亚丽

[摘   要]仿用句式是语言文字版块中的综合性题型,有较强的限制性和一定的开放性。2017年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后,仿用句式该如何全面体现学科核心素养,并适应新高考呢?文章着眼于仿用句式的发展历程,分析了仿用句式的过去和现在,并对其未来进行了积极的思考和研究。

[关键词]仿用句式;学科核心素养;研究

[中圖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30-0007-03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通览各套高考试卷和相关的一轮复习用书,语言文字版块中,能涵盖这四个核心要素的题目并不多,在笔者看来,仿用句式无疑是其中的翘楚。2009年,笔者曾以一道仿用句式题为例,深入研究仿用句式的教学方法。

《2020年全国新课标高考语文考试大纲》中明确指出,仿用句式的考查等级为E级,侧重考查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在仿用句式现身高考的历程中,其“语言为表、思维为里”的特征基本上唱主角、成亮点。随着课程标准的实施、学科核心素养的横空出世,笔者欣喜地发现,仿用句式在走出“鸡肋”般的困境后华丽转身,展现独特的魅力,成为高考试卷中的一朵奇葩。下面,笔者将仔细谈谈仿用句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一、曾领风骚常登场,惜有不足渐游离

多年来,仿用句式的题型不断推陈出新,目前通行的大致分为命题式、自选式、嵌入式、续写式和对联式几种。在不同版本的一轮复习用书中,相关的分类及命名稍有不同。题干列举如下。

1.仿照画线的句子,再续写三句,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命题式)

2.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句式与示例相同。(自选式)

3.仿照画线的句子,补写语句,使其与画线句构成排比。要求:语意连贯,风格统一。(嵌入式)

4.仿照下面的例句,在横线上续写两个句子,要求续写的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内容连贯。(续写式)

5.仿照下联对“中国历史书”的述说,请你以“语文课本”为对象写出上联。要求:①合乎对联的基本写法;②要反映出语文课本的特征。(对联式仿写)

这些题型的共同点是,以修辞手法为依托,附带“句式相同(近)”等条件,能直观地呈现考生的思维品质和语言品质,符合“思维的创新和表达的创新”这一课标要求。虽然仿用句式的命题形式、命题角度不断创新求变,但万变不离其宗,各种变式题型大多还是以考查学生的思维和语言为根本目的。对联式仿写题型虽融入了一定的历史、文化内涵,能够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生活认知,但也因为对联的特殊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仿用句式难以走出瓶颈,正是由于它的限制性。分析上述列举的题干示例后不难发现:仿用句式的限制性较强,开放性不足。常见对象、常用修辞、句式要求等成了仿用句式的“硬伤”,不管如何翻新,都不免有“新瓶装老酒”之嫌。比如,基于梅兰竹菊等经典形象命制的仿用句式题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情趣,但是经过一定量的“快餐式”的备考训练后,其价值便大大降低了。这使得仿用句式逐渐淡出了高考试卷,成了一轮复习中的“鸡肋”题型。备考过程中,学生如果能储备与常见对象相关的知识,并熟练运用修辞手法,多练习新题型,就能在考试时对这类题应付自如。

仿用句式被视为处于借鉴模仿的层次,这是其被指摘的原因之一。笔者的《仿写五步法》在投稿时,就被指“仿用句式就是在模仿,收窄了创意表达的空间”。2011年前后,仿用句式徘徊在限制性超越开放性的阶段,很难被赋予厚重的文化价值和丰富的审美价值,更很难考查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2018年,仿用句式重返高考语文试卷,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全国Ⅱ卷中。广大教师对这种变式题型褒贬不一。笔者认为,这道题虽然形式上创新了,但偏重语句重组及逻辑关联,背离了课程标准精神,可以说它博了眼球,却输了特性,令人遗憾。

二、小荷偶露尖尖角,先于同辈在潮头

多年来,兼具文学韵味和文化内涵的题目惊鸿偶现,只是当时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还未提出,因此这些题型没有引起一线教师的足够重视。这些题型,各具特色,各有侧重,在有意无意之间对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例题1]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文化景点或文学意象,常常会引发我们的情思。请从下列词语中选择一个作开头,仿照例句写一句话。要求:①体现景点或意象特征;②句式一致;③运用拟人和反问的修辞方法。

康桥 边城 雨巷 蜀道

例句:赤壁,你的雄奇伟岸,你的大气磅礴,你的壮丽多姿,不正好激荡起我心中的豪情吗?

在课改背景下,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构建了三维目标体系。课程标准提出,有效地推进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与方法、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仿用句式的应运而生,给高考备考、高考试卷带来一股新鲜气息。仿用句式具备三个维度的属性,更具实践性、发展性。与扩展语句及排序类选择题相比,仿用句式具有创意之美,有更大的自由度。在做题过程中,学生会根据个人对教材的熟知程度以及对作品的个性化解读,选择对象;会进行文学形象、主观认知的重塑;还会进行有创意且有个性的表达。学生往往能够写出让人惊喜、拍案叫绝的佳妙之句。

[例题2]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

即使书中没有黄金屋、颜如玉,书籍仍旧是精神追求者的宠儿,因为读书不仅仅是一种需要,更是一种性情的愉悦,它如同春日扁舟里的放歌、                                       、                    、隆冬炉火旁的倾谈,它是心绪的慰藉,是生命的落脚处。

本题诠释了读书的益处。除修辞、内容等方面的要求外,还有一个隐性的任务指令:补写的句子需与前后句子保持内涵、格调上的一致,以体现读书特有的文学韵味,生成与读书有关的审美联想。诗文中的良辰美景、文人雅事、闲情逸致、志趣哲思等均可入文句。本题融入了文学因素,又带有一定的审美倾向,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相契合。

[例题3]“因为有了文字和艺术,人类的文明发展就有了质的飞跃”,请结合你的思考,从舞蹈、音乐艺术中任选一项,仿照这句话后面的例子写一段话。

示例:因为有了文字和艺术,人类的文明发展就有了质的飞跃。我曾经在博物馆里看到了印加文明结绳记事的实物,但由于年代久远,解读的方法已经失传,古代多少或许重要的人物和重大的事件就永远烟消云散了,相比之下,中国文字一脉相承 ,再加上印刷术的发明,让中国文明的保存和传播成为可能。

本题的可贵之处是脱离了常规的仿用句式命制窠臼,不再受修辞、句式的制约,更具思辨性、论述性、自由性。“从舞蹈、音乐艺术中任选一项”明确了范围,却没有限定某个具体对象,给了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可谓限制性和开放性兼备且平衡。学生不仅要调动在学习生活中积累的素材,还要激活在读书过程中获得的审美体验,更要厘清相应事物的内在关联,进行具体的论述分析。

[例题4]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许多汉字如山、日、水、火、土、木……都具有豐富的文化意蕴。请参照例句,任选一个字写一段话。要求100字以内。

例:“月”字形如弯弯的月牙,“月”加“日”是“明媚”的“明”。“月”在中华文化中总是与清纯、静谧、乡情相联系,“朗月清风”让人神清气爽,“月是故乡明”则勾起人们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

本题中的示例描述的主体是“月”,描述了“月”的形状及意蕴,描述了“月”与其他字词构成的意蕴深厚的词句。题干中有“文化意蕴”这一明确提示,即要求仿写内容应包含文化信息。

以上这些变式题型,与培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相契合,是值得进行深入研究的。

三、终有历寒吐艳时,且看新翻杨柳枝

用“活”仿用句式的最高境界是增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激活学生的才识和智慧,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这类题型应兼具文化性、审美性、综合性和创新性。

有时,借鉴模仿中蕴藏着创新的契机。笔者就做了一次尝试,把2017年高考语文北京卷的一道微写作题改编成仿用句式题,把参考答案中的“薛宝钗”作为示例写作对象。改编如下。

《红楼梦》中的王熙凤 、林黛玉、史湘云、香菱等女性角色,形象鲜明、深入人心。请结合你的阅读体会,仿照示例,从这些女性角色中选择一人,也用一种花来比喻她,并简要陈述这样比喻的理由。要求:依据原著,自圆其说,180字左右。

示例:薛宝钗,我们可以把她比作素有“国色天香”之誉、盛开之时雍容华贵的牡丹。论美貌,她脸若银盆,眼同水杏,唇不点而含丹,眉不画而横翠,有雍容娴雅之美;论才情,她经史子集融会贯通,诗词歌赋博采广收;论人情练达,她秉持世俗的理智,谨守封建妇德,尽心尽力地维持着封建时代贵族女子的正统风范,一步一步实现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人生理想。

命题构想:本题将文学形象与花卉形象联系起来,在做题时,学生需要寻找到这两者之间形与神的契合点,在分析某个女子自身特点的基础上,用对应的花进行比喻,以落实以花喻人,以美写美。写花,要有生活观察和文学认知;写人,要尊重原著,了解人物的形象、气质、性情等。要想以花喻人,就要从人物的言行举止中提炼出与花相同的特质、神韵。这类仿用句式题型能更充分、更全面地融通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并且衔接整本书阅读和学习任务群教学,开放性、自由度高,个性化强。

学以致用的最高境界是创新。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如果说阅读是吸收,那么运用就是释放。学生在完成仿用句式题的过程中能够释放知识积累、情感体验、人生认知、思想感悟等,并最终形成彰显个性思想的智慧成果。

情境式仿用句式可成为题型研究的新方向。在题干中可像作文题目一样创设一定的情境,以使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更贴近生活。这有利于学生张扬个性,尽展文采。命题时可以不使用“仿照”“仿写”等词语,而是使用更具开放性的词语来表述要求。这样学生在审题时,只有发挥相应的能力,才能发现其中的乾坤。学生在完成这样的仿用句式题时,会把自身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与个人的阅读体验、文化认知与生活经验结合起来,从而进行带有自我情感倾向的、有创造性的审美表达。

“语文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运用方式及其品质。”这句话指出了语言实践、语言运用的重要性,也给高考备考指明了方向。一线教师应不断对仿用句式进行探索研究,以语言、思维、审美、文化为统领, 在命题形式、考查点的设置等方面寻找着力点,进行更多积极的尝试。笔者相信,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仿用句式,一定能保持语言文字运用的活力和魅力。

[   参   考   文   献   ]

[1]  齐云芳.仿写的“仿”只是一把梯子[J].现代交际,2013(10):144-145.

(责任编辑   农越华)

猜你喜欢
学科核心素养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新版C-NCAP侧面碰撞假人损伤研究
关于核心素养及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与疑问
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四个对话视角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思政课教学研究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