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产托管社会化服务模式创新分析

2021-10-14 07:48安徽省太和县高庙镇农村经济与统计服务站
现代经济信息 2021年25期
关键词:社会化农户农民

史 彬 安徽省太和县高庙镇农村经济与统计服务站

引言

农业生产托管属于近年来各界研究焦点,相应社会化服务模式探索也随研究大量涌现。相关探索面临的问题较为多样,如服务模式较为传统、托管组织服务水平低下、托管模式较为稀缺,只有设法解决问题,才能够保证农业生产托管效用得到充分发挥。

一、农业生产托管社会化服务模式创新和保障策略

(一)特点分析

农业生产托管本质上属于一种特殊服务产品,结合图1所示的玉米农业生产托管细分可以发现,农业生产托管可参与生产过程并帮助农民选择服务,异质农户消费需要得到更好满足[1]。

图1 玉米农业生产托管细分示意图

在农业生产托管实践中,农民可通过购买服务参与社会分工,农业效率和农地要素配置会因此受到深远影响,由此带来的规模经济效应和分工深化可形成图2所示的农业生产托管供需机制,交易成本降低、风险化解均顺利实现,农业经营环节稳定、技术进步等目标也能够逐步实现[2]。

图2 农业生产托管供需机制

(二)模式创新

近年来各地围绕农业生产托管社会化服务模式创新开展了一系列探索,典型创新成果如下:第一,“农户+集体组织或合作社+龙头企业”模式。该模式创新能够解决各服务主体协调不足、对接市场能力欠缺等问题,属于对传统“农户+合作社+龙头企业”模式的改良。通过在农户、合作社、企业间形成利益联结机制,紧密联系小农户与大市场,农户、合作社、农业企业对接中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组织优势可以充分发挥;第二,“农业共营制”托管模式。所谓“农业共营制”,主要由农业职业经理人、土地股份合作社、农业综合服务构成,该模式创新在土地细碎化等问题解决中表现出色,且能够较好应对劳动力弱质化问题。基于“两权分离”的经营权和所有权,由专业人才负责经营,农业产业经营竞争力将大幅提升,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发展能够获得充足的人员及组织保障;第三,“农民合作社+农户联耕联种”托管模式。该模式创新在土地资源利用等方面表现突出,尤其适用于土地碎片化问题处理。对于农村家庭经营制度的完善和稳定来说,联耕联种能够发挥积极作用,规模经营能够在无需土地流转的前提下实现;第四,“实物方式+货币方式”。该模式创新允许农民灵活选择托管收益分配方式,托管费用支付也更为灵活,农户托管积极性受到的现金影响能够降到最低。在分配托管收益时,农民可基于自身需要选择实物或货币;第五,“农户+托管组织+互联网”模式。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快速发展,该模式创新可基于托管组织发展电子商务,在支付宝、微信等平台支持下,生产者、农业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参与经营,“种对、卖好”的信息服务、“高效、高产”的技术服务、“赚钱、省钱”的购销服务可顺利提供,供求双方信息对称也能够在互联网平台支持下实现,基于互联网的特色农产品销售探索能够顺利推进;第六,“联合社+合作社+政府”模式,该模式创新以农产品生产为联结纽带,以联合社、农民合作社为合作平台、基本单位,资金信用服务、农资农产品购销、专业化生产等合作即可顺利开展,三位一体的“信用、供销、生产”服务模型也能够形成,最终可实现普惠式融资、抱团式发展、互补式合作。

(三)保障措施

农业生产托管社会化服务模式创新需要得到一定保障,这种保障应涉及三方面内容:第一,深化分工分享机制。为满足创新需要,分工分享机制必须设法深化,以此更好保证各方权益。受经营分散和生命节律特性影响,农业的封闭性特征较为显著,为引导其向开放性转变,实现农地规模经营并优化配置土地要素,必须从农业纵向分工和横向分工方面入手,强化农业生产托管对农业效率配置及生产行为的实证证据和内在逻辑,辅以不同嵌入性组合,提供务工岗位给部分农民,农民参与分工的积极性将有效激发,良好服务关系也能够顺利形成;第二,构建密切信任链接机制。信任属于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的基础,随着农业资本化倾向日渐显著,为保证小农户经济效益,满足农户的家庭劳动力释放、现代生产技术应用、劳动负担降低需要,农业生产托管相关的农民顾虑应设法打消,保证农民与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主体间更好形成信任关系。在不断加深的服务供需方信任下,不断延伸的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链条可同时为相关金融服务发展提供支持;第三,健全契约激励机制。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可以发现,在农业生产托管领域,相较于资本合作,成员情绪情感和日常实践对合作的影响更为深远,因此农民是否参与农业生产托管合作必须得到重视,同时需保证合作组织与农民的关系较为紧密。生产率能够通过劳动分工提升,且能够同时扩大价格机制适用范围、扩张市场容量,但同时带来的交易费用问题无法回避。对于本文研究的农业生产托管社会化服务来说,土地与资本间存在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契约这一联结纽带,分工效率可在交易组织与合约安排支持下得到保证,交易费用可同时降低。对于不断扩展的市场容量,逐步深化的劳动分工,需设法降低交易成本,如通过订立合约实现外生交易费用减少,小农户与合作经济组织的交易将更好达成,内生性交易费用也能够同时减少。农业生产托管社会化服务充分竞争,因此在契约精神下,还需要在供需双方间构建质量把控、风险控制等激励契约,良性的激励约束机制在生产效率与效能提升、高质量服务发展等方面均能够发挥积极作用[3]。

二、实例分析

(一)案例概况

以某地开展的农业生产托管社会化服务模式创新探索为例,探索以当地专门建设的农业公司社会化服务组织为主体,由农机专业合作社8家组成,具体的专职服务人员、农机植保作业人员数量分别为85人、120人。案例以玉米、小麦、苹果为主要农产品,三级体系、四化建设的农业生产托管社会化服务模式得以形成。

(二)三级体系

三级体系指的是农业生产托管社会化服务体系贯穿村、乡、县三级行政机构建设,为整合土地、农机等资源并做好管理及协调工作,需同时做好“乡镇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中心”与“县级农业社会化服务联合体”的建设,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积极参与也不容忽视,该合作社还需要同时负责农机调配、技术培训、作业质量控制等工作。农业生产托管基础得以夯实。

(三)四化建设

在农业生产托管社会化服务模式创新探索中,管理、服务、作业、技术的持续升级极为关键,这种升级需要结合规范化、统一化、标准化、实效化目标,这种创新同样具备较高借鉴价值。对于农业生产托管各环节,需要聘请行业专家开展作业标准制定,对于严格执行相应要求的服务组织,相关人员和农户负责监督管理。被托管农户与服务组织需要签订合同,以此保证相应服务标准的严格执行,完成各作业环节后,自检完成后的服务组织需要进行验收申请提交,以此接受管理部门的监管,完善的考核、管理、退出机制也在农业生产托管社会化服务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四)成果总结

结合案例实践进行分析能够发现,上文提及的农业生产托管社会化服务模式创新在降低成本、减少化肥和农药用量等方面能够发挥积极作用。在三级体系支持下,全县得以形成延伸对接的农业生产全产业链,相关有效资源也得以全面整合。在打造服务市场的过程中,通过对关键及薄弱环节的聚焦,农业生产托管存在的不足得以直观展示,市场的健康性、稳定性、活跃性也得到保障,这使得农业规模经营、农业经营竞争力和综合效率提升顺利实现,真正解决了“种好地”问题,多渠道收入、多元化收益使得农民真正从土地中解放。此外,当地同时开展全周期式六位一体金融服务模式创新也在农业生产托管社会化服务模式创新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在“银行+期货+农担+保险+托管组织+政府”的共同支持下,农业托管服务得到更好保障,托管风险降低、托管内容丰富因此更好实现,统一投保探索也需要得到重视,这类探索需要得到村集体经济组织等单位的支持。

三、结语

农业生产托管社会化服务模式创新价值极高,本文研究探讨的内容直观展示了农业生产托管社会化服务模式创新路径。为更好开展相关创新探索,现代化农业与小农户的有机衔接、相关人才的开发和培养、政府部门引导支持作用发挥同样需要得到重视。

猜你喜欢
社会化农户农民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公共文化服务亟须推进社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