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在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探讨

2021-10-14 07:48郭佳琦天津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现代经济信息 2021年25期
关键词:专业知识专业课程课程思政

张 怡 刘 悦 郭佳琦 天津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上指出:“要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具体来说,高校必须肩负起思政教育的职责,发挥专业课程育人的功能,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协调[1],从而真正实现思想政治知识教育与专业知识技术教育的理论与实际的具体统一。对财务管理专业而言,高校及教师需要深刻地了解“课程思政”的意义及重要性,担负起自己的育人责任,充分挖掘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中体现的思想政治元素,创新其教育的方式及教学手段,提高广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素养。

一、“课程思政”融入财务管理专业的现状

财务管理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性基础课,对我国财会行业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高校把培养一批具有科学文化素养和职业道德素养的综合型财务人才为目标,以四大财务活动为核心开展一系列筹资、投资、经营和分配管理的相关课程。虽然财务管理专业历史悠久,但由于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只是浅尝辄止,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实际联系不密切。

为了更好地了解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对“课程思政”的认识与态度,项目团队以问卷的形式对财务管理专业学生进行调查。从统计数据来看,82.8%同学认为课程思政对于培养学生诚信意识非常重要,95.4%同学认为觉得职业道德素养是非常重要的,但64.7%同学认为没有感受到课程思政元素融合到专业知识的学习当中,详见图1、图2。可见,当前思政元素并没有真正融入到财务管理专业课程当中,思政进课堂已成为社会与学生的现实需求。

图1 课程思政对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重要吗”调查结果

图2 “你认为一个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高低重要吗”调查结果

二、课程思政在财务管理专业实践的必要性

(一)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良好的思政素养与专业的实践能力越来越成为财务管理人才的重要考核标准,但部分财务管理专业学生仍然存在着缺乏诚信意识、无视行业道德准则等问题。因此,以掌握财务管理相关专业知识为教学载体,走出财务管理专业教学中重智轻德的误区,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和政治教育,构建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科学的思政规律和逻辑,提高大学生职业道德水平,才能出培养一批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德才兼备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

(二)思想道德教育的现实需求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在财务领域出现了财务违规舞弊、信息造假等现象,严重威胁了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因此,培养一批具有过硬专业知识与思想道德素质的财务管理人才成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迫切任务。课程思政正是强调以财务管理相关专业知识为载体,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充分发挥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育人价值,实现其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有机融合。

(三)促进本科教育发展

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强调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加快建设一流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高扬人才培养主旋律,把本科教育放在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目前传统的财务管理专业课程往往注重专业知识的教授而忽略了课程思政元素,这导致了本科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将思政元素融入财务管理专业知识,即将学术与学科资源有效整合,为本科教育工作的发展提供助力,开启本科教育工作新的篇章[2]。

三、课程思政在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路径

(一)构建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思政”体系

1.开展多元化思政教育,培养职业素养

一方面在财务管理专业实际教学工作中,应结合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要求,强化准则意识[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客观公正的处理会计事项的行为习惯,另一方面,依托专业优势,建课程思政云课堂“多财多思”,见图3。

图3 《多财多思云课堂》学生自制视频

云课堂通过建立《财务管理学》《税法》《审计学》《经济法》等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模块,在各模块的教学中融入实践元素。在《财务管理学》课程教学中,充分运用了经典案例分析和应用型教育方式,提高了学生的财务管理专业道德素质;在《税法》的课程教学中,通过对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的融合,形成“纳税光荣,偷税可耻”的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理想和价值观念;在《审计学》的课程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和规范财务分析能力的培养,形成学生不计假账、不提供虚假财务信息的正确理念,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公正廉明的职业道德精神;在《经济法》的教学中,结合思政元素和法律条文教学,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教育,明白在财会领域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形成遵守法律法规的职业道德品质。

除此之外,“多财多思”云平台通过深入分析财务管理专业的发展趋势,帮助广大学生制定职业生涯的发展计划,坚定了学生的职业发展信念,增强了学生对财务管理专业的荣誉感与自豪感,引导广大学生坚持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加强实践教育,建立完善教学体系

搭建财务管理专业竞赛和实践平台,在实际应用中进行思政教育,完善课程教学体系。“多财多思”云平台通过充分利用自身科技资源优势积极举办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等活动,使学生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紧密结合运用起来,在学科竞赛和实践操作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奋斗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和诚信意识。

(二)增强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思政”保障

1.加强顶层建设,立德树人责任

加强顶层设计,落实育人责任。高校应根据“课程思政”在财务管理专业的具体实践情况提供相应的制度保障,将“立德树人”作为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制定“思政进课堂”的实施方案,发挥其在课程思政实践过程中的管理和指导作用,细化教学目标任务,落实育人责任。此外,高校还应成立专门的教育小组,积极与财务管理专业授课教师对接,从教师培训、教学管理、教材编写等方面不断完善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的制度建设,找准财务管理专业知识与课程思政的契合点,从行动上将“课程思政”落到实处。

2.建立多元化课程考核体系

科学的考核体系是督促教师通过财务管理专业知识进行思政教育的制度保障,更是检验高校“立德树人”成果的重要手段。传统的考核方式以教材知识为主,具有“重理论、轻德育”的弊端,由此助长了教师只传授课程专业知识,忽视育人的教育行为,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检验专业知识与课程思政的融合效果,高校必须建立完善的科学的考核体系[4]。在考核过程中应加大对思政内容的考核占比,明确规定将育人成果纳入新的考核体系之中。此外还需对考核形式进行改革。以重视综合素质的考核方式代替传统的单一考试成绩的考核方式,用考核形式的创新带动教学内容及方式的创新,实现思政育人。

3.组建专业教师队伍,加强队伍保障

教师是教育之本,兴国必先强师。课程思政在《财务管理》专业实践的过程中离不开优秀的教师队伍。因此在实践过程中,学校必须要重视教师的作用,充分发挥高校教师协同育人第一主体的作用,组建专业教师队伍,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动力。

提高教师的思政能力。“课程思政”在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与教师的教学水平息息相关,教师的教学水平与专业能力直接影响着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结合的效果。因此,必须建立长久的思政改革机制,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思想政治素养。就目前来看,教师可通过自主学习和培训交流等方式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及思想政治素养。高校可通过教师培训、开设课程思政公开课等方式,为教师提供获取思政信息的平台,为“课程思政”在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提供助力。

创新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注重思政元素的设计和展现,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经典案例联系专业知识及思政教育点,做到社会现实与学生情感的无缝对接,将专业知识与社会价值自然融合。教师可利用“多财多思”云课堂与学生保持联系,及时沟通专业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让学生明白财会知识学习的关键所在。同时“多财多思”云课堂通过利用特殊的时间点或社会实践开展财务管理教育,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4.发挥榜样力量

借助于榜样的影响力,发挥榜样的力量[5]。“多财多思”云平台将现实生活中优秀的校友、具有精湛专业知识和高尚会计职业道德的财会领域名人引入云课堂平台,激励大学生刻苦钻研,认真探索并创新财务理论知识与实践,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历史责任感。

四、结语

总之,“课程思政”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重要方式。财务管理专业课程必须积极开展课程思政,不断寻找新的实践道路,以培养适应新时代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所需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财务管理专业人才。

猜你喜欢
专业知识专业课程课程思政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传播专业知识,启迪成长智慧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软件技术专业知识地图的应用研究
如何判断你的老板是个“精神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