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36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2021-10-28 15:24杨恩国张秋艳宋滨
辽宁教育·教研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平均数环节探究

杨恩国 张秋艳 宋滨

为了适应新的教育形势,提高教学效率,依据高效课堂改革的要求,结合实际,我校提出了“361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3”即一节课教师引领指导时间占30%(不超过12分钟);“6”即学生自学、讨论、展示、练习的时间占60%(不少于24分钟);“1”即课堂检测评价占10%(4分钟左右),包含创设情境、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巩固拓展、反思升华等五个环节。我们以“361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为依托,优化引导环节,提升了教师的引领能力,强化自学环节,提升了学习效率,丰富评价环节,增强了学习反馈功能。

一、优化引导环节,提升教师的引领能力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学生要在自主、探究、合作中学习。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引领学生快速进入角色、完成教学任务,同时还要设计更具层次感的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营造轻松欢快的课堂氛围,创设能让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培养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教师的引领指导时间不宜超过12分钟,即占总时中的“3”。那么,教師怎么能在有效的时间里充分发挥自己的引领作用呢?

(一)设计轻松和有针对性的导语

设计的导语要具有营造气氛、激发学习兴趣和引导点拨的功能,要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使其兴奋起来,提高对课前活动或导语内容的关注度,并能积极踊跃地参与进来。这样,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能够集中精力去完成教师设计的课前活动或被教师的导语吸引而产生思考。另外,教师的导语中还应包含引导、点拨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要体现出关键词“是什么”“怎么样”等,以便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从简短的话语中筛选出重要信息,提炼出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内容,为下一个环节的学习活动奠定基础。

在“不等式及其解集”一课中,我们设计的导语是这样的:“先做一个小游戏,每个同学和自己的同桌比掰手腕,看看谁的力量大。”这个游戏一下子使学生兴奋起来,集中了注意力。他们积极地参与到游戏中,并记住了比赛结果。接着,我们又出示了一组比身高、比体重的图片。学生看到了身高和体重差距的数据,得出了谁更高一些,谁更重一些的结论。通过观察,他们获得了感性认识,激发了学习兴趣。然后,我们继续引导:“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发现无论是身高、体重还是速度都存在着一些不相等的关系,在数学中我们用不等式来表示这些不等式的关系,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不等式及其解集。”这句简短的话语,使学生快速抓住了“不等式”“解集”等关键词,从而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二)设计具有层次感的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

要让各个教学环节之间衔接得自然,教学内容也应是由易到难,逐层递进,具有一定的逻辑性。这样,在学习活动中就能做到环环相扣、步步深入。同时,在语言上要做到诙谐幽默,要积极引导学生去参与、去探究、去质疑、去挑战。

在教学“平均数”一课时,我们是这样设计的:

1.知识回顾。(引导学生回顾小学时学过的算术平均数,这符合大部分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他们可以在已有的认识经验基础之上学习)

2.引入新知。(在回顾旧知识的基础上,教师主导引出新的知识点:加权平均数。然后,让学生自主学习新知)

3.运用新知,体验“权”。(教师设计出一套由易到难的习题,让学生体验)

4.达标测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练习,既可以对前面的知识系统性小结,又能反馈出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做到“当堂清”)

5.自我评价。(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及时自我反思并改正错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从以上的设计中可以看出,其教学环节具有层次感,像台阶一样步步深入,“引导”“主导”“设计”等行为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这样的设计,教师占用的时间并不长,既明晰了课堂流程,又有效地引导学生有序进入到学习活动中,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二、强化自学环节,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生仅靠学习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提高个人的学习能力,而学习能力的强弱又决定了学习效果的好坏。所以,培养学生的自学的能力势在必行。“36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下的自觉环节不少于24分钟,是主要的教学环节。

(一)在不断积累中提高自学能力

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地积累学习方法,勇于和勤于发现问题是强化自主学习能力的手段之一。在课堂上,需要以已知的学习方法为基础,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挖掘、积累更有效的学习手段、方法,积累的方法越多,自主学习的能力就越强。如在“不等式”一课中,学生可以用类比的方法,先总结出等式的概念,通过类比,得出不等式的概念,这样得出的不等式的概念会印象更深刻,理解更透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为了达到自己的学习需求,能主动地去管理自己的意识,主动地支配自己的大脑,调动各种机能,去理解、去记忆、去总结、去发现。此外,还需要养成随手记录的习惯。如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将发现总结的方法记在书上或课后整理在笔记本上。每个人的理解和习惯不同,积累的方法也可能不同,所以,教师不可强制统一。

(二)在合作学习中提高自学能力

合作学习是对学生之间互动的一种开发和利用,能有效拓展他们之间的关系,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增强课堂教学效果。采取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自主学习是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手段之一。“同组异质”则可以让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取长补短,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在合作学习中,要落实具体的学习内容,布置难易适当的学习任务。寓言故事“瞎子和瘸子”中,强壮的瞎子和眼睛好的瘸子互相合作,共同到达了目的地。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合作固然重要,有一个努力的目标更重要。同样,“36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也为学生设置了明确的目标,这是他们合作的动力。合作探究的目标包括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每个人遇到的疑难问题和教师设计的目标。设计的问题要有探究的价值和高度,以便学生能深入地分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找出规律和方法。如“不等式”中,我们就设计了探究问题:“不等式的解和解集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了目标,让他们有了合作的动力。

(三)在巩固和拓展知识中提高自学能力

巩固是通过练习让学生把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牢记于心,并能熟练地运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问题,提高课堂效果。拓展是为了让学生学以致用,让他们跳起来“摘果子”,同时在“摘果子”的过程中领悟方法,以“动”促“思”。拓展训练既让课堂效果提升了层次,又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理,从而使他们去勇于探索,不断尝试,接受挑战。如学生在学习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及其相关知识,明确了“平行于坐标轴的线段长度是横坐标或纵坐标差的绝对值”这个知识点后,我们设计了这样的题目:

四边形ABCD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上图,若AB⊥AD,AB⫽CD,AB=5,点A的坐标为(-2,7)。

①B的坐标为。

②若CD=AD,则C的坐标为。

这道题既巩固了旧知识,又迁移到由线段的长度得到点的坐标,达到了拓展的目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诸多类似这样的自主学习、交流、讨论中,学生学会了乐于陈述自己的观点;学会了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修改弥补自己之前的看法;学会了反驳他人的观点。这样,强化了自学能力,提升了学习效率。

三、丰富评价环节,增强学习的反馈功能

客观的评价具有诊断的作用,它能让学生在认识到自己不足的同时看到他人的长处,学生还可以在他人的评价中发现自己需要提升的地方,同时给自己以信心。“36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下的数学教学评价时间为4~5分钟,如何在较短的时间里最大程度地增强反馈的功能呢?丰富评价环节,让评价多元化势在必行。

(一)教师欣赏式评价

教师欣赏式的评价带有鼓励性和指导性,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如沐春风,让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要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果展示等环节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积极评价。对学生的表现好在哪里,有何不足之处,如何改进等方面要进行客观陈述,这可以让他们不仅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也能提高自我认识,不断地完善自我。

(二)学生相互评价

俗语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学生身在“局”中,不一定能发现自己的不足,所以同伴之间的互评非常必要。同时,互评的过程也是自我对照的过程,学生在评价他人的时候,就会不自觉地对照他人检查自己。所以说,开展互评也是学生完善自我的过程。在“平均数”一课中,我们是这样设计相互评价的。

同学们,请根据自己的课堂表现,从下面三个方面(每一项满分都是100分)给同伴打分,按要求计算一下同伴的成绩,并根据结果提出要求和改进。

(三)课堂达标评价

适时、适当的练习既是对前面知识的系统小结,又是反馈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的手段。如“平均数”一课中我们是这样设计的达标测试。(4分钟完成)

1.一组数据为4,4,4,4,4,5,5,10,10,10,则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 一组数据为10,8,9,12,13,10, 8,则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

2. 瓦房店市的6月中旬最高气温统计如下:

在这十个数据中 34的权是,32的权是;该市6月中旬最高气温的平均数是,这个平均数是平均数。

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要求:“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构建以活动为主线的教学形式。”我校的数学教学秉承新的课程改革理念,让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达60%以上(自学、讨论、展示、練习),这样大的时间比例让学生有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升能力的时间,最大限度地提升了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做了课堂的主人。同时,30%的时间内,我们要求教师改变以往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教学语言少而精,能引导课堂的教学流程,主导地位突出。多元化的评价占了10%的时间,在多元化评价中,学生的知识得到了反馈,也促进了成长。

(责任编辑:杨强)

猜你喜欢
平均数环节探究
设问引导探究
依托过渡环节 构建游戏化微课程——解决幼儿园过渡环节“消极等待”的策略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不一样的平均数
谚语趣画
五环节助学教学设计案例
关注加权平均数中的“权”
平均数应用举隅
说说加权平均数
多环节可变主体行为监管的行为观测力度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