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班级劳动教育实践研究

2021-10-31 02:50陈焕琼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26期
关键词:小学核心素养

陈焕琼

【摘要】指向核心素养的劳动教育是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在生活条件逐渐优越的现代社会环境下,针对小学生劳动精神与技能的培养却有所疏忽。因此,强化小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十分必要。但目前全国教育大会提出的“五育并举”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尚未完善,如何适时开展更科学有效的小学班级劳动教育实践工作仍有待进一步探究。笔者结合本校小农田的体验活动,简单分析当前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班级劳动教育实践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再结合“五育并举”理念和班级实际提出优化策略建议,以盼能给同样情况的小学班级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班级劳动教育

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及教育部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劳动教育”提出了明确的指示,要求学校主动、积极开展劳动教育,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劳动之中,并组织学生完成校园内的基础劳动工作。在此明确要求之下,教师更需要主动承担起“劳动教育”的任务职责,提高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促使小学生在班级劳动的过程中潜移默化习得劳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劳动素养和核心素养。

一、新时期的小学劳动教育实践

2018年9月,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突出“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并且在小学阶段强化劳动教育的基础工作,对于学生意识行为习惯的养成意义重大。劳动教育是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教育工作的基础。加强小学生劳动教育既有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健康发展,又有利于促进学生劳逸结合,确保体力与脑力的合理分配,更有利于学生德育工作的高效推进,磨炼学生“吃苦耐劳”的意志,优化学生“尊敬劳动、热爱劳动”的价值观体系,促进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

二、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班级劳动教育实践途径

德智体美劳是素质教育推行的关键内容。“劳动”作为其中一环,在内涵意义上已经赋予了新时代的内容,超越了传统“劳动”的范畴,更需要对学生劳动技能、劳动习惯、劳动意识等多方面进行培养。小学教师要立足小学生的核心素养不断组织小学班级劳动教育,促使小学生在多样化的劳动教育活动中,增强小学生对于劳动的兴趣,促使小学生在劳动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三观”,提升小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

(一)加强学生劳动观念的培养

要转变小学生轻视劳动的群体行为,就必须及时解决他们的主观思想意识。离开了劳动的社会是无法实现持续发展的。当前美好和谐生活的点点滴滴都离不开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为此,学校要积极重塑小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到“劳动”的意义,不仅关于个人成长更关乎社会的发展以及国家的建设。要重视校园内劳动文化的建设与传播,全面解释“劳动”的真正内涵,提升劳动教育的精神品格,形成崇尚劳动的校园基调。在本校开展的“小农田”活动中,每一个年级的学生都需要参与到“小农田”的建设之中,进行全面的农田开发——种植——维护——收成等作业。在每一个阶段之中,教师都需要引导小学生充分关注其中的价值内容。例如,在开发阶段,让小学生感知因为自身的汗水付出,让普通的田地成为肥沃的农田的成功喜悦;在收成阶段,小学生看到硕果累累,自然而然强化了劳动的收获感,认识到“劳动”的意义,感知“劳动”之下的价值与成就感,更为主动投入到劳动之中,形成热爱劳动的品格。

(二)优化班级劳动课程,强化劳动意识

班级劳动课程是培养小学生劳动习惯、劳动技能的主要途径。在传统的劳动课程之中,教师多是以组织学生打扫课室或校园的卫生为主,此形式之下虽然是有“劳动”的成分所在,但是更多是流于形式之上。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教师可以创新劳动课程,将传统的集体劳动转变为个体责任制的劳动模式,小学生以分组的形式进行劳动作业,并在每一组中安排不同的“工作人员”,专职负责劳动过程中的某一个环节,初步将劳动意识、劳动责任渗透到小学生之中。在本校“小农田”活动中,教师需要落实每一块农田、每一种植物都有对应负责团队。以3-5人为一个团队,其中1人为总负责人,记录组内所有人的劳动情况,其中1人则为劳动监督,主要负责监督管理同学劳作是否到位,其中1人则为劳动管理员,主要负责对大家的劳动提出意见,如,哪里是否还可以改进、哪里还能够做得更好等。“工作人员”实现轮岗制度,每一位学生都能够体验到不同的角色,以及培养对应角色之下的劳动素养。另外,从“工作人员”的命名上,班主任要关注到彼此的平等性,不能让小学生从命名中感到职位的高人一等,需要建立平等意識,关注到角色本身的职责内容与教育意义所在。

(三)关注专项劳动教育,习得劳动技能

劳动技能的提升,能够强化小学生劳动兴趣、劳动自信的生成,同时能够有力推动小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到劳动活动之中,有效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促使小学生获得适应其终身发展的劳动能力和劳动水平。因此,在班级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可以重点关注专项劳动教育的课程开展,以专项教育的方式培养小学生特定的劳动技能。小学阶段,专项劳动教育更多是从生活实践出发,关注小学生生活的劳动需求、劳动特性。教师可以从基础做起,在“小农田”的劳动活动中,教导小学生更多的专项技能。例如,种植环节上,如何播种、每一次播种的数量、植物与植物之间的播种间距等;日常的维护管理上,每一天应该浇多少水、需不需要施肥、出现黄叶的应对办法,等等,让小学生习得对应的种植技巧,小学生会因为耕种技巧的获取而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从而更为主动参与到劳动之中。专项劳动教育,还能够从小学生所感兴趣的角度出发,创造更多劳动体验活动,例如,让小学生自行选择自己喜欢的作物进行种植,或者通过线上、线下等渠道,了解更多创新的农田作业方式等。

(四)家校同步劳动教育,主动参与劳动

家校共育,主要是指充分发挥家庭的教育引导力量,实现学校教育的延展与深化。在小学班级劳动教育的过程之中,教师更需要发挥自身桥梁的作用和责任,积极与学生家长进行相关的劳动教育沟通,让家长充分理解小学生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同时,鼓励家长积极引导小学生参与到家庭劳动之中。在“小农田”活动上,教师可以积极邀请家长一同参与到劳动之中,与小学生一同种下一个植物,或者是一同感受收获的快乐。另外,家长也可以以学校的农田作业为基础,在家中用小花盆进行家庭环境上的“农田”拓展,不断深化小学生的劳动意识,鼓励其主动参与。

三、结语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劳动,不仅仅意味着实际能力和技巧,而且首先意味着智力的发展,意味着思维和语言的修养。”当前,劳动教育成为了一股新型教育潮流,要充分发挥劳动教育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劳动教育的路子越走越宽广是一种共识。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种,是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能够促使小学生在班级劳动的过程中获得探索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创造力等的发展,还能培养小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环境的积极情感。教师作为实施班级劳动教育的主体,应该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劳动教育观,劳动优先的学生教育观,促使学生在劳动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习惯和劳动能力,实现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汪丹.正心立德 劳动树人——论劳动教育视角下的“五育并举”[J].名师在线,2021(7):55-56.

[2]陈晓慧.注重生活中的劳动教育,切实提高学生的劳动水平[J].新课程导学,2021(5):59-60.

[3]周旋.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劳动教育初探[J].江西教育,2021(6):13-14.

猜你喜欢
小学核心素养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新课程背景下歌唱教学方法的探讨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