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E理念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2021-11-10 02:29李雯雯
关键词:大学物理工科导向

郑 军,李雯雯

(渤海大学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辽宁 锦州 121013)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指导下,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结构”和“程序”[1].在新时期下构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教学模式,是现阶段一线高校教育工作者亟待探索的重要课题.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冲击了整个教育界.特殊时期,线上、线下相结合开展教学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为“停课不停学”提供了坚实的教学保障,与此同时,师生对混合式教学模式都有了深刻体会.高校教育工作者应以此为契机,将传统的教学理念与人工智能、云技术、大数据及手机APP等新兴的教育技术手段相结合,积极开展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1 基本内涵

1.1 OBE(成果导向教育)

OBE(Outcomes-Based Education)即成果导向教育,又名结果导向教育、产出导向教育,斯派狄认为,成果导向教育的重点不在于学生的成绩,而在于学习过程结束后学生真正拥有的能力[2].OBE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在教育改革的探索之路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宗旨就是以教学成果为导向,将其作为教学方法,构建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不断进行改进和创新,确保与学生预期的学习目标相一致[3].

基于OBE理念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区别如表1所示.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关注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其形式多体现为教师的“一言堂”,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差异性等因素.OBE理念下的混合式教学,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学生对知识的诉求及未来的职业规划上,其形式不再局限于课堂之上,打破了传统教学在空间、时间上的限制,无限扩大了教学活动的边界.

表1 基于OBE理念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分析

1.2 混合式教学模式

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理解为面对面的课堂教学和在线学习的融合,但是这种定义比较泛化和模糊.柯蒂斯·邦克等学者提出:混合式教学是将传统教学和其他辅助教学相融合,并取二者优势的学习系统[4],其凸显出的优势在于,撷取二者的精华、摒弃其糟粕,实现了有效的交叉、互补.

大学物理课程就其性质而言,是高校理工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也是“新工科”建设中不可忽视的工具课程.由于大学物理课程涵盖内容较为广泛,使得本门课程存在教学知识点繁多、授课过程枯燥乏味的现象.针对其课程特点,借助现阶段迅猛发展的信息化媒介,利用MOOC、SPOC、微课等信息资源平台开展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对深化教学改革、推动“新工科”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 OBE理念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于大学物理教学中的意义

大学物理是“新工科”体系下的重要基础课程,加强其课程改革研究,对与之相关的工科专业及后续的课程学习具有深远的影响.本文从理念与实践两个方面对OBE理念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意义展开讨论,为实践教学提供理论依据.

2.1 推动大学物理课程教育理念的革新

大学物理课程虽具有通识性,但其授课群体在专业背景、职业规划等方面具有较大差异,若采用同一化的讲授方式,往往会忽视学生的个性化、专业化发展,将OBE理念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于大学物理教学中,将OBE理念的精髓有效地融入实践教学之中,遵循“反向设计”的原则,在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教学方法、评价手段等方面进行区别性的考量,能有力推动传统教育理念的革新[5].设计教学内容时,面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应关注学生预期的学习成果.例如:对于机械工程专业学生的授课内容应更侧重于力学部分;对于微电子专业学生应更侧重于电磁学部分;对于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应更侧重于电磁学和光学部分.在此理念指导下的教学,不是以教师为主体,而是在不脱离核心教学任务的前提下,以学生的学情、专业背景、职业规划为核心,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促进学生的专业化发展,确保学有所成、学有所用,其核心理念恰恰与新时代的人才培养需求相契合.

2.2 推动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形式的创新

将OBE理念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于大学物理教学中,是对传统教学形式的创新.通过混合形式开展教学有助于从课内(线下)、课外(线下)等角度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教育部提出《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为教学改革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以信息化技术手段为依托,MOOC、SPOC、雨课堂、超星等教学平台的兴起,以及“人工智能+”“智慧+”等新兴技术的日益普及,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在时间、空间上的界限,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开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丰富的教学形式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及主观能动性,提升了大学物理教学的教学效果.

3 OBE理念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大学物理课程中的应用

对于理工类专业的学生而言,大学物理是一门很重要的基础课程,是开启专业性学习前必须夯实的重要工具学科.如何将OBE理念下的混合教学模式应用于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活动中,使学生能够经过系统的学习掌握运用物理学思维认识、理解其所学专业的能力,从而为学生的“新工科”学习保驾护航,具体措施如下:

3.1 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实施OBE理念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人才培养方案是预设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进行教学管理、质量监控,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纲领性文件.高校在教育教学改革中,既要吸收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中的科学经验,又要坚持与时俱进,结合时代发展需要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大学物理课程具有较强的基础性,授课内容范围较大,涉及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等众多专业,其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应兼顾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的差异,在坚持以成果为导向的前提下,充分考虑不同受众人群的专业特点.

将OBE理念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于大学物理教学,应始终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为导向,针对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进行“反向设计”.同时,通过专家研讨、同行交流、师生座谈等形式对大学物理课程的培养方案进行科学、系统地论证,制定出能够充分发挥成果导向驱动作用,并符合实际教情、学情的指导性文件,解决不同学生在学习大学物理课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开展符合专业特点的混合式教学活动.

3.2 整合线上线下优质教学资源

采用OBE理念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大学物理教学,想要达到更好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效果,物理教师就要充分整合线上线下优质教学资源.一方面,致力于教学内容的整合,将“线上视频课+线下讨论课”交互进行,将优质的线上学习资源真正融入课堂,本着“重基础、强能力”的原则,把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用于突破重点、难点.另一方面,致力于信息技术的整合,深入挖掘超星平台等智慧型媒介对线下教学的辅助性,通过线上设置课前预习任务、课后复习任务,延伸学生的学习时间和学习空间,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参与性、主动性,使教学活动不拘泥课堂之上,拓宽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

3.3 引入多元考核标准

采用OBE理念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大学物理教学,以人才培养目标为根本,以完成预期的教学任务为核心.那么,教学行为与预期的教学目标是否平衡,则需要进行科学的考核,即在传统的考核基础上引入多元的考核标准,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的教学效果予以科学的评价.

3.3.1 参与度、获取度指标采用量化制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将线上线下学习的参与度、获取度等指标纳入总评成绩,通过信息化手段统计学生参与、互动情况,并予以量化.

3.3.2 创新性成绩采用定性制

坚持以学习成果为导向,针对实际学情、教情有的放矢地组织教学,把开放性作业纳入总评成绩,根据学生设计方案的好坏确定成绩的高低,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3.3 平时成绩采用弹性制

如果学生发言或讨论的成绩已经超过了该部分平时成绩的最大值,则多余成绩可累计到其他项平时成绩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4 构建人工智能+“新工科”实践平台

教育部提出应加强“新工科”建设,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大学物理课程涵盖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等内容,其中每一部分内容都是“新工科”体系下的重要支撑.采用OBE理念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大学物理教学,应以“新工科”教育改革的重大行动计划为契机,构建与大学物理教学相适应的人工智能+“新工科”实践平台,进而更好地丰富教学形式.

构建人工智能+“新工科”实践平台,应以学生所学专业为出发点,坚持创新驱动原则,加大引企入校、推校入企,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深化产、教融合,积极建立“理论学习—实验操作—创新、创业实践—前期孵化—后期推动—成果落地”的实践体系.人工智能+“新工科”实践平台的构建是OBE理念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深入应用于大学物理教学中的重要表现,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之外,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深入实践、深入产学一线.学生通过亲身参与、观察,加深对所学知识尤其是抽象、生涩的物理原理的理解,真正将课堂学习、实践学习相结合.

4 结语

本文所研究的教学模式以OBE理念为视角,以学生学习成果为导向,对大学物理教学中的实践问题进行审视与探索,通过对相关教育内涵、教育理念进行深入的研究,以创新的教学思维思考问题,为OBE理念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猜你喜欢
大学物理工科导向
中粮工科机械技术(无锡)有限公司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新工科”和OBE模式下的车辆工程实践课改革
应用型高校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研究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偏向”不是好导向
基于需求导向的航天青年成长建议与实践
大学物理实验中热电偶冷端补偿电路的应用
MATLAB在大学物理课程中的应用实践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