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产教融合办学模式探究

2021-11-10 02:29刘兴波
关键词:产教计算机网络办学

刘兴波,都 春

(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数学计算机系,辽宁 朝阳 122000)

0 引言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5G等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真正进入到网络时代,无论是生活、学习、工作、娱乐方式等都发生了重大的改变.网络对于社会、经济发展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导致很多的线下活动受到了限制,而线上活动突飞猛进,得到很大发展.社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大,电子商务、政务、互联网企业在网络的开发建设、网络设备的运行维护、网站的运营管理等方面对网络技术岗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网络专业设备复杂,技术分支多,更新速度快,涉及的行业交错,知识领域广泛,对于实际操作和职业技能的要求更高,而高职院校培养的网络技术专业毕业生远远不能达到直接顶岗就业的要求,企业也不愿意花费太多的时间和资金去培养实习生,导致了毕业生就业困难、企业招聘困难的两难局面.如何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是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校企合作办学、产教深度融合,是高职院校培养现代化网络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有效途径,也是高职院校专业培养的发展趋势[1].产教融合办学对高职院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抛弃传统的教学模式,与社会接轨,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为核心目标,在培养过程中,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实践技能、创新技能、主动学习能力[2].高校同更多的IT企业合作办学,建设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验实训基地,既可提升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创造经济效益,又可持续推进职业教育改革.

1 现有产教融合办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1.1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办学的各项政策、制度针对性不强

产教融合背景下校企合作主要有订单式、产学结合式、校企联合式、双主体式等模式.学校现有的政策是针对全校所有高职专业制定的指导性文件,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实际操作性不强,由于网络技术专业合作企业、合作模式的多样性,人才培养标准越来越高,这就导致现有的政策法规无法满足当前的需求,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政策性文件针对性不强,在具体合作过程中缺乏详尽的指导性文件,导致高职院校与IT企业合作办学动力不足.

1.2 人才培养方案无法适应社会需求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对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是时刻发生变化的,因此按照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案更多的是教会学生理论基础知识,在职业技能、实践技能等方面不能得到充分的锻炼,不能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无法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职网络技术人才,需要创新现代网络技术人才培养方案结构框架,保证人才培养方案的先进性[3].

1.3 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落后

现代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物联网、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革命,社会对网络技术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现有的课程体系无法与现代技术保持一致,有些课程早已经被社会淘汰,很多新技术新课程还没有纳入到课程体系中来,现有的课程体系尤其是实验实训课程根本无法达到高职人才培养的标准,必须进行全新的课程体系建设[4].

1.4 实践教学评价没有标准化

高职专业的实践实训方式主要为顶岗实习,由于实习单位分散,具体实习内容和岗位要求都不同,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评价无法统一实现,没有针对网络技术专业构建特色的实践教学质量考核评价标准、制度体系和可操作性的实施细则,无法实现对实践教学过程的监督管理,对于网络技术人才职业能力培养的关键阶段失去控制,无法完成预期的人才培养目标,不能及时发现相关问题.

1.5 缺少完善的校内外实训基地

由于计算机网络专业特点,高职院校对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是实践操作型人才,这就需要拥有设备完善、技术领先、环境优越、教学方便的实训基地来保证实践教学的正常运行.而高校往往没有足够的资金持续不断地投入到实训基地建设中,仍然使用多年前建设的已经处于落后水平的实训基地进行教学,也就无法保证实践教学质量,没有真正发挥实训基地的作用.

1.6 师资队伍水平有待提高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新设备、新技术不断应运而生,高校要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网络技术专业人才,自然就对师资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离不开高水平、专业化和创新型的教师队伍[5].目前高职院校普遍缺少既具有高水平理论知识,又具有扎实的实践能力的专业教师,现有的师资队伍如果不能与时俱进,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不接触新技术、新知识,故步自封,将导致逐渐落后于时代的步伐,不适应计算机网络技术行业的发展,无法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网络技术人才.

2 完善产教融合办学模式的相关措施

2.1 完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办学的各项政策、制度、管理办法

针对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特点,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办学过程中,应该根据现有的政策规范各项制度,完善产教融合办学的管理办法,规范校企合作流程,为高职院校长期持续有效地培养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提供政策支持.

2.2 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结构框架

依据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结合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自身特点和企业岗位需求,在多年校企合作的经验成果中总结分析,研究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活动中人才需求、人才培养、实习就业各环节的相互关系及具体内容,创新了人才培养方案结构框架.人才培养方案结构框架是高校实施人才培养和质量评价的重要依托,要不断完善创新各环节,及时调整培养方案,保证人才培养活动程序的时代性、前沿性.具体结构框架如图1所示.

2.3 加强课程体系建设

按照校企合作制定网络技术人才培养方案,针对不同网络工作岗位对职业能力的不同需求,灵活制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并不断改进,在确保通识教育课程的基础上,按照职业技能的需求,确定网络专业核心课程内容.通过层次化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技能、职业素质,尤其是实践实训课程方面,在学生实习实训过程中着重加强考核验证,及时调整实验实训项目,在学校和企业指导教师共同努力下,高质量完成人才培养目标.通过指导学生参加全国计算机软件资格水平考试、国家级认证考试,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组织学生参加辽宁省职业技能大赛,多接触其他院校高水平的学生,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不断改进提高.通过参加各种应试比赛,不断提升网络技术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具体职业岗位与课程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对应表

2.4 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校企双方要针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特色,以提高就业质量为目标构建实践教学质量考核评价体系.根据学生最终就业岗位需求,从教学考核、实践项目、实习表现、职业能力、未来发展等5个方面设计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可以考虑引入第三方评价机构,对于学校、企业、学生在实践教学实施过程和最终成果等方面进行客观评估.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能够严格把关,灵活运用,真实有效地评价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切实为企业输送高质量的网络技术人才.

2.5 校企共同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

首先,校企共同投资建设实验、实训、研发为一体的综合性校内实训基地,完成一些能够产生经济效益的实训项目,不断提升高校的生产研发能力.其次,结合毕业生实习的实际情况,校企合作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对于学生可以尽早了解岗位需求,切实提升实践操作技能;对于企业相关项目的完成可以促进企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对于学校能够锻炼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从而达到三方共赢,实现产教融合的真正目的.最后,在现有实训基地的基础上,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尝试创办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产业园,扩大毕业生的就业范围,让专业技术人才有的放矢,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高职院校的全面提升,加深产教融合.

2.6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只有打造一支高质量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师资队伍,才能够完成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首先,通过不同的培训方式提升现有师资队伍的教学能力,具体措施包括:定期、统一的集中培训;针对不同课程的培训;企业项目的定岗培训;技术交流研讨培训等.其次,聘请企业工程师、行业专家、本科院校名师等与本校教师同步进行教育教学活动,互相学习,发挥各自的优势特点,提升师资水平.再次,定期指派教师进入相关企业,参与企业实际项目开发设计,提升师资队伍的实践能力.最后,鼓励教师和学生共同创业,真正发挥创业导师的作用.

3 结语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能够切实提升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办学水平,推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对于其他专业的改革提供了成功的案例.同时在未来的合作办学过程中,如何进行深层次的融合办学,建立更积极的合作机制,需要高职院校根据合作企业的实际情况、社会需求等不断进行创新尝试,进行更广泛的实践研究.

猜你喜欢
产教计算机网络办学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基于模式匹配的计算机网络入侵防御系统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关于计算机网络存储技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