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给孩子多一些“允许”

2021-11-11 05:24郭艳彪
心理与健康 2021年11期
关键词:心理爸爸家长

郭艳彪

2020年,有一部电视剧《以家人之名》热播,广受好评,也引发社会大众对家庭教育的思考。故事的主线,讲述的是三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孩子,两个单亲爸爸,有缘组合成一个新的家庭,上演各种悲欢离合。主线故事确实让人感动,但是其中的一个支线故事给了我更深刻的印象,她就是齐明月的故事。她本生活在一个完整的家庭,爸爸妈妈都有得体的工作,家境不错。齐明月本人学习成绩也非常优异,但就是这样一个优秀的女孩,在她强势的妈妈眼里却都是否定和质疑,妈妈总是用家长的权威管控着她,不允许她做这,不允许她做那,小到不允许点自己喜欢吃的菜、买自己喜欢颜色的衣服,大到不允许交成绩差的朋友、去外地工作。齐明月在妈妈的诸多不允许下,逐渐变得胆小没有主见。

电视剧的人物塑造来源于真实生活

在我的心理辅导室中也经常听到学生讲述类似的不被家长允许的故事:

有一个短发的高三女生告诉我,说自己高考复习备考压力实在太大,真不知道该怎么办。在谈话的过程中,女生讲到一个令我印象深刻的细节,她说爸爸太专制,竟然不允许她留长发,爸爸这样要求的理由,竟然是觉得每天打理长发太浪费时间,爸爸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想让她把每天打理头发的时间节约出来用于学习。由于爸爸的强势不允许,女生内心非常纠结,一方面心里特别反感现在的复习,但是另一方面又不得不逼着自己继续复习,非常痛苦。当讲到这些的时候,我留意到该女生的一个细节,就是她极力控制住眼泪往下流,我说,如果想哭就哭出来,让情绪自然流动,她回答说不可以,我说为什么呢,她回答从小爸爸告诉她,哭是软弱的表现,解决不了问题,不要轻易在别人面前哭。

有一个文静可爱的高一女生,本来既喜欢也擅长文科,在高一选科的时候,她本想遵循自己的兴趣和优势,首选科目是历史,但是由于父母受到“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传统思想的深刻影响,硬是不允许孩子选择历史,非要孩子将首选科目改成物理,孩子迫于压力,最终屈服了父母的要求,但是从此以后,成绩一落千丈,厌恶学习,情绪也非常低落。

孩子得不到允许,會出现什么后果

据我观察,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后果:一个是硬对抗,这些孩子在气质类型上更多属于胆汁质,他们能量满满,直接跟家长争吵、打架来应对家长的不允许。这样的案例,我们可以在湖南卫视《变形记》这一节目中直观看到。另外一个是软对抗,这些孩子在气质上有部分属于多血质,他们头脑灵活,很会演戏,当着家长的面可能是“乖乖仔”“乖乖女”,但是背着家长可能就会肆无忌惮地干不被家长允许的事情,直到“东窗事发”,家长才看到孩子真实的一面。还有部分孩子属于黏液质或者抑郁质的孩子,他们心中虽有不满,但是能量不足,可能就被动地默默听从家长的安排,但是这种不满的情绪,让他们很痛苦,所以就通过让自己反复生病表现出来。

这样的案例在我接待的辅导个案中很常见。通过个别心理辅导和对家长开展教育,一部分孩子可以从硬对抗或软对抗中走出来,这背后的决定因素是家长改变的程度。有些家长心理弹性比较大,在跟心理老师沟通以后,马上能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很快改变,给孩子更多允许。家长改变,孩子改变,孩子的心理行为问题减少,成绩也慢慢提高。但是更多家长的心理弹性比较小,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只是觉得孩子不听话、矫情,或者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但是不愿意在行动中改变,所以孩子的心理行为问题越来越严重,有些最后甚至不得不休学回家。

探求“不允许”的真相,多给孩子一些“允许”

作为一名专职心理老师,看到上述这样不被家长允许、最后造成学生严重心理问题的事情发生,我是很痛心的。这也引发了我对这一问题的一些思考。因为客观地说,这些孩子的家长都是爱孩子的,他们绝大多数都是力所能及地给孩子的学习提供最好的物质条件,但是这些家长又是拿着这些物质条件作为不允许孩子的资本。

那么,家长不允许孩子的背后其深层次原因究竟是什么呢?我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家长不允许的背后,是出于对孩子的爱与保护,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人生经验和教训,让孩子少走一些人生的弯路,少一些失败体验。

第二,家长不允许的背后,其实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他们内心的焦虑情绪,在他们的认知里面,还存在考重点大学是孩子的唯一出路,所以孩子唯一的中心任务就是学习,凡是与学习没有直接关系的事情都不被允许。

第三,家长不允许的背后,其实也是一种代际相传的结果,是家长小时候也没有被自己的家长允许,因此很难将自己体验的东西给自己的孩子。

所以,我在这里大声疾呼,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和人生幸福,作为家长,应该树立一种终身学习的成长性思维,以更加开放的心态面对孩子,给孩子多一些允许,允许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积极和消极情绪,允许他们表达自己的真实需要,允许他们做出与自己年龄相一致的人生选择,允许他们尝试与失败,允许他们没那么优秀。

多给孩子一些允许,就能给孩子多一份放松、多一份担当、多一份幸福,从另一方面讲,也是给家长自己少一点焦虑、少一点操心、少一点烦恼。

猜你喜欢
心理爸爸家长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家长错了
我和爸爸
爸爸
家长请吃药Ⅱ
爸爸冷不冷
犯错误找家长
心理小测试
可怜的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