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影视文学作品中国家形象的构建

2021-11-12 01:13段文婷
文学天地 2021年7期
关键词:国家形象新时代

段文婷

摘要:随着我国新时代的不断发展,影视文学作品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状态,为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当然,人民观看影视文学作品不仅是一种娱乐活动,而且更能够从其中形成对社会、国家以及他人的认知观念。因此,影视文学作品具有构建国家形象的作用,那么如何依赖这些影视文学作品,提升国家形象,促进人民的民族荣誉感、自豪感,成为当下研究的重点内容。基于此,本文首先概述了新时代影视文学作品的发展情况,接着分析了影视文学作品对国家形象积极、消极的影响,最后为影视文学作品构建国家形象提出了几点针对性的建议,希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我国影视文学的发展。

关键词:新时代;影视文学作品;国家形象

一、新时代影视文学产业发展现状

自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就非常重视影视作品的发展,不过受制于当时特殊环境的限制,发展速度较为缓慢,并且大多作品都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提出,我国影视文学作品的发展逐渐加快,通过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理念,再加上国家政策的支持,影视文学作品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21世纪科学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带动了影视文学作品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精神层面的需求越来越多,旺盛的影视消费能力促进了影视业的壮大。如今从事影视文学产业的人员日益增多,我国国内影视产业估值不断提高,出现了各种类型的影视公司,影视文学作品也变得多元化。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影视文学行业的发展速度过快,相关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比较滞后,产出的影视文学作品质量也参差不齐,那些品质较差的作品,如各种成功学的书籍和抗日神剧等都是对社会资源的一种浪费,更是对人们精神的污染。同时随着大量资本融入影视文学行业,使得很多工作人员将制作作品的目标放在利益、流量上,为迎合大众的口味而创作,甚至出现了一些“造星”公司,造成整个社会的价值观产生偏离,诸如当下明星工资过高、偷税漏税、逐渐“娘化”等都是急于解决的问题。

二、新时代影视文学作品对国家形象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影视文学作品在构建国家形象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首先国家形象并不是一个非常具体的概念,不同的国家、地区和人们由于生活环境以及教育环境的差异,对国家形象的认知也会有所不同。影视文学作品的功能就是将国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呈现给观众,让观众对国家的发展歷程有深刻的认识,并能够以此为基础制定自己的人生方向。并且随着我国影视业的发展,优秀文学作品的不断出现,外国人通过观看他们能够对中国有一个比较客观的印象,这个过程中影视文学作品担负着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塑造中国国际形象的重任。比如,《战狼》这一影片就将中国军人的风范以及国家为人民服务,不惧艰难险阻的精神展现给了外国观众,有利于赢得外国人民的尊重;优秀的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将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传播了出去,使外国友人认识到了中国不仅有功夫,而且有非常多元的饮食文化。

(二)消极影响

优秀的影视文学作品有利于构建国家形象,但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质量较差的影视文学作品仍然存有市场,不利于国家形象的构建。比如,国内近些年比较流行的穿越剧和宫斗剧,在东南亚等一些国家也颇有市场,可能这些作品中部分情节是符合中国历史的,但是也不乏虚假情节以及违背历史常识的情节,外国人观看之后很有可能会对中国历史产生曲解,形成对中国不正确的认知观念。再加上当今世界互联网技术高度发达,很多影视作品被剪辑成为片段放在外国媒体平台上,很多国外网友对中华文化认识较少,不具备一定的辨别能力,观看之后容易信以为真,对国家形象的塑造造成了消极影响。

三、新时代影视文学作品中国家形象的构建建议

(一)提升国内影视文学作品的创作水平

国内影视文学作品质量参差不齐,造成了人们对中国国家形象产生了不正确的认知。所以要想发挥影视文学作品在构建国家形象方面的积极作用,首先应该提升国内影视文学作品的创作水平。现阶段国内影视文学行业充斥着严重的功利思想,一切行动都是为了能够实现利益最大化,很多观众的思想意识、欣赏水平有待提高,造成一些粗制滥造的作品拥有不错的市场,反过来又推动了相关作品的产生。为了改善这一状况,国家需要深化对影视文学行业的改革,净化行业大环境,减少资本对行业的控制。同时要加强对编剧行业的管理,严格要求相关剧本要符合社会现状以及中国发展历史,严禁不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文学作品流入市场,剔除剧本和文学作品中不利于构建良好国家形象的因素。

(二)注重影视文学作品中的人文色彩

过去我国的影视文学作品比较注重价值观的输出,更多的是一些政治色彩比较浓厚的作品,而对文化的输出重视程度不足,缺乏描绘中国人文和传统文化的作品。国内观众因为了解国家的现状,从而不会因为质量较差的影视文学作品中错误的思想产生对国家不正确的认知。但是国外观众因为生活环境以及教育环境的不同,在这些政治色彩较重的作品长期影响下,可能会对其中的内容信以为真,再加上国外一些媒体对中国的肆意抹黑,自然而然的就会对中国国家形象产生错误的评价。因此,国内影视文学作品应该更加注重人文色彩的添加,保证这些作品能够将中国人民和文化最真实的一面呈现给观众。以近些年比较火的战争题材影视作品为例,国外通常宣扬的是个体英雄主义,向观众展示战争的残酷以及正义的珍贵。而国内的战争类作品通常会丑化敌人,甚至美化战争行为,进而不利于人们正确的认识战争,对塑造国家形象也会造成不利影响。比如,近些年被人们所不齿的“手撕鬼子”等胡编滥造的影视作品,是对抗日战争事实的一种极度歪曲,没有彰显出抗日战争的残酷以及中国民众的坚强。

(三)加强对影视文学作品的审核

相关部门需要加强对影视文学作品的审核,制定严格的审核标准,不能让不符合历史事实以及新时代价值观念的作品流入市场。结合目前实际来看,相关部门做的非常不到位,没能从根源上切断这些质量较差作品的流传,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这要求相关部分不仅要对影视文学作品的内容进行审核,也要重视对其中包含的价值观进行评定,考虑其对大众造成的生理以及心理的双重影响,尤其是对于对外传播的影视文学作品的审核,应该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将影视文学作品与国家形象塑造联系起来,以此为基准来审核。通过这种方式减少粗制滥造的影视文学作品的传播频频次,将优秀的影视文学作品呈现给观众。

(四)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国家形象的构建不可能一蹴而就,国外人们也不可能仅仅通过一部作品就能够对中国有全面的认识,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发展,相关影视作品也会呈现出新时代的变化,外国人们对中国国家形象的认识也会不断变化和加深。不管是哪一时期的影视文学作品,再创作过程中都应该秉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且不能胡编乱造,歪曲历史事实,应该将为世界人民展现一个真实的中国作为创作理念。实事求是也是我党一直以来遵从的办事风格,在塑造国家形象的过程中,创作影视文学作品也应该基于一定的文学历史素养,不能够以自我为中心而进行创作。当然,这也需要创作者对中国文化和发展历史有较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能够公正客观地评价中国,加上较高的文学素养才能够将这些内容融入影视文学作品中。值得一提的是,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就较好地实现了这一目标,内容并不流于饮食表面,更侧重于通过不同的视角将人和文化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展现出了我国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同时不局限于某一阶层或者群体,非常接地气。此外,《1942》《南京南京》《南京大屠杀》等影视文学作品较为真实地展现了历史事实,通过不同个体的经历将人与文化结合在了一起。

(五)善用国际表达的平台和载体

随着中国外交活动范围的扩大,中国的国家影响力也在不断增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善于利用国际表达的平台和载体。例如,在参加一些重大国际会议时,我们应该通过展览和个人采访与海外媒体合作,扩大中国主流媒体在国际平台上的影响力和传播力。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经常与来访国家的主流媒体发表署名文章,讲述中国人民与外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和真诚友谊。这对于进一步了解中国当前的国家形象和实力具有重要意义。当国家主要领导人访问和参加重大国际会议时,利用外国主流媒体的传统影响力,在海外主流媒体开设专栏,发挥好传播中国声音的作用,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为了能够让国外更深入的了解真实的中国,影视文学作品发挥着关键的作用。但是目前国内影视文学作品质量参差不齐,很多粗制滥造的作品不仅浪费社会资源,而且对于塑造国家的形象也产生了消极影响,国内外人们在这些作品的浸染下,既不利于国外人们了解中国,又不利于国内人们健康价值观念的形成。因此,政府以及相关责任部门应该提起重视,认识到影视文学作品对塑造国家形象的重要作用,不断提升国内影视文学作品的创作水平,严格按照审核程序进行审核,严禁歪曲历史以及不符合新时代价值观念的作品流入市场,减少资本对于影视文学作品的控制。同时也要加强对国民欣赏能力的培养,构建良好的市场环境,提高影星粉丝的综合素质,使他们具备自己独立思考与评价的能力,避免盲目跟风。

參考文献

[1]王淑华.新时代影视文学作品中国家形象的构建[J].名作欣赏,2019(29):67-70.

[2]习钰伟.影视文学作品中的国家形象构建和传播——以《我和我的祖国》为例[J].科技传播,2020,12(05):75-77.

[3]卢火青.影视文化产业与国家形象构建[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5.

[4]刘心宇,汪晓春.中国影视文学作品塑造国家形象的路径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1,12(07):155-157.

猜你喜欢
国家形象新时代
国家形象建设需谨防哪些认识误区
中国国家形象建设的道、势、术
试论中国主流媒体重大事件报道的国家形象传播策略
新形势下国家形象塑造及对外传播策略研究
全面从严治党为中国国家形象“加分”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媒体时代我国对外传播“搭车思维”的应用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