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情境化教学的应用探究

2021-11-12 01:46刘彦萱
文学天地 2021年7期
关键词:情境教学道德与法治小学生

摘要:小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中,就是习得道德知识、形成正确的道德情感并最终能付诸于实践的过程。教师彰显语言魅力、多样的课堂学习方式、课外的切实体验、信息技术等途径创设《道德与法治》的情境,有利于提高道德与法治学习的趣味性与启发性以及《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关键词: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就是注重动态的情境化的氛围,教师有目的的引入生动的学习场景,以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给学生能够亲自感受和尝试的情境化的过程,帮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所学习到的知识。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老师要创新情境教学的理念,根据学生的特征和行为习惯,选择多种情境创设的方法,运用多种情境化教学的方法,使课堂充满生机,激发教育者在头脑中生成正确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将道德认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一、彰显语言魅力,身临情感境地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应善于利用语言这把利器,通过它精细、锐利的一面去慢慢开启学生的心扉。”教师的语言、表情、表达方式等都会给学生带来特定的情感体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语言来表达思想,传递感情。语言的运用情况关系着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的接受程度和课堂的效率,在课堂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加强课堂气氛,以具有节奏性、情感化、条理性的语言使课堂活色生香,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人格魅力和语言魅力,也让学生能更加关注教学的内容,启发学生的学习思维。

《道德与法治》的课堂就是心感应心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心与心之间的默契,通过生活化的语言,教师真情的流露,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三观”,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如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生命最宝贵》中的第一個话题,是让学生体会自己的妈妈怀孕后,孕育自己的艰辛,了解父母养育自己,呵护自己成长,三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对外界的事物充满好奇心,自控力不强,因此让学生懂得生命的成长不是意见容易的事情。小学生的情感容易受到语言氛围而产生共鸣,教师可以用感人肺腑的故事,用感人的语言来打动学生的心灵,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小生命来之不易。

二、课堂方式多样,彰显道法魅力

小学《道德与法治》在现今中国的课堂中主要以讲授法为主,久而久之,这种沉闷的教学方法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影响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情感认知。教师要以多种教学方式为载体,根据教材的特点,创设多种情境教学方式,比如角色扮演法、问题情境法等。

创设问题情境,能激发学习动机。所谓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与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设置一种有新意、有趣味、有一定具体物象的“疑”境,造成一种教学内容和学生心理的“不协调”,从而激发了学习动机。例如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一课《学会尊重》,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尊重自己、尊重他人的重要品质,教师出示问题:小明和小红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两人周末去下棋,小明输了,小红说自己比小明聪明,小明生气地把棋盘掀了,老师问你是他们中的一个,发生争执的时候心里只要怎么想,就可以避免这次吵架呢?小学阶段的孩子,是转变自我中心理论的过程,这种问题会产生心理冲突,老师通过引导和让学生换位思考,让学生懂得尊重自己与接受别人的批评是不相互矛盾的,如果过于要求自己必须赢的比赛,输不起,就是过度维护自己,要学会适度的保护自己的自尊。适合的道德问题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下课堂的枯燥,唤醒学生的道德认知学习热情,为深度道德情感的学习鉴定良好的基础。

三、课外切实体验,丰富学习经验

开展良好的实践活动,有利于引导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学习到的道德知识和法律知识付外化于行,付之于行动中去,这是道德学习的最终目的,《道德与法治》开展实践活动,有利于深化学生的道德法律认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够在实践过程中,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丰富学生的法律法规知识,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有利于促进学生道德内化于心,法律知识深记于心。

充分实现学生思想道德发展和法治观念培养。学生对于周围学校、社会、社区的事物是比较熟悉的,在这些地方学习道德知识,培养道德情感的跳板,例如在周末组织同学和家长们走进社区的福利院,为老人、孤儿送给予帮助和关爱,用学生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道德修养。又例如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变废为宝有妙招》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垃圾,这些垃圾会污染空气、水源,对人类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实践活动主要让学生调查垃圾的来源、种类、处理方式以及垃圾的危害,使学生认识垃圾处理的重要性,同时,通过垃圾的再利用,让学生明白自己能够为保护环境作出贡献,该课外活动,给学生极大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去查找资料、观察、体验,能够让学生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对生活环境的影响。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在情境教学中不断脱离抽象化、机械化、脱离生活的弊病,在教学中彰显语言魅力、采取多样的课堂学习方式、课外的切实体验等途径,维持《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新鲜感,并让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主动融入到《道德与法治》学习活动中,从而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章乐. 论德育课程中知识学习的定位与教学策略——兼论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对知识的处理[J]. 课程.教材.教法,2021,41(01):84-90.

[2]杨万谷.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方法[J]. 课程教育研究,2020,(36):25-26.

[3]霍敬德.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在情境教学课堂中有效提问艺术的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2020,(28):3-4.

[4]傅阳. 小学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20.

[5]孙彩平. 上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三个前提性问题[J]. 中国德育,2020,(10):48-56.

[6]吴小妹. 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情境化教学实践探究[J]. 课程教育研究,2020,(17):59.

[7]宋二女.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实践教学探究[D].郑州大学,2020.

[8]张莉莉. 小学德育课程“对话教学”的实践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9.

作者简介:刘彦萱(1996—),女,研究方向:小学教育

猜你喜欢
情境教学道德与法治小学生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情境教学模式探究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