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休闲农业专业产教融合机制探究

2021-11-21 07:21周广海
当代旅游 2021年6期
关键词:产教融合农业

周广海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苏州 215008

引言

休闲农业是作为一个新的业态,集一二三产业为一体。休闲农业具有产业形态新颖,产业融合、资源整合和功能聚合的作用。2016年1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就发布了《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同年发布了农加发(2016)3号《关于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的指导意见》,从该意见的规划2020年目标来看,目前超额实现。具体数据来源于《人民日报》(2020年12月06日 01 版),2019年,我国乡村休闲旅游业接待游客33亿人次,营业收入超过8500亿元。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超过22万亿元,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8.1万家,吸纳3000多万人就业。乡村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建设了一批产值超10亿元的特色产业镇(乡)和超1亿元的特色产业村。乡村新型服务业加快发展。2019年,农林牧渔及辅助性活动产值6500亿元。

201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部门公布的《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指出,将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试点布局50个左右产教融合型城市,在试点城市及其所在省域内打造一批区域特色鲜明的产教融合型行业,在全国建设培育1万家以上的产教融合型企业。中央也提出,下一步将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随着国家的“经济双循环”发展战略推动,这给休闲农业带来了更大发展机遇,这也为休闲农业专业与产业的融合提供法律政策环境[2]。

一 我国高职院校休闲农业专业存在的问题

(一)休闲农业的产业发展与日新月异的旅游市场不相适应。

目前推进的田园综合体、共享农庄建设,从评价标准和评价内容来看,重点在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农业设施建设。对旅游的设施有一定要求,缺乏对休闲农业的人力资源,特别是农旅融合方面的人才的相关工作分析。在整个休闲农业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仍然存在着休闲农业专业发展与整个休闲农业产业发展不协调的现实。这里面有休闲农业的产业属性,也有休闲农业专业的定位问题。就是要解决休闲农业专业到底是培养怎样的人才?人才培养出来为谁服务的问题?

(二)休闲农业服务管理人员“质”和“量”上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休闲农业发展正处于的成长阶段,从市场主体需求方来分析旅游旺季,临时工性质的休闲农业工作人员十分紧俏,目前教育培训市场上没有专门的休闲农业专业和社会休闲农业职业培训机构,所以很难短时间提供大量拥有休闲农业经验的符合要求的工作人员。从人才培养的校方和学生家庭来看,很多休闲农业企业是民营企业,市场意识很强,但对人力资源缺乏长远规划。这和休闲农业发展起步晚,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开设休闲农业专业课程与市场需求有出入,社会机构也没有开展相应的培训,造成了社会对休闲农业职业认可度不高,特别是对一线员工的认可度很低,使得人力资源的供需双方存在人才结构性矛盾,进一步对休闲农业专业的招生带来了困难,对产学研的推进带来了难以估量的阻力[3]。

(三)不能根据休闲农业的产业特点提供有效人力资源支持

农业的总的特点是春华秋实,齐生齐长。春秋游和假日游是休闲农业旅游的主流市场。在人力资源供给上存在时间结构性矛盾和专业性结构矛盾。以苏州市为例,苏州市作为我国一个长三角重点城市,由于气候和地理位置的原因,旅游淡旺季非常明显,且淡季时间较长,其旅游旺季主要是集中在5-10月6个月,这时游客很多,休闲农业工作人员需求量大增。淡季,游客少,相关行业冷热度差别大,绝大部分休闲农业企业游客游玩消费人次和金额甚至为零,这时候对于工作人员需求量就很少,甚至不需要。这影响了休闲农业的稳定性经营影响比较大。相关的休闲农业专业的实习又是统一的2+1模式,学生实习被学制牢牢束缚。专业链对接产业链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校企双方要把工作重点放在如何解决在5-10月的学生实习的后勤保障和教学任务衔接上。

(四) 休闲农业企业的休闲农业产品同质化严重

很多休闲农业企业面临前期开始的休闲农业产品比较有特色,但是后期,其他同行跟风而上,造成的同质化非常严重。这个跟休闲农业缺乏真正的专业化人才,特别是专门的休闲农业运营、策划、设计和营销人才。人力资源结构决定了休闲农业产品的创意生产,没有创意的生产就没法吸引游客前往消费。人力资源越不投入,企业的市场环境只能进入的恶性循环。这固然与休闲农业企业业主都是当地的农民或者渔民有关,也跟学校没有根据市场调整专业的师资和人才培养方案有关,造成了目前我国休闲农业的某些业态的泛滥、同质化和低水平[4]。

二 休闲农业产教融合对策

(一)政、校、企共同推动休闲农业专业人才的供给侧改革

相关农业、文旅、教育主管部门要打破行政管理的责权范围,共同协作,做好休闲农业专业人才的供给侧改革。近代实业家张謇提出的“实业之所至,即教育之所至”这个以教育辅助实业的思想,在当下讨论休闲农业产业发展和专业发展的背景下,意义非凡。要组织相关专家对休闲农业产业和休闲农业专业共同把脉,解决问题。

(二)校政企共同推动休闲农业专业建设

休闲农业专业是三大产融合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新兴专业,需要专业背景三大产业融合下的相关专业紧密互助,共同办好专业。休闲农业的专业代码是农业教育系统赋予的,这个对学科建设的融合不同资源带来了困难。建议引进航空领域的共享航班的概念,做共享的专业代码。这样可以让休闲农业的师生有资格参与省部级教育部门组织的旅游大类的职业技能竞赛等。校政企共同发力,共建休闲农业人才培养平台,满足市场对休闲农业专业人才“专”和“杂”的问题。休闲农业人才既要精准对接休闲农业产业的需求,同时满足旅游的消费属性(食住行游购娱)和农业的生产的属性[5]。

(三)高职院校要加强休闲农业专业群建设

以休闲农业作为专业群,带动相关专业的发展是农业类院校,是响应党和政府对“三农”问题,对旅游产业发展的务实践行。促进校内资源整合,两个以上校内旅游和农业的相关院系共建休闲农业,或者资源配置成立单独的休闲农业二级学院或者专业群。在农业类院校做旅游教育,要农旅融合,务实地对地方产业经济作出贡献。

(四)加强休闲农业的师资团队建设

在相关高职院校休闲农业专业定位比较尴尬,这个专业一般是放在有农业学科背景的院系里。该学科的专业师资的学历和职称结构在学院的不同专业类比来看比较高,当然这个原来的农业类学多年的底蕴和积累有关。但是从休闲农业发展来看,还是存在教师的学科背景和专业能力、从业经历与休闲农业行业的对人才的知识、技能需求存在结构性矛盾。师资队伍结构要市场化,根据市场需求的专业技术人才素质要求,师资队伍也要做适配性调整。师资要来自三大产业背景或者是综合三大产业融合知识的老师来进行授课和指导实践实训。师资队伍可以是学校培养与引进行业专业人才双管齐下,做到校企双方的良性互动。

(五)休闲农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要引领和适应市场需求

休闲农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动态的,师资队伍也应该是相对动态,这个动态的根源是旅游市场的需求,这样的休闲农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才是有生命力的。课程设置上除了接受农业与教育部门的指导外,同时要紧抓休闲农业市场需求,根据市场需求来调整专业的课程结构[6]。

猜你喜欢
产教融合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高职教育“四实一体”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基于产教融合的 OBE 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基于产教融合创新康复治疗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融合》
破次元
我和这个世界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