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建设途径探析

2021-11-21 10:56谢静思
大学 2021年12期
关键词:产教应用型学院

谢静思

(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江西 南昌330044)

产教融合教育模式是当前时代背景下出现的一种符合中国客观的人才需求的科学教育模式[1]。其主要是要通过多方面的教育手段和教育资源的集结,以实现对于学生的整体性的、接近终身制的教育,使学生不仅能够在受教育过程当中提升自身的知识技能水平和道德素质水平,还能在学校教育的过程当中更多地对社会客观需求产生相应的认知,从而使社会客观需求和企业需求能对他们的能力发展方向产生一定的引导作用,使他们的知识技能水平的发展方向更加符合企业运行和发展的具体需求。

一、产教融合的概念和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建设的现况

(一)产教融合和产业学院的概念

产教融合,从概念上来说是指高职院校等职业学校根据所设专业积极开办专业产业,把产业和教育密切结合,相互支持,相互促进,把学校办成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技服务为一体的产业性经营实体,形成学校与企业浑然一体的办学模式。产教融合教育模式运行的基本原则,是要实现学生受教育过程当中的信息互通。这种信息互通,一方面指的是学生需要对于社会客观需求产生更加深刻的了解和认知,另一方面是指教育系统和高职院校之间要加强信息的共享性,从而对学生实行侧重方向有所不同的教育工作。产业学院则是在产教融合的概念上衍生出来的一个新的概念。产教融合本身偏向研究教育工作和教育模式,产业学院本身则比较注重企业方面的要求和利益。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大部分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很多都已经认识到优化企业内部结构的重要作用,对人才的素质和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企业需要招募更多的具有创造力和综合能力的先进人才来优化自身的内部结构,最终提升核心竞争力[2]。产业学院的概念是指注重对于这些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从而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应用型人才的一种教育培养模式。

(二)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建设的现况

产教融合背景下的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建设工作,确实是一项对我国社会未来的生产和发展影响深远的教育系统优化工作。自产业学院的概念出现以来,社会结构中确实逐渐出现了一些产业学院建设工作内容,切实地打通了企业和高职院校教育之间的隔阂,使学生能够实现更加全面的发展。但是,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建设工作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性工作。在进行产业学院建设的过程当中,除了打破信息隔阂之外,还需要花费大量的财政资源和人力资源来构建具有代表性和指导性的联合教育模式[3]。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建设工作当前仍是处在初级的起步阶段。在这种阶段下,要构建一定的科学的产业学院建设模式需要花费大量的资源来进行方法上的探索和试验。因此,在当前时代背景下,这一建设工作对于高职院校和企业两方面的资源有着相当高的要求,导致此项工作只能实现高职院校与大型企业之间的合作,阻碍了这一建设工作在社会层面上普遍扩散。

二、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建设过程中的问题

(一)产业学院建设过程中普遍体现出院校资源不足的情况

高职院校出现院校资源不足的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我国的历史发展过程决定。在我国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高职院校相比于高等教育学校来说,在受重视程度上确实存在不同——这是由于在我国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在经济不发达的传统时代背景下,国家有必要通过高等教育来尽快地实现知识理论内容在社会范围内的普及,从而整体提高我国人口的知识文化水平。在过去的年代中,我国的社会架构也没有数量众多的企业产生的各种各样的应用型人才需求[4]。在这样的综合背景下,我们的历史社会架构当中更加注重知识文化培养,从而使得高等教育在一定时期内占据着主导地位,导致国家对于高等院校的资源投入普遍多余对于高职院校的投入。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资源不足的问题也与高职院校本身的教育模式有关。高职院校的教育目的是提升学生在专业行业当中的知识技能水平和道德素质水平,因此,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体现出针对性较强的特点。而这种针对性较强的教育工作使高职院校能够通过较少的资源实现对于学生的教育。这本来是一项优点[5]。但是由于当前的社会需求和企业需求出现了全新的发展,导致社会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具体要求产生了划时代的变化。在人才要求全面更新的基础上,高职院校通过原有的院校资源来实现人才教育目的,就显得力不从心。

(二)高职产业学院建设工作面临学生素质有待提升的问题

还需要正视的一个问题就是,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建设工作当中面临着学生素质普遍不高的问题。这是社会存在的客观情况。高职院校其本身所接受的学生,既包含因为家庭经济条件而无法承担教育费用的学生,也包括部分因为从小受到的教育工作不足使得他们的人格发展方向出现问题的学生。高职院校学生所具有的这些特点,客观上导致了高职院校的学生整体出现素质层面上的不足。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全新过程当中,我国对于高等院校人才和高职院校人才的需求都是同样重要的。高等院校的人才可以为社会运行和发展过程提供学术研究和理论发展,高职院校的应用型人才则可以在社会发展过程当中通过实现实践自身的知识技能能和人生价值过程来直接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的进行。因此,在当前时代背景下,需要更加深入地思考如何通过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建设工作提升学生整体的素质,或者通过打破社会范围内人民群众对于高职院校的偏见全面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整体素质水平。

三、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建设的途径探析

(一)加强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的思政教育,提升工作积极性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建设工作首先要加强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的思政教育,通过建设思想先进的教育工作团队来提升高职院校的教育效果,提升相关教育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这偏向于一种意识方面的加强。通过加强教育工作者的思政教育,可以使教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更加明确地认识到自身所负担的社会责任,认清高职院校所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使他们能够更加负责任地进行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建设工作和知识技能教育工作[6]。加强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的思想政治水平,是后续能够对产业学院建设工作不断进行升级和发展的意识理念基础,加强教育工作者的思想政治教育还有利于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其本身发展成为国家意识和思想政治理念传播过程中的灯塔,使教育工作者能够通过教育过程实现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二)改进高职院校教学工作,使得教育工作匹配企业产业需求

为了加强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建设工作的水平,还需要改进高职院校教学工作内容和教学模式,让当前的高职教育工作更加匹配企业的产业需求。产业学院建设,在概念意义上比较偏向于要为企业构建科学的合理的、高素质的企业人员架构,从而使企业在日渐激烈的商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更加长远的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产业学院建设需要更加注重企业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具体需求。高职院校为了实现科学的产业学院建设工作,需要对企业的经营范围以及经营过程当中所涉及的客观问题和难点有一定的认知[7]。在高职院校教和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建设时,需要着眼于这些问题和难点来进行相应的教育工作,使产业学院所培养的学生拥有独立思考能力、创新型知识技能和解决企业现存问题的能力。教育工作匹配企业产业需求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双赢,一方面让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实现进一步的提升,另一方面让培养出的应用型人才在企业发展过程当中发挥更为强大的促进作用。

(三)产业学院建设工作要构建一定的评价机制来促进发展

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建设工作能够实现与时俱进的发展的基础条件之一,要构建一定的评价机制。在当前时代背景下,社会活动能够通过在互联网平台上的传播实现对于相关社会群众的意见信息采集过程审视如今社会工作内容的具体科学性。在产业学院建设工作当中,也可以通过在互联网平台上构建这样的传播渠道和信息采集渠道来构建科学的评价机制。产业学院建设工作,涉及高职院校、企业和学生等三方面内容[8]。在产业学院建设过程当中,具体工作对三方面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科学的产业学院建设工作是要实现三方面需求的不断平衡和协调。在这样的情况下,产业学院建设需要通过互联网平台来实现相应的信息采集过程,具体采集各方面对于产业学院建设工作的意见,通过互联网技术对这些信息进行高效率整合分析,从而发现这一工作中的所存在的问题,及时找到解决对策加以改善或解决,让这一建设工作更符合三方面要素的具体需求。

四、结语

在当前的社会架构当中,应用型人才的缺口越来越大。应用型人才的培育工作主要在高职院校中进行。高职院校培养的应用型人才,是以培养行业知识技能和行业道德素质为主要目标的教育工作。高职院校培养的应用型人才,能够通过受教育阶段的教育工作提升专业方向上的知识技能水平和道德素质水平,这部分人才在完成教育过程后往往直接地参与社会运行的过程,要能够很快地发挥出自身作用。这也是产教融合教育模式出现的客观原因。产教融合工作,不仅能够通过多方面教育资源的集结实现对于学生的全面教育,也能够使受教育的学生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更加积极地参与教育过程,在企业教育的过程当中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知识理论的基础上进行知识技能创新。

猜你喜欢
产教应用型学院
OBE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泛联盟式应用型本科产业学院运行模式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高职教育“四实一体”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基于产教融合的 OBE 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基于产教融合创新康复治疗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刘彦军:我国应用型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与展望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